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陵泉,阳陵泉怎么找

中草药陵泉,阳陵泉怎么找

本文目录一览阳陵泉怎么找2,三阴交和阴陵泉在主治范围上有何区别3,中药凌香草的别名是什么4,阴陵泉的功效与作用5,阴陵泉穴在哪里有什么作用6,三阴交与阴陵泉如何区别应用7,阴陵泉阳陵泉有什么作用8,阴陵泉有哪些作用9,阳陵泉穴在哪里有什……

本文目录一览

1,阳陵泉怎么找

阳陵泉,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胆属阳经,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阳陵泉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阳陵泉”)又名筋会、阳陵、阳之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为筋之会穴。 阳陵泉穴 Yáng líng quán(GB34)当腓骨长、短肌之中;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返动、静脉,膝下外侧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和腓总神经分支。患者应侧卧或仰卧,阳陵泉穴位于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中草药陵泉

2,三阴交和阴陵泉在主治范围上有何区别

三阴交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穴,主治病症  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阴陵泉阴陵泉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主要清利温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主治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肾炎,遗精,阳痿;   2.消化系统疾病:腹膜炎,消化不良,腹水,肠炎,痢疾;   3.妇产科系统疾病:阴道炎,月经不调; 阴陵泉常配三阴交,有温中运脾的作用,主治腹寒。

中草药陵泉

3,中药凌香草的别名是什么

不喜欢废话直接回答,需要知道到更多自己搜正名叫:零陵香
你好!不喜欢废话直接回答,需要知道到更多自己搜正名叫:零陵香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你好,凌香草的别名:熏草(《山海经》),燕草(《南越志》),蕙草(《别录》),香草(《开宝本草》),铃铃香、铃子香(《梦溪笔谈》),黄零草(《庚辛玉册》),熏香(《本草求真》),陵草(《中药材手册》)。 【来源】为报春花科植物灵香草的带根全草。

中草药陵泉

4,阴陵泉的功效与作用

阴陵泉的功效与作用 阴陵泉的功效与作用,很多人都注意不到它最为瞩目的一点,很多人都知道它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这种食物也有很显著的保健作用,对我们的身体有增加抵抗力的作用,清楚阴陵泉的功效与作用,才能更好地生活。 阴陵泉的功效与作用1 中医中认为阴陵泉这个穴位有清利湿热、健脾益肾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腹痛、水肿、遗尿、中风、失眠等症;阴陵泉是脾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汇合之处,是脾经合穴,还是人体重要的排湿的穴位,经常刺激阴陵泉有助于祛除体内的湿气。 阴陵泉痛是湿气重吗 阴陵泉按压痛的原因可能是是湿气重,但是不一定是湿气重。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脾经的气血在这里汇合,若是脾经湿气重,经血受阻,阴陵泉痛是有可能的,阴陵泉痛还可能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引起,也可能是因为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如遗尿、尿潴留等;还可能是消化系疾病,如腹膜炎、腹水等;妇科系统疾病以及失眠、膝关节炎等都可能引起阴陵泉疼痛。 阴陵泉最简单找法 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与足三里穴相对。 按阴陵泉的最佳时间 按阴陵泉的时间并不受限制,若是要按阴陵泉,每天的任何时间都可以按,但是一般按揉的时间在10分钟以上,刚开始揉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很痛,但是时间长了适应了就不会那么痛了,也说明脾湿的情况正在好转。 阴陵泉按摩方法 阴陵泉按摩的方法很简单,只需用拇指指腹用力按揉阴陵泉3-5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也可以将拇指指端放于阴陵泉处,先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酸胀为度,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双腿的阴陵泉穴,对人体有一定的好处。 阴陵泉的功效与作用2 阴陵泉穴有温运中焦、清利下焦之功,主治脾、肾二经病,凡由中焦虚寒、下焦湿热所致的病症多选用此穴施治。 和小便失禁或由于肾虚精关不固,膀胱失于约束,或由于气虚下陷,气不摄精而致,取阴陵泉穴健脾益气、补肾固摄而治之。 足太阴经筋结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阴陵泉穴又位于膝关节部,故取之可治疗膝痛、痛、妇人阴痛等。 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之合穴,有健脾利湿、调补肝肾之功,大凡涉及内脏水湿之疾,如腹满水肿,小便不利,取之有消源导流利水之妙,亦治腹坚、喘逆、疝气、症瘕、遗尿、暴泄、飧泄,俱阴证也。 特效按摩 双手轻握膝下处,屈曲拇指,指尖由下向上出力揉按阴陵泉穴,每次揉按1~3分钟,可缓解腹痛、膝痛等症。 夏季多雨,暑湿之邪阻滞经络,故应谨防湿邪,可每天按摩阴陵泉10~15分钟。 《黄帝内经灵枢·四时气》:飧泄,补三阴之上,补阴陵泉,皆久留之,热行乃止。

