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穷热中草药,怎么去肺热

穷热中草药,怎么去肺热

本文目录一览怎么去肺热2,清热去火的中草药有哪些3,望中医来问答我4,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有哪些5,辛夷鼻炎丸是中药吗6,没太难疲惫不堪虚热盗汗怎么办7,这个药材叫什么名字8,菖蒲制成药是什么样9,倍落加的主治功效怎么去肺热肺热?你……

本文目录一览

1,怎么去肺热

肺热?你确定?好吧你不要枇杷不要梨不要中药,那么早上4-5点起床。出去放声高歌,要找个没人的地方畅快的唱或者吼等到5左右累了回去继续睡觉即可
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
看医生; 遵医嘱。
效果更快,效果还可以。如果可以买到中成药的话,建议你买点防风通圣散和桂枝茯苓丸交替服用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红霉素软膏外涂

穷热中草药

2,清热去火的中草药有哪些

去火食品——木瓜、猪骨炖花生 用料:大木瓜一个(750克左右)、花生仁100克、猪骨250克、红枣4枚、生姜4片、盐适量 制作:红枣去核洗净,与花生仁、猪骨、生姜、盐加水两碗,用小火煲一小时,然后放入去心的木瓜中,上锅蒸一小时即可。 功效:木瓜性寒味甘,含蛋白质、维生素B、C、G及蛋白酶、脂肪酶等。此菜有清热、解暑、助消化、健脾胃之效。 一些中草药牙膏中添加了清热解毒的野菊花、金银花等中草药成份,如一口净、高璐洁草本药膏等能帮助减轻和预防由于上火而引起的牙龈红肿,口腔溃疡等疾病。 金银花性味甘寒,能清热解毒,有去火之功效。长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腺炎、急性乳腺炎、大叶性肺炎、细菌性痢疾、急性阑尾炎、痈疖脓肿等病症。据药理研究,其抑菌作用广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型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野菊花性凉,有疏风清热、解毒消肿、健脑明目等功效,可治疗风热感冒、肺炎、鼻炎、高血压、支气管炎、咽喉肿痛、目赤模糊、淋巴腺炎、痈疖疔毒、湿疹、皮肤瘙痒、口疮、丹毒等症。 另外还添加了薄荷,薄荷脑、桉叶、茴脑等植物提取物,清热去火,减轻一些上火的症状。但牙膏毕竟不是“药膏”,消费者不能一味的依赖牙膏的药用效果,出现相关症状的时候及时去医院就症,或是去药店购买清热去火的药物。正常服药的同时,可以使用一些草本药物牙膏辅助治疗。 牙从膏的构成来看,中草药含量很少,一般含量在1%以下,个别也不超过2%,而且牙膏停留在牙面上的时间极短既被冲刷掉,因此,任何药物牙膏决不可能起到对牙病的治疗作用,仅仅只能是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帮助减轻症状,不能完全依靠牙膏治疗牙病。 梨,苹果,香蕉,橙子。最好用梨和冰糖煮着吃最好。

穷热中草药

3,望中医来问答我

这种情况,当归六黄汤比较合适,可加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或用酸枣仁汤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清肝、养心安神止汗
大,小青龙汤你都不可用。因为你没有表症并且有汗。中医讲:久病不治必求于肾,用【桂附地黄丸】看看!
朋友你好 首先感謝你的信任 我談一下個人的看法 1 使用小青龍湯者 必見外感風寒 內有痰飲 屬於風 寒 水 相搏于肺 否則就是不對症 2 你的自汗或盜汗 緣由久病之故 中醫有雲 久病必虛 久病必瘀 久病必窮及于腎 致使氣陰不足而發於自汗 盜汗 正氣不足 衛氣不足而使易發病 3 小青龍湯 使用后必定要發汗 而使病邪之氣隨汗而出 如你本身已經見有虛證 再發汗恐怕更加損及氣陰 4 參蘇飲者 為補氣解表之劑 為虛人外感而設 目前你的情況似乎不適合啊 5 你所謂之喉間熱氣 本不是什麽風熱 肺熱或火熱證 乃陰不治陽之故 6 久病必變癥頗多 此時治療宜抓住主證以治之 待症狀緩解后 以補宜或攻補結合之劑以治本 7 目前 如果你的問題是外感風寒 內有痰飲 必用小青龍湯 不必加什麽藥物了 待表證一解 再用其他方子調理 如你的問題是沒有表證 而是 體虛 自汗 盜汗 寒咳 者 我之淺見 以 玉屏風合 苓甘五味姜辛湯 加減化裁 請見此留言后抽空回覆 說明你目前的情況 再做討論 以上淺見 不對之處 望請見諒。
比拟的防止真的不能用,小青龙汤是治疗风寒束表并水饮内停的方子 .你现在已经出现心阴不足 血不养心的症状 怎么还用辛散的药、呢?

