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山烟,请问中药天名精和干地黄都叫山烟吗

中草药山烟,请问中药天名精和干地黄都叫山烟吗

本文目录一览1,请问中药天名精和干地黄都叫山烟吗2,什么是野罂粟3,植物名你知道吗中文科名学名84,地黄根是什么药材5,不知道打一中草药名药品谜语大全及答案6,山细细是什么药材7,野罂粟有哪几种8,中药里的地黄是干什么的9,中药布渣叶的功效……

本文目录一览

1,请问中药天名精和干地黄都叫山烟吗

不是的。

中草药山烟

2,什么是野罂粟

00:00 / 00:54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中草药山烟

3,植物名你知道吗中文科名学名8

地黄 别名 酒壶花、山烟、山白菜 一种中药
胡麻科胡麻属的芝麻
地黄 别名 酒壶花、山烟、山白菜
玄参科漏斗花

中草药山烟

4,地黄根是什么药材

地黄   别名 酒壶花、山烟、山烟、山白菜。  分类:双子叶植物纲 Angiosperm  菊亚纲 Asterales  玄参目 Scrophulariales  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se  来源 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块根。  地黄,作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而广泛栽培,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它原产于我国北京、天津、河南、河北、辽宁、山东、浙江等地均有大量分布。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白色长柔毛和腺毛。叶基生成丛,倒卵状披针形,基部渐狭成柄,边缘有不整齐钝齿,叶面皱缩,下面略带紫色。花茎由叶丛抽出,花序总状;萼5浅裂;花冠钟形,略2唇状,紫红色,内面常有黄色带紫的条纹。蒴果球形或卵圆形,具宿萼和花柱。花期4~6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坡、田埂、路旁。主产河南、辽宁、河北、山东、浙江;多栽培。  采制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为鲜生地;根烘熔至八成干,并内部变黑,捏成团状,为生地黄;生地加黄酒蒸至黑润,为熟地黄。  性状 鲜地黄纺锤形或圆柱形条状,中间常缢缩作连珠状;表面淡橙色,具皱纹、皮孔及芽痕;肉质,易断,断面黄白色,皮部有橙红色小点;味微甜、微苦。生地黄不规则团块状;表面灰棕色或棕黑色,极皱缩;质韧,断面棕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化学成分 含梓醇(catalpol)、多种氨基酸和糖、甘露醇、β-谷甾醇及菜油甾醇(campesterol)等。  性味 鲜生地性寒,味甘、苦。生地黄性寒,味甘。熟地黄性寒,味甘。  宜忌:  宜:阴虚发热,口干渴,阴伤便秘者宜食;妇女月经不调,血崩,胎动不安者宜食;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之咽喉干痛者宜食;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红斑者宜食。  忌:地黄性凉,脾虚腹泻、胃虚食少者忌食。  功能主治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后,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传染性肝炎。   玄参科,地黄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直立草本。株高10-30cm,全体密被白色长腺毛,根肉质。茎紫红色。也多基生,莲座状,卵形至长椭圆形,边缘锯齿。总状花序顶生,花萼筒状,萼齿5枚,花冠紫红色,长约4cm,2唇形,裂片5枚,两面被毛,花期4-5月。蒴果卵形至长卵形,种子细小。  产地与分布:产我国东北,西北,华北以及江苏、安徽、湖北;朝鲜、日本也有。,生海拔50-1100cm的沙质土壤、荒坡、路边、耐贫瘠、干旱;国内外均有栽培。其根茎供药用。  生长习性:喜温和气候及阳光充足之地,性耐寒,耐干旱,怕积水,忌连作,其块根在25-28℃时增长迅速。  园林用途:我国栽培多做药用,园林种可在岩石区、药用园内种植。