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的计量,古代中药计量单位一斤等于多少克

中草药的计量,古代中药计量单位一斤等于多少克

本文目录一览古代中药计量单位一斤等于多少克2,中医中药的计量单位一卜一小一刄各指多少啊3,药店里的中草药怎么计算啊4,中药的剂量5,中药计量一市两等于多少克6,中药计量单位换算7,中药的量8,传统中药每日多少计量9,中药的计算公式古……

本文目录一览

1,古代中药计量单位一斤等于多少克

古时候1斤等于16两,一两等31.25克。所以一斤是31.25X16=500克

中草药的计量

2,中医中药的计量单位 一卜一小一刄各指多少啊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4-29 中医中药的计量单位。 【一卜】【一小】【一刄】各指多少啊? 中医古方用的计量单位是古代旧市制,即1斤=16俩,1俩是10钱,1钱是10分,1分10厘。而题主问题里所提的“卜”和“分”其实都是一个计量单位,只不过古中医把“卜”作为“分”的符号来代替分,也就是说“卜”就是“分”,分就是卜,中药方的一分剂量,可以作“下”,就是“一”在上面,“卜”在下面,作一分剂量。“钱”在古中医里的符号是“<”号中间一竖,一钱剂量的药用就是<号中间一个7,也就是说“一钱”剂量。俩在古中医方的符号是“俩撇一捺”,一两剂量的中药就是俩撇一捺的符号上边写一,如“刄”就是古中药方里的一俩剂量,古中医药方是量和符号写在一起的,所以不是学中医的就看不懂。这可能也是古代中医防盗药方用的特殊符号。但古中医药方的剂量符号也是因人而异写的,如古中药方剂,“钱”的符号,把小于号直接写成“小”,一钱就是一下面个小,也可以干脆用“不”来代替“钱”的符号。所以说古医药方的“卜”是分的符号,不需要换算,如果非要换算的话“一分”剂量的药就是“下”剂量。

