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苦蟹,中药螃蟹脚可以泡酒吗

中草药苦蟹,中药螃蟹脚可以泡酒吗

本文目录一览1,中药螃蟹脚可以泡酒吗2,中药加河蟹泡酒冶腰痛3,经期可以吃有全蝎土蟹虫半枝莲七叶一枝花的中药4,螃蟹在中药材里有什么功效5,石潭秋甘贝草的功效是6,骨折用什么中草药7,可以用于骨折的中草药有哪些8,铁螃蟹那种药材是有什么作用……

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药螃蟹脚可以泡酒吗

螃蟹脚味苦,药性凉。具有清热、消食、利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宿食内停、小便赤热涩痛。酒具有通血脉、行药力、温肠胃、御风寒等作用。 两者在药性一凉一热;在功效上一个清热利尿,一个温经散寒。所以本人认为,中药螃蟹脚不适应泡酒。

中草药苦蟹

2,中药加河蟹泡酒冶腰痛

螃蟹脚味苦,药性凉。具有清热、消食、利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宿食内停、小便赤热涩痛。酒具有通血脉、行药力、温肠胃、御风寒等作用。中药加河蟹泡酒冶腰痛有一定的效果。

中草药苦蟹

3,经期可以吃有全蝎土蟹虫半枝莲七叶一枝花的中药

你好!不可以。一般有活血行血破血行气破气和清凉的药在经期是不能服用的,否则会引起月经过多或其它症状。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不能吃,这些药都是比较猛烈,千万不要吃。
不能服用。经期用药原则:忌用活血、苦寒等药。土鳖虫性寒,有破血逐瘀的功效,半枝莲味苦性寒,七叶一枝花味苦性凉,均为经期忌用之药。如果服用则有可以至经量增多或经期延期的可能。

中草药苦蟹

4,螃蟹在中药材里有什么功效

指导意见:蟹肉性寒,味咸,具有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散诸热、清热、滋阴之功,可治疗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过敏性皮炎。此外,蟹肉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高血脂及各种癌症有较好的疗效。

5,石潭秋甘贝草的功效是

罗汉果、紫苏、桔红及其它天然草本。 罗汉果是一种名贵中药食材,性凉味甘,功能清肺润肠。主治百日咳,痰火咳嗽,血燥便秘等症;对于急性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火,急性胃炎都有很好的疗效。罗汉果既可提神生津,又可预防呼吸道感染,常年服用,能延年益寿。 紫苏籽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紫苏籽还可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不论有无表症,均可应用,此外,紫苏籽能行气安胎,治疗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紫苏籽亦可用于食鱼蟹后引起的吐泻腹痛,能解鱼蟹毒。 桔红对于风寒咳嗽,支气管炎,咽炎等均有好的疗效。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桔红佳品,其瓤内有红白之分,利气、化痰、止咳功倍于它药……其功愈陈愈良。”桔红辛、苦、温,具散寒、燥湿、利气、消痰功能。

6,骨折用什么中草药

骨折的民间中草药疗法 祖国医学认为:“跌打损伤,皆瘀血在内而不散也,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不去则折不能续”,“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肝主筋,藏血;肾主骨,生髓;脾主肌肉,司运化;肺主皮毛,朝百脉”。根据这些理论,我们使用活血化瘀、续筋接骨、滋养肝肾、补气非血的中草药治力,有效地达到了瘀去、骨充、肌生、筋舒、气和调畅的功效。 方药主要由乳香、没药、蚂蚁蛋、马钱子、麝香、螃蟹骨、自然铜、骨碎补、土鳖虫、冰片等中草药组成。方中乳香辛、苦、温,没药苦平,同归心肝脾,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为君药;土鳖虫、马钱子散血通经,消结止痛,为臣;佐以蚂蚁蛋、自然铜益肝补肾,续筋接骨;站香、冰片辛香定窜,行气止痛,引药达病所为使。君臣佐使,相辅相成,对各类骨折都有较好疗效。引药达病所为使。君臣佐使,相辅相成,对各类骨折都有较好疗效。

