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松花粉> 云南岩松花粉,云南省昆明市的盘龙江入口在什么地方

云南岩松花粉,云南省昆明市的盘龙江入口在什么地方

云南省昆明市的盘龙江入口在什么地方盘龙江的主源为牧羊河(又称小河)发源于嵩明县境内的梁王山北麓葛勒山的喳啦箐,由黄石岩南流入官渡区小河乡,长54km,径流面积373km2,最大过水流量122km3/s,源头高程2600m;支源绍甸河……

1,云南省昆明市的盘龙江入口在什么地方

盘龙江的主源为牧羊河(又称小河)发源于嵩明县境内的梁王山北麓葛勒山的喳啦箐,由黄石岩南流入官渡区小河乡,长54km,径流面积373km2,最大过水流量122km3/s,源头高程2600m;支源绍甸河(又称冷水河),源头在龙马箐,穿白邑坝子,过甸尾峡谷经芝家坟南入官渡区小河乡,长29.4km,径流面积149.5km2,最大过水流量67.2km3/s。两河在小河乡岔河嘴汇为一水后,始称盘龙江。盘龙江东流穿蟠龙桥、三家村至松花坝水库,出库后经上坝、中坝、雨树村、落索坡、浪口、北仓等村,穿霖雨桥,经金刀营、张家营等村进入昆明市区,过通济、敷润、南太、宝尚、得胜、双龙桥至螺狮湾村出市区,经官渡区南窑川南坝走陈家营、张家庙、严家村、梁家村、金家村至洪家村流入滇池。从其主源到滇池全长95.3km,径流面积903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57亿m3,河道流域高程为1890-2280m,径流面积最宽处为23km,最窄处为7.3km。
盘龙江的主源为牧羊河(又称小河)发源于嵩明县境内的梁王山北麓葛勒山的喳啦箐,由黄石岩南流入官渡区小河乡,长54km,径流面积373平方公里,最大过水流量122立方米/秒,源头高程2600m;支源绍甸河(又称冷水河),源头在龙马箐,穿白邑坝子,过甸尾峡谷经芝家坟南入官渡区小河乡,长29.4km,径流面积149.5平方公里,最大过水流量67.2立方米/秒。两河在小河乡岔河嘴汇为一水后,始称盘龙江。 答案来自百度百科。

云南岩松花粉

2,云南哪里产松花粉

以下是比较受欢迎的品牌。 国珍牌松花粉。 德科特正品松花粉。 亚林牌破壁松花粉。 古之极破壁松花粉。 迈多牌松花粉。 承德畅达松花粉。 品牌有很多,数不胜数。 最重要的是学会辨别松花粉的好坏。如果你是在云南旅游的话,当地买的松花粉基本都差不多,量大而便宜。不过,如果在景区里面的话,还是得多多挑选,多长点儿心眼。多看,颜色是鲜亮的淡黄色,颜色暗沉的话请慎重考虑;多闻,天然新鲜高质量的松花粉通常带有淡淡的松香味;多尝,基本上拿出来卖的松花粉大多是破壁压片后的,略带花香。

云南岩松花粉

3,花粉可以长期服用吗

以下是比较受欢迎的品牌。 国珍牌松花粉。 德科特正品松花粉。 亚林牌破壁松花粉。 古之极破壁松花粉。 迈多牌松花粉。 承德畅达松花粉。 品牌有很多,数不胜数。 最重要的是学会辨别松花粉的好坏。如果你是在云南旅游的话,当地买的松花粉基本都差不多,量大而便宜。不过,如果在景区里面的话,还是得多多挑选,多长点儿心眼。多看,颜色是鲜亮的淡黄色,颜色暗沉的话请慎重考虑;多闻,天然新鲜高质量的松花粉通常带有淡淡的松香味;多尝,基本上拿出来卖的松花粉大多是破壁压片后的,略带花香。

