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白钦,咳嗽有白痰吃什么药好的快

中草药白钦,咳嗽有白痰吃什么药好的快

本文目录一览咳嗽有白痰吃什么药好的快2,有哪位朋友知道这个是什么药材它有什么功效3,徳甫钦炎清茶效果怎么样4,太行中草药第三十三集三山编辑5,羊传胸怎样治疗羊咳嗽有痰怎样治疗6,中药解酒的方法有哪些7,咳嗽有白痰感冒了怎么止咳8,中药什……

本文目录一览

1,咳嗽有白痰吃什么药好的快

咳嗽吐白痰你的这个是风寒咳嗽,我建议你使用中药,没什么副作用。可以喝徳甫的钦炎清茶试试,听说很不错的。  1.姜、红糖、蒜:患风寒冒喝温热姜红糖水能起治疗作用同伴咳嗽用姜3~5片1~2片蒜7~10瓣2~3瓣红糖半勺起煮要火煮10钟蒜辣味煮掉效  2.蒸蒜水:取蒜7~10瓣3~5瓣拍碎放入碗加入半碗水放入粒冰糖碗加盖放入锅蒸火烧改火蒸15钟即碗蒜水已烫较温喝蒜吃2~3半碗蒜性温入脾胃、肺经治疗寒性咳嗽、肾虚咳嗽效非且便简单  3.麻油姜末炒鸡蛋:勺麻油放入炒锅内油热放入姜末稍油随即倒入1鸡蛋炒匀临睡前趁热吃每晚吃坚持吃几能看明显效

中草药白钦

2,有哪位朋友知道这个是什么药材它有什么功效

这是黄精黄精(学名:Polygonatum sibiricum),又名:鸡头黄精、黄鸡菜、笔管菜、爪子参、老虎姜、鸡爪参。为黄精属植物,根茎横走,圆柱状,结节膨大。叶轮生,无柄。药用植物,具有补脾,润肺生津的作用。食用价值黄精性味甘甜,食用爽口。其肉质根状茎肥厚,含有大量淀粉、糖分、脂肪、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和多种其他营养成分,生食、炖服既能充饥,又有健身之用,可令人气力倍增、肌肉充盈、骨髓坚强,对身体十分有益。黄精根状茎形状有如山芋,山区老百姓常把它当作蔬菜食用。附方1、壮筋骨,益精髓,变白发:黄精、苍术各四斤,枸杞根、柏叶各五斤,天门冬三斤。煮汁一石,同曲十斤,糯米一石,如常酿酒钦。(《纲目》)2、补精气:枸杞子(冬采者佳)、黄精等分。为细末,二味招和,捣成块,捏作饼子,干复捣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水送下。(《奇效良方》枸杞丸)3、治脾胃虚弱,体倦无力:黄精、党参、淮山药各一两,蒸鸡食。(《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4、治肺劳咳血,赤白带:鲜黄精根头二两,冰糖一两。开水炖服。(《闽东本草》)5、治肺结核,病后体虚:黄精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或炖猪肉食。(《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6、治小儿下肢痿软:黄精一两,冬蜜一两。开水炖服。(《闽东本草》)7、治胃热口渴:黄精六钱,熟地、山药各五钱,天花粉、麦门冬各四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8、治眼,补肝气,明目:蔓菁子一斤(以水淘净),黄精二斤(和蔓菁子水蒸九次,曝干)。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空心以粥饮调下二钱, 日午晚食后,以温水再调服。(《圣惠方》蔓菁子散)9、治荣气不清,久风入脉,因而成癞,鼻坏色败,皮肤痒溃:黄精根(去皮洗净)二斤。日中曝令软, 纳粟米饭甑中同蒸之,二斗米熟为度,不拘时服。(《圣济总录》)10、治蛲虫病:黄精八钱,加冰糖一两,炖服。〔《福建中医药》11、高脂血症:黄精30克,山楂25克,何首乌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也可用于动脉硬化的防治。12、白细胞减少症:黄精2份,大枣亚份。制成100%煎剂口服,每次20毫升,每日3次。13、糖尿病:黄精15克,山药15克,知母、玉竹、麦冬各12克。水煎服。对本病见口渴多饮,体倦乏力属气阴两虚证者有效。14、肺阴不足:黄精30克,冰糖50克。将黄精洗净,用冷水泡发3~4小时,放入锅内,再加冰糖、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熬至黄精熟烂。每日2次,吃黄精喝汤。适宜用于肺阴不足所致的咳嗽痰少,干咳无痰,咳血等症。15、治贫血性、直立性、感染性、原因不明性低血压:黄精,党参各30g,炙甘草10g,水煎服,日1剂

中草药白钦

3,徳甫钦炎清茶效果怎么样

治疗咳嗽首选徳甫钦炎清茶,但我们还是得清楚不同咳嗽的不同症状:(1)脾虚痰湿咳嗽:咳嗽多痰,白而黏稠,胸脘作痛,食纳不佳,四肢乏力,舌苔白腻,脉濡滑。(2)痰热咳嗽:咳嗽痰黄,稠而难排出,甚至痰中带血胸闷,口干口苦咽痛,舌苔黄腻或黄白相间,脉滑数。(3)肝火犯肺:咳嗽气逆,咳则连声,甚至咳吐鲜血,或痰带血丝,胸胁串痛,性急易怒,烦热口苦咽干,舌苔黄少津,脉弦数。(4)阴虚咳嗽:干咳无痰,或痰少不爽,口干舌燥,或见咳血,舌红少苔,脉细数。(5)气虚咳嗽:咳嗽声低无力,气短(上气不接下气),痰多清希,神疲畏风、自汗、易于感冒,苔薄白、舌质淡、脉弱。(6)阳虚咳嗽:咳嗽反复发作,痰涎清稀,头眩、心悸、畏寒,肢体沉重,兼小便不利,舌苔白润,脉沉滑。(7)瘀血咳嗽:瘀血咳嗽时气逆,咳则连声时面呈紫色或红黑色,咳吐血块或瘀血,胸胁串痛,尤以左胸胁、期门穴痛,舌苔净或黄,脉洪大弦数或虚细濡溺。还可以同时试一试下面的老偏方办法:1、荆芥5克、紫菀10克、百部10克、陈皮5克、桔梗5克、白前10克、炙甘草5克、黄芩10克、蝉衣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2、咳嗽、痰多、吐痰不利:杏仁(炒、去皮)12克、桑白皮(蜜炙)12克、陈皮12克、半夏9克、细辛9克、百部9克、川贝母10克、紫苏10克、前胡10克、生石膏10克、粉甘草10克、麻黄6克、葶苈子6克、干姜6克、茯苓15克。 将上药共为细末过细箩,存瓶备用。每日3次,每次3克,白糖水冲服。
这个是中草药的,适合长期调理,坚持喝不错。 咳嗽不能吃:1.辣椒、生姜、大蒜、洋葱、韭菜、茴香菜、榨菜及某些强烈的调味品,如咖喱粉、胡椒粉、芥末、花椒、八角茴香等。2.酒、咖啡、浓茶等兴奋刺激饮料,酒含酒精,咖啡和茶均含咖啡因.均有兴奋作用,它们可影响呼吸道正常生理功能。