穷热中草药

4,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有哪些

1、金银花 金银花是清热解毒的首选之药,味道甘而寒,归肺经、胃经、心经。这个药甘寒,芳香而疏散,有疏散肺经的风热的作用,也有解心经、胃经的热毒的功用,可以用于外感初起的咽喉肿痛、畏寒、发热,也可以治疗疔、疮、肿、毒,有解毒的作用。 2、连翘 连翘性寒凉,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作用。可以治疗风热感冒、小便淋沥、小便闭塞不通、高热等疾病。连翘的应用比较广泛,像生活中常见的维c银翘片里就含有连翘。脾胃虚弱的患者以及气虚导致发热的患者禁止使用。 3、黄芩 黄芩又名腐肠,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能够入药,性偏寒,味道偏苦,归肺、胆、胃、大肠等经,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清心、凉血活血的功效,主要用于湿热、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湿热泻痢等病症。黄芩苦寒伤胃,脾胃虚寒的患者不宜使用。 4、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味苦、性寒,主入肝、肺和胃经,临床是用来清热解毒的一味中药。可以清热、凉血,治疗血证,比如咳血、流鼻血,或者皮肤上面出现疹、痘、癍等情况也可以用紫花地丁来进行治疗。使用的方法除了入汤剂,内服以外也可以用鲜地丁捣烂以后外敷,都是有很好的临床效果的。 5、蒲公英 蒲公英是清热解毒的药物又叫婆婆丁、黄花地丁,是常用的中草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作用。蒲公英非常适合用在各种热毒疾病方面,其中清肝热的效果非常的不错,对于辅助一些由于肝热所引起的严重发红、肿痛的情况,以及多种伤口感染后或者是化脓的疾病辅助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6、夏枯草 夏枯草主要的作用是能够清热解毒、清肝明目,还能够散结消肿,对于肝火上延而引起的目赤肿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其实很有凉茶里面都含有夏枯草的成分,就是利用的夏枯草的清热功能,来起到祛暑的作用的。 7、决明子 决明子既能清肝益肾,又能宣散风热,而且有明目的功效。用决明子泡水喝,能够帮助去除暑湿,起到夏季养生保健的功效,需要注意的是脾虚的病人,脾胃功能虚弱的病人,还有腹泻的患者,尽量不要服用。 8、栀子 栀子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其次栀子泡水还能镇定情绪,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同时对于嗓子疼痛、多痰、咳嗽亦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辛夷鼻炎丸是中药吗

是的,你吃了也只是缓解症状。 鼻炎枕头 主要成份:玉堂春、羊角豆、二宝花、仇里竹根、胡穷、棉螳螂、苦薏、等名贵中药。 玉堂春,又名木笔花、迎春花,为木兰科落叶灌木植物辛夷的花蕾。性温味辛,归肺、胃径。因它辛散温通,芳香走窜,上行头面,善通鼻窍,因治鼻渊头痛要药。同时只要适当配伍它偏寒偏热均可应用,内服外用都有较好的疗效 性味和功用: 辛,温。归肺、胃经。祛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塞,鼻渊,鼻流浊涕。 功用主治:祛风,通窍。治头痛,鼻渊,鼻塞不通,配羊角豆、二宝花、仇里竹根、胡穷、棉螳螂、苦薏一起更能达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的效果 产品功效:本品用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 适用人群: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及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嗅觉减退人群。
我今年49岁,30多年前,因一次重伤风落下了鼻窦炎的病根。从此,鼻腔不通,啥味儿都闻不到,还经常头痛。的我吃过各类鼻炎药,买过鼻炎医治仪,做过穿刺,还做过手术,但都没起太大的作用。1985年,一位兄弟通知我跑步能减轻鼻炎的苦楚。我便天天早晨或黄昏坚持用碧 达 宁,坚持了两个月病况有所好转,坚持下去,不到两年我的鼻窦炎就完全根除了。如今,我步行。十几年来一直在坚持,就连上下班都改骑车为步行了。
局部病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而演变成慢性鼻炎。由于邻近的慢性炎症长期刺激或畸形,致鼻发生通气不畅或引流阻塞,如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慢性扁桃体炎或腺样体肥大等。碧 达 宁安全舒适,不损伤鼻部组织,不复发。
鼻炎是一个难以根除的疾病,用药也是因人而异不是一成不变的,药物治疗有比如:碧 达 宁等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1.少食辛,辣,炸,炒之属热性之品.如辣椒,生姜,炸油条,烧饼,饼干,快餐面等.同时海鲜及冰冻鱼,鱿鱼,虾米等咸海产品容易刺激透发炎症,这类食品最好不食.2.饮食多样化.多食含维生素较多的蔬菜,水果.如平果,新青菜,菠菜,胡萝卜等.
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建议你进行碧 达 宁正规治疗,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一同事被确诊为鼻炎,她独创一法医治作用显著。天天迟早洗脸时,用小手指蘸活动的自来水在鼻孔内清洗,清除鼻腔内的结痂和分泌物,充沛露出鼻粘膜后。用棉签或手指蘸碧 达 宁均匀地涂在鼻腔患处。她坚持自个医治两个多月,鼻腔已不痛痒,无结疝样分泌物,嗅觉也根本康复正常。