5,阴陵泉穴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阴陵泉,经穴名。出《灵枢.热病》。属足太阴脾经。合(水)穴。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一法“取曲膝之横纹尖头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有胫神经,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深层有胫后动、静脉。主治腹胀,水肿,黄疸,泄泻,小便不利或失禁,遗精,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膝胫酸痛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定位】 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阴陵泉穴【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主治】 ①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 ②膝痛。 【操作】 直刺1~2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阴道炎、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配足三里、上巨虚主治腹胀、腹泻;配中极、膀胱俞、三阴交主治小便不利。 【备注】 合穴

6,三阴交与阴陵泉如何区别应用

穴位多在身体上的凹陷处,取穴以揉按有酸麻胀的感觉为取对了。环跳:侧卧,屈曲膝关节,当股骨大转子高点(臀部侧卧最高处)与骶管裂孔(两半臀部缝中间最高处)连线的外1/3与内2/3的交点处,摸上去是个大凹陷。委中:腘窝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基本就是膝关节背面的窝的最中间足三里:外膝眼(膝关节外侧的窝)下3寸(五指并拢,食指中节到小指中节的长度),胫骨前嵴旁开1横指(食指第二指关节的长度)。把脚勾起来,小腿外侧隆起肌肉的最高点。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膝盖内下方能摸到一个骨头,即小腿内侧的骨头的头的下边。三阴交:内踝尖(踝关节内侧的骨头尖)上3寸(同上),胫骨(小腿内侧的骨头)内侧面的后缘。昆仑:外踝尖(踝关节外侧的骨头尖)与跟腱(脚跟后面的大筋)之间的凹陷处。每次按摩手法由轻到重,一次20分钟左右,中风病人发作后短时间内进行按摩和针灸效果较好,针灸推拿介入的时间越早越好。若是长时间的中风后遗症,应避免强烈的手法治疗,操作时应轻柔,以图缓效。希望有所帮助,也祝您外婆早日恢复健康。
三阴交Sanyinjiao(SP6)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阴陵泉Yinlingquan(SP9)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7,阴陵泉阳陵泉有什么作用

利胆祛湿,通经活络。治疗腿部肿痛效果很好
阴陵泉 yinningquan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主治疾病〗 腹胀,腹痛,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    〖刺灸法〗 直刺 1~2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人为“合”。    〖别名〗阴陵穴。    〖穴义〗脾经气血在此会合。    〖名解〗    (1)阴陵泉。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该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名。阴陵名意同阴陵泉。    (2)脾经合穴。合,会合也。本穴为脾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会合之处,故为脾经合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所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脾经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对外输出的是地部水液,与脾经本身的湿热气血相比,本穴的外传之液体现了水的阴寒润下特性,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和地部经水以及由脾土蒸发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脾土微粒沉积穴周,经水由本穴渗入地之地部,气态物则循脾经上行。    〖功能作用〗排渗脾湿。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阳陵泉 yanlingquan(GB34)   【标准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取法】正坐屈膝垂足位,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取穴。   【穴位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小腿深筋膜、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腓总神经在窝上角由坐骨神经分离以后,沿着窝外侧壁到腓骨小头的后下方穿腓骨长肌,分为腓浅、深神经。腓浅神经的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   【特异性】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八会穴之筋会。   【功用】舒肝利胆,强健腰膝。   【主治病症】   1.运动系统疾病:膝关节炎及周围软组织疾病,下肢瘫痪,踝扭伤,肩周炎,落枕,腰扭伤,臀部肌肉注射后疼痛;   2.消化系统疾病:肝炎,胆结石,胆绞痛,胆道蛔虫症,习惯性便秘;   3.其它:高血压病,肋间神经痛。   【刺灸法】    刺法: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深刺可透阴陵泉,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下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利胆祛湿…