中草药白钦

4,太行中草药第三十三集 三山编辑

赞华佗神医诗一首 悬壶济世救黎民,贫者不取半分文。妙手回春医绝症,神医美名满乾坤。多室八角金盘,称八角金盘,八角盘,八手,手树,鹅掌柴。 花期,10一11月,果实,翌年4月。 入药,7一10采其叶,根皮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备用。 叶及根皮,治跌打损伤,祛痰止咳。具有,化痰止咳,散风除理,化瘀止痛,治疗,咳嗽痰多,风湿痹痛,痛风,跌打肿痛。 用量,|一3g,水煎服日二次。 八角金盘属长青花卉,四季常绿冬季开花,观赏花卉,月季公园内多处载培。木腰子,称,过江龙子,阴阳子,九龙滕子, 木腰子是一种草药,九龙腾的种子,其果三年方熟,一年开花,二年结果,三年成熟。其滕是世界上最长的滕果植物,约滕长30一50米,其角如弓袋,子若鸡卵,其外紫黑色,产于泰国,缅甸,中国海南岛,果实长达90厘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豆科植物。荚豆果采收晒干打出种子保存。其壳为贮丹药之用,经年不坏,取其仁入药,可灸用,解诸药之毒,最早应用于道家,以练丹为主,(因外用丹药主要成分剧毒,道家常因服用不当造成大量炼丹士中毒而亡),道家最终在海南找到了这种能解诸药之毒的药品,挽救了众多炼丹士的生命,而成为历代道家解毒圣品。 其功效,调解阴阳,安神压惊,驱风赶寒,理气止痛,活血化瘀,解痉止痛,利湿消肿,脱肚消痔,止血止痢,解诸药之毒。治疗,失眠多梦,小儿惊吓,顽固性风湿,胃病,肠炎, 此药对风湿能迅速解痉止痛,活血化瘀,利湿消肿,其疗效非常显著。 外用,手中把玩,治手凉,手麻,,长期把玩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是不可多得的天然保健品。 治,失眠多梦,小儿惊吓, 取木腰子,成人放入枕头下,小儿放入枕头中,安神压惊。 治,风湿,关节炎疼,颈椎痛,各种痛疼。 取木腰子,沾着高度白酒,从上往下去刮。效果显著,一日一次,晚间休息时刮效更佳。 治,痔疮, 木腰子取仁放入锅内炒,将其仁烘干碾成粉和黄酒调匀,匀铺在沙布上,(类似膏药)贴在肚脐上三天,三疗程即可,忌酒,辛辣食品。 治,便秘,肠胃炎, 取木腰子七粒煮三斤水,煮开即可。早晚各一杯(一杯80毫升),药物可煮三次。 治,胃病(胃寒,胃胀,胃酸,) 木腰子取仁,同上烘干碾粉,每天|.5一3g,温水一杯冲服,日服二次,即服即见功效。服数月治愈,忌酒,辛辣食物。 治,顽固性风湿病, 取七粒木腰子泡二斤高度白酒,泡至稠状,(用其筷能拉出丝状)即可服用,早晚各9g,不可过量。蒲苇, 蒲苇白露公园拍照于2017.12.24日。是一种具有覌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宿根花卉, 花期9一10月,花穗长而美丽,庭院栽培壮观而雅致,尚无药物功效。球序卷耳,称,婆婆指甲莱,粘毛卷耳。 花期,3一4月,果期,5一6月,早春开花跟繁缕一样。 此草为二年生或有时一年草本植物,苗期11月份至翌年2月份生长期。 全草入药,亦为一种野莱食物,卷耳菜质柔嫩,营养价值很高,既为牲畜早春的营养外料,其嫩苗,叶茎是一味食用的美味佳肴,可凉拌,炒食,熬汤食用,焦作地较为少见的一味野菜。 具有,治疗乳腺炎,小儿惊风,咳嗽,并有降血压的功效。 此球序卷耳野菜拍于阳历十二月,为幼苗期。此球序卷耳野菜,拍于影视城西景区内四月份花正开时的图片。小金钱草,称,铜钱草,金钱草。亦可称,野小马蹄金。 古云,全丛入药马蹄金,利湿消炎治热淋,对坐神仙黄疸草,功能效果让人钦。 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凉血利水,野小马蹄金,治疗,清心火,止吐血,肺痨咳血,火盛牙痛。 全草入药,全年可采5一11月。其鲜嫩苗叶,是一味营养丰富的进补佳品,可煮汤食用。 赤眼红痛 取小野马蹄金二两,水煎服,日二次。 肺痨咳血 取野小马蹄金,四两,冰糖二两水煎服,日二次。 马蹄金中草药,前面已有叙述,但此野小马蹄金为另一品种,其功能不一样吧。附地菜,称,鸡肠,鸡肠草,地胡椒。此菜前面亦有叙述可再认识一下。 全草入药,夏秋季采集,晒干备用。 具有,温中健胃,消肿止痛,止血,治疗,胃痛吐酸,吐血,外用,跌打损伤,骨折, 用量,3一6g,水煎服,研粉3一5分(|一丨.5g)开水冲服。 手足麻木 取附地菜二两,泡酒服用。 胸肋骨痛 取附地莱一两水煎服,日两次。 此亦为一味美味野菜,食用时有股黄瓜的清香气息,春季采摘其嫩苗茎叶,水烫可凉拌,炒食,蒸食不适为一种可口佳肴。鼠曲草,称,清明菜,佛耳草,绵丝青,田艾,土茵陈,黄花曲草。 花期,4一7月,果期,8一9月,此草为二年生草本植物,由于多在清明时节盛产而得名:清明菜:本草叶形如鼠耳,花黄如曲色故取名:鼠曲草: 具有,止咳平喘,清肺祛湿,降血压,治疗,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肺虚久咳,咳喘,治一切咳嗽不管久近昼夜无时,热病伤阴,咽干口渴,虚热烦倦,胃火牙痛,高血压,风湿腰腿痛,外用跌打损伤,兼有强壮肌体抗病能力,消除疲劳的功效。伴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胃脘疼痛,中虚肤痛,脾虚泄泻,温化水湿,杀虫止痒, 用量,6一15g,水煎服,亦可研粉浸酒。外用,煎水洗或捣烂外敷。 此草亦为一味食用野菜,前面己叙述食用方法。做鼠曲草糯米粑粑是一味美味佳者。峨参,称金山田七,土白芷,广三七,胡罗卜七,土当归, 此参栽后2一3年收获,春秋季挖其根,用沸水烫后晒干,为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具有,益气健脾,活血止痛,治疗,脾虚肤胀,乏力食少,肺虚咳嗽,体虚自汗,老人夜尿频数,气虚水肿,劳伤腰疼,跌打损伤。 用量,9一15g,水煎服,亦可泡酒,外用研粉调敷。婆婆衲,称,狗卵草,双珠草,双铜锤,将军草。 花期`,3一5月,果实,4月,种植约3一4月休眠后萌发,生命较旺盛,可生长于冬季草坪地被。全草入药。 具有,补肾强腰,解毒消肿,治疗,肾虚腰疼,疝气,睾丸肿痛,妇女白带,痈肿。 用量,9一15g,水煎服。 此草腊月生,正二月采,熟食三月,荒年亦能食用, 古云,老不堪食,不堪补,寒且饥聊作脯,饱暖时不忘汝。风花菜,称球果过焊菜,园果焊菜,银条菜,塘葛菜,别称,香菜。 为一或二年生直立粗壮草本,花期,4一6月,果期,7一9月。 全草入药,7一8月采收,晒干备用。 此莱外形很似荠菜,但荠菜开白花,风花菜植珠肥大,开黄花。 具有,清热利尿,解毒消肿,治疗,黄疸,水肿淋病,咽喉肿痛,关节炎,烫火伤。 用量,6一15g,水煎服,外用捣敷。 此菜亦是一味野菜,采摘嫩茎可先开水烫后,可炒食,亦荤素食用。飞蓬,亦称小飞蓬。此草前面已有叙述(以再次认识) 具有,发汗解表,温热病,外伤止血, 小飞蓬,全草入药,消炎止血,祛风湿,治疗,血尿,水肿,肝炎,胆囊炎,小儿头疮。 此三十三集,收集较为罕见的中草药植物,多生长于荒原潮湿地带,是药食两用植物。 三山,编辑,2017.12.29.

