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1,什么中草药清火2,用什么中药可以下火3,清火的中草药有哪些4,退火去热的中药材有哪些5,有哪些下火的中药6,吃什么中药清热去火7,什么草药能治上火1,什么中草药清火太多了,最常见的如蒲公英、地丁、马齿觅、栀子、银花、野菊……
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中草药清火
太多了,最常见的如蒲公英、地丁、马齿觅、栀子、银花、野菊、竹叶、芦根、决明、茵陈、败酱草、、、、、不知道你清什么火。
2,用什么中药可以下火
中草药泡茶清火效果不错,如:金银花,菊花,栀子,生地,连翘,薄荷,竹叶等。
中成药可以用三黄片,因为三黄片可以祛三焦之火.
还可以用食疗解决。水果中的苹果,梨,有很好的清热降火的功能;猕猴桃富含维生素对上火引起的溃疡有帮助。蔬菜中的萝卜也有排毒降火的功能。平时多喝菊花茶,莲心茶可以有效的预防上火, 最好,每天喝点绿豆汤,有清火排毒的功效。如果还得不到该善的话可以吃点维生素。少吃花生、橘子等水果,少吃过多的辣椒,这些都很容易上火当然大量喝水最降火
凉血滋阴润肺润肠道的食物:莲藕,黑木耳,甘蔗,菠菜,雪梨,红薯,香蕉。这些都是清热食物牛黄解毒片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风止痛。用于肺胃蕴热引起的头晕目眩,口鼻生疮,风火牙痛,暴发火眼,咽喉疼痛,耳鸣肿痛,大便秘结,皮肤刺痒。
提醒: 牛黄解毒片的作用是清热解毒,但多吃或者没病时常吃,会引起中毒。常见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出血反应和尿频、尿痛、尿血等。 三黄片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尿赤便秘。
提醒: 服用三黄片时,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小儿、孕妇、年老体弱及脾胃虚寒者慎用。 双黄连口服液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痛。
提醒: 服用双黄连口服液的同时不宜再服用滋补性中成药。对风寒感冒者不适用。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并有其他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时应去医院就诊。小儿、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清火的中草药有哪些
白藓皮 【性味】 苦、寒。 【功用】 清热解毒,祛风胜湿:用于风热湿毒所致的皮肤病,配苍术、银花、苦参治皮肤疮疡或皮肤瘙痒;配防风、白蒺藜、乌梢蛇等,治慢性湿疹、荨麻疹;也可用于黄疸,常配茵陈;用于风湿热痹,常配银花藤、威灵仙等。 【用法】 5~10克。外用适量。 红藤 【性味】 苦、微寒。 【功用】 清热解毒:用于肠痈腹痛(急性阑尾炎),常配丹皮、大黄、桃仁、元明粉、瓜蒌仁、赤芍;用于乳痈,常配银花、贝母、蒲公英、夏枯草、连翘、花粉。 【用法】 10~15克。 半枝莲 【性味】 微苦、寒。 【功用】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肝炎、肝肿大,肝硬化腹水;疮痈肿毒;蛇虫咬伤。 【用法】 10~30克。 土茯苓 【性味】 甘、淡、平。 【功用】 清热利湿解毒:用于疮痈,尤其是反复发作的慢性疮疡、湿疹,常配银花、连翘、蒲公英等;前人多用于梅毒。 【用法】 15~60克。 山豆根 【性味】 苦、寒。 【功用】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本品为喉科常用药。用于肺胃热盛或热毒壅盛的咽喉肿痛或牙龈肿痛,常单味含服,或配射干、板蓝根水煎服。 【用法】 6~10克。 蚤休(草河车、七叶一枝花) 【性味】 苦、微寒、有小毒。 【功用】 清热解毒,熄风定惊:用于疮疡痈毒、各种脓毒败血症以及小儿高热惊风等。亦可用于肺热咳喘,如急慢性支气管炎之咳嗽痰黄。 【用法】 5~10克。 败酱草 【性味】 辛、苦、微寒。 【功用】 (1)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用于痈肿及急性阑尾炎,常配薏苡仁、银花。 (2)活血行瘀:本品辛散行血,对血瘀引起的胸腹疼痛有效。 【用法】 6~15克。 白头翁 【性味】 苦、寒。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本品为止痢要药,用于重症菌痢、阿米巴痢疾,常配黄连、秦皮。 【用法】 6~15克。 马齿苋 【性味】 酸、寒。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常配黄连、木香。