8,阴陵泉有哪些作用

主治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肾炎,遗精,阳痿; 2.消化系统疾病:腹膜炎,消化不良,腹水,肠炎,痢疾; 3.妇产科系统疾病:阴道炎,月经不调; 4.其它:失眠,膝关节炎,下肢麻痹。 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在众多疾病治疗时应用非常的广,有关此穴道的治病疗法有:穴道疗法治疗膝盖疼痛、治疗糖尿病等。 古代记述:腹中寒,腹中气胀,洞泄不化,不嗜食,肠中切痛,胁下满,水肿,腹坚,小便不利或失禁,寒热,阴痛,遗精,霍乱,足痹痛,鹤膝风,腰腿膝痛,脚气水肿,疝瘕。 近人报道:肾炎,尿闭,腹水,肠炎,黄疸。方例 失禁遗尿不自知:阴陵泉、阳陵泉。 腹寒:阴陵泉、三阴交。 水肿盈脐:阴陵、水分。 霍乱:阴陵,承山、解溪、太白。 癃闭腹水:阴陵泉、水分、中极、足三里、三阴交。 黄疸:阴陵泉、三阴交、日月、至阳、胆俞、阳纲。
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主治腹胀,腹痛,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遗精、阳痿。阴陵泉穴解析:  (1)阴陵泉。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该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名。阴陵名意同阴陵泉。  (2)脾经合穴。合,会合也。本穴为脾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会合之处,故为脾经合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所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脾经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对外输出的是地部水液,与脾经本身的湿热气血相比,本穴的外传之液体现了水的阴寒润下特性,故其属水。附注:足太阴经所人为“合”。阴陵泉穴意义:脾经气血在此会合。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和地部经水以及由脾土蒸发的气态物。运行规律:脾土微粒沉积穴周,经水由本穴渗入地之地部,气态物则循脾经上行。功能作用:排渗脾湿。阴陵泉穴主治疾病:  腹胀,腹痛,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膝盖疼痛、晕眩、腹水、食欲不振、腰腿痛、尿闭、尿失禁、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附件炎等。该穴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  〖刺灸法〗 直刺 1~2寸。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取穴方法:  取该穴位的时候,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生理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阴陵泉功用】清利温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 【主治病症】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遗尿,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感染,肾炎,遗精,阳痿; 2.消化系统疾病:腹膜炎,消化不良,腹水,肠炎,痢疾; 3.妇产科系统疾病:阴道炎,月经不调; 4.其它:失眠,膝关节炎,下肢麻痹。