云南岩松花粉

4,长白山和红塔山得区别在哪

长白山区别红塔山是 长白山它是一个山红塔山它是一中烟
可见度火车可是的
长白山是长的,白的 红塔山是红的‘竖的 长白山不能拿回家 红塔山可以``
神奇富饶的长白山,植物种类繁多,有2343种,植被保存完好,素有“自然博物馆”之美誉。基于此,中国科学院于1978年在长白山设立了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1980年,长白山又被联合国确定为联合国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由于植物种类繁多,生长繁茂,野生动物的食料比较丰富。动物种类有1179种,被誉为“物种基因库”、“天然博物馆”。长白山的200多种脊椎动物中,绝大数在这里栖息繁衍。兽类有东北虎、黑熊、黄鼬、水獭、梅花鹿、马鹿、野猪等;鸟类有鸳鸯、白腹蓝公翁鸟、大杜鹃、三宝鸟等;爬虫类有蝮蛇、松花蛇和草蜥等;两栖类主要有林蛙(俗称哈什蚂);鱼类主要有细鳞鱼、哲里、青鳞子等山区冷水鱼类。长白山的植物景观属于特殊型蹬植被综合体。长白山植物景观带的海拔高度大约在1000米~2000米左右,垂直高度仅为3000米左右。在这有限的范围内,集中了从温带到寒带的4个自然分带的植被景观,用相应分带的植物种类2000种之多。在这里,可以同时观赏到古老的第三纪的植物种,朝鲜和日本的植物种,以及中国南方亚热带的植物种,这些在 这一带交合生存,并最终形成了现存的长白山植被。在长白山植被中,遗留下来的古老植物种有红松、臭松、长白松、紫杉、黄檗、春榆、岳桦等乔木树种,及属五加科多年草本植物人参;有林奈草、越桔、高山石松等欧洲植物种;有牛皮杜鹃、岩菖蒲、赤杨等西伯利亚寒地植物;还有狗枣子、软枣子、五味子等温带南方植物. 云南省玉溪市 红塔山介绍 红塔山因山体顶部耸立有元代所建白塔而得名,红塔原名白塔。位于玉溪市东南约二公里的文笔山上,元代始建,清代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重建。1958年将白塔涂为红色,更名为“红塔山”,其景亦由“红塔朝晖”所取代。红塔山有“大红塔山”与“小红塔山”之分。
长白上RMB9.5红塔山RMB7.0

