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粘风,中药镇骨驱风贴的价格

中草药粘风,中药镇骨驱风贴的价格

本文目录一览1,中药镇骨驱风贴的价格2,这草药有很大粘性谁知道是什么3,我喝中药的时候用生锈的剪刀剪的袋子结果药沾到了剪刀我又喝下4,祛风湿的中草药及功效作用5,中草药配方车前草马鞭草鬼针草麦门冬能否医流行感冒搜6,特别是手臂和手常感觉到好……

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药镇骨驱风贴的价格

中药镇骨驱风贴57元一付,十付一疗程,一般使用2-3个疗程便可治愈,因镇骨驱风贴为外敷中药见效慢,在开始用要坚持使用,使用一疗程后就有明显效果。

中草药粘风

2,这草药有很大粘性谁知道是什么

中文学名火炭母别 称赤地利、为炭星、白饭草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蓼目科蓼科属蓼属种火炭母分布区域浙江、福建、云南、广东、四川等采收时间夏、秋二季用 量9~15g中文学名酸模叶蓼拉丁学名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别 称大马蓼、旱苗蓼、斑蓼、柳叶蓼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目蓼目科蓼科亚 科蓼亚科族蓼族属蓼属种酸模叶蓼亚 种绵毛酸模叶蓼,密毛酸模叶蓼

中草药粘风

3,我喝中药的时候用生锈的剪刀剪的袋子结果药沾到了剪刀我又喝下

喝中药用生锈的剪刀剪袋子,这没有什么,因为一点铁锈是不会中毒的。要说破伤风,这跟吃药剪袋子的事没有关系,也就不会得破伤风的。
你好!不会的,破伤风是生锈的铁器划破皮肤,导致铁锈进了血液导致的,你这种直接吃下去没事的,还可以补充一下铁元素,唯一可能导致的问题就是,因为不卫生,有可能导致你拉肚子,这就是最严重的问题了,没事的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这个风马牛不相及,完全不可能。
放心吧!不会的,破伤风只有存在开放性伤口且感染的情况下才可能得。