西方园林种植多做观赏。  【药材用法】: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   〖使用禁忌〗: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产地分布]   主产河南省。辽宁、河北、山东、浙江亦产。   [药材特征]   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24cm。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快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段稍细,长6~12cm,直径3~6cm,有的较细,长条状,稍扁而弯曲。表面棕黑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或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熟地黄: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粘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端面乌黑色,有光泽。味甜。 地黄  生长习性:   地黄喜温和稍微有点湿润的气候,喜光、喜肥、忌积水, 载培时易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粘土地根茎瘦细、质量差,不宜重茬,连作要在三年以上,前茬作物忌萝卜,油料等。   繁殖栽培:   亳州地区以根茎繁殖为主,秋季采挖时,选指头粗细的种根沙埋贮存,到来年开春后大地化冻,施足基肥,整平土地,将种根截成3至5厘米的小段,以行株距30×30厘米开穴,每穴大根时放一段,小根放两段,撒少许草木灰(石灰亦可)复土6厘米,15--20℃时10天可出苗,一般亩用种量40至50公斤。苗高5厘米时,结合除草,间苗,每穴留一棵,如有缺苗断垅者可补栽,亩留基本苗4000至6000株,土地肥活者,可适当稀些,贫瘠土地可稍稠些,800到1万也行。试松土、深中耕、苗旁浅松土,垅间深中耕,植株封行后,不宜中耕松土,要施以追肥,以稀人粪尿为主,亩用硫酸铵20公斤,饼肥50公斤,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立夏前后,第二次在处署前后,因处署前后地下根茎正在膨大,所以施肥要及时,施肥后,如遇天气干旱,要急时浇水。切忌大水灌漫,不然要烂根,影响产量,夏季雨水较多,在植株封行前要结合松土培根,以免根部积水。如发生抽苔现象,要急早去苔除蕾,促使养分集中于地下根茎生长,如管理得当,亩产鲜地黄2000--5000公斤。   病虫害防治:   地黄的病害主要有叶斑病,轮纹病,发病前要用代森锌或波尔多液叶面喷施2至3次,退菌特800倍液灌根一次,蚜虫、红蜘蛛、蛴螬等可按常规方法防治。   采收及加工:   秋季10月份,地上叶片逐渐枯黄,选晴天挖出根茎,抖净泥土,除掉须根,如用鲜地黄,即可沙埋贮存待用,干地黄生晒,火烘均可,边烘晒边发汗,至根块无硬心,质地柔软为止。熟地制法:将生地黄洗净凉干,泡入黄酒中,约3至5天,然后放锅内加清水烘煮,每百斤鲜生地用黄洒10斤,清水30斤,待酒味浸入地黄后,一般需2至3小时,然后捞出地黄稍凉后放太阳下曝晒,甚至干燥即为熟地,一般折干率30%左右。如遇阴雨天不能晒用急火快烘,边烘边将地黄块茎压扁,小心切勿压烂,以防浆汁外溢,影响产量,降低药材质量。压时要轻,切忌独压,一次压不好,最好要隔一段时间再压,三次五次均可,以后慢慢干燥。因生地含糖性较高,干的成度以挡手不粘,手摸为干硬为主,否则将为湿货,不为扩干计算,切忌勿用硫磺熏蒸,以防降低药效是也!秋季10月份,地上叶片逐渐枯黄,选晴天挖出根茎,抖净泥土,除掉须根,如用鲜地黄,即可沙埋贮存待用,干地黄生晒,火烘均可,边烘晒边发汗,至根块无硬心,质地柔软为止。熟地制法:将生地黄洗净凉干,泡入黄酒中,约3至5天,然后放锅内加清水烘煮,每百斤鲜生地用黄洒10斤,清水30斤,待酒味浸入地黄后,一般需2至3小时,然后捞出地黄稍凉后放太阳下曝晒,甚至干燥即为熟地,一般折干率30%左右。如遇阴雨天不能晒用急火快烘,边烘边将地黄块茎压扁,小心切勿压烂,以防浆汁外溢,影响产量,降低药材质量。压时要轻,切忌独压,一次压不好,最好要隔一段时间再压,三次五次均可,以后慢慢干燥。因生地含糖性较高,干的成度以挡手不粘,手摸为干硬为主,否则将为湿货,不为扩干计算,切忌勿用硫磺熏蒸,以防降低药效是也!