5,鼬獾和果子理怎么区分

獴(图2)  共14种,分布于旧大陆的热带和温带地区,亚洲和非洲,种类较多,非洲集中了半数以上的獴类,仅马拉加西共和国的马达加斯加岛上就有9种獴。细尾獴(猫鼬)suricatasuricata等一些非洲的獴为非洲群栖性最强的哺乳动物之一。细尾獴生性警惕,群体中常有一些站立起来负责警惕的“哨兵”。灵猫科成员通常动作敏捷,其中一些獴类体型虽小,但可以用敏捷的动作战胜毒蛇,是最著名的食蛇动物,而一些灵猫属于在树上最敏捷的食肉动物之列。灵猫和獴是马达加斯加岛上食肉目的唯一代表,共8种,置于3个特有的亚科中,在岛上占据多种生态位。  中国有2种獴,即食蟹獴和爪哇獴。编辑本段外形特征獴(图3)  食蟹獴体长40~80厘米,尾长27~33厘米;全身浅灰棕色混杂,四肢棕黄,头部两侧自口角经颊部至肩各有1条细纹;体毛和尾毛均较粗长、蓬松,绒毛稀少。喜栖于山林沟谷及溪水旁,多利用树洞、岩隙作窝。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早晨或黄昏出洞觅食。经常雌雄相伴,有互相救助的习性。母兽携幼仔出游时,常发出咕咕叫声在前引导。嗅觉异常灵敏,当发现地下有蚯蚓、昆虫幼虫时,立即用前爪和吻鼻端拱土挖掘。春天时常到翻耕过的田地里寻食,冬季则到草堆中搜猎,食物包括蛇、蛙、蟹、鱼、小鸟和多种昆虫,亦能爬树采食鸟卵。妊娠期50~60天,每胎产獴(图4)2~5仔。爪哇獴体型略小,为著名的食蛇动物。动作迅如闪电,能不停地向蛇进攻。獴类亦捕食野鼠,对农、林业有益。编辑本段蛇獴是毒蛇的天敌  一谈起毒蛇,人们都感到害怕,特别是眼镜蛇,更令人毛发悚然。  眼镜蛇的颈部有一对白边黑心的眼镜斑纹,这是与其它毒蛇的区别。  眼镜蛇的毒牙前有钩,能分泌神经性毒液,毒性很大。如果把它激怒,它前半身就会竖起来,颈部膨大,发出呼呼的声音,真是凶恶极了。可是一见了蛇獴,它就会颤颤抖抖,缩成一团,活象老鼠见了猫。獴(图5)蛇獴又叫蒙哥。它头小、嘴尖、尾巴长,全身长75厘米左右,尾巴就占了全身的一半,比起眼镜蛇来小得多。  蛇獴这样小,怎么竟敢在眼镜蛇这个太岁的头上动土呢?原来蛇獴有一种免毒性(化学解释是因为其血液的缓冲能力较强,能够抵御毒液的影响),眼镜蛇的毒性再大,对它一点作用也不起。  有人做过试验:把蛇獴和眼镜蛇放在一起,开始时蛇獴全身的毛竖起獴(17张)来,眼镜蛇盯着蛇獴不敢乱动。蛇獴见蛇伏着不动,便向前去逗弄它。眼镜蛇发怒了,前半身竖起来,颈部膨大,发出“呼呼”的声音,一次一次地把头伸向蛇獴,想把蛇獴咬住。蛇獴很灵活,躲得很快,眼镜蛇总是咬不着它。等到眼镜蛇筋疲力尽,蛇獴才摸到它的身后,出獴(图6)  其不意地一口咬住它的脖子,把它咬死,吃了它的肉。  蛇獴活在世界上,好象专门和毒蛇作对头,有时蛇獴吃饱了,胃里放不下了,但是遇到毒蛇还是要把它咬死,好象猫见了老鼠那样毫不留情。  蛇獴不但吃毒蛇,而且是捕捉鼠类的能手。凭着它小巧而灵活的身躯,钻进老鼠洞里,一个个地捕食,真是令人痛快!  十九世纪以来,夏威夷蔗田中鼠害严重。人们把蛇獴作为灭鼠英雄,请它到那里去发挥专长。蛇獴去后不久,就把这地方的鼠类几乎吃光了。因此,人们很喜欢它。我国云南一带还有养蛇獴的习惯。它是名副其实的益兽,我们绝不能伤害它
相比较而言果子狸的体型要比鼬獾的大,鼬獾头顶同面部有明显大白点是其特征。具体区别特征如下:  鼬獾:属食肉目鼬科,集皮、毛、肉、药用于一身。爬树本领高超,以水果、昆虫、小动物和蠕虫为食。肛门有腺体,受到威胁时就会释放臭气。具经济价值,人工饲养效益较高。但同时可能为狂犬病病毒携带载体,被其咬伤或会危及生命。头大,猪鼻,头顶同面部有明显大白点。背脊深棕色至灰棕色。脚短,有利爪,可以用来翻松泥土。肛门有腺体,受到威胁时就会释放臭气。平均身长40厘米,尾平均20厘米。尾的毛短,尾长约头同身的一半。  果子狸:肢体长48~50厘米,尾长37~41厘米;体重3600~5000克。体毛短而粗,体色为黄灰褐色,头部毛色较黑,由额头至鼻梁有一条明显的四带,眼下及耳下具有白斑,背部体毛灰棕色。后头、肩、四肢末端及尾巴后半部为黑色,四肢短壮,各具五趾。趾端有爪,爪稍有伸缩性;尾长,约为体长的三分之二。

