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香通是什么药2,中药材香通又叫什么3,中药香薰和普通香薰有什么区别呢4,香樟树的药用价值5,中药香囊主要配料有哪些各要多少两6,香茅的中药名是什么有什么用7,中药路路通是恩施地区的枫香树果实吗8,中药中的射香有什么作用9,中……
本文目录一览
1,香通是什么药
香通即香樟树根,又名走马胎,樟脑树根、土沉香、山沉香等香通即香樟树根,又名走马胎,樟脑树根、土沉香、山沉香等
2,中药材香通又叫什么
香通即香樟树根,又名走马胎,樟脑树根、土沉香、山沉香等。

3,中药香薰和普通香薰有什么区别呢
普通香薰其主要作用是在于散发自然芬芳,达到一种令人放松的效果,其成分多由单方植物精华或化工原料制成,而像香药春秋一样的中药香薰,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帮助人们预防疾病、保健康复、修身养生等方面,其成分也是由各种中草药中提炼而成,符合中药医理(中医原理)。普通香薰其主要作用是在于散发自然芬芳,达到一种令人放松的效果,其成分多由单方植物精华或化工原料制成,而像香药春秋一样的中药香薰,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帮助人们预防疾病、保健康复、修身养生等方面,其成分也是由各种中草药中提炼而成,符合中药医理(中医原理)。
4,香樟树的药用价值
药用价值1、香樟树果的药用:【来源】为樟科植物黄樟的果实,植物形态详香樟条。【采集】秋季采,阴干。【性味】微辛;温。2、香樟树根的药用:【异名】香通,樟脑树根、土沉香、山沉香。【来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树根。【采集】2~4月间采挖。 洗净,切片硒干。【药材】为横切或斜切的圆片,直径4~10厘米,厚2~5毫米。 质硬,有樟脑气味。以片大、均匀、色黄白、气味浓香者为佳。 产江西、四川、贵州、广东、湖南、江苏。【性味】《分类草药性》:辛,无毒。扩展资料:形态特征樟树为常绿大乔木,高达10米—55米左右,胸径30-80厘米;树皮灰褐色。枝条圆柱形,紫褐色,无毛,嫩时多少具棱角。芽小,卵圆形,芽鳞疏被绢毛。叶互生,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长8-17厘米,宽3-10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锐尖、宽楔形至圆形,坚纸质,上面光亮,幼时有极细的微柔毛,老时变无毛,下面苍白,极密被绢状微柔毛,中脉在上面平坦下面凸起,侧脉每边4-6条。最基部的一对近对生,其余的均为互生,斜升,两面近明显,侧脉脉腋在下面有明显的腺窝,上面相应处明显呈泡状隆起,横脉及细脉网状,两面不明显,叶柄长2-3厘米,腹凹背凸,略被微柔毛。圆锥花序在幼枝上腋生或侧生,同时亦有近侧生,有时基部具苞叶,长(5) 10-15厘米,多分枝,分枝两歧状,具棱角,总梗圆柱形,长4-6厘米,与各级序轴均无毛。花绿白色,长约2.5毫米,花梗丝状,长2-4毫米,被绢状微柔毛。花被筒倒锥形,外面近无毛,花被裂片6,卵圆形,长约1.2毫米,外面近无毛,内面被白色绢毛,反折,很快脱落。能育雄蕊9,第一、二轮雄蕊长约1毫米,花药近圆形,花丝无腺体,第三轮雄蕊稍长,花丝近基部有一对肾形大腺体。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心形,近无柄,长约0.5毫米。子房卵珠形,长约1.2毫米,无毛,花柱长1毫米,柱头头状。果球形,直径7-8毫米,绿色,无毛;果托浅杯状,顶端宽6毫米。花期5-6月,果期7-8月。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樟树
5,中药香囊主要配料有哪些各要多少 两
早春散:苍术10克,甘松10克,菖蒲10克,桂皮5克,高良姜15克,雄黄5克,冰片0.5克,樟脑1克,碾成粉末装入香袋即可。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甘松: 理气止痛,开郁醒脾
菖蒲:辟秽开窍,宣气逐痰
桂皮:祛寒活血舒筋、通脉止痛
高良姜:温胃散寒,消食止痛
雄黄: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
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樟脑:通窍辟秽,温中止痛,利湿杀虫