内服或捣汁外敷,治痈肿。亦用于便血、子宫出血,有止血作用。 【用法】 9~15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山慈菇 【性味】 辛、甘、寒。有小毒。 【功用】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疔疮肿毒、瘰疬痰核、肿瘤以及毒蛇咬伤。 【用法】 3~6克。 穿心莲 【性味】 苦、寒。 【功用】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急性菌痢、胃肠炎、感冒发烧、扁桃体炎、咽喉炎、肺炎、疮疖肿毒、肺结核、腮腺炎、急性泌尿系感染以及毒蛇咬伤等。 【用法】 6~15克。 白花蛇舌草 【性味】 甘、淡、凉。 【功用】 清热解毒,散瘀消痈:用于急性阑尾炎、盆腔炎、泌尿系感染及蛇咬伤等。亦可用于消化道癌症。 【用法】 15~60克。 漏芦 【性味】 苦、咸、寒。 【功用】 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下乳:用于痈疖、疔疮肿毒、乳痈、乳汁不通。 【用法】 5~12克。板蓝根,金银花,银翘,牛黄,大青叶。。。太多了但是要注意配伍
4,退火去热的中药材有哪些
退火去热的中药材很多,但最好经过搭配(配伍),药效才能达到最佳。
一、常用的退火去热的中药材: 大黄、黄连、黄柏、天冬、麦冬、玄参、连翘、金银花、大青叶、莲子芯、桅子、菊花、丹皮、苦参、白茅根、炒麦芽、竹叶、灯心草、生地、玉竹等。
二、配伍:
1、连子20克(不去莲心),桅子10克(用纱布包扎),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莲子可以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桅子可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2、用栀子10克.莲芯3克.菊花3克泡喝,
3、丹皮10克、苦参5克、黄连3克水煎。
4、竹叶10、甘草3、灯心草10、生地10、麦冬10煮成茶饮,具有清心泻火的作用。虚火上升的人可常喝百合、银耳、玉竹煮的甜汤,具有清心养阴作用。
5、黄连是最好的下火中药,若心火较盛,黄连以清心泻火。如果觉得苦,可以加一点甘草,一起配着泡水喝。
6、清热解毒,治疗头痛口渴、咽喉肿痛:金银花10克,菊花10克,茉莉花3克,加入沸水泡茶饮用。
7、清热、解暑:金银花10克水煎,滤出汤汁加冰糖后饮用。
8、清暑止渴,清心利尿:冬瓜、绿豆各适量,白茅根30克水煎。
9、菊麦养生茶:10朵菊花,10粒麦冬,20克炒麦芽。其中,菊花的作用是清肝明目,麦冬能养神、清心火,炒麦芽能舒肝健脾,每天照这个用量配上这3味中药,用开水冲沏,代茶饮用便可。
三、清火去热的中成药:
1、肺火旺,养阴清肺丸、麦味地黄丸。
2、清心火肺火、胃火清:火栀麦片最好。
3、穿心莲片:穿心莲片是常用的廉价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疼的作用。传统应用于热毒侵袭所致咽 喉肿痛,口干舌燥,咳嗽咯痰等的治疗。
4、牛黄解毒片:可清热解毒、散风止痛,用于肺胃蕴热引起的头目眩晕,口鼻生疮。
5、牛黄清火丸:清热、散风、解毒,可用于肝、胃、肺蕴热引起的头晕目眩、口鼻生疮、风火牙疼、咽喉肿痛、痄腮红肿、耳鸣肿痛。
6、黄连羊肝丸:有泻火明目的作用,用于肝火旺盛、眼睛肿痛、视物昏暗等。
7、龙胆泻肝丸:清肝胆之火,用于肝胆湿热(对肾有损害,用前需咨询医生)。
8、羚羊清肺丸:主要作用是清肺利咽、止咳嗽。可用于肺热盛、因气候变化导致的邪气入侵、身体发热、头晕、嗓子肿痛等。
9、清肺抑火丸:具有清肺止咳、化痰通便作用。可用于肺热咳嗽、痰黄黏稠、口干咽痛、大便干燥等。
10、栀子金花丸: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功效。可用于肺胃热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咽喉肿痛、大便秘结。
11、板蓝根颗粒:可用于病毒性感冒、咽喉肿痛。
12、双黄莲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可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痛。
13、同仁牛黄清心丸:具有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息风作用。用于痰热上扰引起的胸中郁热、惊悸虚烦、头目眩晕、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神志昏迷等。
14、安宫牛黄丸:主要用于高热昏迷、热入心包、痰迷心窍、肝昏迷、中风、病毒性感冒、小儿高热等。