6,小松鼠当宠物有哪几种都告诉我

雪地松鼠
红腹 黄山 明纹 隐纹 蜜袋鼯 大眼飞鼠魔王 金花 土拨鼠 这些都挺常见,而且能买到。(注:保护动物针对的是自然野生动物,正规养殖场的人工繁殖的红腹可以买)
说实话,所有的方法都不靠谱,只有去售后让工作人员看一下最靠谱,我原来的三星手机就是怎么查都是行货,而且在工信部网上查写的可准了,但是去售后人家就是说有问题
1.   1红腹松鼠  大小:19~25cm 重量:280~420g国家2级保护动物(买不到的,而且是在北美有~)  2灰松鼠身体长23-30厘米 尾19-25厘米 成年灰松鼠体重400-600克。是一种原生於美国东部及中西部的松鼠族 3长吻松鼠  体 型:体长约200mm,体重210-330g。国内分布:分布于云南、四川、湖南、湖北、贵州、江西、福建、浙江、安徽。 4岩松鼠  体长20-25厘米岩松鼠是中国特有种,仅分布于辽宁、河北、北京、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宁夏、贵州、云南、西藏等。 5金花鼠大小:身长约15cm、尾长约12 cm金花鼠又称五道眉花鼠(这个很容易买到) 6草原犬鼠(也就是土拨鼠)在生态影片中经常出现,是很受欢迎的可爱动物。尤其是站立及坐下的动作,格外可爱,也很容易被人养驯。同时尾巴会如狗般摆动,很惹人喜爱。 食物以植物为主,仓鼠的人工饲料与狗食等也是不错的选择。虽然市面有成对出售,但繁殖仍相当困难。 7欧洲红松鼠(体型大)大小:身长约30cm 尾长约20cm原产地:欧洲中部到西亚 8魔王松鼠大小:身长约20cm 尾长约15cm
兄弟我来打脸了,谁说红腹国内没有?我自己养的就是红腹,松鼠中最亲人的一种,比魔王的饲养上手都要强,而且红腹说白了我自从刚买回来直到现在没咬过我,自己不乱跑天天在我身上爬着,当然也不是从幼鼠开始养的,买回来的时候五十多天了
1. 【魔王松鼠】【简介】体长大约为20-26厘米,尾长为体长的三分之二以上。腹部白色。头背部及尾巴颜色可有棕色,棕红,红色,灰色,黑色等。分为三色魔王,黑魔王,红魔王。毛色纯净单一,无杂毛者为极品魔王松鼠,价钱较高。冬季毛色大多变为黑灰色,棕灰色。越红/黑的魔王,冬毛越灰白。夏季无耳毛,冬季耳毛可达2cm以上。头型大概可分成尖脸与圆脸:尖脸显得古灵精怪,圆脸显得呆傻憨厚。下巴大致有白色,黑色,一字胡。幼鼠上市季节大约在四月中下旬至七月下旬。头窝价钱最高,五月下旬至六月渐渐降价,8月以后因数量变少,反而会涨价。每年价钱略有浮动。这里只记录近几年普通魔王价钱。普通黑魔王松鼠:180-350普通三色魔王松鼠:200-400普通红魔王松鼠:250-5002. 【赤腹松鼠】【别名】红腹松鼠、黄山松鼠、虾夷松鼠【简介】为南方松鼠,号称最亲人的松鼠,但爱恨分明。头背部及尾巴毛为橄榄褐色,无耳毛。体重约280~420克,体长17~24厘米。腹面有的为深赤栗色,常称作红腹松鼠。有的为黄褐色纵带,常称作黄山松鼠。其实均为同一种松鼠,唯一区别就是腹部毛色不同。幼鼠上市季节大约在三月中下旬至五月下旬。价钱大约在200-350之间。【注意】赤腹松鼠类只可从没睁眼开始养,很亲人。但哪怕是刚睁眼的,都很难养熟,睁眼的赤腹松鼠以及大赤腹松鼠绝对不可以养。赤腹松鼠很记仇,擅长连环暴击咬,所以最好不要得罪黄山松鼠,3. 【别名】褐腹花松鼠【简介】为松鼠科 花松鼠属,多分布于南方与热带。分体长10—13厘米;尾长9~12厘米。颅骨比金花松鼠略小,其余部分也相应地较小。脑盒圆,吻细长,有颊囊。耳端有一个黑白毛簇;耳尖多为白色毛簇。体背面有5条暗色纵纹与4条淡色纵纹相间。中间3条近黑色,最外的淡色条纹很鲜明,呈浅棕黄色,且与眼下纹相连。眼眶浅棕黄色,体腹面黄灰色或淡黄褐色,尾狭长。行动迅速敏捷,不易捕捉。冬季会冬眠,且秋冬会储存过冬食物,脾气暴躁,易咬人。幼鼠上市季节大约在四月下旬至七月。成鼠全年均有售卖。幼鼠价钱:40-70元成鼠价钱:20-50元4. 【金花松鼠】【别名】五道眉、花黎棒、斑纹松鼠、花栗鼠。【简介】为松鼠科 花松鼠属,我国各个地方均有分布。体长14厘米,长度接近于体长。体背面有5条暗色纵纹与4条淡色纵纹相间。有颊囊,可储存食物。行动迅速敏捷,不易捕捉。冬季会冬眠,且秋冬会储存过冬食物,脾气暴躁,易咬人。幼鼠上市季节大约在四月下旬至七月。成鼠全年均有售卖。幼鼠价钱:40-70元成鼠价钱:20-50元5. 相关的图片请点击这里http://tieba.baidu.com/p/2135744196希望可以帮到你~也感谢吧友的帖子