5,羊传胸怎样治疗羊咳嗽有痰怎样治疗

羊传胸需土霉素20至50毫克每日每千克体重,口服,分2到3次服完,或氯霉素30至50毫克每日每千克体重,口服,分2到3次服完。新胂凡纳明也行。羊咳嗽的话先用三天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物,青霉素、链霉素等,配合甘草合剂一天两次。
人体的寒热温凉是不一样的。咳嗽也会分为寒热两种。如果不是很严重的咳嗽是可以通过食疗治愈的。咳嗽有白痰这个一般都是风寒咳嗽的主要特征,风寒感冒是寒气侵袭了肌体,当人的皮肤受到寒邪侵袭时,皮肤有自我保护功能,就自动关闭了。这样寒邪就不能再进入人体。但皮肤关闭后使体内的热量散发不出去,就造成了发烧。这时就需要把皮肤疏通,把热量散发出去,感冒也就好了。建议可以喝徳甫钦炎清茶,滋润咽喉,清新口腔。会更好一些。或者下面的几个方法也可以试试: 1.梨+冰糖+川贝:把梨靠柄部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入2~3粒冰糖,5-6粒川贝(川贝要敲碎成末),把梨拼对拼好放入碗里,上锅蒸30分钟左右即可,分两次吃。此方有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2.用罗汉果泡茶: 罗汉果1个。将罗汉果切碎,用沸水冲泡10分钟后,不拘时饮服。每日1~2次,每次1个。 3.罗汗果清肺止咳,肺热咳嗽和风热咳嗽者宜服。可用罗汉果1个,柿饼15克,水煎服食。 4.柿子性寒,能清热、消痰、止咳,故热咳者宜食之。据近代药理试验观察,柿子确有祛痰和镇咳效果,且祛痰作用强于镇咳。 5.枇杷性凉,味甘,能润肺化痰止咳。《滇南本草》云:“枇杷治咳嗽吐痰。”适宜热咳吐黄脓痰之人食用。 6.无花果能清热、化痰、理气,适宜风热型咳嗽多痰胸闷者食用。《福建中草药》还记载了当地民间方法,治肺热咳嗽,声音嘶哑,用无花果15克,水煎调冰糖服。 7.薄荷味辛性凉,善于疏散外感风热。《滇南本草》中说它“治伤风咳嗽”,实为风热咳嗽。《简便单方》中也介绍单用薄荷能“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风热。”故凡风热感冒咳嗽或肺热咳嗽之人,以薄荷代茶饮颇宜。 8.胖大海有清热、润肺、止咳作用。如清代名医张寿颐所说:“近人用之,皆以治伤风咳嗽,… …善于开宣肺气,并能通泄皮毛,风邪外闭,不问为寒为热,并皆主之。能爽嗽豁痰。”《慎德堂方》中就介绍“治干咳……,因于外感者:胖大海五枚,甘草一钱(3克),炖茶饮服,老幼者可加入冰糖少许。”

6,中药解酒的方法有哪些

葛花 葛根 或者枳椇子
葛花效果不错
喝凯镛的清悦口服液可以解酒,里面含有葛根和银杏叶,具有解酒保肝护肝的作用
甘蔗汁 配方:新鲜甘蔗400克。 功效与主治:解酒止呕。用于醉酒后干呕、口干等。 橘皮醒酒散 配方:桔皮(去白)500克,陈橘皮500克,檀香200克,葛花250克,绿豆花250克,人参100克,白蔻仁100克,盐300克。 功效与主治:健脾醒酒。用于酒醉不醒,呕吐吞酸。 橘皮汤 配方: 陈皮(去白,浸炒)30克,葛根30克,甘草30克,石膏(打碎)30克。 功效与主治:治饮酒过度,酒毒积于肠胃,呕吐,不食汤水。 石膏汤 配方:石膏15克,葛根100克,生姜100克(切细)。 功效与主治:治饮酒过多,大醉不醒。 五豆汤 配方: 黑豆、黄豆、绿豆、青豆、赤小豆各250克,干葛500克,甘草500克,贯众500克。 功效与主治:专能解酒毒,止烦渴,能发小儿豆疮不出,并治糖尿病疮疡 解酒散 配方:葛根15克,薄荷15克,砂仁15克,甘草15克,盆硝8克。 功效与主治:解酒。适用于饮酒过度。 人参汤 配方:人参60克,白芍30克,瓜蒌30克,枳实30克,生地30克,茯神30克,葛根30克,甘草30克,酸枣仁30克。 功效与主治:益气安神,清热除烦,解酒。用于饮酒过多,大热烦躁,言语错谬及房劳。 豆蔻良姜汤 配方:高良姜12克,草豆蔻15克,茯苓30克,人参30克,青皮12克。 功效与主治:理气除胀,降逆止呕,解酒。用于饮酒过度,呕逆不止,心腹胀满。 百杯丸 配方:沉香15克,红豆15克,葛根15克,陈皮15克,甘草15克,丁香18克,砂仁45克,白豆蔻60克,干姜30克。 功效与主治:理气,和胃,解酒。用于钦酒过多,胸膈滞闷,呕吐酸水,胃腹疼痛。 百杯散 配方:甘遂30克,葛花30克,橘皮30克。 功效与主治:理肠胃,解酒毒。适用于饮酒过多,停酒,胸膈痞闷,饮食不快及一切酒病。 甘草葛花汤 配方:甘草30克,干葛花30克,葛根30克,砂仁30克,贯众30克。 功效与主治:解酒毒。适用于饮酒过度,胸膈痞闷者。 千盅酒丸 配方:枳椇子60克,白附子20克,砂仁20克,炮姜20克。 功效与主治:解酒毒。