7,可以用于骨折的中草药有哪些

祖国医学认为:“跌打损伤,皆瘀血在内而不散也,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不去则折不能续”,“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肝主筋,藏血;肾主骨,生髓;脾主肌肉,司运化;肺主皮毛,朝百脉”。根据这些理论,我们使用活血化瘀、续筋接骨、滋养肝肾、补气非血的中草药治力,有效地达到了瘀去、骨充、肌生、筋舒、气和调畅的功效。  方药主要由乳香、没药、蚂蚁蛋、马钱子、麝香、螃蟹骨、自然铜、骨碎补、土鳖虫、冰片等中草药组成。方中乳香辛、苦、温,没药苦平,同归心肝脾,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为君药;土鳖虫、马钱子散血通经,消结止痛,为臣;佐以蚂蚁蛋、自然铜益肝补肾,续筋接骨;站香、冰片辛香定窜,行气止痛,引药达病所为使。君臣佐使,相辅相成,对各类骨折都有较好疗效。  该方之外敷药主要以人中白、自然铜、五倍子、乳香、没药等药物组成,同时配合内服药成单独应用均可,对于各种骨折,有化瘀生新、消肿定痛、续筋接骨之功效。  根据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早期骨折瘀血肿胀,疼痛较重;骨折后期有些病人.出现软组织粘连、关节不利、肢体麻木等症。依据这些特点,我们在使用上述药方的同时,把骨折分为三期,早期重用大黄、上鳖由、木瓜、蒲公英、马钱子等的用量,以止血化瘀、退肿止痛为治疗方法。中期以和营生新、续筋接骨为法,可使用原方,如无疼痛可减马钱子、血竭、土鳖虫纷药物。后期伊折因骨已接续,主要以舒筋活血、滑利关节、化瘀消结、坚筋壮骨为主。加用风洗方法。方药:刘寄奴、大蓟、小蓟、羌活、独活、桑枝、川芎、大黄、红花、地鳖虫等,经临床使用疗效更好
根据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早期骨折瘀血肿胀,疼痛较重;骨折后期有些病人.出现软组织粘连、关节不利、肢体麻木等症。依据这些特点,我们在使用上述药方的同时,把骨折分为三期,早期重用大黄、上鳖由、木瓜、蒲公英、马钱子等的用量,以止血化瘀、退肿止痛为治疗方法。中期以和营生新、续筋接骨为法,可使用原方,如无疼痛可减马钱子、血竭、土鳖虫纷药物。后期伊折因骨已接续,主要以舒筋活血、滑利关节、化瘀消结、坚筋壮骨为主。加用风洗方法。方药:刘寄奴、大蓟、小蓟、羌活、独活、桑枝、川芎、大黄、红花、地鳖虫等,经临床使用疗效更好!