7,中药骨碎补作用

骨碎补不是补骨脂,别识少少扮代表,误人子弟!
毛姜买回来怎么用
骨碎补的功效与作用:活血续伤 补肾强骨 治骨伤碎 治肾、虚、耳鸣、耳聋、牙痛,阴虚火旺、血虚风燥者慎用;阴虚内热者禁服。...
骨碎补,来市寻购的药商不多,货源走势一般,行情平稳运行,时下荷市硬统货售价14元,软统货售价16-17元之间。信息来源于“中药材买卖通”
《中国药典》:骨碎补 【拼音名】 Gǔ Suì Bǔ 【英文名】 RHIZOMA DRYNARIAE 【别名】肉碎补、石岩姜、猴姜、毛姜、申姜、爬岩姜、岩连姜 【来源】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 Sm.的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再燎去茸毛(鳞片)。 【性状】本品呈扁平长条状,多弯曲,有分枝,长5~15cm,宽1~1.5cm,厚0.2~0.5cm。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经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两侧及上表面均具凸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少数有叶柄残基及须根残留。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维管束呈黄色点状,排列成环。无臭,味淡,微涩。 【炮制】 骨碎补: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烫骨碎补:取净骨碎补或片,照烫法(附录Ⅱ D)用砂烫至鼓起,撞去毛。 【性味】苦,温。 【归经】归肾、肝经。 【功能主治】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 【用法用量】 3~9g;鲜品6~15g。外用鲜品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辞典》:骨碎补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 Gǔ Suì Bǔ 【别名】猴姜、胡狲姜(《本草拾遗》),石毛姜(《日华子本草》),石庵闾(《开宝本草》),过山龙(《植物名实图考》),石岩姜(《草木便方》),石良姜(《分类草药性》),毛姜、申姜(张寿颐),毛贯仲(《青海药材》),马猬姜(《南宁市药物志》),碎补(《四川中药志》),毛生姜、鸡姜(《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中华槲蕨、石莲姜槲蕨、崖姜、光亮密网蕨以及骨碎补科植物大叶骨碎补、海州骨碎补等的根茎。冬、舂采挖,除去叶片及泥砂,晒干或蒸熟后晒干,用火燎去毛茸。 【性状】 ①槲蕨、中华槲蕨及石莲姜槲蕨的干燥根茎呈扭曲的扁平长条状,常多分歧,长6~20厘米,直径0.5~1~2厘米,厚约2~4毫米。表面淡棕色至暗棕色,密被细小鳞片,黄棕色至棕色,柔软如毛;用火燎过则残留鳞片成棕色至深棕色,两侧及上表面具突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质硬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红棕色,有黄白色散在的维管束,成圆圈状排列。气无、味淡而微涩。以粗壮扁平为佳。 槲蕨主产于浙江、湖北、广东、广西、四川,此外,贵州、江西、福建等地亦产。中华槲蕨产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石莲姜槲蕨产于四川、云南。 ②崖姜的干燥根茎呈圆柱形或扁条状,粗大,略弯曲而扭曲,不分枝,长7~15厘米,直径1~2厘米,表面棕黑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纹和皱纹,在沟纹、皱纹及叶基处可见黄棕色细密的鳞片,上面有哭起的圆形叶痕,直径约1厘米。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呈红棕色,有众多的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凹"形。气微弱,味微涩。 产于广东,在辽宁、广东使用。 ③光亮密网蕨的干燥根茎详"猪毛蕨"条。 ④大叶骨碎补的干燥根茎呈扭曲的圆柱形,或略扁,长4~13厘米,直径7~9毫米,表面棕褐色,有纵沟纹及皱纹,残留少量黄棕色鳞片。上侧有突起的圆形叶基痕。质坚硬。