6,没太难疲惫不堪 虚热盗汗怎么办

长期盗汗去做个胸部透视看看肺有没有毛病
什么叫没太难?
可能有肾阳虚
可能是肾阳虚,你可以吃六味地黄丸,有效
盗汗的原因有不少,一般为阴虚所致,最好找个中医看看,诊查明白后辨证施治效果才好。不过有个很好用的验方,你可以试试,下文转自华夏中医论坛: 古今单验方选评11—独取一味桑叶止夜汗(盗汗) 作者:金风玉露 独取一味桑叶止夜汗 录自《名医类案》 严州山寺,有旦过僧,形体羸瘦,饮食甚少,夜卧遍身出汗,迨旦,衾衣皆湿透,如此二十年,无复可疗,惟待毙耳。监寺僧曰:吾有药绝验,为汝治之。三日,宿疾顿愈,遂并以方授之。乃桑叶一味,乘露采摘,烘焙干为末,二钱,空腹温米饮调。或值桑落,用干者,但力不及新耳。按:《本草》亦载桑叶止汗,其说可证。 评注 先将本文简译如下:严州山上的寺庙里,有天早晨路过一僧人,非常瘦弱,饮食平时不好,晚上睡觉就浑身出汗,到天亮,衣被都被汗液浸湿,像这样二十年了,已经治疗无望,好像要等死了。管寺庙的一个僧人说:我有药治你这病非常灵验,替你治疗一下吧。三天过去了,居然二十年的夜汗(盗汗)给治好了。并且把药方传给了路过的僧人。方子是桑叶一种,乘着有露水的时候采摘,烘焙干了碾成末,每次服两钱(约6克),空腹时用温的米汤调着服用。或者等到桑落的时候采取干的桑树叶,但是效果没有新鲜的好。 桑叶止夜汗,确实在现今临床用之较少,但是也有名中医喜用之者。名医魏龙骧在其著作开篇就专文讲到了桑叶止夜汗(见《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魏龙骧》)。并介绍说“医友之言,余仍疑信参半。不逾月,又连遇夜汗者数起。为穷其究竟,不杂他药,独取桑叶一味。不期,信手拈来,皆成妙用,无不应手。曩之,不为余所重视者,既屡经实践,则桑叶之止夜汗,自是始确信不复疑矣。” 上海颜德馨氏在谈“桑叶妙用”时指出 盗汗:《医学入门》云:“思虑过度,以致心孔独有汗出者——青霜第二番叶,带霜采,阴干、或焙为末,米饮调服。”临床用之确有效果。乡妇王氏,年六十,盗汗已二年余,询其别无所苦,饮食如常,惟觉精神疲乏。始用益气固表,继用滋阴降火均无效。后以霜桑叶研末,米饮调服9克,早晚各服一次,半月已愈,终未复发。近贤秦伯未先生,亦喜以此味治头面出汗(俗称蒸笼头),皆有渊源。上文出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颜德馨》,另经查秦伯未的《中医临证备要》有指出用桑叶,桑白皮治疗头汗(蒸笼头)的。另《陕西中医函授》1984年第2期也有介绍桑叶治疗盗汗的经验。 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多认为是阴虚所致。《中医单药奇效真传》指出:桑叶苦甘寒,入肺、肝经,轻清凉散,既能清疏肺经及在表的风热,又能清除肝经实热,除清热之外,甘寒相合,还可益阴,所以“能主阴虚寒热及内热出汗”(《本草经疏》)。恰恰与盗汗之证多属阴虚内热的病机相合。需要指出的是中药桑叶用的是经霜以后的桑叶。
结合四诊,辨症论治!

