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请问师傅在中药茜草中有一种名词叫畏鼠姑是什么意思谢谢2,畏草头是哪种中药3,中药的十九畏和十八反是什么意思4,中药的别名畏草又叫什麽5,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6,中药头晕草还有什么别名7,中药中十八反十九畏是哪些8,中药的十八反……
本文目录一览
1,请问师傅在中药茜草中有一种名词叫畏鼠姑是什么意思谢谢
你恐怕看差了,可能是畏鼠妇,鼠妇,即潮虫,是一味破血的中药,畏鼠妇,就是说此药不宜与鼠妇这味药相配伍,两家相畏。《神农本草经》:茜根味苦寒。 主寒湿,风痹,黄疽,补中。生川谷
2,畏草头是哪种中药

3,中药的十九畏和十八反是什么意思
我国古代中医学家通过临床实践,把中药配伍禁忌总结为“十八反”和“十九畏”。传统观念认为,如果相反药物合用,会增强或产生毒副作用,原则上应禁用。“十八反”歌诀全文为: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遂戟芫藻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最后一句“诸参辛芍叛藜芦”中的“诸参”就包括苦参,也就是说,苦参在日常应用中应尽量避开藜芦。全文涉及药物有半夏、瓜蒌(包括瓜蒌皮、蒌仁、天花粉)、贝母(包括浙贝母、川贝母)、白鼓、白及反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天雄、侧子);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人参、党参、太子参、丹参、玄参、沙参、苦参、细辛、白芍、赤芍反藜芦。“十九畏”在传统上也被看作“相反”的配伍,但现在一般认为,“十九畏”并不是绝对的配伍禁忌。
4,中药的别名畏草又叫什麽
青酒缸 (《草木便方》)【异名】味草(《分类草药性》),草鞋板(《天宝本草》),山蚂蝗、味噌草、蛆草(《植物学大辞典》),饿蜞蝇、三把苓(《岭南采药录》),拿身草(《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蝴蜞木,蚂蝗木(《陆川本草》),羊带归、粘衣草(《江西民间草药》),畏草(《四川中药志》),巴人草、水蛭草、豆子草、粘衣刺、路边鸡、路边肖(《湖南药物志》),扁草子、逢人打、粘身草(《江西草药》),金腰带、狗屙粘(《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蚂蟥草,蚂蟥根、化痰精、长叶粘巴草、旱蚂蟥(《贵州草药》)。
5,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具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歌诀: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烘炙?总相依.
6,中药头晕草还有什么别名
只有叫头晕菜和头晕药的中草药,没有叫头晕草的。 头晕菜的学名望江南,又叫金花豹子、金豆子、羊角豆、野扁豆、山绿豆、凤凰花草、黎茶、喉百草、大羊角菜、猪骨棉、大更药、狗屎豆、大夜明、夜关门、假决明、山咖啡。 望江南(头晕菜)味苦、药性寒具有肃肺、清肝、和胃、消肿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咳嗽,哮喘,脘腹痞痛,血淋,便秘,头痛,目赤,疔疮肿毒,虫、蛇咬伤。 头晕药学名柔毛水杨梅,又叫水杨梅、地椒、蓝布正、路边香、卜地香、凤凰窝、换骨丹、南布正、毛通经、虎掌叶、小益母、香鸡归、老蛇骚、路边黄、乌骨鸡、草水杨梅、中华水杨梅、五气朝阳草、大仙鹤草、大路边黄、大疮药、龙须草、瘦狗还阳、萝卜解、蝴蝶菜、水白菜、水儿惊风草。 柔毛水杨梅(头晕药)味苦、辛,药性寒,归脾、肾、肝经。具有补肾平肝、活血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头晕目眩、小儿惊风、阳痿、遗精、虚劳咳嗽、风湿痹痛、月经不调、疮疡肿痛、跌打损伤。蛇灭门 又俗称望江南、野决明、野扁豆、金豆子、狗屎豆、头晕草、胃痛菜、金花豹子、凤凰草,属1年生草本植物
7,中药中十八反十九畏是哪些
对照“十八反,十九畏” 你可以在百度百科看下各个药的生长特性等非常详细的信息 比在这上面发要好的多了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歌:
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不与砒霜见,狼毒最怕蜜佗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性,
丁香莫与郁金用,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肉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用药配方莫相依。
妊娠用药禁忌歌:
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
野葛水银并巴豆,牛膝薏苡与蜈蚣,
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蝉蜕黄雌雄,
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牵牛皂角同,
半夏南星与通草,瞿麦干姜桃仁通,
硇砂干漆蟹爪甲,地胆茅根与蟅虫。