5,不知道 打一中草药名药品谜语大全及答案

不知道 (打一中草药名)药品谜语大全及答案谜面:不知道 谜语类型:(打一中草药名)谜底:生地
不知道(打一中草药名)生地生地(拉丁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别名生地黄,野地黄、山烟根等,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多年生草本植物,体高10-30厘米,密被灰白色多细胞长柔毛和腺毛。根茎肉质,鲜时黄色,在栽培条件下,直径可达5.5厘米,茎紫红色。叶通常在茎基部集成莲座状,向上则强烈缩小成苞片,或逐渐缩小而在茎上互生;性喜温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主产于中国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等地,用药部位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敲山震虎(打一中草药名):谜底:驱风散
敲山震虎(打一中草药名):谜底:驱风散

6,山细细是什么药材

手爪甲(《日华子本草》),人退(《眼科龙木论》),筋退(《纲目》)。   用碱水或皂角水洗净,晒干。或再和滑石粉入锅内同炒至指甲黄色鼓起为度,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碾粉用。甘咸,平。   ①《日华子本草》:平。   ②《本草蒙筌》:甘咸,无毒。   ③《医林纂要》:咸,温。   治鼻衄,尿血,喉蛾,目生翳障,中耳炎。   ①《本草拾遗》:取细末置目中,去翳障。   ②《本草衍义》:治鼻衄,细细刮取,俟血稍定,去瘀血,于所衄鼻中搐之。   ③《纲目》:治破伤中风。   内服:入丸、散。外用:研末点目、搐鼻,吹耳。      ①治妇人无故尿血:爪甲、乱发。上二味,并烧末,等分,酒服方寸匕,日三,饮服亦得。(《千金方》)   ②治乳蛾:爪甲不拘多少(煅为末),蓬砂、白矾各一钱,西牛黄一分,乌梅、白梅肉各五枚。共捣如泥,含弹大一丸,痰火涌出,(续含)三、四丸(次)。(《本经逢原》)   ③治眼生珠管:手爪甲(烧灰)、贝齿(烧灰)、龙骨各半两,上药,同研令极细,每用少许,点珠管上,日三、四度。(《圣惠方》贝齿散)   ④治破伤风,手足战掉不已者:人手足指甲(烧绝烟)六钱,朱砂(别研)、南星(姜制),独活(去皮)各二钱。上为细末。分作三分,酒调服之。(《普济方》)   ⑤治少小腹胀满:烧指甲灰,乳头上饮之。(《千金方》)   ⑥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人指甲(煅存性)、冰片少许.共研细粉.用时先将耳道洁净,后吹药粉。(《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用于治疗鸡爪风此病近似于现代医学所称之手足搐搦症,多由于血钙降低所致,以产后哺乳妇女或婴儿为常见。   可取人指甲2钱,洗净阴干,瓦上焙烤,以不焦枯存性为度,研细末,黄酒2两送服,必要时可再服1次。   性状鉴别,本品呈不规则的月牙状,大小、宽窄不等。表面黄白色中牙白色,半稼明,光滑。有细纵纹。角质,坚硬而韧,富弹性,难折断。气微,味甘、咸。