7,这个药材叫什么名字

这是中草药前胡的全草。前胡,中药名。药用部分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的干燥根。冬季至次春茎叶枯萎或未抽花茎时采挖。野生或栽培。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原植物生于山坡林缘、路旁或杂林灌丛中。喜冷凉湿润气候,耐寒、耐旱、适应性强,以肥沃深厚的腐殖质土壤最宜生长。味苦、辛,性微寒。归肺经。功效散风清热、降气祛痰。临床用名有前胡、蜜炙前胡。《本草纲目》:前胡味甘、辛,气微平,阳中之阴,降气。乃手足太阴、阳明经之药,与柴胡纯阳上升入少阳、厥阴者不同也。其功长于下气,故能治痰热喘嗽、痞膈呕逆诸疾,气下则火降,痰亦降矣。所以有推陈致新之绩,为痰气要药。陶弘景言其与柴胡同功,非矣。治证虽同,而所入所主则异。清肺热,化痰热,散风邪。《本草经疏》:前胡得土金之气,而感秋冬之令,故味苦微寒无毒。入手太阴、少阳。阳中之阴,降也。应有甘辛平,寒而能降,所以下气,故除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痰厥头风痛,去痰下气,治伤寒寒气,推陈致新,能去实热及时气内外俱热。单煮服之,亦治一切气,破痰结,及邪热骨节烦闷,气喘咳嗽,兼散风邪也。简误:前胡苦辛微寒之药也,能散有余之邪热实痰,而不可施诸气虚血少之病。故凡阴虚火炽,煎熬真阴,凝结为痰而发咳嗽;真气虚而气不归元,以致胸胁逆满;头痛不因于痰而因于阴血虚;内热心烦,外现寒热而非外感者,法并禁用。明目益精,厥理亦谬。《本经疏证》:陶隐居曰:柴胡前胡为疗,殆欲同之。李濒湖曰,柴胡主升,前胡主降,为不同。予谓言其同,正足见古人立言深浑;言其升降有殊,虽亦未可厚非,然立言之旨,不如古人,亦于此可见。盖二月生苗,初出时有白芽,七月开花,气香味苦,两物正同,故其去结气除痰,推陈致新,明目益精亦同。惟柴胡主肠胃中结气,前胡主心腹结气;柴胡主饮食积聚,前胡主痰满胸胁中痞。足以见柴胡之阻在下,前胡之阻在上,在下则有碍于升,在上则有碍于降,去其阻而气之欲升者得升,欲降者得降,但举目前而名之曰升曰降,于理固不为悖,特其功能并不在升与降,效验乃在升与降耳。夫在下之阴必系阳为阴遏,柴胡之治,能畅阳而仍不离于阴,故阴亦得随阳而畅,在上之阻,定因阴不从阳;前胡之治,能化阴而复不扰夫阳,故阳亦得同阴以化,阳畅则升,阴化则降。迹虽异而理则同,命之曰同,诲后学之真挚也;命之曰异,启后学之警悟也,吾辈从事于此,正宜领其启迪之益。虽然,为学贵有心得,主持勿眩陈言。前胡主治,以疗字系痰满于前,以治字格伤寒于后,得无痰满云云者,皆非外感,伤寒云云者,皆非内因欤。而云风头痛,则仍不离于外因,云推陈致新,则仍不离于内积也。夫阴随阳化,阳从阴降,是为胸中太和之气,痰者阳为阴里,阴从阳滞也,至满于胸胁以为痞,结于心腹而阻气,在内无同心协力之气以拒邪,则在外自有阴寒肃万之气相干犯,是因者即招外邪之根柢,外邪者即托内因之枝节也。前胡既能以仲春发育之气,化阴寒为温煦,复能以初秋凉爽之气,不使阳炽阴穷,故相裹而不相离,相持而不相下者,得此遂相和洽而无相夺伦,痞者为之开,结者为之解,固无论矣。即缘内乖所招外侮,既无根柢可凭,更于何处托迹。曰风头痛去痰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言惟痰气在中,斯风得乘之而为头痛,惟宿热在内,斯寒得与相争而为寒热,去其在里之勾引,而在外者自无所容。是治字者界于两语之中,以为间隔,非提曳全文而为领袖也。然则所谓伤寒寒热推陈致新者,得无嫌于推去旧热招引新寒乎?夫惟服攻下之剂,方能推送在中陈腐,新邪遂乘而内入,前胡气味形体均在解散之列,焉能引邪入里?推陈致新者,解散相因积聚之热,招徕新化和煦之阳,使拒外相侵陵之寒之谓也。