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红棕色,有多数黄色点状维管束,排成环状,中央有两个维管束较大,呈新月形。气微弱,味微涩。 产于广西、广东,在辽宁、广西、广东使用。 【化学成份】槲蕨根茎含淀粉16.4%、葡萄糖5.37%,还含柚皮甙。 【炮制】骨碎补:去净泥砂杂质,洗净,稍浸泡,润透,切片,晒干。砂烫骨碎补:取砂子置锅内炒热,加入拣净的骨碎补,烫炒至鼓起,毛呈焦黄色,迅速取出,筛去砂,放凉后除去毛即成。 《雷公炮炙论》:"凡使骨碎补,采得后先用钢刀刮去上黄赤毛尽,便细切,用蜜拌令润,架柳甑蒸一日后出,暴干用。" 【性味】苦,温。 ①《日华子本草》:"平。" ②《开宝本草》:"味苦,温,无毒。" ③《广西中药志》:"甘微苦涩,温。" 【归经】入肝、肾经。 ①《纲目》:"足少阴。" ②《本草求真》:"入肾,兼入心。"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补肾,活血,止血。治肾虚久泻及腰痛,风湿痹痛,齿痛,耳鸣,跌打闪挫、骨伤,阑尾炎,斑秃,鸡眼。 ①《药性论》:"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口(一作’足’)手不收,上热下冷。" ②《日华子本草》:"治恶疮,蚀烂肉,杀虫。" ③《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补伤折。" ④《本草正》:"疗骨中邪毒,风热疼痛,或外感风湿,以致两足痿弱疼痛。" ⑤《本草述》:"治腰痛行痹,中风鹤膝风挛气证,泄泻,淋,遗精,脱肛。" ⑥《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 ⑦《四川中药志》:"泄湿,通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注意】阻虚及无瘀血者慎服。 ①《本草经巯》:"不宜与风燥药同用。" ②《本草汇言》:"如血虚风燥,血虚有火,血虚挛痹者,俱禁用之。" ③《得配本草》:"忌羊肉、羊血、芸薹菜。" 【附方】 ①治腰脚疼痛不止:骨碎补一两,桂心一两半,牛膝三分(去苗),槟榔二两,补骨脂三两(微炒),安息香二两(入胡桃仁捣熟)。捣罗为末,炼蜜入安息香,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下二十丸。(《圣惠方》) ②治耳鸣,亦能止诸杂痛:骨碎补去毛细切后,用生蜜拌,蒸,从巳至亥,暴干,捣末,用炮猪肾空心吃。(《雷公炮炙论》) ③治肾虚耳鸣耳聋,并齿牙浮动,疼痛难忍:骨碎补四两,怀熟地、山茱萸,茯苓各二两,牡丹皮一两五钱(俱酒炒),泽泻八钱(盐水炒)。共为末,炼蜜丸。每服五钱,食前白汤送下。(《本草汇言》) ④治牙痛:鲜槲蕨一至二两(去毛)。打碎,加水蒸服。勿用铁器打煮。(《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⑤治金疮,伤筋断骨,疼痛不可忍:骨碎补(去毛,麸炒微黄)、自然铜(细研)、虎胫骨(涂酥炙黄)、败龟(涂酥炙微黄)各半两,没药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以胡桃仁半个,一处嚼烂,用温酒一中盏下之,日三、四服。(《圣惠方》骨碎补散) ⑥治打扑伤损:胡狲姜不以多少,生姜半之。上同捣烂,以罨损处,用片帛包,干即易之。(《百一选方》) ⑦接骨续筋:骨碎补四两,浸酒一斤,分十次内服,每日二次;另晒干研末外敷。(《泉州本草》) ⑧治挫闪:骨碎补二两,杵烂,同生姜母、菜油、茹粉少许,炒敷患处。(《闽东本草》) ⑨治关节脱位,骨折:在关节复位或正骨手术后,取槲蕨(去毛)和榔榆皮捣烂,加面粉适量,捣成糊状,敷伤处,二至三日换药一次。 ⑩治跌打损伤,腰背、关节酸痛:槲蕨(去毛)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⑾治阑尾炎:鲜槲蕨(去毛)八两,切碎,加大血藤五钱,红枣四两。水煎服。(⑨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⑿治斑秃:鲜槲蕨五钱,斑蝥五只,烧酒三两,浸十二天后,过滤擦患处,日二至三次。(《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 ①防治链霉素毒性及过敏反应 取骨碎补干片5钱,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视需要可长期服用。对已知有链霉素毒性反应者,用链霉素同时使用本药,可防其毒性反应;既往有链霉素过敏的患者再次使用时,除从小剂量开始外,并加服本药脱敏。