中草药的计量

3,药店里的中草药怎么计算啊

以克计算
按克销售。
每克多少钱。无论用天平还是戥称都是这样。

中草药的计量

4,中药的剂量

中药剂量是指临床应用的分量。它主要指明了每味药的成人一日量(按:本书每味药物标明的用量,除特别注明以外,都是指干燥后生药,在汤剂中成人一日内用量)。其次指方剂中每味药之间的比较分量,也即相对剂量。 中药的计量单位有:①重量:如市制,斤、两、钱、分、厘;公制,千克(kg)、克(g)、毫克(mg)。②容量:古方用斛、斗、升、合、勺等表示;现代用升(L)、毫升(ml)。③数量:如生姜3片、蜈蚣2条、大枣7枚、芦根1支、荷叶1角、葱白两只等。④度量:如厚朴1尺、桂3寸等。但最常用的还是重量。明清以来,我国普遍采用16进位制的“市制”计量方法,即1市斤= 16两= 160钱。自1979年1月1日起,全国中医处方用药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公制,即1千克(kg)= 1000克(g)= 1 000 000毫克(mg)。为了处方和调剂计量的方便,按规定以如下的近似值进行换算:1斤=500g,1市两(16进位制)= 30g,1钱=3g,1分=0.3g,1厘=0.03g。 尽管中药绝大多数来源于生药,安全剂量幅度较大,用量不像化学药品那样严格,但用量得当与否,也是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临床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药量过小,起不到治疗作用而贻误病情,药量过大,戕伤正气,也可引起不良后果,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中药多是复方应用,其中主要药物的剂量变化,可以影响到整个处方的功效和主治病证的改变。因此,对于中药剂量的使用应采取科学、谨慎的态度。一般来讲,确定中药的剂量,应考虑如下几方面的因素。 (1)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剧毒药或作用峻烈的药物,应严格控制剂量,开始时用量宜轻,逐渐加量,一旦病情好转后,应当立即减量或停服,中病即止,防止过量或蓄积中毒。此外,花叶皮枝等量轻质松及性味浓厚、作用较强的药物用量宜小;矿物介壳质重沉坠及性味淡薄、作用温和的药物用量宜大;鲜品药材含水分较多用量宜大(一般为干品的4倍);干品药材用量应小;过于苦寒的药物也不要久服过量,免伤脾胃;再如羚羊角、麝香、牛黄、猴枣、鹿茸、珍珠等贵重药材,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用量。 (2)剂型、配伍与剂量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同样的药物入汤剂比入丸散剂的用量要大些,单味药使用比复方中应用剂量要大些;在复方配伍使用时,主要药物比辅助药物用量要大些。 (3)年龄、体质、病情与剂量的关系:由于年龄、体质的不同,对药物耐受程度不同,则药物用量也就有了差别。一般老年、小儿、妇女产后及体质虚弱的患者,都要减少用量,成人及平素体质壮实的患者用量宜重。一般5岁以下的小儿用成人药物的1/4。5岁以上的儿童按成人用量减半服用。病情轻重、病势缓急、病程长短与药物剂量也有密切关系。一般病情轻、病势缓、病程长者用量宜小;病情重、病势急、病程短者用量宜大。 (4)季节变化与剂量的关系:夏季发汗解表药及辛温大热药不宜多用,冬季发汗解表药及辛温大热药可以多用;夏季苦寒降火药用量宜重,冬季苦寒降火药则用量宜轻。除了剧毒药、峻烈药、精制药及某些贵重药外,一般中药常用内服剂量约5~10g,部分常用量较大剂量为15~30g,新鲜药物常用量为30~60g。 古往今来,由于历代度量衡制度的变化,各个历史时期的用药分量的含义不同。现简介如下:古秤(汉制)以黍、铢、两、斤计量,而无分名。到了晋代,则以十黍为铢,六铢为一分,四分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即以铢、分、两、斤计量)。直至唐代医方仍沿用之。及至宋代,立两、钱、分、厘、毫之目,即十毫为厘,十厘为分,十分为钱,十钱为两,以十进累计,积十六两为一斤。元明以至清代,沿用宋制,很少变易,故宋、元、明、清之方,凡言分者,是分厘之分,不同于晋代二钱半一分之分。清代之秤量称为库平,后来通用市秤(其实库平与市秤还有相差)。古方容量,有斛、斗、升、合、勺之名,但其大小,历代亦多变易,考证亦有差异。(表8-1) 注:表中古今用药衡量比较,仅系近似数值。 至于古方有云“等分”者,非重量之分,是谓各药斤两多少皆相等,大都用于丸散剂,在汤酒剂中较少应用。古方有刀圭、方寸匕、一字等名称,大多用于散药。所谓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为度;钱匕者,是以汉五铢钱抄取药末,亦以不落为度;半钱匕者,则为抄取一半;一字者,即以开元通宝钱币(币上有开元通宝四字)抄取药末,须去一字之量;至于刀圭者,乃十分方寸匕之一。其中一方寸匕药散约合五分,一钱匕药散约合三分,一字药散约合一分(草本药散要轻些)。另外药有以取类比象作药用量的,如一鸡子黄= 1弹丸=40桐子=80大豆=160小豆=480大麻=1440小麻。历代医家对古代方剂用量,虽曾作了许多考证,但至今仍未作出结论。但汉代和晋代的权衡肯定比现在为小。所以汉晋时代医方的剂量数字都较大。为便于学习古今医方的用药剂量,将古代衡量与市制、国际单位制列一对照表(表8-2)。 上表是为了临床使用古方药量的折算便利,以及现代医家用药习惯而设;大致汉晋三斤约为现在的500克(一斤),一两约合现在的9克(三钱),一尺约合六寸九分,一斗约合二升,一升水约合200ml(二合),一鸡子黄大的丸药约合9克(三钱),作为参考。如参阅《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方》、《外台秘要》等汉唐方书,还应该注意服法。多数方剂日分三服,得效止服,则古方药一剂等于现在用的三剂药,故直接的折算,可按一两约合3克(一钱)计算。但要结合具体病情,针对用药,不宜机械折算。

5,中药计量一市两等于多少克

你好在中药中古药方里一斤为16两,一两为500/16=31.25g 但现在正常的中药药方里使用国际统一标准,一斤为10两为500克,那么一两为50克。
古时候1斤等于16两,一两等31.25克。所以一斤是31.25x16=500克