做个“早春散”挂在脖子,香袋里的药物正好处在天突穴的位置,药味散发出来后不但留香,还可以祛散口鼻周围的不良空气,防止空气中的病菌通过呼吸系统侵入,可以有效预防感冒和上呼吸道疾病。这个香袋透出一股香味,有点甜,带点微苦,很清新。早春散:苍术10克,甘松10克,菖蒲10克,桂皮5克,高良姜15克,雄黄5克,冰片0.5克,樟脑1克,碾成粉末装入香袋即可。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甘松: 理气止痛,开郁醒脾
菖蒲:辟秽开窍,宣气逐痰
桂皮:祛寒活血舒筋、通脉止痛
高良姜:温胃散寒,消食止痛
雄黄: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
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樟脑:通窍辟秽,温中止痛,利湿杀虫
做个“早春散”挂在脖子,香袋里的药物正好处在天突穴的位置,药味散发出来后不但留香,还可以祛散口鼻周围的不良空气,防止空气中的病菌通过呼吸系统侵入,可以有效预防感冒和上呼吸道疾病。这个香袋透出一股香味,有点甜,带点微苦,很清新。
6,香茅的中药名是什么有什么用
香茅是草药,别名叫大风茅,柠檬茅,柠檬草,茅草茶、姜巴茅,姜草,香巴茅,风茅草,姜巴草等。性味辛、温,有疏风解表,祛瘀通络的功效,主治感冒头痛,胃痛,泄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症。
因香茅是草药,所以药店没有卖。而香茅是产于我国南方等地,如你居住在南方,可到当地草药摊点咨询。 香茅是草药,别名叫大风茅,柠檬茅,柠檬草,茅草茶、姜巴茅,姜草,香巴茅,风茅草,姜巴草等。性味辛、温,有疏风解表,祛瘀通络的功效,主治感冒头痛,胃痛,泄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症。
因香茅是草药,所以药店没有卖。而香茅是产于我国南方等地,如你居住在南方,可到当地草药摊点咨询。香茅草为多年生草本。秆较细弱,丛生,高40~160厘米,直立,近无毛,节部膨大。叶鞘无毛,基部者多破裂,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钝圆,长2~4毫米,膜质,先端多不规则的破裂;叶片狭线形;长30~70厘米,宽1~6毫米,两面近无毛,具白粉。香茅草为多年生草本。秆较细弱,丛生,高40~160厘米,直立,近无毛,节部膨大。叶鞘无毛,基部者多破裂,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钝圆,长2~4毫米,膜质,先端多不规则的破裂;叶片狭线形;长30~70厘米,宽1~6毫米,两面近无毛,具白粉。
7,中药路路通是恩施地区的枫香树果实吗
路路通 一、药材 【别名】九孔子 【来源】本品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的干燥成熟果序。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性状】本品为聚花果,由多数小蒴果集合而成,呈球形,直径2~3cm。基部有总果梗 。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多数尖刺及喙状小钝刺 ,长0.5~1mm,常折断,小蒴果顶部开裂,呈蜂窝状小孔。体轻,质硬,不易破开。气微,味淡。 【药理作用】 1.外用:实验证明,枫香酒精溶剂(60%)外用,能防止钩蚴侵入小鼠皮肤。其防护效力与溶剂浓度成正比。 2.保肝作用:桦木酮酸具有明显的抗肝细胞毒活性,即在体外试验中,对由四氯化碳及氨基半乳糖诱导的初次培养的大鼠肝细胞的细胞毒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生药在台湾作保肝药。 【性味归经】苦,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用于关节痹痛,麻木拘挛,水肿胀满,乳少经闭。 【用法用量】 5~9g 。 【贮藏】置干燥处。 【临床应用】 1.用于脘腹胀痛 路路通具通利之性,功能行气宽中而止痛,在临床上用于脘腹胀痛、大便不爽等症,可与木香、乌药、枳壳等同用。 2.用于风湿痹痛,用经不调。 本品又能活血通络,对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量少而腹胀者,可与香附、茺蔚子等配伍;对风湿痹痛、腰腿酸痛、筋络拘挛等症,可与当归、川芎、独活、桑寄生等同用。 3.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本品又有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水肿,可与茯苓皮、桑白皮、冬瓜皮等配伍。 此外,本品通利之性也能通下乳汁,用于气血壅滞、乳汁不通,可配伍穿山甲、王不留行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路路通、九孔子、枫树果(炒微焦,擂去刺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应用。 【附药】白胶香:即香树的树脂。性味苦、辛,平。功能活血消肿,生肌止痛,外用止血。适用于疮毒痈疽,创伤出血等症。内服制用,外用生用。一般用量为三分至一钱,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8,中药中的射香有什么作用