十八反是指半夏,栝楼,川贝,白蔹,白芨,反乌头,海藻,大蓟,甘隧,爰花,反甘草。各种参,细辛,芍药,反黎卢。膳的药物配伍禁忌,遵循中药本草学理论,一般参考“十八反”和“十九畏”。“十八反”的具体内容是: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的具体内容是: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以上配伍禁忌,可作为用药参考,但非绝对如此。在古今配方应用中也有一些反畏同用的,如党参与五灵脂同用可以补脾胃、止疼痛,这些必须要在有经验的临床医师的指导下应用
8,中药的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歌”源自:张子和《儒门事亲》 文: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笈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注:十八反列述了三组相反药,分别: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此后的《本草纲目》及《药鉴》等书所记,略有出入,但不如十八反。 “十九畏歌”源自:刘纯《医经小学》 文: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槛炙焯莫相依。 注: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神农本草经·序例》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尔,勿合用也”。自宋代以后,将“相畏”关系也列为配伍禁忌,与“相恶”混淆不清。因此,“十九畏”的概念,与“配伍”一节中所谈的“七情”之一的“相畏”,涵义并不相同。 1.用药说明 “十九畏”和“十八反”诸药,有一部分同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历代医家也有所论及,引古方为据,证明某些药物仍然可以合用。如感应丸中的巴豆与牵牛同用;甘遂半夏汤以甘草同甘遂并列;散肿溃坚汤、海藻玉壶汤等均合用甘草和海藻;十香返魂丹是将丁香、郁金同用;大活络丹乌头与犀角同用等等。现代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多,有些实验研究初步表明,如甘草、甘遂两种药合用时,毒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甘草的用量比例,甘草的剂量若相等或大于甘遂,毒性较大;又如贝母和半夏分别与乌头配伍,未见明显的增强毒性。而细辛配伍藜芦,则可导致实验动物中毒死亡。由于对“十九畏”和“十八反”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作较深入的实验和观察,并研究其机理,因此,目前应采取慎重态度。一般说来,对于其中一些药物,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仍须避免盲目配合应用。 2.妊娠用药禁忌: 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二类。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则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斟情使用。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 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在古代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反生葱等记载。这说明服用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高烧患者还应忌油。(1)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2)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萎、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此后的《本草纲目》及《药鉴》等书所记,略有出入,但不如十八反、十九畏歌那样普遍认可和传播习诵。 《神农本草经·序例》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尔,勿合用也”。自宋代以后,将“相畏”关系也列为配伍禁忌,与“相恶”混淆不清。因此,“十九畏”的概念,与“配伍”一节中所谈的“七情”之一的“相畏”,涵义并不相同。 “十九畏”和“十八反”诸药,有一部分同实际应用有些出入,历代医家也有所论及,引古方为据,证明某些药物仍然可以合用。如感应丸中的巴豆与牵牛同用;甘遂半夏汤以甘草同甘遂并列;散肿溃坚汤、海藻玉壶汤等均合用甘草和海藻;十香返魂丹是将丁香、郁金同用;大活络丹乌头与犀角同用等等。现代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多,有些实验研究初步表明,如甘草、甘遂两种药合用时,毒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甘草的用量比例,甘草的剂量若相等或大于甘遂,毒性较大;又如贝母和半夏分别与乌头配伍,未见明显的增强毒性。