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中药臭蒲根是碱性还是酸性2,中药蒲跟学名是什么3,蒲公英金银花野生葡萄根这三种中草药可以一起煮水喝吗长期喝4,蒲草根可以做菜吃吗5,小蒲根医学名称叫什么6,蒲公英根泡水喝的功效有那些作用7,菖蒲的功效与作用8,蒲葵怎么吃9,……
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药臭蒲根是碱性还是酸性

2,中药蒲跟学名是什么
中药药典中没有一种药物叫蒲根,但是有一种草药叫蒲儿根,别名叫 猫耳朵、肥猪苗,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
![中草药蒲根]()
3,蒲公英金银花野生葡萄根这三种中草药可以一起煮水喝吗长期喝
可以一起煮水喝。但不能长期喝,这三种中草药都是清热解毒之类,长喝会阴虚阳虚,不利健康。![中草药蒲根]()
4,蒲草根可以做菜吃吗
这里是蒲草根的介绍,这种药材最好按医生建议服用吧,不建议个人做菜吃。来源为莎草科植物水毛花的根。植物形态水毛花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须根纤维状,有一短的根状茎。杆簇生,锐三棱形;叶退化为叶鞘二个,生于杆基部,膜质,棕色,顶端斜截形。小穗卵状长椭圆形,长8~15毫米,宽4~6毫米,3~20个合生,成一侧生、单生的头状花序;苞片三棱形,为杆的延长,长2~10厘米;鳞片卵形,淡褐色,长约4毫米,先端短尖,有棱脊,覆瓦状排列,最下1~2枚空虚,其它的有两性花1朵,最顶的萎缩,下位刚毛6条,有倒刺;雄蕊3;柱头3裂。小坚果倒卵形或扁三棱形,成熟时黑色,具光泽。抽穗期7~8月。资源分布:生于沼泽、河边、溪旁和田边。分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湖南、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采集秋季采根,晒干。性味《四川常用中草药》:"淡微苦,凉。"功用主治《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利尿。治热症牙痛,淋症,白带。"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各家论述《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利尿;治热淋、牙痛,淋症,白带。出处《中华本草》
5,小蒲根医学名称叫什么
小蒲根医学名称叫蒲根,土名就是臭蒲根或野兔子草。药材性状:本品呈圆锥形,略扁,长2~6cm,直径2~4cm.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刀削痕,须根痕小点状,略呈横向环状排列。体重,质坚实。无臭,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性味归经:平;苦、辛;归肝、脾经。功能主治: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6,蒲公英根泡水喝的功效有那些作用
蒲公英根泡水喝的功效有那些作用?a,疔毒内攻。 主治.实火热毒上攻,尤善清肝热,感冒发热,目赤咽肿:可治热淋涩痛,淋巴腺炎,尿路感染,高热不退,肠痈腹痛发热,能解毒散结通乳,以及多种感染。另外还可配大黄、化脓性疾病。 用途.肺痈咳吐脓血蒲公英功效,口舌生疮,利湿,消肿散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结膜炎: 1.清热解毒 可用于热毒证,治疗肝热目赤肿痛。 2.消痈散结 治疗热毒壅结于肌肉所致的痈肿疮毒,常配金银花等同用,可内服或外敷,乳痈肿痛:治急性乳腺炎,疔毒疮肿,清热解毒。 b、丹皮治疗肠痈: 1,瘰疠:主治热毒疮痈.热毒疮疡,急性支气管炎。 2。对乳痈有良效、胃炎,肝炎,胆囊炎,及湿热发黄
7,菖蒲的功效与作用
菖蒲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根茎毒性较大。口服多量时产生强烈的幻视。信仰者的幸福/仰慕的信。原产我国及日本,前苏联至北美也有分布。
菖蒲分为三种:节菖蒲、石菖蒲和水菖蒲。
【节菖蒲】
又称九节菖蒲、菖蒲。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辛,功效开窍化痰,醒脾安神。
药材性状:略呈纺锤形,稍弯曲,长1~6cm,直径3~7mm。表面棕黄色至暗棕色,具多数半环状突起的环节,斜向交互排列,节上有鳞叶痕及点状突起的根痕。质坚脆,折断面颗粒状,类白色,粉性,有淡黄色维管束小点断续成环。气微,味微酸而麻舌。
【石菖蒲】
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辛、苦,功效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