对使用链霉素过程中已出现毒性或过敏反应者,则用本剂治疗;临床观察21例(过敏反应2例,毒性反应19例),服药后除2例无效外,其余均于第二天反应症状减轻,大部分于第3~4天反应症状消失。停服骨碎补后链霉素反应再次出现.再用骨碎补煎剂仍有效果。据观察,本药对反应中的头痛、头晕、口唇及舌尖麻木等症状疗效最好;对耳鸣、耳聋的控制也有一定效果。提示其主要作用,在于解除链霉素对第八对脑神经和三叉神经下颌枝的毒性作用。 ②治疗鸡眼 取骨碎补3钱,碾成粗末,放入95%酒精100毫升中浸泡3日备用。用时先将足部鸡眼或疣子用温水洗泡柔软,再用小刀削去外层厚皮;然后涂擦骨碎补酒精浸剂,每2小时1次,连续4~6次,每日至多10次。擦后略有痛感,几分钟可消失。治疗鸡眼6例,均在10~15天内痊愈;疣子2例,均在3日内脱落而愈。 【摘录】《*辞典》 《中华本草》:骨碎补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本草纲目拾遗》:骨碎补,本名猴姜,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命此名。或作骨碎布,讹矣。江西人呼为胡姜,象形也。岭南虔、吉州亦有之。叶似石韦,而一根,余叶生于木。 2.《日华子本草》:猴姜,是树上寄生草,苗似姜,细长。 3.《开宝本草》:骨碎补,生江南。根着树石上,有毛,叶如庵闾。 4.《本草图经》:骨碎补,今淮、浙、陕西、夔、路州郡亦有之。根生大木 【拼音名】 Gǔ Suì Bǔ 【别名】猴姜、猢狲姜、石毛姜、石庵 (艹闾)、过山龙、石良姜、爬岩姜、石岩姜、碎补、树蜈蚣、地蜈蚣、黄爬山虎、麻鸡翅膀、搜山虎、肉碎补、猴掌姜、石连、姜、石巴掌、毛姜、申姜、岩姜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附生于海拔200-1800m的林中岩石或树干上。 2.附生于海拔900-2800m的林缘石上或山谷岩石间。 3.附生于海拔500-2400m的林中树干或岩石上。 4.附生于海拔1000-1900m的林中树干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2.分布于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3.分布于西南及广西。 4.分布于华南、西南及福建、台湾等地。 【炮制】骨碎补:去净泥砂杂质,洗净,稍浸泡,润透,切片,晒干。砂烫骨碎补:取砂子置锅内炒热,加入拣净的骨碎补,烫炒至鼓起,毛呈焦黄色,迅速取出,筛去砂,放凉后除去毛即成。《雷公炮炙论》:凡使骨碎补,采得后先用铜刀刮去上黄赤毛尽,便细切,用蜜拌令润,架柳甑蒸一日后出,暴干用。 【性味】苦;性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肾强骨;活血止痛。主肾虚腰痛;足膝痿弱;耳聋;牙痛;久泄;遗尿;跌打骨折及斑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或入丸、散。外用: 适量,捣烂敷或晒干研末敷;也可浸酒搽。 【注意】阴虚内热及无瘀血者慎服。 【临床应用】 1.取骨碎补干片5钱,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视需要可长期服用。对已知有链霉素毒性反应者,用链霉素同时使用本药,可防其毒性反应;既往有链霉素过敏的患者再次使用时,除从小剂量开始外,并加服本药脱敏。对使用链霉素过程中已出现毒性或过敏反应者,则用本剂治疗;临床观察21例(过敏反应2例,毒性反应19例),服药后除2例无效外,其余均于第二天反应症状减轻,大部分于第3-4天反应症状消失。停服骨碎补后链霉素反应再次出现,再用骨碎补煎剂仍有效果。据观察,本药对反应中的头痛、头晕、口唇及舌尖麻木等症状疗效最好;对耳鸣、耳聋的控制也有一定效果。提示其主要作用,在于解除链霉素对第八对脑神经和三又神经下颌枝的毒性作用。 2.治疗鸡眼:取骨碎补3钱,碾成粗末,放入95%酒精100ml中浸泡3日备用。用时先将足部鸡眼或疣子用温水洗泡柔软,再用小刀削去外层厚皮;然后涂擦骨碎补酒精浸剂,每2小时1次,连续4-6次,每日至多10次。擦后略有痛感,几分钟可消失。治疗鸡眼6例,均在10-15天内痊愈;疣子2例,均在3日内脱落而愈。 【摘录】《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苦,温。归肾、肝经。 功能主治  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 用法用量  3~9g;鲜品6~15g。外用鲜品适量。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