7,咳嗽有白痰感冒了怎么止咳

咳嗽有白痰这个一般都是风寒咳嗽的主要特征,风寒感冒是寒气侵袭了肌体,当人的皮肤受到寒邪侵袭时,皮肤有自我保护功能,就自动关闭了。这样寒邪就不能再进入人体。但皮肤关闭后使体内的热量散发不出去,就造成了发烧。这时就需要把皮肤疏通,把热量散发出去,感冒也就好了。建议可以喝徳甫钦炎清茶,止咳祛痰,调理呼吸道问题。滋润咽喉,清新口腔。会更好一些。下面的几个方法也可以试试: 1.梨+冰糖+川贝:把梨靠柄部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入2~3粒冰糖,5-6粒川贝(川贝要敲碎成末),把梨拼对拼好放入碗里,上锅蒸30分钟左右即可,分两次吃。此方有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2.用罗汉果泡茶: 罗汉果1个。将罗汉果切碎,用沸水冲泡10分钟后,不拘时饮服。每日1~2次,每次1个。3.罗汗果清肺止咳,肺热咳嗽和风热咳嗽者宜服。可用罗汉果1个,柿饼15克,水煎服食。4.柿子性寒,能清热、消痰、止咳,故热咳者宜食之。据近代药理试验观察,柿子确有祛痰和镇咳效果,且祛痰作用强于镇咳。5.枇杷性凉,味甘,能润肺化痰止咳。《滇南本草》云:“枇杷治咳嗽吐痰。”适宜热咳吐黄脓痰之人食用。6.无花果能清热、化痰、理气,适宜风热型咳嗽多痰胸闷者食用。《福建中草药》还记载了当地民间方法,治肺热咳嗽,声音嘶哑,用无花果15克,水煎调冰糖服。7.薄荷味辛性凉,善于疏散外感风热。《滇南本草》中说它“治伤风咳嗽”,实为风热咳嗽。《简便单方》中也介绍单用薄荷能“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风热。”故凡风热感冒咳嗽或肺热咳嗽之人,以薄荷代茶饮颇宜。8.胖大海有清热、润肺、止咳作用。如清代名医张寿颐所说:“近人用之,皆以治伤风咳嗽,… …善于开宣肺气,并能通泄皮毛,风邪外闭,不问为寒为热,并皆主之。能爽嗽豁痰。”《慎德堂方》中就介绍“治干咳……,因于外感者:胖大海五枚,甘草一钱(3克),炖茶饮服,老幼者可加入冰糖少许。”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空气新鲜。进行饮食调养,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如橘子,广柑,菠萝,甘蔗,橄榄,鸭梨,苹果等,或多喝水及清凉饮料,但饮料不能太浓。忌食烟,酒,姜,椒,芥,蒜及一切辛辣之物。
感冒分两种,流鼻涕的一般是风寒感冒,如果不流鼻涕,一般是风热感冒。 具体如下: 风寒感冒起病较急,发热,畏寒,甚至寒战,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色白,头痛,周身酸痛,食欲减退,大小便正常,舌苔薄白等。风热感冒主要表现为发烧重,但畏寒不明显,鼻子堵塞、流浊涕,咳嗽声重,或有黄痰粘稠,头痛,口渴喜饮,咽红、干、痛痒,大便干,小便黄,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咽部充血,舌苔薄黄或黄厚,舌质红,脉浮而快。 风寒感冒其实只要想办法出汗就行。比如喝热茶吧,别太浓。还可以喝生姜汤。 宜进食藕粉、牛奶、稀饭、米汤、新鲜蔬菜和水果。 感冒时饮食要清淡。 室内空气要新鲜,注意通风。 防感冒“七饮” 1、葱白饮:大葱白100克,切碎煎汤,趁热饮。 2、姜茶饮:生姜10片,茶叶7克,煎汤,趁热饮。 3、姜枣饮:生姜5片,大枣10枚,煎汤,趁热饮。 4、萝卜饮:萝卜适量,切片煎汤,加食醋少许,趁热饮。 5、三辣饮:大蒜、葱白、生姜各适量,煎汤,趁热饮。 6、桔皮饮:鲜桔皮50克,糖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 7、菊花饮:菊花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对于预防感冒,虽然我们不能制服它,但我们还是有预防和缓解症状的办法的,在又一个感冒多发季节来临之时,一些对付感冒的方法,你都可以试试。 热水泡脚:每晚用较热的水(温度以热到几乎不能忍受为止)泡脚15分钟,要注意泡脚时水量要没过脚面,泡后双脚要发红,可预防感冒。 生吃大葱:生吃大葱时,可将油烧热浇在切细的葱丝上,再与豆腐等凉拌吃,不仅可口,而且可以预防感冒。 盐水漱口:每日早晚、餐后用淡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在流感流行的时候更应注意盐水漱口,此时,仰头含漱使盐水充分冲洗咽部效果更佳。 冷水浴面:每天洗脸时要用冷水,用手掬一捧水洗鼻孔,即用鼻孔轻轻吸入少许水(注意勿吸入过深以免呛着)再擤出,反复多次。 按摩鼻沟:两手对搓,掌心热后按摩迎香穴(位于鼻沟内、横平鼻外缘中点)十余次,可以预防感冒及在感冒后减轻鼻塞症状。 呼吸蒸汽:初发感冒时,在杯中倒入开水,对着热气做深呼吸,直到杯中水凉为止,每日数次,可减轻鼻塞症状。 热风吹面:感冒初起时,可用电吹风对着太阳穴吹3至5分钟热风,每日数次,可减轻症状,加速痊愈。 搓手:搓手对降低感冒的发病率大有功效。因为搓手可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脉、增强上呼吸道抵御感冒的免疫功能。 喝白开水:秋冬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体内废物的功效。 多吃“红色食品”:红色食品是指食品为红色、橙红色或棕红色的食品,如红辣椒、胡萝卜、南瓜、西红柿、洋葱、山楂、红苹果、红枣、沙棘、柿子等,这些食品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可防治感冒。这是因为胡萝卜素具有捕捉人体内氧自由基、参与维生素a的合成等多种功能,还能增强人体巨噬细胞的活力,起到抗御感冒的作用。 葱头饮料:葱头水不太好喝,但对治疗顽固性感冒却有特殊效果。众所周知,葱头有杀菌、消炎作用。葱头饮料制法:把半个葱头切成小块,加250毫升牛奶,略煮片刻,加适量蜂蜜。最好在睡前饮。