8,菖蒲制成药是什么样

您好! 味辛温。 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或延年。一名昌阳(御览引云,生石上,一寸九节者,久服轻身云云,大观本,无生石上三字,有云一寸九节者良,作黑字),生池泽。 吴普曰:菖蒲一名尧韭(艺文类聚引云,一名昌阳)。 名医曰:生上洛,及蜀郡严道,五月十二日采根,阴干。 案说文云:(上艹下左工右阝),菖蒲也,益州生,□□□也,广雅云,邛昌阳,菖蒲也,周礼醢人云,菖本,郑云菖本,菖蒲根,切之四寸为菹,春秋左传云,食以菖歜;杜预云: 菖歜,菖蒲菹;吕氏春秋云: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于是始耕;淮南子说山训云:菖羊去蚤虱而来蛉穷;高诱云:菖羊,菖蒲;列仙传云:商邱子胥食菖蒲根,务光服蒲韭根,离骚草木疏云,沈存中云:所谓兰荪,即今菖蒲是也。 现释—— 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苏等地。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砂,晒干。生用。 【药性】辛、苦,温。归心、胃经。 【功效】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志。 【应用】 1.痰蒙清窍,神志昏迷。本品辛开苦燥温通,芳香走窜,不但有开窍醒神之功,且兼具化湿,豁痰,辟秽之效。故擅长治痰湿秽浊之邪蒙蔽清窍所致之神志昏乱。治中风痰迷心窍,神志昏乱、舌强不能语,常与半夏、天南星、橘红等燥湿化痰药合用,如涤痰汤(《济生方》);若治痰热蒙蔽,高热、神昏谵语者,常与郁金、半夏、竹沥等配伍,如菖蒲郁金汤(《温病全书》);治痰热癫痫抽搐,可与枳实、竹茹、黄连等配伍,如清心温胆汤(《古今医鉴》);治癫狂痰热内盛者,可与远志、朱砂、生铁落同用,如生铁落饮(《医学心悟》);用治湿浊蒙蔽,头晕,嗜睡,健忘,耳鸣,耳聋等症,又常与茯苓、远志、龙骨等配伍,如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2.湿阻中焦,脘腹痞满,胀闷疼痛。本品辛温芳香,善化湿浊、醒脾胃、行气滞、消胀满。用治湿浊中阻,脘闷腹胀、痞塞疼痛,常与砂仁、苍术、厚朴同用;若湿从热化、湿热蕴伏、身热吐利、胸脘痞闷、舌苔黄腻者,可与黄连、厚朴等配伍,如连朴饮(《霍乱论》)。 3.噤口痢。本品芳香化湿、燥湿,又行胃肠之气。治疗湿浊、热毒蕴结肠中所致之水谷不纳,痢疾后重等,可与黄连、茯苓、石莲子等配伍,如开噤散(《医学心悟》)。 4.健忘,失眠,耳鸣,耳聋。本品入心经,开心窍、益心智、安心神、聪耳明目,故可用于上述诸症。治健忘证,常与人参、茯苓、菖蒲等配伍,如不忘散(《证治准绳》)、开心散(《千金方》);治劳心过度、心神失养引发的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常与人参、白术、龙眼肉及酸枣仁、茯神、朱砂等配伍,如安神定志丸(《杂病源流犀烛》);治心肾两虚、耳鸣耳聋、头昏、心悸,常与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及丹参、夜交藤等配伍,如安神补心丸(《中药制剂手册》)。 此外,还可用于声音嘶哑、痈疽疮疡、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3~9g。鲜品加倍。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 2.《本草纲目》:“治中恶卒死,客忤癫痫,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痈肿。” 3.《本草从新》:“辛苦而温,芳香而散,开心孔,利九窍,明耳目,发声音,去湿除风,逐痰消积,开胃宽中,疗噤口毒痢。” 查看更多好大夫信息
水菖蒲 rhizoma acori calami 发表日期:2003年3月6日 植物类型:草本 -------------------------------------------------------------------------------- 别名菖蒲、建菖蒲、大菖蒲、白菖蒲。为天南星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有特殊香气。叶剑状线形,长50~150厘米,宽1~3厘米,中脉明显,佛焰苞叶状,长30~40厘米,肉穗花序狭圆柱状,长3~8厘米;花两性,淡黄绿色,密生;花被片6,倒卵形;雄蕊6,稍长于花被;浆果长椭圆形,花柱宿存。花期6~7月,果期8月。 菖蒲根茎含挥发油,挥发油的成分有α-细辛醚、β-细辛醚、顺甲基异丁香酚、反甲基异丁香酚、异水菖蒲酮、表水菖蒲酮、菖蒲烯等。根茎尚含有菖蒲甙、淀粉、棕榈酸等。其性温,味辛、苦。有化痰、开窍、健脾、得湿的功能。用于癫痫,惊悸健忘,神志不清,湿滞痞胀,泄泻痢疾,风湿痹痛,痈肿疥疮等症。 菖蒲挥发油是优良的调味品和化妆品香料。常用于调配高级香水、曲酒和饮料,也可用于避蚊剂的配制。提取后的挥发油的废渣含有纤维素,是造纸原料。节菖蒲、石菖蒲、水菖蒲的区别 作者:(史亚芳) 更新时间:2005-09-29 阅读 243 次 [第521期]菖蒲分节菖蒲、石菖蒲和水菖蒲三种,它们分别来源于不同的植物,其功能主治也不同。由于市场上三种药材价格相差较大:节菖蒲32~34元(每千克价,下同);石菖蒲8~9元;水菖蒲3~4元。一些药商将三种菖蒲相互混淆出售,我们在使用时应注意区别。 节菖蒲:又称九节菖蒲、菖蒲。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辛,功效开窍化痰,醒脾安神。药材性状略呈纺锤形,稍弯曲,长1~6厘米,直径0.3~0.7厘米。表面棕黄色至暗棕色,具多数半环状突起的环节,斜向交互排列,节上有鳞叶痕及点状突起的根痕。质坚脆,折断面颗粒状,类白色,粉性,有淡黄色维管束小点断续成环。气微,味微酸而麻舌。 石菖蒲: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辛、苦,功效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药材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长3~20厘米,直径0.3~1厘米,表面棕褐色、棕红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均的环节,节间长0.2~0.8厘米,有细纵皱纹;上面有略呈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互排列;下面有圆点状根痕或残留须根;节部有时可见毛鳞状叶基残留。质硬脆,折端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纹明显,可见多数散列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苦、微辛。 水菖蒲:又称藏菖蒲,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苦,功效化痰开窍,健脾利湿。药材性状形似石菖蒲,但较粗大,少分枝,直径1~1.5厘米。表面类白色至棕红色,节较稀疏,节间长0.2~1.5厘米。质坚硬,断面纤维性差,呈海绵样,有多数小空洞,略有泥腥气。 三者从药材个头上最易区别。节菖蒲细,直径0.3~0.7厘米;石菖蒲直径0.3~1厘米;水菖蒲最粗,直径1~1.5厘米。 三者的化学区别:各取粉末1克,用10毫升乙醚浸泡20分钟,取浸提液点于滤纸上,干后在紫外线灯(254nm)下观察:节菖蒲显浅绿色荧光;石菖蒲显紫红色荧光;水菖蒲显蓝紫色荧光。