8,铁螃蟹那种药材是有什么作用的

《*辞典》:三角咪【出处】《贵州草药》 【拼音名】 Sān Jiǎo Mī 【别名】山板凳(《贵州草药》),宿柱三角咪(《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为黄杨科植物宿柱三角咪的根茎或全草。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常绿草本,高约40厘米。根状茎长。叶互生,有长柄,叶片长椭圆形或阔披针形,长7~12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全缘或有粗齿.花于叶腋单生或成短总状。果实近球形,径约8毫米,黑紫色,顶部有宿存花柱形成的3个长尖。 【生境分布】生于山林岩石脚、沟边、林下潮湿处。分布福建、江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苦辛,温,有毒。 《贵州草药》;"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湿,活血,止痛。治风湿痹痛,劳伤腰痛,跌打损伤。 《贵州草药》:"活血,化瘀,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浸酒。 【附方】 ①治跌打损伤:三角咪、铁筷子各五钱。煎水服。 ②治劳伤腰痛:三角咪、铁筷子、见血飞各三钱。泡酒服。 ③治腹痛:三角咪五钱,煎水内服。(选方出《贵州草药》) 【摘录】《*辞典》 页首《中华本草》:三角咪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拼音名】 Sān Jiǎo Mī 【英文名】 Herb of Style Pachysandra 【别名】山板凳、毛叶板凳果、铁螃蟹。 【来源】药材基源:为黄杨科植物多毛板凳果的根茎或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chysandra axillaris Franch.var.stylosa (Dunn) M.Cheng[Pachysandra stylosa Dunn;P.bodinieri Lev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根茎,或拔取全株,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多毛板凳果 常绿亚灌木,高25-90cm。下部匍匐,生须状不定根,上部直立,上半部生叶,下半部仅有稀疏、脱落性小鳞片;茎无毛或有细柔毛,枝被极匀细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5-7cm,粗壮;叶坚纸质,卵形、阔卵形或卵状长圆形,甚至近圆形,长6-16cm,宽4-10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或急尖,稀楔形,全缘,或中部以上有稀疏圆齿、波状齿或浅锯齿,齿端有小尖凸头,中脉在叶面平坦,在叶背凸出,叶背有匀细的短柔毛。穗状或总状花序腋生,长2.5-5cm,下垂,或初期斜上,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花大多数红色;雄花10-20,雌花3-6,雄花雌花萼片均长3-4mm。果实近球形,径约10mm,成熟时紫红色,顶部有3个宿存的花柱形成3个角,长1-1.5cm。花期2-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2100m的山地、林下、岩石脚、沟边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阴凉湿润的气候。生长适温25-28℃,怕烈日直射,怕干旱。以疏松、腐殖质多的土壤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果实成熟时呈紫黑色,可随采随播,亦可于翌年3月播种。撒播,覆土3-4cm,浇水保湿。当苗高10cm左右时移栽,按行殊距20cm×20cm开穴,每穴栽苗1株,稍压紧,浇足定根水。 田间管理 定植后至封行前,每年中耕除草3-4次,春、夏季各追施1次氮肥或复合肥。秋后在植株周围开沟追施堆肥或草木及。追肥后进行培土。三角咪从幼苗开始,就需在半荫蔽的条件下生长发育,整个生长期调节好荫蔽度。 病虫害防治 蚜虫、卷叶蛾等,为害嫩枝和叶片。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茎稍粗壮,被极细毛,下部根茎状,长约30cm,长满长须状不定根。叶多集生于茎上部,互生,似簇生状。叶片菱状倒卵形,长4-10cm,宽2.5-4cm,上部边缘有齿牙,基部楔形,背面布满疏或密长毛,叶柄长1-3cm。气微,味苦、微辛。 【性味】苦;辛;温 【归经】入脾、肾二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劳伤腰痛;跌打损伤;头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浸酒。 【各家论述】《贵州草药》:活血,化瘀,止痛。 【摘录】《中华本草》?