8,中药什么可以解酒

1,葛花解酒葛花10克,水煎服,解酒效果甚佳。   2,酸枣葛花根解酒酸枣、葛花根各10~15克,一同煎服,具有很好的醒酒、清凉、利尿作用。   3,葛根30克,加水适量,煎汤饮服,解酒效果很好。   4,柑橘皮(陈皮)解酒将柑橘皮焙干、研末,加食盐15克,煮汤服。   5,花露水醒酒法:洒数滴花露水在热毛巾上,轻轻擦试醉酒者的胸背、肘和太阳穴等处就可明显减轻其醉意。   6,糖果解酒河北省生产一种解酒糖果,醉酒后吃上几块即可解酒。   食盐解酒饮酒过量,胸膜难受。可在白开水里加少许食盐,喝下去,立刻就能醒酒。   酒喝多了人难受?什么方法可以让人不那么难受?听说喝之前用点豆蔻就不会喝醉?白豆蔻?红豆蔻?肉豆蔻?怎么处理呢?   解酒方法集锦30个   1、大白菜解酒   将大白菜帮洗净,切成细丝,加些食醋、白糖、拌匀后腌渍10分钟后食用,清凉、酸甜又解酒。   2、生梨解酒   吃几个梨或将梨去皮切片,浸入凉开水中10分钟,吃梨饮水,可解酒。或取雪梨2至3个洗净切片捣成泥状,用纱布包裹压榨出汁饮服。   3、马蹄解酒   取马蹄(即荸荠)10多只洗净捣成泥状,用纱布包裹压榨出汁饮服(此法最适宜于饮高粱等烈性酒醉患者)。   4、甘蔗解酒   将洗净除皮的甘蔗,切成小段榨汁饮用,有解酒作用。   5、芹菜解酒   取芹菜适量洗净切碎捣烂,用纱布包裹压榨出汁饮服(此法可解酒醉后头痛脑胀,颜面潮红等症)。   6、豆类解酒   用绿豆、红小豆、黑豆各50克,加甘草15克,煮烂,豆、汤一起服下,能提神解酒,缓解酒精中毒症状。   7、中药解酒   中药葛花30克加适量水,煎汤饮服,解酒效果尤佳。   8、饮酸醋   酸遇酒精即生成乙酸乙脂和水,可减轻酒精对人体的损害,醉酒时用酸醋或陈醋60克、红糖25克、生姜片5克,加水适量,煎后饮服。   9、饮牛奶   牛奶与酒混合,可使蛋白凝固,缓解酒精在胃内吸收,并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10、饮萝卜汁水   用生白萝卜500克,洗净榨汁,代茶饮服,每次一杯,饮2次至3次,有解酒和消酒气功效。   11、饮浓米汤   浓米汤里含有多种糖及b族维生素,有调和解毒醒酒之功效;如加适量白糖效果更好。   12、蛋清解酒   将生鸡蛋清、鲜牛奶、霜柿饼各适量煎汤,可消渴、清热、解醉。   13、生姜解酒   酒醉后有恶心呕吐者,可取一小块生姜含于口内,可止呕吐。   14、皮蛋醒酒   醉酒时,取1-2只皮蛋,蘸醋服食,可以醒酒。   15、杨桃醒酒   醋渍杨桃1个,加水煎服,可用于醒酒。   16、花露水醒酒   洒数滴花露水在热毛巾上,轻轻擦试醉酒者的胸背、肘和太阳穴等处就可明显减轻其醉意。   17、杮子醒酒   饮酒醉后,取几只鲜杮子,去皮食用,可以醒酒。   18、茶叶醒酒   醉酒后可饮浓茶,茶叶中的单宁酸能解除急性酒精中毒,咖啡碱、茶碱对呼吸抑制及昏睡现象有疗效。   19、桔汁醒酒   酒后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可吃几个桔子或饮用鲜桔汁即可醒酒。   20、海蜇醒酒   取100克鲜海蜇,洗刷干净后加水煎汤饮服,可以醒酒。   21、糖水醒酒   取适量白糖用开水冲服,有解酒、醒脑的作用。   22、藕醒酒   将鲜藕捣烂取汁饮服,对消除醉酒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23、番薯醒酒   醉酒后,可将生番薯切细,拌入白糖服食,即可解酒。   24、蜂蜜水治酒后头痛   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尤其是红酒引起的头痛。另外,蜂蜜还有催眠作用,能使人很快入睡,第二天起床后也不会头痛。   25、新鲜葡萄治酒后反胃、恶心   葡萄中含有丰富的酒石酸,能与酒中乙醇相互作用形成酯类物质,达到解酒目的。如果在饮酒前吃,还能有效预防醉酒。   26、西瓜汁治酒后全身发热   西瓜具可以清热去火,能加速酒精从尿液中排出。   27、柚子消除口中酒气   实验发现,柚肉蘸白糖吃,对消除酒后口腔中的酒气有很大帮助。   28、香蕉治酒后心悸、胸闷   酒后吃1—3根香蕉,能增加血糖浓度,降低酒精在血液中的比例,达到解酒目的。同时,它还能减轻心悸症状、消除胸口郁闷。   29、橄榄治酒后厌食   橄榄自古以来就是醒酒、清胃热、促食欲的“良药”,既可直接食用,也可加冰糖炖服。   30、饮酒时宜多以豆腐菜肴作下酒菜)   因为豆腐中半脱氨酸是一种主要的氨基酸,它能解乙醇的毒性,食后可促进酒中的乙醇迅速排泄。   当然,最好的方法是别喝多 !
葛根