而细辛配伍藜芦,则可导致实验动物中毒死亡。由于对“十九畏”和“十八反”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作较深入的实验和观察,并研究其机理,因此,目前应采取慎重态度。一般说来,对于其中一些药物,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仍须避免盲目配合应用。 2.妊娠用药禁忌: 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以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对于胎元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与慎用二类。禁用的大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慎用的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等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等。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则可根据孕妇患病的情况,斟情使用。但没有特殊必要时,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 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在古代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甲忌苋菜:以及蜜反生葱等记载。这说明服用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另外,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高烧患者还应忌油。
9,请问中草药的九畏十八反是什么
十八反:配伍禁忌,即指在一般情况下不宜相配合使用的药物。包括十八反、十九畏。 十八反列述了三组相反药,分别: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十九畏:配伍禁忌,即指在一般情况下不宜相配合使用的药物。包括十八反、十九畏。 十九畏列述了九组十九味相反药,具体是: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中药之九畏与十八反九畏硫磺畏朴硝、 水银畏砒霜、 狼毒畏密沦缯、 巴豆畏牵牛、 丁香畏郁金、 川乌畏草乌、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 人参畏五灵脂。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芝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 藜卢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中药是中医辨治病证的重要手段,一般以多味药物相配伍而治疗疾病。如果配伍得宜,可以增强疗效,如果配伍不当或禁忌,不仅会降低药效,还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中医治病非常重视药物的合理配伍。 中药的配伍禁忌,有“相反”和“相畏”。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就谓之“相反”,两种药物同用,药物之间能产生互相抑制作用,就谓之“相畏”。对于中药的配伍禁忌,自古流传有“十八反”和“十九畏”之说,此两说源于《神农本草经》,《本经》在所附诸药制使篇中,对中药的玉、石、草药、木药、兽、虫、鱼、果、菜、米分别上、中、下三部详尽阐述了其相使、相反、相杀、相畏、相恶等原则。 五代后蜀之主孟昶命翰林学士韩保升修订《蜀本草》时,首先统计七情数目,谓:“《本经》载药365种,有单行者71种,相须者12种,相使者90种,相畏者78种,相恶者60种,相反者18种,相杀者36种”,今人所谓“十八反”之名,即源于此。《新修本草》承袭了18种反药的数目,《证类本草》载反药24种。 历代关于配伍禁忌的认识和发展不尽相同。直至金元时期,才正式将相反药概括为“十八反”,并编成歌诀流传。“十八反”歌诀最早见于金代医家张从正所著的《儒门事亲》中,元代医家李东垣所撰《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中也载有这首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即: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 而“十九畏”歌诀,则首见于明代永乐太医刘纯所撰的《医经小学》:“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喜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监炙煿莫相依”,即:硫磺畏朴硝(芒硝、元明粉);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芒硝、元明粉)畏三棱;川乌、草乌(附子)畏犀角(广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肉桂、桂枝)畏赤石脂。