中草药粘风

4,祛风湿的中草药及功效作用

  祛风除湿,祛风法之一。是用 祛风湿药治疗风湿之邪 留滞经络、肌肉、关节等部位。能够增进 人体新陈代谢, 清热解毒。下面我准备了祛风湿的中草药,希望对您有帮助!   祛风寒湿中草药   独活、木瓜、威灵仙、川乌、草乌、乌梢蛇、昆明山海棠、海风藤   兼有功效:   解表(独活)   化湿和胃(木瓜)   消食(木瓜)   舒筋活络(木瓜)   祛瘀通络(昆明山海棠)   生津止渴(木瓜)   止痛(独活)   通络止痛(威灵仙、海风藤)   温经止痛(川乌、草乌)   麻醉止痛(川乌、草乌)   续筋接骨(昆明山海棠)   止血(昆明山海棠)   止痉(乌梢蛇)   解毒杀虫(昆明山海棠)   攻毒(乌梢蛇)   消骨鲠(威灵仙)   消痰逐饮(威灵仙)   祛风湿热中草药   秦艽、防己、蕲蛇、雷公藤、络石藤、豨莶草、臭梧桐、桑枝、海桐皮   兼有功效   祛风止痒(桑枝)   生津(桑枝)   祛风湿(桑枝、海桐皮、海风藤)   退虚热(秦艽)   清湿热(秦艽)   清热燥湿(防己)   利水消肿(防己、桑枝)   定惊止痉(蕲蛇)   攻毒(蕲蛇)   解毒(豨莶草)   杀虫解毒(雷公藤)   杀虫止痒(海桐皮)   活血通络(雷公藤)   祛风通络(络石藤)   通经络(臭梧桐)   通络止痛(秦艽、海桐皮、海风藤)   消肿止痛(雷公藤)   凉血消肿(络石藤)   利关节(豨莶草、桑枝)   祛风湿强筋骨中草药   桑寄生、五加皮、狗脊   兼有功效   补肝肾强筋骨(桑寄生、五加皮)狗脊(强腰膝)   安胎(桑寄生)   利水消肿(五加皮)   温补固摄(狗脊)   风湿的治疗 方法   药物治疗   治疗风湿性疾病的药物可分为如下几类:   1. 非甾类抗炎药(NSAIDs):此类药物的作用,主要为解热,消炎和镇痛,而达到减轻炎症反应和目的。最早为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至今仍为治疗急性风湿热及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药物。后来生产出各种水杨酸类药物,常用的有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吡罗昔康,萘普生等,但各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不良反应各不相同,主要对胃肠,肾,肝和血液系统,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剂量,用法,副作用等。   2. 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是指糖皮质激素,因为这类药物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有较强和快速的消除炎症及炎症反应带来的各种症状,如发热,关节肿胀和疼痛。所以对各种风湿性疾病,常被用为第一线药物。临床上应用的有短效,中效和长效等制剂。用法有口服,肌肉或关节腔内注射,静脉注射,可根据病种,病情作不同的选择。但由于其并非根治药物,长期大量使用可诱发感染,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糖尿病,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精神异常等;且如停药过快易产生病情反跳现象,故应注意根据病种和病情,调节使用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除重症患者外,原则上以小剂量,短疗程为宜。   3. 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又称为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此类药物包括许多种类结构不同,作用各异的药物。它们的共性是起效比较慢,有一定蓄积作用,故停药后,作用消失也较慢,仍可维持一段时间。它们并无直接消炎止痛作用,但通过不同的机制可以起到抗炎及免疫或免疫抑制作用。因而,也可以改善关节肿胀,疼痛,僵直和减轻系统性症状,降低急性期反应蛋白,血沉。如使用时间较长,也可改善其他免疫指标,如RF,ANA等。有的尚可使放射影像得到改善。DMARDs类的药物包括有抗疟药-氯喹、羟氯喹,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磷酰氨,青霉胺,金制剂,环孢素A及来氟米特。   以上各种药物对人体重要的脏器(肝,肾,膀胱,肺,胃肠,生殖腺)和组织(骨髓)各有不同的毒性作用,应注意适应症的选择。   4. 其它 :其它治疗包括雷公藤多甙、帕夫林、云克等。   (1) 云克: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抑制胶原酶的活性,防止软骨分解和破坏,抑制破骨细胞。可消炎,镇痛。   (2) 雷公藤总甙:抑制T、B细胞增殖,抑制T-细胞产生IL-2及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抑制前列腺素产生。有较强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手术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早期可作滑膜切除术,晚期可作关节置换术,或肌腱修复或转移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其他 措施   风湿病患者,除药物治疗外,对血中有很多循环免疫复合物,有高免疫球蛋白,可选用免疫吸附及血浆清除疗法;去除血浆中的免疫复合物和过高的免疫球蛋白,RF,等。如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过多,还可采用单个核细胞清除疗法。从而改善T,B细胞及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降低血液粘滞度,疏通微循环,可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5,中草药配方车前草马鞭草鬼针草麦门冬能否医流行感冒 搜

1、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风热感冒多见于夏秋季,外感风热所致。中医认为,风热感冒是感受风热之邪所致的表证。2、风寒感冒是因风吹受凉而引起的感冒,秋冬发生较多。其症状为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治疗上西药、中药皆可,亦可采用食疗,不但祛病,而且保健。预防措施为注意保暖,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也可提前打预防针。3、最主要的区别从症状上来看应该是风寒感冒会有明显的流鼻涕,咳嗽,感觉冷等,风热感冒则是有汗,鼻涕泛黄,恶心等。
应该能吧,不确定。