9,倍落加的主治功效

一)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① 强心 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② 对血管作用 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脑血流量下降   ③ 抗血栓形成 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出、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血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   ④ 改善微循环   (二)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作用   ① 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丹参制剂治疗:坏心肌清除快;纤维母细胞分化、胶原纤维形成较明显;肉芽形成比较成熟。局部淤血减轻、血液循环改善,愈合时间缩短。   ② 抑制过度增生 对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有抑制作用。   (三)保肝 改善肝微循环。   (四)抗菌 丹参制剂中含有隐丹...一)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① 强心 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② 对血管作用 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脑血流量下降   ③ 抗血栓形成 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出、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血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   ④ 改善微循环   (二)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作用   ① 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丹参制剂治疗:坏心肌清除快;纤维母细胞分化、胶原纤维形成较明显;肉芽形成比较成熟。局部淤血减轻、血液循环改善,愈合时间缩短。   ② 抑制过度增生 对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有抑制作用。   (三)保肝 改善肝微循环。   (四)抗菌 丹参制剂中含有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对体外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有抑制作用。   丹参   (一)概述   别名紫丹参、血参、大红袍、红根等。   为唇形科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以根入药。用途广泛,主要用于祛瘀止痛、活血调经、养心除烦等,对冠心病、心血管病常服疗效很好。对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疾病具有良好效果。主产四川、山东、浙江等省,现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二)植物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细长,圆柱形,外皮朱红色。茎四棱形,上部分枝。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3~5片。顶端小叶片较侧生叶片大,小叶片卵圆形。轮伞花序项生兼腋生,花唇形,蓝紫色,上唇直立,下唇较上唇短。小坚果长圆形,熟时暗棕色或黑色。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三)生长特性   丹参喜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光充足的环境。较耐寒,怕干旱和积水,土壤要求不严格,中性土、微碱土、微酸士均可栽培。   (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应选择地势向阳的斜坡地,土壤要求深厚疏松,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中等地块栽种,前若豆科植物过肥沃地块不宜种,最适宜果园空间栽植,否则病虫害多或枝叶疯长,影响根茎产量。   2.繁殖方法 丹参用种子、扦插、分根繁殖和芦头繁殖。 (1)种子繁殖 春3月用种子按行距30~40厘米开沟条播育苗,种子细小,盖土宜浅,以见不到种子为宜,播后浇水盖地膜保温,半月后在地膜上打孔出苗可植大田,籽播生长期16个月。 直播:3月份播种,采取条播或穴播,行距30~45厘米,株距25~30厘米挖穴,穴内播种量5~10粒,覆土2~3厘米。条播沟深3~4厘米,覆土2~3厘米(7.5千克/公顷)。如果遇干旱,播前浇透水再播种,半月即出苗,苗2厘米高间苗。 (2)分根繁殖 栽种时间一般在当年2~3月份,也可在前年11月上旬立冬前栽种,冬栽比春栽产量高,随栽随挖。 选种:要选一年生的健壮无病虫的鲜根作种,侧根为好,根粗1.5厘米,老根、细根不能作种。栽细者省种,但产量低。粗的产量高,在种时5厘米长节,每节有2个芽,正立形栽,防止倒栽,影响出苗。