9,螃蟹胶治疗什么病

刺鲑的皮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也是珍贵的海产补品之一。刺猬也叫猬,是属于刺猬科的一种珍贵的野生动物。 中文名称: 刺猬皮 来源: 本品为刺猬科动物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 Linnaeus的带刺的干燥皮。 产地 主产于华北、东北、华中各地,广东北部亦有分布。 采收加工 秋季及冬初,刺猬入蛰前捕捉,剥取皮,翻转,于内皮上撒上石灰粉,冷风阴干。 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多角形刺刷状、条状、筒状或块状,长10~30厘米,表面密布黄褐色或灰白色的硬刺,刺基部突起,内面为灰褐色,留有筋肉残痕。具特殊腥臭味。以皮张大、肉脂刮净、刺洁净无臭者为佳。 性味和功用苦,平。归胃、大肠、肾经。收敛,止血,解毒镇痛。用于反胃,腹痛,痔疮便血,小便频数。常用量10~15克。炒制后入药。 附注 短刺猬Hemiechnus dauricus Sundl和大耳刺猬Hemiechnusauritus Gmelin的皮同等入药。 功用: 归胃、大肠、肾经。收敛,止血,解毒镇痛。用于反胃,腹痛,痔疮便血,小便频数。常用量10~15克。炒制后入药。 性味: 苦,平 介绍二:刺猬皮的药用价值 -------------------------------------------------------------------------------- 刺猬的皮称异香、仙人衣,是重要的传统中药材,具有降气镇痛、凉血止血、行气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反胃吐食、疝气腹痛、肠风痔漏等症。刺猬肉是含高蛋白的上品佳肴,烤吃可补下元,理胃气,增强食欲。刺猬的脂肪可治严重拉(泻)血,涂擦可治秃疮疥癣,有杀皮肤寄生虫之功效。刺猬的脑、心、肝、胆、肾鞭浸酒饮之,可提神醒目,消除疲劳,健身壮骨。 刺猬的皮称异香、仙人衣,是重要的传统中药材,具有降气镇痛、凉血止血、行气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反胃吐食、疝气腹痛、肠风痔漏等症。刺猬肉是含高蛋白的上品佳肴,烤吃可补下元,理胃气,增强食欲。刺猬的脂肪可治严重拉(泻)血,涂擦可治秃疮疥癣,有杀皮肤寄生虫之功效。刺猬的脑、心、肝、胆、肾鞭浸酒饮之,可提神醒目,消除疲劳,健身壮骨。 刺猬的药用价值刺猬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猬皮、刺鼠皮、刺球子皮 【来源】刺猬科动物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 L.或短刺猬Hemichianus dauricus Sundl的干燥外皮。将皮剥下,撒上一层石灰,置于通风处阴干。 【炮制】将刺猬皮剪去毛,剁成小块,洗净,晒干,另取滑石粉置锅内炒热,加入刺猬皮,炒烫至呈焦黄色时,取出,筛去滑石粉即得。 【性味】苦、甘,平。 【功能主治】行瘀止痛,止血,固精。用于胃脘疼痛,子宫出血,便血,痔疮,遗精,遗尿。 【用法用量】 2~3钱,水煎服或焙黄研末服。 【注意】孕妇忌服。 刺猬皮 《*辞典》 【别名】猬皮(《本经》),仙人衣(《山东中药》)。 【营养价值】上层的刺,是由角蛋白所成。此是主要成分。下层的真皮层,主要为胶原与其它蛋白质如弹性硬蛋白之类和脂肪等所成。 【功能主治】 降气定痛,凉血止血。治反胃吐食,腹痛疝气,肠风痔漏,遗精。 ①《本经》:"主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阴肿痛引腰背,酒煮杀之。" ②《别录》:"疗腹痛疝积,烧为灰,酒服之。" ③《药性论》:"主肠风泻血,痔病有头,多年不瘥者,炙末白饮下方寸匕;烧末吹主鼻衄。" ④孟诜:"烧灰酒服治胃逆,又煮汁服止反胃。" ⑤《本草备要》:"泻,凉血。" ⑥《本经逢原》:"除目中翳障。" ⑦《随息居饮食谱》:"煅研服,治遗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入散剂。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本草经集注》:"得酒良。畏桔梗、麦门冬。" 【附方】 ①治反胃吐食:猬皮烧灰,酒服或煮汁,或五味淹炙食。(《普济方》) ②治肠风下血:白刺猬皮一枚(于铫子内煿针焦,去皮,只用针),木贼半两(炒黄)。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空心食前。(《杨氏家藏方》猬皮散) ③治痔:猬皮、穿山甲等分,烧存性,入肉豆蔻-半,末之,空肚热米饮调二钱服。