1.《本经》:主辟恶气,温疟,痫痉,去三虫。
2.《别录》:疗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妇人破产,堕胎,去面黔,目中肤翳。
3. 陶弘景:疗蛇毒。
4.《药性论》:除心痛,小儿惊痫、容许,镇心安神,以兰门了一粒,细研,热水灌下,止小便利。能蚀一切州沧脓。
5.《日华子本草》:杀脏腑虫,制蛇、蚕咬,沙虱、溪、瘴毒,吐风痰。纳子宫暖水脏,止冷带疾。
6.《仁斋直指方》:能化阳通胰理。能引药透达。
7. 王好古:疗鼻室不闻香臭。
8.《纲目》: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气,中恶,痰厥,积聚症瘕。
9.《本草正》:除一切恶疮痔漏肿痛,脓水腐肉,面墨斑疹。凡气滞为病者,俱宜用之。若鼠咬、虫咬成疮,以麝香封之。
10.《本草备要》:治耳聋,目翳,阴冷。1.《本经》:主辟恶气,温疟,痫痉,去三虫。
2.《别录》:疗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妇人破产,堕胎,去面黔,目中肤翳。
3. 陶弘景:疗蛇毒。
4.《药性论》:除心痛,小儿惊痫、容许,镇心安神,以兰门了一粒,细研,热水灌下,止小便利。能蚀一切州沧脓。
5.《日华子本草》:杀脏腑虫,制蛇、蚕咬,沙虱、溪、瘴毒,吐风痰。纳子宫暖水脏,止冷带疾。
6.《仁斋直指方》:能化阳通胰理。能引药透达。
7. 王好古:疗鼻室不闻香臭。
8.《纲目》: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气,中恶,痰厥,积聚症瘕。
9.《本草正》:除一切恶疮痔漏肿痛,脓水腐肉,面墨斑疹。凡气滞为病者,俱宜用之。若鼠咬、虫咬成疮,以麝香封之。
10.《本草备要》:治耳聋,目翳,阴冷。应该是麝香吧...
1.用于闭证神昏。麝香辛温,气极香,走窜之性甚烈,有极强的开窍通闭醒神作用,为醒神回苏之要药,最宜闭证神昏,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治疗温病热陷心包,痰热蒙蔽心窍,小儿惊风及中风痰厥等热闭神昏,常配伍牛黄、冰片、朱砂等药,组成凉开之剂,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牛黄抱龙丸等;用治中风卒昏,中恶胸腹满痛等寒浊或痰湿阻闭气机,蒙蔽神明之寒闭神昏,常配伍苏合香、檀香、安息香等药,组成温开之剂,如苏合香丸。
2.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本品辛香行散,有良好的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作用,内服,外用均有良效。用治疮疡肿毒,常与雄黄、乳香、没药同用,即醒消丸,或与牛黄、乳香、没药同用;用治咽喉肿痛,可与牛黄、蟾酥、珍珠等配伍,如六神丸。
3.用于血瘀经闭,徵瘕,心腹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等证。本品辛香,开通走窜,可行血中之瘀滞,开经络之壅遏,以通经散结止痛每周一次,2周一疗程,疗效满意;用治痹证疼痛,顽固不愈者,可与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祛风湿药同用。 ?4.用于难产,死胎,胞衣不下。本品活血通经,有催生下胎之效。常与肉桂为散,如《张氏医通》香桂散;亦有以麝香与猪牙皂、天花粉同用,葱汁为丸.外用取效,如《河北医药集锦》堕胎丸。
此外,近代临床报导用人工麝香片口服或用人工麝香气雾剂治疗心绞痛,均取得良好效果:由麝香、猪牙皂、白芷等制成麝香心绞痛膏,分别敷于心前区痛处及心俞穴,24小时更换一次,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用麝香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白癜风,均有显效;用麝香埋藏或麝香注射液治疗肝癌及食道、胃、直肠等消化道肿瘤,可改善症状、增进饮食;对小儿麻痹症的瘫痪,亦有一定疗效。
应该是麝香吧...