15、牛黄清胃丸:具有清胃泻火、润燥通便功效。可用于胃火盛、头晕目眩、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便秘尿赤。
16、牛黄上清丸:主要用于清上焦火,比如口舌生疮、眼睛肿痛、牙龈肿痛等。
17、三黄片:用于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等。
18、新清宁片:活血化淤,用于喉肿、眼睛痛、便秘等。
19、去肾火:知柏地黄丸。
5,有哪些下火的中药
一、常用的清热泻火药: 大黄、黄连、黄柏、天冬、麦冬、玄参、连翘、金银花、大青叶、莲子芯、桅子、菊花、丹皮、苦参、白茅根、炒麦芽、竹叶、灯心草、生地、玉竹等。
二、配伍:
1、连子20克(不去莲心),桅子10克(用纱布包扎),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莲子可以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桅子可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2、用栀子10克.莲芯3克.菊花3克泡喝,
3、丹皮10克、苦参5克、黄连3克水煎。
4、竹叶10、甘草3、灯心草10、生地10、麦冬10煮成茶饮,具有清心泻火的作用。虚火上升的人可常喝百合、银耳、玉竹煮的甜汤,具有清心养阴作用。
5、黄连是最好的下火药,若心火较盛,黄连以清心泻火。如果觉得苦,可以加一点甘草,一起配着泡水喝。
6、清热解毒,治疗头痛口渴、咽喉肿痛:金银花10克,菊花10克,茉莉花3克,加入沸水泡茶饮用。
7、清热、解暑:金银花10克水煎,滤出汤汁加冰糖后饮用。
8、清暑止渴,清心利尿:冬瓜、绿豆各适量,白茅根30克水煎。
9、菊麦养生茶:10朵菊花,10粒麦冬,20克炒麦芽。其中,菊花的作用是清肝明目,麦冬能养神、清心火,炒麦芽能舒肝健脾,每天照这个用量配上这3味中药,用开水冲沏,代茶饮用便可。
三、清火去热的中成药:
1、肺火旺,养阴清肺丸、麦味地黄丸。
2、清心火肺火、胃火清:火栀麦片最好。
3、穿心莲片:穿心莲片是常用的廉价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疼的作用。传统应用于热毒侵袭所致咽 喉肿痛,口干舌燥,咳嗽咯痰等的治疗。
4、牛黄解毒片:可清热解毒、散风止痛,用于肺胃蕴热引起的头目眩晕,口鼻生疮。
5、牛黄清火丸:清热、散风、解毒,可用于肝、胃、肺蕴热引起的头晕目眩、口鼻生疮、风火牙疼、咽喉肿痛、痄腮红肿、耳鸣肿痛。
6、黄连羊肝丸:有泻火明目的作用,用于肝火旺盛、眼睛肿痛、视物昏暗等。
7、龙胆泻肝丸:清肝胆之火,用于肝胆湿热(对肾有损害,用前需咨询医生)。
8、羚羊清肺丸:主要作用是清肺利咽、止咳嗽。可用于肺热盛、因气候变化导致的邪气入侵、身体发热、头晕、嗓子肿痛等。
9、清肺抑火丸:具有清肺止咳、化痰通便作用。可用于肺热咳嗽、痰黄黏稠、口干咽痛、大便干燥等。
10、栀子金花丸: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功效。可用于肺胃热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咽喉肿痛、大便秘结。
11、板蓝根颗粒:可用于病毒性感冒、咽喉肿痛。
12、双黄莲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可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痛。
13、同仁牛黄清心丸:具有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息风作用。用于痰热上扰引起的胸中郁热、惊悸虚烦、头目眩晕、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神志昏迷等。
14、安宫牛黄丸:主要用于高热昏迷、热入心包、痰迷心窍、肝昏迷、中风、病毒性感冒、小儿高热等。
15、牛黄清胃丸:具有清胃泻火、润燥通便功效。可用于胃火盛、头晕目眩、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便秘尿赤。
16、牛黄上清丸:主要用于清上焦火,比如口舌生疮、眼睛肿痛、牙龈肿痛等。
17、三黄片:用于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等。
18、新清宁片:活血化淤,用于喉肿、眼睛痛、便秘等。
19、去肾火:知柏地黄丸。
有很多呀,比如常用的金银花、黄连、夏枯草、生地、知母、黄芩、鱼腥草、野菊花、槐花等等。你要下什么火?
清上焦的火可以用黄芩,白茅根,竹叶,连翘等等,中焦的火可以用黄连,知母,麦冬等等,下焦的火可以用,黄柏,大黄,等。 平时想清一下热就可以用菊花,金银花,板蓝根等等.....