中药解酒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一下十二点: 1、甘蔗汁 配方:新鲜甘蔗400克。 功效与主治:解酒止呕。用于醉酒后干呕、口干等。 2、橘皮醒酒散 配方:桔皮(去白)500克,陈橘皮500克,檀香200克,葛花250克,绿豆花250克,人参100克,白蔻仁100克,盐300克。 功效与主治:健脾醒酒。用于酒醉不醒,呕吐吞酸。 3、橘皮汤 配方: 陈皮(去白,浸炒)30克,葛根30克,甘草30克,石膏(打碎)30克。 功效与主治:治饮酒过度,酒毒积于肠胃,呕吐,不食汤水。 4、石膏汤 配方:石膏15克,葛根100克,生姜100克(切细)。 功效与主治:治饮酒过多,大醉不醒。 5、五豆汤 配方: 黑豆、黄豆、绿豆、青豆、赤小豆各250克,干葛500克,甘草500克,贯众500克。 功效与主治:专能解酒毒,止烦渴,能发小儿豆疮不出,并治糖尿病疮疡 6、解酒散 配方:葛根15克,薄荷15克,砂仁15克,甘草15克,盆硝8克。 功效与主治:解酒。适用于饮酒过度。 7、人参汤 配方:人参60克,白芍30克,瓜蒌30克,枳实30克,生地30克,茯神30克,葛根30克,甘草30克,酸枣仁30克。 功效与主治:益气安神,清热除烦,解酒。用于饮酒过多,大热烦躁,言语错谬及房劳。 8、豆蔻良姜汤 配方:高良姜12克,草豆蔻15克,茯苓30克,人参30克,青皮12克。 功效与主治:理气除胀,降逆止呕,解酒。用于饮酒过度,呕逆不止,心腹胀满。 9、百杯丸 配方:沉香15克,红豆15克,葛根15克,陈皮15克,甘草15克,丁香18克,砂仁45克,白豆蔻60克,干姜30克。 功效与主治:理气,和胃,解酒。用于钦酒过多,胸膈滞闷,呕吐酸水,胃腹疼痛。 10、百杯散 配方:甘遂30克,葛花30克,橘皮30克。 功效与主治:理肠胃,解酒毒。适用于饮酒过多,停酒,胸膈痞闷,饮食不快及一切酒病。 11、甘草葛花汤 配方:甘草30克,干葛花30克,葛根30克,砂仁30克,贯众30克。 功效与主治:解酒毒。适用于饮酒过度,胸膈痞闷者。 12、千盅酒丸 配方:枳椇子60克,白附子20克,砂仁20克,炮姜20克。 功效与主治:解酒毒。
为了对付酒毒,缓解饮酒过度出现的症状,历代医家通过摸索,发现某些中药有效,但其机理尚待研究。兹录述于此,供参考。虽然,用中药解酒或许会“第二天舒服一点”,但更重要的是要把好“酒从口入”关。      1、枳木具子      性味甘酸平,能治酒醉,烦热,口渴,呕吐,二便不利等。      《滇南本草》明确提出其“治一切左瘫右痪,风湿麻木,能解酒毒……”《世医得效方》拟枳子丸治“饮酒多发积”。此外,枳叶也能解酒。      2、葛根花      性味甘平,善解酒毒,醒脾和胃解渴,主治饮酒过度,头痛头昏,烦渴呕吐,胸膈饱胀等症。《脾胃论》有葛花解酲(酲:醉后神志不清)汤,《滇南本草》有葛花清热丸等,均疗醉酒为患。此外,葛根、葛谷(葛的种子)也有醒酒作用。      3、草果      辛温,入脾胃经,具燥湿散寒、除痰截疟之功,因气芳香,还有辟浊之性。《本草纲目》引李杲云:“温脾胃,止呕吐,治脾寒湿、寒痰……消宿食,解酒毒、果积,兼辟瘴解瘟。”      4、高良姜      辛热,入脾胃经,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之功。《本草从新》载本品“暖胃散寒,消食醒酒,治胃脘冷痛。”      5、菊花      属发散风热类解表药,辛甘苦、微寒,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药鉴》载其“……解醉汉昏迷,易醒,共干葛(葛花)煎汤。”      6、竹茹      甘、微寒,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之功,对胃热或痰热所致的呕吐效果好。《得配本草》云其“得鸡子,治饮酒头痛。”《药品化义》亦载其治“酒伤呕吐”。      7、白扁豆      属补益脾气药。性味甘温,能健脾、化湿、消暑。《本草图经》载其“主女子带下。兼杀酒毒,亦解河豚毒。”      8、苦参      性味苦寒,具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名医别录》载其“除伏热肠,止渴,醒酒……”张山雷释其理云:“……止渴醒酒,皆清热之效。”《本草经疏》亦载苦参“消酒,除渴,明目,止纯血痢、疳痢极效。”      9、肉豆蔻      辛温,属温中止涩药,有温中行气,固肠止泻,消食之功。《日华子本草》载其“调中,下气,止泻痢,开胃,消食。皮外络,下气,解酒毒,治霍乱。”《得配本草》亦认为其“消宿食,解酒毒”。      此外,《古今医统大全》用黑豆一升煮汁温服以解酒;《本草纲目》载鸡内金“消酒积”;《得配本草》载“酒,畏枳、葛花、赤豆花、绿豆粉,忌诸甜物,及乳同食。”《随息居饮食谱》云:“解烧酒毒,莱菔汁、青蔗浆随灌,绿豆研水灌,或以枳子煎浓汤灌。”这些说明解酒之药食不止上述几种。