1.用于闭证神昏。麝香辛温,气极香,走窜之性甚烈,有极强的开窍通闭醒神作用,为醒神回苏之要药,最宜闭证神昏,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治疗温病热陷心包,痰热蒙蔽心窍,小儿惊风及中风痰厥等热闭神昏,常配伍牛黄、冰片、朱砂等药,组成凉开之剂,如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牛黄抱龙丸等;用治中风卒昏,中恶胸腹满痛等寒浊或痰湿阻闭气机,蒙蔽神明之寒闭神昏,常配伍苏合香、檀香、安息香等药,组成温开之剂,如苏合香丸。
2.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本品辛香行散,有良好的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作用,内服,外用均有良效。用治疮疡肿毒,常与雄黄、乳香、没药同用,即醒消丸,或与牛黄、乳香、没药同用;用治咽喉肿痛,可与牛黄、蟾酥、珍珠等配伍,如六神丸。
3.用于血瘀经闭,徵瘕,心腹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等证。本品辛香,开通走窜,可行血中之瘀滞,开经络之壅遏,以通经散结止痛每周一次,2周一疗程,疗效满意;用治痹证疼痛,顽固不愈者,可与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祛风湿药同用。 ?4.用于难产,死胎,胞衣不下。本品活血通经,有催生下胎之效。常与肉桂为散,如《张氏医通》香桂散;亦有以麝香与猪牙皂、天花粉同用,葱汁为丸.外用取效,如《河北医药集锦》堕胎丸。
此外,近代临床报导用人工麝香片口服或用人工麝香气雾剂治疗心绞痛,均取得良好效果:由麝香、猪牙皂、白芷等制成麝香心绞痛膏,分别敷于心前区痛处及心俞穴,24小时更换一次,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用麝香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白癜风,均有显效;用麝香埋藏或麝香注射液治疗肝癌及食道、胃、直肠等消化道肿瘤,可改善症状、增进饮食;对小儿麻痹症的瘫痪,亦有一定疗效。
9,中药名查询潞潞通是什么药
路路通
别名:枫球子 枫球果 枫实 枫香果 枫果
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的干燥果实.