6,吃什么中药清热去火
牛黄片,黄连上清片、银翘片等都不错,不过建议经常喝一点凉茶就好,平时生活要规律,心情好的话对上火也有帮助吃些菊花,金银花,胖大海,玫瑰花泡水喝,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养颜就食物而言,“苦”味食品是“火”的天敌。苦味食物之所以苦是因为其中含有生物碱、尿素类等苦味物质,中医研究发现,这些苦味物质有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的作用。最佳的苦味食物首推苦瓜,不管是凉拌、炒还是煲汤,只要能把苦瓜做得熟且不失“青色”,都能达到“去火”的目的。除了苦瓜,还有其他苦味食物也有不错的“去火”功效,如杏仁、苦菜、苦丁茶、芹菜、芥兰、等,同样能清热解暑。 除了多吃苦味食物,夏季蔬果多,还要多吃甘甜爽口的新鲜水果和鲜嫩蔬菜。专家指出,甘蓝菜、花椰菜和西瓜、山楂、苹果、葡萄等富含矿物质,特别是钙、镁、硅的含量高,有宁神、降火的神奇功效,因此在夏季应多吃和常吃这些食品。 除此之外,让我们来看看专家推荐的“去火”食物: ⊙牛奶很多人认为夏季喝牛奶会加重“上火”,引起烦躁,其实,夏饮牛奶不仅不会“上火”,还能解热毒、去肝火。中医认为牛奶性微寒,可以通过滋阴、解热毒来发挥“去火”功效,而且牛奶中含有多达70%%左右的水分,还能补充夏季人体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的水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牛奶冻成冰块食用,否则很多营养成分都将被破坏。 ⊙草莓草莓不但好吃,还有药用价值。中医认为它有“去火”功效,能清暑、解热、除烦。 ⊙西瓜西瓜性凉,吃了不会引起“上火”、心烦,而且含有丰富钾盐,能弥补人体大量造成的体内钾盐缺乏。但注意西瓜放入冰箱不要超过3个小时。 ⊙大豆大豆在滋阴、“去火”的同时还能补充因为高温而被大量消耗的蛋白质。 ⊙西红柿尽管一年四季都可见,但西红柿在夏季最多,最甜,营养也最丰富。它同样可以清热解毒、平肝“去火”。 去火-以下建议不知如何 银耳雪梨 天气干燥,人们稍不留神就会上火。严重的不仅会口干舌燥,还会心绪不宁,有的人更会因虚火上升大发脾气。因此秋季饮食应当注意去火,少吃容易上火的食物,多吃些滋阴润燥、生 津养肺的食物和秋季水果,下面就为你介绍一款既能去火、润肺,又能排毒养颜的美味佳肴。 主料:火龙果、银耳、木耳、雪梨。 辅料:冰糖、青豆、枸杞。 做法: 1.银耳、木耳用开水泡开、摘洗干净,火龙果取果肉,果壳待用,火龙果肉和雪梨切成均匀的块。 2.将切好的火龙果、雪梨块同银耳、木耳、冰糖一起加满水用文火熬制一小时。与此同时,将青豆煮熟备用。 3.将炖好的汤盛入火龙果壳中,撒上青豆、枸杞即可。 排毒功效:清热、化痰、润肺,可助吸烟、饮酒者排出毒素。 喝牛奶很多人认为夏季喝牛奶会加重“上火”,引起烦躁。其实,夏季饮牛奶不仅不会“上火”,还能解热毒、去肝火。中医就认为牛奶性微寒,可以通过滋阴、解热毒来发挥“去火”功效。而且牛奶中含有多达70%左右的水分,还能补充夏季人体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的水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牛奶冻成冰块食用,否则很多营养成分都将被破坏。 23点以前睡觉 这一点很难做到,尤其在夏季。但专业医师提醒大家,夏季恰恰是最需要保证在23点前睡觉的季节。因为,23点到凌晨1点是气血回流到肝脏的时间,如果不睡,等于强迫肝脏继续工作,再加上外气候因素,所以,“该睡不睡情绪烦躁”在夏季表现得特别明显。 炎夏“去火”蔬果: 草莓 草莓不但好吃,还有药用价值。中医认为它有去火功效,能清暑、解热、除烦。 西瓜 西瓜性凉,吃了不会引起上火心烦,而且含有丰富钾盐,能弥补人体大量造成的体内钾盐缺乏。但注意西瓜放入冰箱不要超过3个小时。 大豆 大豆在滋阴、去炎的同时还能补充因为高温而大量消耗的蛋白质。 