壮实鲜红枝条边挂边分根,在准备好的栽植地上按行距30~40厘米,株距25~30厘米开穴,深3~5厘米,穴内施肥,将选好的根条切成5~6厘米长的根段,迫切边栽,大头朝上,直立穴内,不可倒栽,每穴栽1~2段,盖上2厘米压实。栽后60天出苗。为使丹参提前出苗,并且增加丹参生长期可用根段催芽法,12月初挖深27厘米的沟槽,把剪好根铺入槽中,约6厘米厚,盖土6厘米,再放6厘米厚的根段,上盖12厘米厚的土,略高出地面,免去积水,天旱时浇水。第二年3~4月刚出,根段上部都长出了白色的芽,栽植大田。该法栽植出苗快、齐,不抽薹,不开花,叶片肥大,根部充分生长,产量高。 3.月整地作畦,畦宽150~200厘米,长短根据苗而定,然后将根段按株行距3厘米*7厘米把种根密植,盖塑料棚,发芽移植。 (3)扦插繁殖 春栽1~4月,秋栽7~11月,在整好的畦内浇水灌透,将健壮茎枝剪成17~20厘米的插穗,按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斜插入土2/3,成苗率90%以上。 (4)芦头繁殖 3月份选无病虫害的健壮植株,剪去地上部的茎叶,留长2~2.5厘米的芦头作种栽,按行株距30厘米*3厘米,挖3厘米深的穴,每穴栽1~2株,芦头向上,覆土盖住芦头为度,浇水,4月中下旬苗出齐。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检查分根繁殖法因盖士太厚本出苗的,刨开穴土,以利出苗。除草3次,5,6,8月份,育苗地拔草。 (2)施肥 第一次除草结合追肥,雨后进行,每公顷施尿素75~150千克。   (3)排灌水 天旱时要及时浇水,雨季注意排水。   (4)摘花 除了留做种用外,其余花蕾全部打掉,否则影响根的产量和质量。   4.病虫害防治   (1)根腐病 多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根部发黑腐乱,地上部枯萎。   防治方法:选地势高燥,无积水,轮作。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   (2)叶斑病 主要危害叶部。   防治方法:用1:1:150倍波尔多液喷雾叶面,7天1次,连喷2~3次。   (3)蚜虫 危害叶子及幼芽。   防治方法:用50%杀螟松1000~2000倍液或40%乐果1500~2000倍液喷雾,7天1次,连打多次。   (4)根结线虫病 在根上形成很多瘤,造成根部畸形。   防治方法:和禾本科轮作,播种前半个月每公顷用80%二臭氮丙烷30~37.5千克加水100千克浇灌。   (5)银纹夜蛾 夏秋季咬食叶片成缺刻。   防治方法:幼龄期喷80%敌百虫500~800倍液,或50%磷胺1500倍液,7天喷1次。   (6)棉铃虫 幼虫危害蕾、花、果。   防治方法:现蕾期喷50%磷胺乳油1500倍液或25%杀虫水剂500倍液。   (7)蛴螬、地老虎 4~5月份发生,撒毒饵诱杀,在上午10点人工捕捉。或用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浇灌根部。   (五)采收加工   分根繁殖当年秋11月收获,种子繁殖2年收。丹参根脆易折,采挖时要注意晒晾5~6成,将根搓揉一束,堆放2~3天再晒干。每公顷产干货3000~4500千克,贮存前用硫磺熏,放通风干燥处。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各家论述   1.陶弘景:丹参,时人服多眼赤,故应性热,今云微寒,恐为谬矣。   2.《纲目》:丹参,按《妇人明理论》云,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胎,止崩中滞下,调经脉,其功大类当归、地黄、芎穷、芍药故也。   3.《本草经疏》:丹参,《本经》味苦微寒;陶云性热无毒,观其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则似菲寒药;止烦满,益气,及《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又决非热药;当是味苦平微温。入手、足少阴,足厥阴经。心虚则邪气客之,为烦满结气,久则成痼疾;肝虚则热甚风生,肝家气血凝滞,则为症瘕,寒热积聚;肾虚而寒湿邪客之,则腰脊强,脚痹;入三经而除所苦,则上来诸证自除。苦能泄,温能散,故又主肠鸣幽幽如走水。久服利人益气,养血之验也。北方产者胜。   4.《本草汇言》: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调经顺脉之药也。主男妇吐衄、淋溺、崩血之证,或冲任不和而胎动欠安,或产后失调而血室乖戾,或瘀血壅滞而百节攻疼,或经闭不通而小腹作痛,或肝脾郁结而寒热无时,或症瘕积聚而胀闷痞塞,或疝气攻冲而止作无常,或脚膝痹痿而痛重难履,或心腹留气而肠鸣幽幽,或血脉外障而两目痛赤,故《明理论》以丹参一物,而有四物之功。补血生血,功过归、地,调血敛血,力堪芍药,逐瘀生新,性倍芎劳,妇人诸病,不论胎前产后,皆可常用。   5.《本经逢原》:丹参《本经》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等疾,皆瘀血内滞而化为水之候。止烦满益气者,瘀积去而烦满愈,正气复也。   6.《本草求真》:丹参,书载能入心包络破瘀一语,已尽丹参功效矣。然有论其可以生新安胎,调经除烦,养神定志,及一切风痹、崩带、症瘕、目赤、疝痛、疮疥肿痛等症,总皆由其瘀去,以见病无不除,非真能以生新安胎,养神定志也。   7.《重庆堂随笔》:丹参,降而行血,血热而滞者宜之,故为调经产后要药。设经早或无血经停,及血少不能养胎而胎不安,与产后血已畅行者,皆不可惑于功兼四物之说,并以其有参之名而滥用之。即使功同四物,则四物汤原治血分受病之药,并非补血之方,石顽先生已辨之矣。