药材性状: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长3~20cm,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棕红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均的环节,节间长2~8mm,具细纵皱纹;上面有略呈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互排列;下面有圆点状根痕或残留须根;节部有时可见毛鳞状叶基残留。质硬脆,折端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纹明显,可见多数散列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点。气芳香,味苦、微辛。
【水菖蒲】
又称藏菖蒲,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的干燥根茎。性温,味苦,功效化痰开窍,健脾利湿。
药材性状:形似石菖蒲,但较粗大,少分枝,直径1~1.5cm。表面类白色至棕红色,节较稀疏,节间长2~15mm。质坚硬,断面纤维性差,呈海绵样,有多数小空洞,略有泥腥气。
8,蒲葵怎么吃
蒲葵是有它的药用价值。 综述 种子:抗癌。用于食道癌、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白血病。 根:止痛。制成注射剂治疗各种疼痛。 【用法用量】种子1~2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蒲葵酒 [配方] 蒲葵、蒲公英、夏枯草各30克,黄酒250毫升。[制法] 将前3味切碎,置砂锅内,冲入黄酒和水250毫升,置火上煎至减半,去渣备用。 [功用]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 急性乳腺炎。 [用法] 口服。每次服80-100毫升,日服3次。并以药渣外 敷患处,每天换药1次。 蒲葵叶 别名:蒲扇、败扇、故蒲扇、败蒲扇 功效:收敛止血;止汗 科属分类:棕榈科 主治:咳血;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自汗;盗汗 各家论述:论蒲葵叶灰止血,利小便功同蒲黄:张石顽:“蒲灰止血、利小便,与蒲黄不异。汗即血之液,放取多曾沾汗之旧扇烧灰,主治睡汗,同气相求之妙。”(《张氏医通》)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剪下叶片,切碎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国南部。 功效分类:收敛止血药;止汗药 性状鉴别:完整干燥叶大,形如扇,直径可达lm以上,掌状深裂,直达中部,裂片条状被针形,宽约2cm,至顶端渐尖,深2裂,分裂部分长达50cm,下弯;具长叶柄,可达lm余,平凸状,下部边缘有2列倒钩刺。气微,味淡。 性味:味甘;涩;性平 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蒲葵的叶。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煅存性研末,3-6g。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撒。 出处:《中华本草》
9,蒲公英的用途
用途:
蒲公英原产欧亚大陆,人工引进到美洲和澳大利亚。因为生长力非常强,在新居繁旺,很少有人记得这并非当地生物。城市居民一般将它当作杂草,千方百计为了花园或草坪的美观去除蒲公英。
但是蒲公英是因为有很多用处才引进别处。它可以作食物或草药。早春的嫩蒲公英是一种蔬菜中传统的野菜。现在已经有家养出来的,比野生的大很多。嫩蒲公英可以凉拌,烧汤或炒熟。老了的也能吃,但是比较苦。不苦的蒲公英也可以拌肉作饺子陷,味道和西洋菜做的陷差不多。欧洲人在中世纪时就已经用蒲公英花来酿酒。蒲公英叶子含有很多维生素A和维生素C。 蜜蜂也常到蒲公英采花粉和蜜糖。
蒲公英是一种中草药。《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主治妇人乳痈肿,水煮汁饮及封之立消。解食毒,散滞气,清热毒,化食毒,消恶肿、结核、疔肿。”
蒲公英根也是一种草药,在加拿大是正式注册为利尿,解水肿的草药。烤干磨成粉之后可以泡茶,据说在饭前喝过可以解胃助消化,在保健食品商店可以买到,但是没有科学证明这种作用。蒲公英为菊花科蒲公英,属多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带根全草。别名黄花地丁、地丁、蒲蒲丁、婆婆丁、姑姑丁。性味:苦、甘、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临证常用于乳痈、疔毒、热淋、痈疮肿毒、痢疾、眼疾肿痛等多种疾病。
经多年临床实践验证,现将有效单验方总结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乳腺炎(乳痈)初起:蒲公英150g,水煎服,每日2次(另取鲜蒲公英根加白糖少许,捣烂,敷患处)。
2.流行性腮腺炎:蒲公英15g,水煎服,每日2次。
3.急性扁桃体炎:蒲公英15g,牛蒡子10g,马勃、生甘草各3g。水煎服,每日2次。
4.痢疾:对于下痢赤白可用蒲公英30g,加白糖适量。水煎服,每日2次。
对于阿米巴痢疾用蒲公英、茵陈各60g,大青叶30g,生石膏9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4天为1疗程。
5.外阴瘙痒症:蒲公英、白鲜皮各30g,地肤子、黄柏各20g,白矾10g。水煎温洗患处,早晚各1次。