7,野罂粟有哪几种

【药 名】 野罂粟 【拼 音】 YEYINGSU 【来 源】 为双子叶植物药罂粟科植物野罂粟的果实、果壳或带花的全草。 【功 效】 解毒止痢、止咳定喘。 【主 治】 治肠炎,痢疾,经性头痛,偏头痛,久咳,喘息,泻痢,便血,遗精,月经痛,白带,脱肛,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痛。 【性味归经】 酸、微苦、涩、微寒;有毒;①《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酸微苦涩。”②《新疆中草药手册》:“性微寒,有毒。” 入肺、肾、胃、大肠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 【别 名】 山大烟、山罂粟、毛罂粟、野大烟(《吉林中草药》)、山米壳(《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东北、山西、宁夏、内蒙古、新疆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夏、秋季采收。 【拉丁名】 野罂粟Papaver nudicaule L. 【考 证】 出自《宁夏中草药手册》。 【药 名】 蓟罂粟 【拼 音】 JIYINGSU 【来 源】 为双子叶植物药罂粟科荷色藤属植物蓟罂粟的全草。 【功 效】 祛湿利胆、祛痰利湿。 【主 治】 用于少阳胆经湿热、两胁胀满、口苦口干、舌苔黄腻、小便黄赤、脉弦、热痰咳喘之症。 【性味归经】 苦,凉。 脾、肺、胆三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服,9一15克。 【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于福建、广东、云南、台湾、贵州等省区。 【拉丁名】 蓟罂粟 Argemone mexicana L. 【考 证】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药 名】 罂粟嫩苗 【拼 音】 YINGSUNENMIAO 【来 源】 为双子叶植物药罂粟科植物罂粟的苗。 【功 效】 除热燥湿、开胃厚肠。 【主 治】 治胃肠疾病,食滞。 【性味归经】 《纲目》: "甘,平,无毒。" 大肠经历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克。 【拉丁名】 Papaver somniferuum L. 【考 证】 出自《本草纲目》。 【中药化学成分】 含那可汀、可待因、吗啡及罂粟碱。

8,中药里的地黄是干什么的

地黄分生熟.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熟地黄具有补肝肾的功能.可以和上述药同煮,但要注意用药剂量大小,主要功能看取其起什么作用.
熟地 就是地黄的炮制不同而命名不同,中药有生地:生津养阴的作用,熟地;用于补血的。你的配方中的首乌不能是生首乌,要制首乌。
生于山坡、田埂、路旁。主产河南、辽宁、河北、山东、浙江;多栽培。 采制 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为鲜生地;根烘熔至八成干,并内部变黑,捏成团状,为生地黄;生地加黄酒蒸至黑润,为熟地黄。 性状 鲜地黄纺锤形或圆柱形条状,中间常缢缩作连珠状;表面淡橙色,具皱纹、皮孔及芽痕;肉质,易断,断面黄白色,皮部有橙红色小点;味微甜、微苦。生地黄不规则团块状;表面灰棕色或棕黑色,极皱缩;质韧,断面棕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化学成分 含梓醇(catalpol)、多种氨基酸和糖、甘露醇、β-谷甾醇及菜油甾醇(campesterol)等。 性味 鲜生地性寒,味甘、苦。生地黄性寒,味甘。熟地黄性寒,味甘。 功能主治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后,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传染性肝炎
生于山坡、田埂、路旁。主产河南、辽宁、河北、山东、浙江;多栽培。采制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为鲜生地;根烘熔至八成干,并内部变黑,捏成团状,为生地黄;生地加黄酒蒸至黑润,为熟地黄。性状鲜地黄纺锤形或圆柱形条状,中间常缢缩作连珠状;表面淡橙色,具皱纹、皮孔及芽痕;肉质,易断,断面黄白色,皮部有橙红色小点;味微甜、微苦。生地黄不规则团块状;表面灰棕色或棕黑色,极皱缩;质韧,断面棕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化学成分含梓醇(catalpol)、多种氨基酸和糖、甘露醇、β-谷甾醇及菜油甾醇(campesterol)等。性味鲜生地性寒,味甘、苦。生地黄性寒,味甘。熟地黄性寒,味甘。功能主治鲜地黄清热生津,凉后,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传染性肝炎
胜地清热凉血,去血瘀。熟地滋阴补血生新血,可以一起用
熟地性微温,味甘,主治:阴虚血少,腰腿酸软,消渴,遗精,经闭,崩漏等,和首乌`熟地`枸杞`银耳等一起煮水吃可以补肾壮阳,补血生血,疗效很好!