9,桑叶在中药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疏散风热 主治外感风热所致的发热。清肺润燥 主治燥热伤脾的咳嗽 咽干。清肝明目 主治肝经实热或风热所致的目赤肿痛。另加说明:桑树全是药 桑枝 桑叶 桑根白皮 桑葚 树上的虫子【桑蚕】桑树对人类贡献很大。
《中国药典》:桑叶 【拼音名】 sānɡ yè 【英文名】 folium mori 【来源】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 的干燥叶。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5cm,宽7~13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不规则分裂。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 【鉴别】(1)本品粉末黄绿色或黄棕色。上表皮有含钟乳体的大型晶细胞,钟乳体直径47~77μm 。下表皮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6个。非腺毛单细胞,长50~230μm。草酸钙簇晶直径5~16μm;偶见方晶。 (2)取本品粉末2g,加石油醚(60~90℃)30ml,加热回流30分钟,弃去石油醚液,药渣挥干,加乙醇3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热水10ml,置60℃水浴上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桑叶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5:2: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置用展开剂预饱和10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约至8cm,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炮制】除去杂质,搓碎,去柄,筛去灰屑。 蜜桑叶:净桑叶加入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稍闷,炒至不粘手,取出晾凉(每100斤用炼熟蜂蜜20斤)。 【性味】甘、苦,寒。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用法用量】 5~9g。 【贮藏】置干燥处。 【备注】(1)桑叶善于散风热而泄肺热,对外感风热、头痛、咳嗽等,常与菊花、银花、薄荷、前胡、桔梗等配合应用。桑叶不仅可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羞明,且可清肝火,对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可与菊花、决明子、车前子等配合应用。至于肝阴不足,眼目昏花,桑叶还可配滋养肝肾的女贞子、枸杞子、黑芝麻等同用。 (2)桑叶轻清发散,能散风热,但作用较弱。临床主要用于清泄肺肝,如风热袭肺、咳嗽多痰,或燥热伤肺、干咳无痰;以及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等症,为常用的药品。配牛蒡子、前胡,则散风清肺;配石膏、麦冬,则清燥润肺;配菊花、决明子,则清肝明目。 【摘录】《中国药典》 《*辞典》:桑叶 【出处】《本经》 【拼音名】 sānɡ yè 【别名】铁扇子(《百草镜》)。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叶。10~11月间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本植物的根(桑根)、根皮(桑白皮)、嫩枝(桑枝)、树皮中的白色液汁(桑皮汁)、叶中的白色液汁(桑叶汁)、果穗(桑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有栽培。以江苏、浙江一带为多。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南部育蚕区产量较大。 【性状】干燥叶片多卷缩破碎,完整者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3厘米,宽7~11厘米。先端尖,边缘有锯齿,有时作不规则分裂,基部截形、圆形或心脏形。上面黄绿色,略有光泽,沿叶脉处有细小毛茸;下面色稍浅,叶脉突起,小脉交织成网状,密生细毛。质脆易碎。气微,味淡,微苦涩。以叶片完整、大而厚、色黄绿、质脆、无杂质者为佳。习惯应用桑叶以经霜者为好,称"霜桑叶"或"冬桑叶"。 【药理作用】以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肾上腺素高血糖的测定作指标,桑叶有抗糖尿病作用。国内在用桑叶注射液治疗下肢象皮肿时测定了它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很小;在亚急性试验中,用10%桑叶注射液人用量的60倍,连续给小鼠腹腔注射21天,对内脏器官无损害,如超过人用量的250倍以上,则对肝、肾、肺等有一定损害(变性、出血);桑叶注射液无刺激性,不引起溶血及过敏反应。桑叶水煎剂高浓度(31毫克/毫升)在体外有抗钩端螺旋体作用。 芸香甙和槲皮素的药理参见"槐花"条,丁香油酚的药理参见"丁香"条。 【炮制】桑叶:拣去杂质,搓碎,簸去梗,筛去泥屑。蜜桑叶:取净桑叶,加炼熟的蜂蜜和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桑叶100斤,用炼熟蜂蜜20~25斤) 【性味】苦甘,寒。 ①《日华子本草》:"暖,无毒。" ②《纲目》:"味苦甘,寒,有小毒。" ③《医林纂要》:"甘酸辛,寒。" 【归经】入肺、肝经。 ①《纲目》:"手足阳明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凉血明目。治风温发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风痹,瘾疹,下肢象皮肿。 ①《本经》:"除寒热,出汗。" ②《唐本草》:"水煎取浓汁,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 ③孟诜:"炙煎饮之,止渴,一如茶法。" ④《本草拾遗》:"主霍乱腹痛吐下,冬月用干者浓煮服之。细锉,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风及宿血。" ⑤《日华子本草》:"利五脏,通关节,下气,煎服;除风痛出汗,并扑损瘀血,并蒸后罯;蛇虫蜈蚣咬,盐挼敷上。" ⑥《本草图经》:"煮汤淋渫手足,去风痹。" ⑦《丹溪心法》:"焙干为末,空心米饮凋服,止盗汗。" ⑧《本草蒙筌》:"煮汤,洗眼去风泪,消水肿脚浮,下气,利关节。" ⑨《纲目》:"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 ⑩《本草从新》:"滋燥,凉血,止血。" ⑾《百草镜》:"治肠风。" ⑿《本草求真》:"清肺泻胃,凉血燥湿。" ⒀《本草求原》:"止吐血、金疮出血。" ⒁《山东中药》:"治喉痛,牙龈肿痛,头面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附方】 ①治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苦梗二钱,甘草八分(生),苇根二钱。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温病条辨》桑菊饮) ②治风眼下泪:腊月不落桑叶,煎汤日日温洗,或入芒硝。(《濒湖集简方》) ③洗天行时眼,风热肿痛,目涩眩赤:铁扇子二张,以滚水冲半盏,盖好,候汤温,其色黄绿如浓茶样为出味,然后洗眼,拭干;隔一、二时,再以药汁碗隔水炖热,再洗,每日洗三、五次。(《养素园传信方》) ④治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肤甲错,麻痹不仁:嫩桑叶(去蒂,洗净,晒干,为末)一斤,黑胡麻子(淘净)四两,将胡麻擂碎,熬浓汁,和白蜜一斤,炼至滴水成珠,入桑叶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空腹时盐汤、临卧时温酒送下。(《医级》桑麻丸) ⑤治吐血:晚桑叶,微焙,不计多少,捣罗为细散。每服三钱匕,冷腊茶调如膏,入麝香少许,夜卧含化咽津。只一服止,后用补肺药。(《圣济总录》独圣散) ⑥治霍乱已吐利后,烦渴不止:桑叶一握,切,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⑦治小儿渴:桑叶不拘多少,用生蜜逐叶上敷过,将线系叶蒂上绷,阴干,细切,用水煎汁服之。(《胜金方》) ⑧治大肠脱肛:黄皮桑树叶三升,水煎过,带温罨纳之。(《仁斋直指方》) ⑨治穿掌毒肿:新桑叶研烂盫之。(《通玄论》) ⑩治痈口不敛:经霜黄桑叶,为末敷之。(《仁斋直指方》) ⑾治火烧及汤泡疮:经霜桑叶,焙干,烧存性,为细末,香油调敷或干敷。(《医学正传》) ⑿治咽喉红肿,牙痛:桑叶三至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⒀治头目眩晕:桑叶三钱,菊花三钱,枸杞子三钱,决明子二钱。水煎代茶饮。