苦瓜 历代名医都把苦瓜看作夏季清暑热、去内火、帮助改善烦躁情绪的最佳食物。 西红柿 尽管一年四季都可见,但西红柿在夏季最多,最甜,营养也最丰富。它同样可以清热解毒、平肝去火。 养胃抗癌佳品---百合 百合是著名的保健食品和常用中药,因其鳞茎瓣片紧抱,“数十片相摞,”状如白莲花,故名“百合”。人们常将百合看作团结友好、和睦合作的象征。民间每逢喜庆节日,常互赠百合,或将百合做成糕点之类食品,款待客人。广东人更喜欢用百合、莲子同煲糖水,以润肺正气。 中医学认为,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入心、肺经,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可用于热病后余热未消、虚烦惊悸、神志恍惚和肺痨久咳、咯血、肺脓疡等症;或因过食煎、炒、油炸食品后觉得燥热时食用。治疗肺伤咽痛、咳喘痰血等症的名方“百合固金汤(丸)”,即以百合为主药,配伍生熟地、麦冬、贝母等。目前中医常用百合组方治疗口腔溃疡,白塞氏综合征,慢性咽喉炎、肺结核等,辨证得当,确有良效。
7,什么草药能治上火
我小时候治咳嗽是用梨切片放水里,再放点冰糖,小煮下。很灵。51个治疗咳嗽偏方 1、萝卜葱白风寒咳嗽 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剩一碗汤.连渣一次服.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红糖姜枣汤治伤风咳嗽 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 以水三碗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愈. 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恶阴等. 3、芜荽汤平伤风咳嗽 芜荽(香菜)30克,饴糖30克,大米100克. 先将大米洗净,加水煮汤.取大米汤三汤匙与芜荽,饴糖搅拌后蒸10分 钟.趁热一次服,注意避风寒. 发汗透表.治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 4、白萝卜蜂蜜治风寒咳嗽 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黄2克. 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卧床见汗即愈. 发汗散寒,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 5、羊蜜膏治虚劳咳嗽肺痿 熟羊脂250克,熟羊髓250克,白沙蜜250克,生姜汁100毫升,生地黄汁500毫升. 羊脂煎,令沸;次下羊髓,又令沸;次下蜜,地黄,生姜汁,不住手搅,微火熬数沸成膏.每日空腹温酒调1匙,或做姜汤或做粥食亦可. 补虚润肺,祛风化毒.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虚劳瘦弱,咳嗽肺痿,还有润肺润肤的功效. 6、鲜梨贝母治咳嗽肺痈 鲜梨500克,贝母末6克,白糖30克. 将梨去皮剖开,去核,把贝母末及白糖填入,合起放在碗内蒸熟.早晚分食. 清热化痰,散结解表.用治咳嗽或肺痈,症见胸痛,寒战,咳嗽,发热,口干, 咽燥,痰黄腥臭或脓血痰等. 7、饮马乳清热止嗽 鲜马乳300毫升,白糖适量. 将马乳煮沸;饮时加白糖. 据介绍,马乳 “止渴疗热”,有补血生津,润燥止嗽的功效 肺结核的咳嗽,潮热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8、冰糖燕窝粥治肺虚久咳 燕窝10克,大米100克,冰糖50克. 将燕窝放温水中浸软,摘去绒毛污物,再放入开水碗中继续涨发.取上等大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锅内,加清水三大碗,旺火烧开,改用文火熬煮.