9,中药布渣叶的功效

  布渣叶又名破布叶、烂布渣、火布麻、山茶叶等,为岭南习用草药,以椴树科植物破布叶 Microcos paniculata L. 的干燥叶入药,具有清热消滞,利湿退黄作用,主要用于感冒,湿热食滞之脘腹痛,食少泄泻,湿热黄疸。目前,布渣叶来源植物破布叶属全世界约 60 种,分布于非洲、印度、马来西亚。我国产2种,为破布叶和海南破布叶,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尤以广东省分布广,产量大,资源丰富,现在广东街头的一些零售药店和广州清平市场都有销售。   布渣叶药用历史最早见于清·何克谏所著的岭南本草书籍《生草药性备要》,在该书中收载为了一味清热解毒且常用作茶饮的岭南中草药“破布叶”,并载其:“ 味酸,性平,无毒,解一切蛊胀,清黄气,消热毒。作茶饮,去食积。又名布渣”。其后, 道光28年 (公元1848 年) 刊行的另一部岭南本草专著《本草求原》中才以“ 布渣叶”为正名收载,曰“即破布叶,酸甘,平。解一切蛊胀 药毒,清热,消食积,黄疸。作茶饮佳。”另《广东通志》描述道:“ 破布叶出阳江阳春恩平,状如掌而绿,岭南舟人多用,香烟毒水迷客,煎汤服之立解”。其后的《岭南草药志》、《陆川本草》及两广地区的中草药手册对此均有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 年版一部 )及 《 广东中药材标准 》(第一册)亦收载之。虽然各文献以不同名称为正名记载该药,但其药物来源均为同一植物,故可确认各文献记载的药物为同一药材。自古以来,布渣叶 在就我国岭南地区的民间广泛应用,民间常用布渣叶煎茶作夏季饮料,有解渴,开胃作用。   现代中医临床对于布渣叶的应用较为少见,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岭南民间作茶饮料和一些企业制作保健凉茶。现代的一些中药专著对布渣都有详细记载,如《广东省中药材标准》、《中华本草》等。二者所载功能基本相同 , 主要功能都是清热消滞 , 利湿;但在主治方面后者除载有前者的“感冒,湿热食滞之脘腹痛,食少泄泻,湿热黄疸”外 , 还增加了“疮疡,蜈蚣咬伤”症候。另二者所载性味相差甚远,前者载 : “布渣叶性味甘、淡 , 微寒” , 后者载 : “破布叶味酸、淡 , 性平”。值得进一步探讨。 布渣叶在岭南地区主要用于感冒、黄疸、腹痛、蜈蚣咬伤等症治疗。①治感冒、消化不良、腹胀:布渣叶 15 ~ 30g ,水煎服;或布渣叶、番石榴叶、辣蓼各 18g ,水煎服,每日 2 剂。②治蜈蚣咬伤:布渣叶 15 ~ 30g ,水煎服 。 ③治黄疸:布渣叶 60g ,猪血 60g ,水煎服,每日 1 次,连服 6 天;或布渣叶、田基黄、茵陈蒿各 15g ~ 30g ,水煎服。④治瓜藤疮:布渣叶、鸭脚木叶、茅瓜莳、牢牛莳、食盐,各味适量。捣烂和牛尿炒热,乘稍凉敷患处,再用高粮粟梗煮凫鸭食之。⑤治热滞腹痛:布渣叶、鸭脚木皮、黄牛木叶、路兜簕根、岗梅根,各药等量。每用 120 ~ 320g ,水煎作茶饮。   广东地处岭南,“ 土卑地湿 ”,即长年气候炎热,地势较低,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的地势尤其低,且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特点,长年湿热温蒸,因此容易出现所谓的 “ 热气 ” 现象,容易出现喉咙干痛,咽喉发炎,面部长痤疮、牙龈肿痛等 “ 热气 ” 表现。然而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 “ 一方草药医一方人 ” ,广东很多中草药有很好的“解热气”作用,其中布渣叶就是一味很好得保健凉茶制作原料,而且民间应用极为广泛。   ①布渣叶茶:布渣叶 10g ,绿茶适量。将布渣叶和绿茶同热水瓶内,冲入开水 1000g ,当茶饮用,每日饮数次。 此茶有较好的消滞除积、和胃降逆的功效,小儿发生呃逆,常饮此茶可见效。   ②布渣叶夏枯草雪梨汤:布渣叶半两,夏枯草半两,雪梨四个,木瓜一斤半,瘦肉八两,蜜枣四个,盐适量,清水八杯。洗净布渣叶、夏枯草和蜜枣,雪梨洗净后切件;木瓜去皮、去核,洗净切件;瘦肉洗净,飞水后再冲洗干净。将清水放入瓦煲内,放入全部材料煲约两小时后,下盐调味即可。此汤水有清肝去热之作用,常饮可避免身体燥热,也适合在夏天饮用。   ③木棉花布渣叶桑叶水:木棉花 40 克,布渣叶 20 克,桑叶 15 克,冰糖适量。木棉花、布渣叶、桑叶,洗净,加清水 4 碗煲至将好,加入冰糖,片刻汤成,去渣饮汤。凡暑引致之各症,如暑疖疮、湿疹、尿道炎、肠胃炎、小便不通畅等,饮此汤有改善。   ④火炭母布渣叶汤:火炭母 15 克、布渣叶 9 克、山楂 9 克、穀芽 9 克、麦芽 9 克。将药材置煲中,加清水 4 碗,以中火煎 40 分钟,浓缩成一碗温服。本品具有去膩助消化,急性腸胃炎、痢疾、湿热泄泻者,均可服用。此汤适合任何体质人士饮用。   ⑤蜜刺布渣茶:布渣叶 50 克,山渣 25 克,蜜枣 4 粒。将材料连同 4 碗半水于茶煲中煲半小时。布渣叶及山渣肉均有去脂的作用,而蜜枣的作用是增加药水的甜味。这 3 种材料性质温和,男女老幼均可服用,而当中有香甜的蜜枣,更适合肥胖的小朋友减肥之用。   ⑥布渣脚金鸭肾汤:布渣叶 15 克、独脚金 15 克、白萝卜 1 小个。将布渣叶、独脚金、蜜枣洗净,白萝卜去皮切厚件,备用。将鲜鸭肾洗净,但不要剥去黏附在鸭肾内壁上的一片金黄色的厚膜(称:鸭内金,俗称鸭肾衣),如果是陈肾的话就用清水浸透,洗干净备用。加水 2 大碗,先用猛火褒至水滚,然后放入所有材料,水开后改用中火褒 1 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饮用。本品适合 0 ~ 4 岁小孩饮用,能健脾开胃、去积消滞。如果宝宝呕奶、腹部胀满不思乳食、大便酸臭,可用此汤作食疗。   ⑦王老吉凉茶:本品为广州王老吉药业的品牌产品之一,王老吉凉茶就由布渣叶、仙草、蛋花、菊花、金银花、夏枯草和甘草等草本植物材料,运用古方制成。   目前, 布渣叶不仅为广东常用民间制作凉茶的原料中草药,而且也是许多品牌企业产品如“王老吉”、“廿十四”等凉茶的主要成分之一。随着凉茶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布渣叶的用量也将不断上升,其在广东凉茶中作用必将越显重要。 然而, 对于布渣叶的有关研究只是进行了一些初步工作,其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布渣叶各方面的研究工作还很不完善,对于布渣叶的有效成分和指标性成分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尚未建立有关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而对布渣叶的毒理、药理与机理研究则处于空白。因此,笔者建议对布渣叶还应进行深人开展其化学成分及毒理、药理、机理研究,以便使布渣叶这一广东凉茶瑰宝得到更好、更广泛的应用,可使其 进一步开发成布渣叶系列药物制剂或保健凉茶, 为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卫生保健和医疗服务。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