6.盆腔炎:蒲公英、紫地丁各50g,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各30g,苦参根各15g。水煎至200ml,每日1次100ml保留灌肠,10次为1疗程。
7.痈疽发背破溃:蒲公英50g,水煎服,黄酒为引,每日2次。同时用鲜蒲公英适量捣烂,敷患处。
8.尿路感染:蒲公英、金钱草各30g,金银花、丹参各15g,香附6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中晚各1次。
9.疔疮疖肿:对于疖疮初起,红肿疼痛,可用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各15g,紫背天葵6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对于多发性疖肿,用蒲公英、野菊花各10g,紫花地丁7.5g,紫背天葵4.5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0.脓疱疮: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夏枯草各20g,黄芩、丹皮、赤芍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蒲公英30g,金银花15g,牛蒡子、柴胡、栀子各10g,荆芥穗6g,薄荷3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2.急性传染性结膜炎:蒲公英60g,白菊花21g,车前子(另包)、丹皮、红花各10g,防风6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3.麦粒肿:蒲公英60g,野菊花15g,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内服,二煎熏洗患处,每天数次。
14.骨髓炎:对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用蒲公英30g,金银花藤、紫地丁、生地、鸡血藤各15g,黄连、当归、丹参、花粉各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对于慢性骨髓炎可用蒲公英30g,生黄花、鸡血藤各15g,当归、党参、茯苓、骨碎补、黄连各10g,白术12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5.白塞氏综合征:蒲公英、金银花、百合、生地、石斛各30g,黄连、沙参、细辛、玄参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6.蜂窝组织炎:蒲公英、银花、紫花地丁、赤芍、黄花各30g,野菊花、紫背天葵、丹皮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7.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蒲公英、菊花各15g,柴胡、黄芩、赤芍各12g,板蓝根、钩藤各30g,大青叶20g,薄荷(后下)、蝉蜕各10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8.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可用蒲公英、茵陈各30g,黄芩、陈皮、茯苓各10g,扁蓄15g,生薏仁12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或蒲公英、茵陈各60g,大青叶30g,生石膏9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或鲜蒲公英、鲜野菊花各40g,柴胡12g,山楂、茵陈、茯苓各10g,大黄、陈皮、甘草各6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或蒲公英、绵茵陈、白茅根、六一散各30g,泽兰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治慢性乙肝:可用蒲公英、茵陈各15g,太子参、黄精、丹参各20g,枸杞、白芍、山楂、合欢皮、桔叶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于病程较长,偏虚者)。
对于乙肝HBsAg阳性,可用蒲公英、白茅根各30g,乌梅18g,蝉衣、五味子各12g,虎杖15g,僵蚕10g,大黄3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19.慢性前列腺炎:蒲公英、土茯苓、车前子、玉米须各20g,益母草30g,瞿麦、赤芍、皂刺、乌药各10g,甘草梢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20.痔疮:蒲公英、黄柏、赤芍、丹皮、土茯苓各30g,桃仁20g,白芷15g,煎汤(加水2500ml~3500ml),熏洗患处,每日1剂,每剂2~3次。
用单验方,在临床上可以治疗许多疾病,患者乐于接受,且简便易行、省钱省事、疗效显著。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