将发好纯净的燕窝放入锅中与大米同熬约1小时,加入冰糖溶化后即成. 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治肺虚久咳及咳喘伤阴. 9、燕窝梨大养肺阴 燕窝5克(水浸泡),白梨2个,川贝母10克,冰糖5克. 白梨挖去核心,将其他三味同放梨内,盖好扎紧放碗中,隔水炖熟.服食. 养阴润燥,止咳化痰.治多年痰咳,气短乏力. 10、萝卜胡椒止咳祛痰涎 萝卜1个,白胡椒5粒,生姜3片,陈皮1片. 加水共煎30分钟.日饮汤2次. 下气消痰.治咳嗽痰多. 11、豆浆饮润肺宁嗽化痰 黄豆,冰糖. 黄豆浸泡磨汁,煮沸后加糖饮用.每日清晨空腹饮1碗. 健脾宽中,润燥掐水;清肺止咳,化痰.治疳积瘦弱,肺热咳嗽等. 12、豆腐糖止咳化痰平喘 豆腐500克,红糖,白糖各100克. 把豆腐当中挖一窝,纳入红,白糖,放入碗内隔水煮30分钟.一次吃完,连服4次. 清热,生津,润燥.治咳嗽痰喘. 13、玉米须橘皮治咳嗽 玉米须,橘皮各适量. 共加水煎,日服2次. 止咳化痰.治风寒咳嗽,痰多. 14、萝卜猪肺止咳汤 萝卜1个, 猪肺1个,杏仁15克. 加水共煮1小时.吃肉饮汤. 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治久咳不止,痰多气促. 15、糖水冲鸡蛋补虚止咳 白糖50克,鸡蛋1个,鲜姜适量. 先将 鸡蛋打入碗中,搅匀.白糖加水半碗煮沸,趁热冲蛋,搅和,再倒入已绞取的姜汁,调匀.每日早晚各服1次. 补虚损.治久咳不愈. 16、芝麻冰糖水治夜嗽 生芝麻15克,冰糖10克. 芝麻与冰糖共放碗中,开水冲饮. 润肺,生津.治夜嗽不止,咳嗽无痰. 注:芝麻1把,生姜50克,共捣烂煮汁服,亦有上述疗效. 17、香油炒羊肝治久嗽 羊肝60克,香油30克,盐少许. 将羊肝切片,锅内放入香油至八成热,下羊肝及盐翻炒即成. 润肺止咳.治久咳不止. 18、蒸白梨蜂蜜治久咳咽干 大白梨1个,蜂蜜50克. 先把白梨挖去核,将蜂蜜填入,加热蒸熟.每日早晚各吃1个,连吃数日. 生津润燥,止咳化痰.治阴虚肺燥之久咳咽干,手足心热等. 19、燕窝银耳治干咳盗汗 燕窝10克,银耳15克,冰糖适量. 将燕窝先用清水测一遍,再放入热水中浸泡3-4小时,然后择去毛绒,再放入热水中泡1小时即成.用瓷罐或盖碗盛入燕窝,银耳,冰糖,隔水炖熟.服食. 补虚损,养肺阴,退虚热.治干咳,盗汗或肺阴虚等. 20、薯蓣粥健脾益肺 生怀山药30克,白糖少许.将山药轧细筛,调入凉水,边煮边搅,两三沸即成,加少许白糖调味.服食. 补脾止泻,补肾收摄.治劳伤咳喘,脾虚泄泻,以及一切赢弱虚损之病. 21、蜜枣扒山药治肺虚久咳 山药1000克,蜜枣10个,板油丁100克,白糖350克,桂花汁.湿淀粉.熟猪油少许.(1)山药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淹没山药为度,用旺火煮 ,待山药较烂时捞起,去皮,用刀剖成6厘米长.3厘米宽的长方形.拍扁.蜜枣一刻两半去核待用.(2)将大汤碗内涂抹上熟猪油,碗底排上蜜枣再排上一层山药,夹一层糖,板油丁,逐层放至碗口,撒上糖,扣上盖盘,上笼蒸1小时左右,然后取下,翻身入盘.(3)炒锅上火,滤入盘内汤汁,放清水100克,白糖150克和少许桂花汁烧沸,用水淀粉勾欠,起锅浇上山药上即成.补肾润肺.治肺虚久咳,脾虚腹泻,神疲体倦,四肢无力,久食补肾强身. 22、猪肉杏仁汤治咽痒咳嗽 瘦猪肉50克,杏仁10克,北沙参15克. 共煎煮汤饮.日服2次. 清肺,化痰,生津.治咳嗽少痰,口渴咽干,咽痒等. 23、花生枣蜜汤止咳化痰 花生米,大枣,蜂蜜各30克. 用水共煎极烂.饮汤,日服2次. 止嗽化痰.用治咳嗽,痰饮(形体消瘦,肠鸣,胸肋支满,目眩气短. 24、花生沙参汤治咳嗽少痰 花生米,白果,百合,北沙参各25克,冰糖适量. 水煎取汁,加冰糖.每日1剂. 润肺化痰.治久咳痰少,气短咽干. 25、黄精冰糖止咳平喘 黄精(中草药)30克,冰糖50克. 将黄精洗净,用冷水发泡,置砂锅内,再放入冰糖,加水适量.将锅置炉 上,以武火煎煮,后用文火煨熬,直至黄精烂熟为止.