利水通淋.祛风止痒是一种中药,路路通
(《纲目拾遗》)
【异名】枫实(《南方草木状》),枫木上球(《德胜堂经验方》),枫香果(《槐西杂志》),枫果、聂子(《纲目拾遗》),狼目(《药材资料汇编》),枫球子(《中药志》),狼眼(《中药材手册》),枫树球(《药材学》),九空子(《江苏植药志》)。
【来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的果实。
【植物形态】枫香(《本草经集注》),又名:聂聂(《尔雅》),枫木(《说文》),枫树(《尔雅》郭虞注),香枫,枫宸(《纲目》),枫仔树(《植物名汇》),三角枫,三角尖(《岭南采药录》),鸡枫树、鸡爪枫、大叶枫、槟树、槟臭。
落叶乔木,高20~40米;树皮幼时灰白,平滑。老时褐色、粗糙。叶互生;叶柄长3~7厘米;托叶线形,早落;叶片心形,常3裂,幼时及萌发枝上的叶多为掌状5裂,长6~12厘米,宽8~15厘米,裂片卵状三角形或卵形,先端长渐尖,基部心形或截形,边缘有细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被;雄花淡黄绿色,成总状花序,有锈色细长毛,雄蕊多数,密生成球形;雌花成圆球形的头状花序,被毛,有少数退化雄蕊,子房半下位,多数愈合;四周有许多钻形小苞片围绕,2室,花柱2,柱头弯曲。复果圆球形,下垂,直径2.5~3厘米,表面有刺,蒴果多数,密集复果之内,长椭圆形,成熟时顶孔开裂。种子多数,细小,扁平,棱上有时略有翅。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于湿润及土壤肥沃的地方。分布陕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西、广东、江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青海、西藏等地。
本植物的根(枫香树根)、树皮(枫香树皮)、树脂(白胶香)、叶(枫香树叶)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冬季采摘,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药材】干燥复果呈圆球形,直径2~3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暗棕色,上有多数鸟嘴状针刺,长约5~8毫米,常折断;苞片卷成筒状,有时裂开,内藏多数小蒴果。复果基部残留果柄,有时折断。蒴果细小,直径1~2毫米,顶端有一裂孔,内有种子2枚。种子淡褐色,有光泽。气特异,味淡。以色黄、个大者为佳。
主产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此外,湖北、河南、贵州等地亦产。
【药理作用】实验证明,枫香酒精溶剂(60%)外用,能防止钩蚴侵入小鼠皮肤。其防护效力与溶剂浓度成正比。
【性味】苦,平。
①《现代实用中药》:"味苦涩,性平,无毒。"
②《浙江民间草药》:"性平,味淡,无毒。"
③《泉州本草》:"辛苦,性平,无毒。"
【归经】《纲目拾遗》:"通行十二经。"
【功用主治】祛风通络,利水除湿。治肢体痹痛,手足拘挛,胃痛,水肿,胀满,经闭,乳少,痈疽,痔漏,疥癣,湿疹。
①《纲目拾遗》:"辟瘴却瘟,明目,除湿,舒筋络拘挛,周身痹痛,手脚及腰痛,焚之嗅其烟气皆愈。"
②《岭南采药录》:"治风湿流注疼痛及痈疽肿毒。"
③《现代实用中药》:"烧灰外用于皮肤湿癣、痔漏等,有收敛、消炎、消毒作用。"
④《中药志》:"通经利水,除湿热痹痛。治月经不调,周身痹痛,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等证。"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治风湿性腰痛,心胃气痛,少乳,湿疹,皮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煅存性研末。外用:煅存性研末调敷或烧烟闻嗅。
【宜忌】孕妇忌服。
①《中药志》:"阴虚内热者不宜。"
②《广西中药志》:"虚寒血崩者勿服。"
③《四川中药志》:"凡经水过多及孕妇忌用。"
【选方】①治风湿肢节痛:路路通、秦艽、桑枝、海风藤、橘络、苡仁。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脏毒:路路通一个。煅存性,研末酒煎服。(《古今良方》)
③治癣:枫木上球十个(烧存性),白砒五厘。共末,香油搽。(《德胜堂经验方》)
④治荨麻疹:枫球一斤。煎浓汁,每天三次,每次六钱,空心服。(《湖南药物志》)
⑤治耳内流黄水:路路通五钱。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名家论述】《纲目拾遗》:"枫果去外刺皮,内圆如蜂窝,即路路通。其性大能通行十二经穴,故《救生苦海》治水肿胀用之,以其能搜逐伏水也。" 路路通
别名:枫球子 枫球果 枫实 枫香果 枫果
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的干燥果实.