至补心之说,亦非如枸杞、龙眼,真能补心之虚者,以心藏神而主血,心火太动则神不安,丹参清血中之火,故能安神定志;神志安,则心得其益矣。凡温热之邪,传入营分者则用之,亦此义也。若邪在气分而误用,则反引邪入营,不可不慎。   8.《本草正义》:丹参,《本经》谓之微寒,陶弘景已疑其误,缪仲醇亦疑之,至张石顽乃改作微温。   9.《本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   10.《吴普本草》:治心腹痛。   11.《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邢留热,久服利人。   12.陶弘景:渍酒饮之,疗风痹。   13.《药性论》: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腹痛,气作声音鸣吼。   14.《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   15.《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忡,惊悸不寐。   16.《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17.《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镇静止痛。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子宫出血,吐血,乳腺炎,痈肿。   18.《本草新编》:丹参,味苦,气微寒,无毒。入心、脾二经。专调经脉,理骨筋酸痛,生新血,去恶血,落胎,安生胎,破积聚症坚,止血崩带下。脚痹软能健,眼赤肿可消。辟精魅鬼祟,养正祛邪,治肠鸣亦效。仅可佐使,非君臣之药,用之补则补、用之攻乃攻,药笼中所不可缺也。其功效全在胎产之前后,大约产前可多加,产后宜少用,自然成功多,而取败少也。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食疗价值   唇形科草本植物丹参的根和根茎。产于江苏、安徽、河北、四川等地。春、秋采挖,洗净,晒干。切片、段,生用或酒炒用。   [性能]味苦,性微寒。能活血化瘀,凉血,安神。   [参考]含丹参酮、原儿茶醛、原儿茶酸、丹参素、维生素E等。   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塞和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并能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有抗凝血,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凝聚,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能降低血脂,抑制冠脉粥样硬化形成;能抑制或减轻肝细胞变性、坏及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并有抗纤维化作用;能缩短红细胞及血色素的恢复期,使网织细胞增多,能促进组织的修复,加速骨折的愈合;有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有抗肿瘤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降低血糖;对结核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用途]用于血瘀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慢性肝炎、肝硬化,腹腔包块或肿瘤;慢性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血不养心或心火偏亢,心悸不安,心烦失眠。   [用法]一日5~15g。煎汤,浸酒,泡茶。   [附方]   1,田七丹参:三七100g,丹参15g。水煎取浓汁,加白糖适量,干燥成颗粒。每次20g,温水溶化饮。亦可将二药研为细末,每次10g,加糖适量,泡茶饮。   源于《全国医药产品大全》。本方用二药活血化瘀,并降血脂,增加冠脉流量。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2,丹参饮:丹参15g,檀香、砂仁各5g。以水先煎丹参,后下檀香、砂仁煎沸饮。可加适量红糖调味。   源于《时方歌括》。本方以丹参活血化瘀,檀香、砂仁行气止痛。用于血瘀气滞,脘腹疼痛。现亦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3,丹红酒:丹参60g,红花、月季花各15g。以白酒500g浸渍。每次饮1~2小杯。   本方以三者活血化瘀,调经。用于血瘀经闭,月经不调,痛经。亦用于病心病心绞痛。   4,丹参玉楂饮:丹参、玉竹、山楂各15g。煎水饮。   本方以丹参活血化瘀,并同玉竹、山楂降血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适合人群 月经过多而无瘀血者禁服,孕妇慎服。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食疗作用 丹参味苦、微辛,性微寒;心、脾、肝、肾血分之药; 具有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凉血消肿的功效; 主治瘀血头、胸、胁、腹疼痛,积聚,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关节痹痛,跌打瘀肿,温病心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