每日2次,吃黄精饮汤. 清肺,理脾,益精.用治肺燥肺虚之咳嗽,干咳无痰,咯吐不利,食少口干,肾虚精亏等. 26、合雪梨汤滋阴润肺 百合25克,大雪梨1个,冰糖20克. 百合用清水浸泡一夜,次日将百合连同清水一起倒入砂锅内,再加半碗多清水,煮1个半小时,待百合已烂时,加去皮切作块的雪梨和冰糖,再煮30分钟即成. 滋阴润肺,宁心止嗽.肺虚久咳者食用,常人食用亦有益肺胃之功. 27、银耳鸭蛋汤滋阴清肺 银耳15,冰糖25克,鸭蛋1只. 银耳与冰糖共煮,水沸后打入鸭蛋.每日服2次. 滋阴清肺,止渴生津.治阴虚肺燥之咳嗽痰少,咽干口渴等症. 28、竹沥粥功在清热化痰 竹沥30克,粳米100克. 先煮粳米作粥,临熟入竹沥,搅匀.任意食用. 清热,豁痰,镇惊.治风热痰火,肺热咳嗽,痰多色黄. 29、罗汉果柿饼汤清肺热 罗汉果半个,柿饼3个,冰糖30克. 加清水两碗半共煮至一碗半,再下冰糖,去渣.1天分3次饮完. 清肺热,去痰火,止咳嗽.治小儿百日咳及痰火咳嗽等症. 30、无花果冰糖水治肺热咳嗽 无花果30克,冰糖适量. 将无花果洗净,加水与冰糖共煮.每日1次,连服3-5天可收显效. 祛痰理气,润肺止咳,解毒润肠.治肺热咳嗽,声音嘶哑,咽干喉痛,便秘,痔疮出血等. 31、甘蔗汁治肺虚热咳嗽 甘蔗汁,萝卜汁各半杯,野百合100克. 先煮烂百合,再和入两汁.睡前服食,每日1次. 润肺止咳,生津润燥,宁心安神.治虚热咳嗽,虚弱者病后气管炎最宜. 32、奶汤锅子鱼止咳消肿 活鲤鱼1尾,火腿片,玉兰片,香菇片,葱,姜,料酒,盐,醋, “奶汤”(即鸡,鸭肘子和骨头炖的汤)各适量. 将鲤鱼去鳞开膛,除去内脏,漂洗干净,切成瓦块形状,与葱,姜一起投入油炒勺颠翻几下,加入料酒,盐等调料.然后加入 “奶汤”,待沸再加适量的火腿片,玉兰片,香菇片等,炖约3分钟盛入火锅内上桌.上桌后将锅下的白酒点燃烧开,佐以姜,醋汁食用.止咳消肿,滋补强身.适于咳嗽,气喘,胸部胀满之患者服食. 33、久食花生米止咳化痰 花生米60炒或煮熟.每日吃,不间断,痊愈后停用. 润肺,化痰.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注:有虚火实热症者勿食. 34、荞面蛋清治咳嗽不安 荞麦面,鸡蛋清各适量.用鸡蛋清和荞麦面成团.每日几次用力涂擦胸部,有效. 清热下气.用治胸满腹胀,咳嗽不安. 35、百合蜜治肺热烦咳 新百合200克,蜂蜜适量.用蜜拦百合蒸软.时时含1片,吞液服食. 清肺宁神.用治肺脏壅热,烦闷咳嗽. 36、松明火焦糯米糖治久咳痰盛 糯米糖,松明火焦(即用多脂老松,劈成细条点燃成焦灰)各适量. 松明火烧得愈焦愈好.连焦带糖尽量食之,连吃3-4天即愈. 润肺止咳,化痰平喘.治久咳不愈,痰多气促等. 37、剑花汤化痰止气痛 剑花2个煮汤或当茶饮.行气止痛,止咳化痰.用治咳嗽,痰多等.注:剑花,是仙人掌类攀缘植物霸王花的花,多产于南方.每年5-10月间,开乳白色大花朵,每朵花长一柞多,采下切开晒干,是一种极好的干菜,煮汤香甜可口. 38、秋梨膏止咳化痰 秋梨20个,红枣1000克,鲜藕1500克,鲜姜300克,冰糖400克,蜂蜜400克,蜂蜜适量.先将梨,枣,藕,姜砸烂取汁,加热熬膏,下冰糖溶化后,再以蜜收之.可早晚随意服用.清肺降火,止咳化痰,润燥生津,除烦解渴,消散酒毒,祛病养身. 用治虚劳咳嗽,口干津亏,虚烦口渴及酒精中毒等. 39、燕窝参汤益肺止咳 燕窝5克,西洋参5克.先将燕窝用清水浸透,摘去羽毛杂物,洗净,晾去水气,同西洋参一起放进烛盅内,注入八成满的开水,加盖,隔水炖3小时以上.饮用. 养阴润燥,降火益气.用治肺胃阴虚而致的干咳,咳血,潮热,盗汗等,对心血管病咳喘患者更宜. 40、糖渍橘皮止咳化痰 橘皮 ,白糖各适量.鲜梧皮或泡软的干搞皮适量,洗净,切成丝,放入铝锅,加大约桶皮重量一半的白糖,添水没过桶皮为度,大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煮至余液将干时,将桶皮盛出放在盘内,待冷,再撤入大约桶皮重量一半的白糖,拌匀.食用. 润肺,燥湿,化痰,生津.治咳嗽多痰等. 