利水通淋.祛风止痒是一种中药,路路通
(《纲目拾遗》)
【异名】枫实(《南方草木状》),枫木上球(《德胜堂经验方》),枫香果(《槐西杂志》),枫果、聂子(《纲目拾遗》),狼目(《药材资料汇编》),枫球子(《中药志》),狼眼(《中药材手册》),枫树球(《药材学》),九空子(《江苏植药志》)。
【来源】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的果实。
【植物形态】枫香(《本草经集注》),又名:聂聂(《尔雅》),枫木(《说文》),枫树(《尔雅》郭虞注),香枫,枫宸(《纲目》),枫仔树(《植物名汇》),三角枫,三角尖(《岭南采药录》),鸡枫树、鸡爪枫、大叶枫、槟树、槟臭。
落叶乔木,高20~40米;树皮幼时灰白,平滑。老时褐色、粗糙。叶互生;叶柄长3~7厘米;托叶线形,早落;叶片心形,常3裂,幼时及萌发枝上的叶多为掌状5裂,长6~12厘米,宽8~15厘米,裂片卵状三角形或卵形,先端长渐尖,基部心形或截形,边缘有细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被;雄花淡黄绿色,成总状花序,有锈色细长毛,雄蕊多数,密生成球形;雌花成圆球形的头状花序,被毛,有少数退化雄蕊,子房半下位,多数愈合;四周有许多钻形小苞片围绕,2室,花柱2,柱头弯曲。复果圆球形,下垂,直径2.5~3厘米,表面有刺,蒴果多数,密集复果之内,长椭圆形,成熟时顶孔开裂。种子多数,细小,扁平,棱上有时略有翅。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于湿润及土壤肥沃的地方。分布陕西、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西、广东、江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青海、西藏等地。
本植物的根(枫香树根)、树皮(枫香树皮)、树脂(白胶香)、叶(枫香树叶)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冬季采摘,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药材】干燥复果呈圆球形,直径2~3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暗棕色,上有多数鸟嘴状针刺,长约5~8毫米,常折断;苞片卷成筒状,有时裂开,内藏多数小蒴果。复果基部残留果柄,有时折断。蒴果细小,直径1~2毫米,顶端有一裂孔,内有种子2枚。种子淡褐色,有光泽。气特异,味淡。以色黄、个大者为佳。
主产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此外,湖北、河南、贵州等地亦产。
【药理作用】实验证明,枫香酒精溶剂(60%)外用,能防止钩蚴侵入小鼠皮肤。其防护效力与溶剂浓度成正比。
【性味】苦,平。
①《现代实用中药》:"味苦涩,性平,无毒。"
②《浙江民间草药》:"性平,味淡,无毒。"
③《泉州本草》:"辛苦,性平,无毒。"
【归经】《纲目拾遗》:"通行十二经。"
【功用主治】祛风通络,利水除湿。治肢体痹痛,手足拘挛,胃痛,水肿,胀满,经闭,乳少,痈疽,痔漏,疥癣,湿疹。
①《纲目拾遗》:"辟瘴却瘟,明目,除湿,舒筋络拘挛,周身痹痛,手脚及腰痛,焚之嗅其烟气皆愈。"
②《岭南采药录》:"治风湿流注疼痛及痈疽肿毒。"
③《现代实用中药》:"烧灰外用于皮肤湿癣、痔漏等,有收敛、消炎、消毒作用。"
④《中药志》:"通经利水,除湿热痹痛。治月经不调,周身痹痛,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等证。"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治风湿性腰痛,心胃气痛,少乳,湿疹,皮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煅存性研末。外用:煅存性研末调敷或烧烟闻嗅。
【宜忌】孕妇忌服。
①《中药志》:"阴虚内热者不宜。"
②《广西中药志》:"虚寒血崩者勿服。"
③《四川中药志》:"凡经水过多及孕妇忌用。"
【选方】①治风湿肢节痛:路路通、秦艽、桑枝、海风藤、橘络、苡仁。水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脏毒:路路通一个。煅存性,研末酒煎服。(《古今良方》)
③治癣:枫木上球十个(烧存性),白砒五厘。共末,香油搽。(《德胜堂经验方》)
④治荨麻疹:枫球一斤。煎浓汁,每天三次,每次六钱,空心服。(《湖南药物志》)
⑤治耳内流黄水:路路通五钱。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名家论述】《纲目拾遗》:"枫果去外刺皮,内圆如蜂窝,即路路通。其性大能通行十二经穴,故《救生苦海》治水肿胀用之,以其能搜逐伏水也。"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