(《本草衍义》) ④治肠痔下部如虫啮:猬皮烧末,生油和敷之。(《简要济众方》) ⑤治肛出:猬皮一枚,磁石四两,桂心一尺。上三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一服。(《千金方》) ⑥治五色痢疾:猬皮烧灰,酒服二钱。(《寿域神方》) ⑦治遗精:炒刺猬皮研末。每次二钱,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⑧治前列腺炎、肾结石:猬皮2个,焙干研末。分40包,早晚用米汤各送服1包。服药过程中可有尿道灼痛感,勿顾虑。(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⑨治鼻衄:猬皮一枚,烧为灰,细研,每用半钱,绵裹纳鼻中,数易之。(《圣惠方》塞鼻散) ⑩治鼻中息肉:猬皮炙末,绵裹塞之三日。(《千金方》) ⑾治猘犬咬人:猬皮、头发等分。烧末,水和饮一杯。若或已目赤口噤者,折齿下之。(《补缺肘后方》) 【名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猬皮治大肠湿热血热为病,及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也。阴肿痛引腰背,腹痛疝积,皆下焦湿热邪气留结所致,辛以散之,苦以泄之,故主之也。" ②《本经逢原》:"猬皮,《本经》主五痔阴蚀,取其锐利破血也,酒煮治阴肿痛引腰背,取其筋脉能收纵也。" 猬胆 《*辞典》 【出处】《本草衍义》 【来源】为刺猬科动物刺猬或短刺猬的胆汁。 【功能主治】《纲目》:"点目止泪;化水涂痔疮。" 【附方】治痘后风眼,发则两睑红烂眵泪:刺猬胆汁用簪点入,痒不可当,二、三次即愈,尤胜乌鸦胆。(《董炳集验方》) 猬脑 《*辞典》 【出处】《纲目》 【来源】为刺猬科动物刺猬或短刺猬的脑。 【化学成份】刺猬脑的一般化学成分,参考其他动物的脑的组成。特殊成分,含去甲肾上腺素,含率为每克0.62±0.02微克,冬眠时(体温3~8℃)为0.43±0.04微克。在脑干,每克为1.38±0.08微克,冬眠时为0.87±0.03微克。在大脑半球,顺次为0.30及0.28微克。在总儿茶酚胺中,肾上腺素占2.8%(活泼时,2.6%(冬眠时)。 【功能主治】《纲目》:"治狼瘘。" 【附方】治狼瘘发于颈耳,疼痛出脓水:空青半两(炙过细研),猬脑半两,猬肝一具(微炙),芎藭半两,独活三分,黄芩半两,干姜一分(炮,锉),当归半两(微锉,炒),斑猫一分,炙鳖甲三分,川椒五十粒,怀香子一分,白矾一两(烧灰)。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前温酒调下。(《普济方》空青散) 猬肉 《*辞典》 【出处】《食疗本草》 【来源】为刺猬科动物刺猬或短刺猬的肉。 【性味】《纲目》:"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治反胃,胃脘痛,痔瘘。 ①《食疗本草》:"主下焦弱,理胃气,令人能食。" ②《本草拾遗》:"皮及肉主反胃,炙黄食之。肉,食之主瘘。" ③《本经逢原》:"治反胃,胃脘痛。"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炙食。 猬心肝 《*辞典》 【出处】《纲目》 【来源】为刺猬科动物刺猬或短刺猬的心、肝。 【化学成份】刺猬心肝的一般化学成分,参考其他动物的心、肝的组成。刺猬心脏每克含去甲肾上腺素0.59微克,又含少量的肾上腺素,微量的4-(2-氨基乙基)-焦儿茶酚;活泼与冬眠时,心脏中的总儿茶酚胺含率无差异。 【功能主治】《纲目》:"主治蚁瘘、蜂瘘、瘰疬恶疮,烧灰酒服一钱。" 【附方】治蚁瘘:猬肝一具(炙令干),猬心一具(薄切,炙干),猬皮一枚(炙令黄色)。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日以温酒调下一钱,晚后再服。(《圣惠方》) 猬脂 《*辞典》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刺猬科动物刺猬或短刺猬的脂肪油。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刺猬皮"条。 【性味】《纲目》:"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治肠风便血,癣疮,耳聋。 ①《本草拾遗》:"主耳聋,可注耳中。" ②《日华子本草》:"治肠风泻血。" ③《纲目》:"涂秃癣,杀虫。" ④《医林纂要》:"敷治阴肿。" 【用法用量】外用:涂敷或滴耳。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