“十八反”和“十九畏”达成共识后,历代大多中医遣方用药基本上准此而不越雷池一步。而这相反相畏药在临床上是否就绝对不能合用?对此,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这些相反相畏药是古代医家几千年临床经验教训的总结,中药之间只有合理配伍,才能产生的良好疗效,如触犯配伍禁忌,轻则误病,重则害命,须慎之又慎;但也有人认为,古人只说“十八反”,并没有大量的病例来论证是否正确,“十八反”中,除甘草反海藻一组外,其余配伍皆为有毒中药之间相配,其产生的毒性到底是有毒中药本身所致,还是二者配伍后毒性增加所致,并无详细的定论,不足为凭。 所以,历代不少医家,对相反相畏药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正视病证复杂多变的现实,勇于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打破禁律,认为“十八反”和“十九畏”并非绝对的配伍禁忌,并据证联用相反相畏药辨治疑难重症,屡获奇效。 临证善用相反之药者,首推汉代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治疗留饮欲去证的甘遂半夏汤,甘遂和甘草同用,因势利导攻逐祛饮。《金匮要略》治疗寒饮腹痛证的赤丸方,乌头与半夏合用,除沉寒痼冷,化饮降逆。 唐代医家孙思邈《千金方》中的“大八风散”,乌头与白蔹同用,主治诸缓风湿痹脚弱。 明代外科学家医家陈实功《外科正宗》中的海藻玉壶汤,清热消瘿,化痰软坚,理气散结。方中海藻与甘草同用,相反相激,使“激之以溃其坚”。 清代医家徐大椿《兰台轨范》中的“大活络丹”,乌头与犀角同用,主治中风瘫痪,痿痹,痰厥,阴疽,流注。清代医家孟文瑞《春脚集》中的“十香返魂丹”,丁香与郁金同用,主治痰厥中风,口眼歪斜,牙关紧闭,昏晕欲死,等等。 对于相反相畏之药合用能产生奇效,不少医家也都有精辟的见解,如日本江户时代的汉方医学家丹波元简所撰《药治通义》中曾引清代医家张志聪语:“考《伤寒》、《金匮》、《千金》诸方,相畏相反者多并用。”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分析得更为独到:“古方多有用相恶相反者。盖相须相使用同者,帝道也;相畏相杀同用者,王道也;相恶相反同用者,霸道也。有经有权,在用者识悟耳”。当代老中医李可临证也善用相反相畏药,其创制的“三畏汤”(红参、五灵脂、公丁香、郁金、肉桂、赤石脂),三对相畏之药相合,相反相激相成,功能益气活血,启脾进食,温肾止久泻、久带,消寒胀,宽胸利气,定痛散结消症。他说:“三对畏药,见一症用一对,三症悉俱则全用。余使用本方42年,以平均日用3次以上,则已达4万次以上,未见相畏相害,且有相得益彰之效。对难症、痼疾,一经投用,便入佳境。” 国医大师朱良春辨治病证从来都是有是证则用是药,不受“十八反”、“十九畏”之类成说的约束。其从医六十年来,以海藻与甘草同用治疗颈淋巴结核,单纯性及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肿瘤;以人参(党参)与五灵脂同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海藻、甘遂与甘草同用治疗胸水,渗出性胸膜炎等,皆获佳效,且未见任何毒副作用,堪称善用相反相畏药的高手。 笔者受上述大师的启发,也常据证应用相畏药治疗重症。如一位头部患带状疱疹的男患者,73岁,年高体弱,剧烈疼痛,夜不能寐,中西药应用数天疗效不显。据其有气虚血瘀的见证,在对证经方中加味人参与五灵脂相伍,一补一通,益气化瘀定痛,一服药即使疼痛大见减轻,夜可安睡,患者称奇。由此可知,只要辨证准确,方药配伍合理,相反相畏药也能出奇制胜。 综上所述, 一、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之说,不能不遵,又不可拘泥,应当有是证用是药,关键在于对证(症)。实际上,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大多与辨证不准,治疗不对证(症)有关。再则,也与盲目使用剂量过大,服用时间过久,或炮制不当有一定关系。 二、临证用药,要胆大心细,古人既然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说,用药时采取审慎的态度是必要的。因为中医治病以偏纠偏,即利用药物的阴阳寒热属性来纠正人体生病时的阴阳寒热不协调、不平衡状态,使之趋于“阴平阳秘”,平衡谐和,所有药物都具有治疗作用与毒副作用,是集疗效与毒副反应二者于一体的双刃剑,用好了可救人,用之不当会伤人。用药当遵《本经》,其药分为上中下三品,上药养生、中药养性、下药除病,“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药物一般都在下品之列,毒副作用较大,用之须高度注意,要辨证准确,用量适宜,一般中病即止,不宜长期服用。对于其中一些相反相畏的药物,若无充分依据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仍需避免盲目配合应用。十八反十九畏是指不要让有些药物合用,合用的后果是会产生各种副作用的,在古代十八反十九畏指泛数的各种可以产生相互作用的药名,并在金元时代概括编成了口诀 十八反 甘草反甘逐、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具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 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