6,中药计量单位换算

我是一名中药师,现在中药的计量单位已经是千克,克了。没有升这一个计量单位!!!
1L=1000mL=1000g
一升等于720克。
这是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啊,1L水=1000g=1000ml,这是标准的,其他都不是,只能根据液体的密度进行换算
每个朝代的换算都不一样 要看你的书是什么朝代的 你可以看中药大词典 最后一页有 太多了没法打
对,在《伤寒论释义》里就有。汉时的一升按重量大约是6钱~1两,是现在的18~30克;按容量是60~80毫升。

7,中药的量

不是古法,一斤是16两,所以一两是31.25克估计是不去节的是31.25*3。去节了的是6克吧。要不然还能怎么理解?
可能是笔误,应该是3钱,是10克。6克应该是建议用量。
水蛭性味辛温微苦。活血化瘀,通络利湿。止通。有小毒 以上分别:20克,10克,15克。 因人而异,小孩老人体质差者减量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1、麻黄汤,是东汉时期张仲景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方剂学》选编了这个处方。2、“3两”,是《伤寒论》中,原有的剂量。“6克”是《方剂学》教材给出的现代剂量。4、东汉张仲景在世的年代,那时的一两,究竟等于现在的多少克————这在业内有争论,有人主张15克左右,有人认为3克左右。《方剂学》给出的剂量是按目前比较保守的观点,换算出的现代用量。5、古今量衡的变化,是比较复杂的。一两等于50克,是建国以后的规定。明清以前,宋以后,大多为一两30克左右。宋以前,情况更复杂,在此不详谈了。
老方子的1两是30克,3两是90克! 现在计量才是1两50克,3两150

8,传统中药每日多少计量

病情分析:你好,每个中药的用药剂量是不同的。指导意见:这要根据你用的药和处方治疗的疾病而决定的。有些中药可以用到少到微克,大到斤两来算的。
病情分析:你好,中药在配置的时候需要严格的定量,因为不同的药物成分作用不同,按比例调和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指导意见:但是中药的熬制和服用的量就没有这么讲究了,除非特定的药,多数中药一般是不会定量的,因为传统中药需要多次煎熬,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能定量的过程。一般每次也就小碗喝半碗或者大半碗就可以了。
病情分析:中药的计量没有严格的界限,需要变通指导意见:一般有毒的中药每日所用计量少,无毒的计量就多。不同的病症用药计量也不同,疾病的不同时期用药剂量也会不同的医生询问:请问你用的是什么病的什么方子
病情分析:你好,中药服用剂量比较复杂,中药有无毒和有毒之分,每种药物都有常用剂量。从零点几克到几十克都有。指导意见:建议如下:对于一些补益类药物可以按照常规剂量服用。不常见的中药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病情分析:你好,这个不一定的,一般来说,每日一副中药。指导意见:你好,这个不一定的,一般来说,每日一副中药。
要看是什么药,治什么病,与什么药配伍,是那个传统药方?

9,中药的计算公式

煎药的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药加水量计算公式我们推荐的加水量公式:加水量(mL)= 680+1.8x 药材重量(g) +需要得到的汤液量(mL )。煎煮方法: 文火煎煮,沸腾后30~ 40 分钟为宜。目前常用的有两种煎煮方法:第一种是古典的煎法,即只煎煮1次,加水后小火煮沸,然后再煎煮30~ 40 分钟,滤出药液,分2~ 3 次服用。这种煎煮法适合于治疗急性病和重病的药方,如桂枝汤、麻黄汤、大柴胡汤、大承气汤、理中汤等。第二种是后世的煎法,即煎煮2次。先煎30-40分钟,镇药液后、加水再煎IS 分钟左右、遮出药液,把两次的药混合均匀、分2~ 3 次服用。这种煎煮法适合于一些滋补性的药方、如炙甘草汤、温经汤等。
储蓄存款利率是由国家统一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挂牌公告。利率也称为利息率,是在一定日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一般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种。年利率以百分比表示,月利率以千分比表示,日利率以万分比表示。如年息九分写为 9%,即每百元存款定期一年利息9元,月息六厘写为6‰,即每千元存款一月利息6元,日息一厘五毫写为 1.5?,即每万元存款每日利息1元5角,目前我国储蓄存款用月利率挂牌。为了计息方便,三种利率之间可以换算,其换算公式为:年利率÷12=月利率;月利率÷30=日利率;年利率÷360=日利率.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