(《山东中草药手册》) ⒁治摇头风(舌伸出,流清水,连续摇头):桑叶一至二钱,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桑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合,故下气而益阴,是以能主阴虚寒热及因内热出汗。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除风。经霜则兼清肃,故又能明目而止渴。发者血之余也,益血故又能长发,凉血故又止吐血。合痈口,罨穿掌,疗汤火,皆清凉补血之功也。" ②《重庆堂随笔》:"桑叶,虽治盗汗,而风温暑热服之,肺气清肃,即能汗解。息内风而除头痛,止风行肠胃之泄泻,已肝热妄行之崩漏,胎前诸病,由于肝热者尤为要药。" ③《本草撮要》:"桑叶,得麦冬治劳热;得生地、阿胶、石膏、枇杷叶,治肺燥咳血;得黑芝麻炼蜜为丸,除湿祛风明目。以之代茶,取经霜者,常服治盗汗,洗眼去风泪。" ④张寿颐:"桑叶,以老而经霜者为佳,欲其气之全、力之厚也,故入药用冬桑叶,亦曰霜桑叶。" 【备注】下列同属植物.在少数地区亦同等入药。鸡桑,具细长2裂的花柱(参见"小叶桑"条);蒙桑,叶缘锯齿常具刺毛;华桑,叶缘具钝圆锯齿,幼叶两面密生细毛。 【摘录】《*辞典》 《中华本草》:桑叶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1.《本草拾遗》:桑叶极看名鸡桑,最堪入用。 2.《本草图经》:桑叶可常服,以四月桑茂盛时采叶;又十月霜后,三分、二分已落时,一分在者名神仙叶泪口采取与前叶同阴干,捣末,丸散任服,或煎以代茶钦,令人聪明。又炙叶令微干,和桑衣煎服,治痢,亦主金疮及话损伤止血。 3.《纲目》:桑有数种,有白桑,叶大如掌而厚;鸡桑,叶花而薄;子桑,先棍而后叶;山桑,叶尖而长。以子 【拼音名】 sānɡ yè 【别名】铁扇子、蚕叶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rus alba l. 采收和储藏:10~11月霜降后采收经霜之叶,除去细枝及杂质,晒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山坡、村旁、田野等处,多为人工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鲜桑叶煎剂体外实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和炭疸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煎剂还有杀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2.降血糖作用 桑叶在脱皮固酮对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糖尿病;或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抗胰岛素血清引起的小鼠高血糖症均有降血糖作用。脱皮固酮促进葡萄糖转变为糖原,但不改变正常动物的血糖水平。有人认为桑叶中所含某些氨基酸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以降低血糖。 3.其它作用 对鼠肠肌有抑制作用。对动情期子宫有兴奋作用。稀释液静脉注射可出现暂时的血压下降。脱皮激素能促进细胞生长,刺激真皮细胞分裂,产生新生的表皮并促使昆虫脱皮。对人体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排除体内胆固醇,降低血脂,桑叶乙醇提得的植物雌激素,喂饲小鼠可减慢生长率。10%桑叶注射液,注射于兔股四头肌或滴入兔眼结膜内,均未发现有局部刺激作用。豚鼠过敏性实验为阴性。对羊红血球未见溶血反应。桑菊饮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指数,使嗜酸性细胞增多。 【毒性】 10%桑叶注射液小鼠(体重量20g)1次腹腔注射的安全用量相当于人用量的250倍。以相当于人用量的60倍连续给小鼠腹腔注射21天,对肝、肾、肺等无损害。若给予更大剂量,则使上述脏器发生变性和出血。 【炮制】桑叶:拣去杂质,搓碎,缀去梗,筛去泥屑。蜜桑叶:取净桑叶力口炼熟的蜂蜜和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桑叶100斤,用炼熟蜂蜜20-25斤) 【性味】味苦;甘;性寒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肺;明目。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无痰;咽干口渴;风热及肝阳上扰;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附方】 ①治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 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桑叶二钱五分,菊花一钱,苦梗二钱,甘草八分(生),苇根二钱。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温病条辨》桑菊饮)②治风眼下泪: 腊月不落桑叶,煎汤日日温洗,或人芒硝。(《濒湖集简方》)③洗天行时眼,风热肿痛,目涩眩赤: 铁扇子二张, 以滚水冲半盏,盖好,候汤温,其色黄绿如浓茶样为出陈。然后洗眼,拭干;隔一、二时,再以药汁碗隔水婉热,再洗,每日统三、五次。(《养素园传信方》)④治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肤甲错,麻痹不仁: 嫩桑叶(去蒂,洗净,晒干,为末)一斤,黑胡麻子(淘净)四两。将胡麻擂碎,熬浓汁,和白蜜一斤,炼至滴水成珠,入桑叶末为丸屈口梧桐子大。每服三钱, 空腹时盐汤、临卧时温酒送下。(《医级》桑麻丸)⑤治吐血: 晚桑叶,微焙,不计多少,捣罗为细散。每服三钱匕,冷腊茶调如膏,人图香少许,夜卧含化咽津。只一服止,后用补肺药。(《圣济总录》独圣散)⑥治霍乱已吐利后,烦渴不止: 桑叶一握,切,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⑦治小儿渴: 桑叶不拘多少,用生蜜逐叶上敷过,将线系叶蒂上绷,阴干,细切,用水煎汁服之。 (《胜金方》)⑧治大肠脱肛:黄皮桑树叶三升,水煎过,带温琶纳之。(《仁斋直指方》)⑨治穿掌毒肿: 新桑叶研烂童之。(《通玄论》)⑩治痈口不敛: 经霜黄桑叶,为末敷之。(《仁斋直指方》)11.治火烧及汤泡疮: 经霜桑叶,焙干,烧存性,为细末,香油调敷或干敷。(《医学正传》)12.治咽喉红肿,牙痛: 桑叶三至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13.治头目眩晕:桑叶三钱,菊花三钱,枸杞子三钱,决明子二钱。水煎代茶饮o(《山东中草药手册》)14.治摇头风(舌伸出,流清水,连续摇头): 桑叶一至二钱,水煎服o(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桑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会,故下气而益阴,是以能主阴虚寒热及因内热出汗。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除风。经霜则兼渭肃,故又能明目而止渴。发者血之余也,益血故又能长发,凉血故又止吐血。台痈口,留穿掌,疗汤火,皆清凉补血之功也。 2.《重庆堂随笔》:桑叶,虽治盗汗,厢风温暑热服之,肺气渭肃,即能汗解。息内风而除头痛,止风行肠胃之泄泻,已肝热妄行之崩漏,胎前诸病,由于肝热看尤为要药。 3.《本草撮要》:桑叶,得麦冬治劳热;得生地、阿胶、石膏、批把叶,治肺燥咳血;得黑芝麻炼蜜为丸,除湿弦风明目。以之代茶,取经霜者,常服治盗汗,洗眼去风泪。 4. 张寿颐: 桑叶,以老而经霜者为佳,欲其气之全、力之厚也,故人药用冬桑叶,亦曰霜桑叶。 【临床应用】治疗下肢象皮肿。采用10%桑叶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5ml,每日1-2次;或25-5o%溶液4ml,每日1次。15-21天为一疗程,必要时间隔10天后丙给以第二或第三疗程。在注射三天后同时开始绑扎患胶。临床观察各期象皮肿病人共512例计352条腿,经一疗程后基本治愈(腿围缩小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皮肤变薄,皮下组织极度松软,自觉症状消失,劳动力完全恢复)看计36条腿,占10.2形;显着进步(腿围显着缩小,皮肤、皮下组织大部松软,自觉症状显着改善,劳动力有所提高)者计166条腿,占全7.2密;进步(腿围稍有缩小,皮肤、皮下组织略感松软,自觉症状稍减,劳动力稍微增进)者计149条腿,占42.3%;无效者仅l条腿,占0.3%。凡一、二期象皮肿患者,治疗后多数腿围能接近正常或明显缩小,三期以上病人则多难恢复到健胶水平。亦有单用桑叶注射液观察20例,结果证明对丝虫病的淋巴管炎有肯定疗效,对象皮肿有一定的软化及消肿作用。经验认为,绑扎是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可昼绑夜松,绑扎得好的腿围缩小较快,如绑扎不紧、走路过多或不能长期坚持者,则疗效不佳。如能同时绑扎躁部及足背,易于取得确实效果。疗程结束后仍需长期坚持纫扎。副作用:注射局部疼痛,部分患者有发冷、发热、头晕等反应(可能与制剂不纯有关),一般较轻微,不影响治疗;个别病人注药后发生全身不适,腰、背及下胶疼痛、不能活动,需卧床1-2日,可逐渐减轻。 【摘录】《中华本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