9,阳陵泉穴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阳陵泉,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合(土)穴。八会穴之筋会。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和腓深神经处,并有膝下外侧动、静脉。主治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便秘,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膝肿痛,及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等。直刺1-1.5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阳陵泉,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胆属阳经,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 阳陵泉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阳陵泉”)又名筋会、阳陵、阳之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为筋之会穴。 历代针灸医家将之列为要穴,亦与其主治有关。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视其脉三陷下者炙之,其寒热者,取阳陵泉:”此是治疗胆腑病症。阳陵泉又治筋病,如《录枢.邪气藏府病形篇》有:“……筋急,阳陵泉主之。”《马丹阳天星二十穴歌》:“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阳陵泉又治疗足少阳经体表循行通络上的病变。 由于平素谨遵医经巨典,继承先师吴效仁超群医技,为我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临床中我始终按照祖国医学辨证施针的治疗原则,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得心应手,在不同程度上都收到了满意的疗效,并对较为棘手的顽症痼疾,在某些方面,自己也有独到的见解。现将我二十多年临床实践中对该穴的心得分述如下:阳陵泉穴的取法 本穴取法,历代文献其说不一。《灵枢.本输篇》:“伸而得之。”是让患者将下肢伸直,然后取穴;《针灸大成》:“蹲而取之。”是嘱病人取下蹲姿势再定穴;《中国针灸学》:“坐,屈膝重足……取之。”本人从多年临床实践观察体会,以上方法对于老年人、儿童、体质虚弱者均不适宜。基原因是易发生晕针及弯针。我则采用仰卧位或侧卧位取穴,仰卧时对下肢微屈,在腓骨小头前下凹陷中取之。这种方法取穴病人感到舒适耐久,不易发生晕针、弯针,并容易引起经气,得气快,感传好。 主治范围 (一) 胆腑病证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合治内腑”,《灵枢.四时气篇》:“邪在腑 ,取之合”。胆附于肝,内藏清汁,肝与胆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故肝胆多同病,因湿热蕴结,入侵肝胆,胆汁外溢;或脾阳不运,湿热内阻,胆汁外溢;以及肝郁气滞、肝胆湿热、肝胆实火等所引起的病证,都属本穴的治疗范围。 (二) 筋的病证 阳陵泉是筋之会穴,为筋气聚会之外。《难经.四十五难》云:“筋会阳陵泉”。故阳陵泉是治疗筋病的要穴,特别是下肢筋病,临床较为常用。具有舒筋和壮筋的作用。 (三) 经脉通络上的病证 依其足少阳经的循行、针感的走向和穴位的所在,循经取穴,本穴治疗本经经脉循行通络上的下肢、髀枢、胁肋、颈项病,以及肝胆火旺,循经上扰的眼、耳、头部病变。 临床应用 (一) 胁肋痛 《灵枢.五邪篇》“邪在肝,则两胁中痛”。 《灵枢.经脉篇》:“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肝与胆相表里,肝脉布胁肋,胆脉循胁里,过季胁,说明胁痛与肝胆的关系甚为密切。故循经取穴,取泻本穴治疗气滞、血瘀以及肝胆疾患引起的胁肋痛效果均佳。《杂病穴法歌》载有:”胁痛只须阳陵泉“。我在临床上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在下列三型的胁肋痛中主要运用阳陵泉穴治疗,尚可辅用其它腧穴。 1. 瘀血胁痛 瘀血胁痛者取泻阳陵泉外,可辅以血会膈俞,配三阴交以活血。跌仆损伤者,尚可取阿是穴。诸穴相伍有通经活络,行血祛瘀之功。 2. 肝郁胁痛 肝郁胁痛者取泻阳陵泉通调气机外,尚辅肝之原穴太冲感肝之募穴期门,以疏肝理气。诸穴相任共奏疏肝解郁、通络止痛之功。 3. 湿热胁痛 湿热胁痛者多与今之胆囊炎有关。阳陵泉、支沟泻之能和解少阳而清热化湿。期门、日月是肝胆之气募集之处,泻之能疏利肝胆的气血。诸穴相任共达清热化湿、疏肝利胆之效。 文献摘要 《甲乙经》:胁下支满,呕吐逆,阳陵泉主之。 《铜人》:治膝伸不得屈,冷痹脚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 《大成》:主膝股内外廉不仁,偏风半身不遂,脚冷无血色,苦嗌中介然,头面肿。 《图翼》:主治偏风,半身不遂,足膝冷痹不仁,无血色,脚气筋挛。 研究进展 胆囊炎、结石症 据报道针刺阳陵泉可使胆囊收缩。胆总管的规律性收缩,排出胆道造影剂,进入十二指肠。还能促 进胆汁分泌,对奥狄括约肌有明显的解痉作用。对慢性胆囊炎、结石症有治疗效应。 肝脾脏疼痛 针刺阳陵泉透阴陵泉,治疗肝脾脏疼痛疗效较好,用强刺激手法,得气后留针10~20分钟,捻转出针。 落枕 针刺阳陵泉,治疗落枕95例,效果很好。 肩关节周围炎 有报道针刺阳陵泉,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6例,效果良好。 调整脑血流量 针刺阳陵泉,对脑血流量有一定影响。对急性缺性中风患者,通过针刺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实验研究,针刺右侧阳陵泉和曲池穴可影响到脑的血流动力学,使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阻力降低,出针后脑血管阻力降低却不明显。而针刺对正常猫的脑血液动力学影响不大。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