41、蜜饯柚肉平喘化痰 鲜抽肉500克,蜂蜜250克,白酒适量. 将抽肉去核,切块,放在瓶罐中,倒入白酒,封严浸闷一夜,再倒入铝锅中煮至余液将干时,加入蜂蜜,拌匀即成.待冷,装瓶备用. 润肺,止咳,化痰.治咳嗽痰盛或老年咳喘等. 42、蜜饯双仁补肾益肺 甜杏仁250克,核桃仁250克,蜂蜜500克. 先将甜杏仁炒至黄色(勿焦),放在铝锅中加水煮1小时,再下核桃仁,收汁将干锅时,加入蜂蜜,拌匀,再沸即成.每服3克,日服2次. 润肺补肾.经常食用,可治肺肾两虚性久咳,久喘等. 43、猪油蜜膏补虚润肺 猪油100克,蜂蜜100克. 将上述两味分别用小火煎煮至沸,停火晾温,共混合调匀即成.每 次1汤匙,日服2次. 润肺止咳,补虚.治肺燥咳嗽. 44、大蒜泥镇咳止嗽 紫皮大蒜1头.蒜去皮,捣成烂泥.每晚睡前洗足后,敷于两足底涌泉穴处(足底必须先涂上凡士林),上面盖一层纱布,足心有较强刺激感时可揭去.如足底无不适感,可连敷3-5次. 解毒,镇咳.用治风寒咳嗽,燥咳以及小儿百日咳. 45、蚕豆花冰糖水治咯血 蚕豆花9克,冰糖适量.共加水煎.日服2或3次. 具有收敛作用.治咯血. 46、蕹菜白萝卜汁治硌血 蕹菜(瓮菜,空心菜)全棵带根2棵,白萝卜1个,蜂蜜适量.蕹菜与白萝卜洗净,共捣烂绞汁一杯.用蜂蜜调服. 治肺热引起的咯血. 47、蜂蜜百部汤治痰中带血 蜂蜜20克,百部25克,白发20克,瓜萎25克. 先将上三味水煎,去渣取汁,再调入蜂蜜搅匀,每日1剂,分2次服. 润肺止咳,清热止血.用治痰中带血及肺结核久咳. 48、酸石榴治肺结核咳喘 酸石榴(甜者无效)3克.将石榴子取出,捣碎,绞取其汁液.每晚昨前服下,或口嚼石榴子咽液.石榴子汁有小毒,不可过量饮用. 清热敛肺.用治肺结核喘咳,夜不能寐,以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49、白萝卜子治痰饮凝结 白萝卜子(菜蔽子)生熟各15克,生赫石末9克. 先将白萝卜子捣碎煮汤一大碗,送服生赫石细末,半小时后,再用此方1次. 消积化痰.用治痰饮凝结症.据介绍,一青年素多痰饮,受外感后痰涎凝结于上脘,阻膈饮食不下.用此方后,即觉上脘顿开,可进饮食. 注:据介绍,单用菜菔子煎汤化停痰宿饮,大有功效.将菜菔子研末开水冲服,多饮热水,以指探吐,痰浊宿饮亦能吐出,与煎汤功效相同. 50、蒸贝母甲鱼滋阴补肺 川贝母5克,甲鱼1只(约500克),鸡清汤1公斤,葱,姜,花椒,料酒,盐各适量. 将甲鱼宰杀,去头及内脏,切块备用.将甲鱼块放蒸盆内,加入贝母,盐,料酒,花椒,葱,姜,上笼蒸1小时许.趁热服食. 滋阴清热,润肺止咳,退热除蒸.治阴虚咳喘,低热,盗汗等. 51、芥菜姜汤祛痰止咳 鲜芥菜80克,鲜姜10克,盐少许. 将芥菜洗净后切成小块,生姜切片,加清水四碗煎至两碗,以食盐调味. 每日分2次服,连用3日见效. 宣肺止咳,疏风散寒.治风寒咳嗽,伴头痛鼻塞,四肢酸痛等. 梨和甘蔗。中医认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最适宜于冬季发热和内热的病人食用。尤其对肺热咳嗽、小儿风热、咽干喉疼,大便燥结症较为适宜。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梨还有降低血压、清热镇静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如有头晕目眩,心悸耳鸣者,经常吃梨,可减轻症状。梨含有丰富的糖分和维生素,有保肝和帮助消化的作用。所以,对于肝类、肝硬化患者来说,作为医疗食品经常食用很有好处。民间流传有"几颗杏桃三把火,日食梨不为多"的谚语,说明多食梨有益无害。但是,因为梨性寒冷,对那些脾胃虚寒,消化不良及产后高热烦渴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故有"天生复脉汤"之称。劳累过度或饥饿头晕的人,只要吃上两节甘蔗就会使精神重新振作起来。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