6,特别是手臂和手常感觉到好似有风和有点麻想问一下用什么中药

中医成方自己治病 肢体疼痛麻木(19)原创2009-08-07 13:41【湿痹】【症见】肢体疼痛沉重,疼痛固定不移,或肌肤麻木,活动不便,舌苔白腻,脉濡缓。【治法】以利湿活络为主,佐以祛风散寒。【薏苡仁汤】【组成】薏苡仁15克 乌药10克 当归10克 麻黄6克 桂枝10克 苍术10克 甘草5克 黄芪10克 生姜三片 水煎服【禁忌】生冷 辛辣 鱼腥
您好,现在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杂合而成,痛有定出,却麻是属于湿邪为重.临床称之为 着痹.伴有局部肿胀,濡湿,肌肤麻木不仁.以肢节关节疼 痛,重着,痛有定出. 湿为阴邪,粘滞,外侵肌表,容卫不和,则肢体关节疼痛重着, 固定不移动,湿性濡迹,其性类水,故患处阳气布则肌肤麻木, 不仁,关节肿胀. [方药] 薏苡仁汤加减.方中薏苡仁健脾渗湿缓解筋脉拘挛,为治疗着痹 首药,加仓住,祛风发汗,羌活独活,防风,祛风湿,川乌,桂枝, 麻黄,温经散寒,通络,当归川芎养血活血,生姜,甘草,调胃和中 诸药合健脾除湿,祛风散寒,肌肤麻木不仁,加黄芪,白术. 局部可用薏苡仁,苍术,细辛制附子,灵仙,研磨酒调糊状,外敷. 您提出的问题回答完毕,谢谢.
颈椎病.扶正才能康复

7,辛夷鼻炎丸是中药吗

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建议你进行碧 达 宁正规治疗,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一同事被确诊为鼻炎,她独创一法医治作用显著。天天迟早洗脸时,用小手指蘸活动的自来水在鼻孔内清洗,清除鼻腔内的结痂和分泌物,充沛露出鼻粘膜后。用棉签或手指蘸碧 达 宁均匀地涂在鼻腔患处。她坚持自个医治两个多月,鼻腔已不痛痒,无结疝样分泌物,嗅觉也根本康复正常。
局部病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而演变成慢性鼻炎。由于邻近的慢性炎症长期刺激或畸形,致鼻发生通气不畅或引流阻塞,如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慢性扁桃体炎或腺样体肥大等。碧 达 宁安全舒适,不损伤鼻部组织,不复发。
鼻炎是一个难以根除的疾病,用药也是因人而异不是一成不变的,药物治疗有比如:碧 达 宁等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1.少食辛,辣,炸,炒之属热性之品.如辣椒,生姜,炸油条,烧饼,饼干,快餐面等.同时海鲜及冰冻鱼,鱿鱼,虾米等咸海产品容易刺激透发炎症,这类食品最好不食.2.饮食多样化.多食含维生素较多的蔬菜,水果.如平果,新青菜,菠菜,胡萝卜等.
我今年49岁,30多年前,因一次重伤风落下了鼻窦炎的病根。从此,鼻腔不通,啥味儿都闻不到,还经常头痛。的我吃过各类鼻炎药,买过鼻炎医治仪,做过穿刺,还做过手术,但都没起太大的作用。1985年,一位兄弟通知我跑步能减轻鼻炎的苦楚。我便天天早晨或黄昏坚持用碧 达 宁,坚持了两个月病况有所好转,坚持下去,不到两年我的鼻窦炎就完全根除了。如今,我步行。十几年来一直在坚持,就连上下班都改骑车为步行了。
是的,你吃了也只是缓解症状。 鼻炎枕头 主要成份:玉堂春、羊角豆、二宝花、仇里竹根、胡穷、棉螳螂、苦薏、等名贵中药。 玉堂春,又名木笔花、迎春花,为木兰科落叶灌木植物辛夷的花蕾。性温味辛,归肺、胃径。因它辛散温通,芳香走窜,上行头面,善通鼻窍,因治鼻渊头痛要药。同时只要适当配伍它偏寒偏热均可应用,内服外用都有较好的疗效 性味和功用: 辛,温。归肺、胃经。祛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塞,鼻渊,鼻流浊涕。 功用主治:祛风,通窍。治头痛,鼻渊,鼻塞不通,配羊角豆、二宝花、仇里竹根、胡穷、棉螳螂、苦薏一起更能达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的效果 产品功效:本品用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 适用人群:急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及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嗅觉减退人群。

8,韩信草是什么中药

【别 名】 耳挖草,大力草,蓝花茶匙癀。   【来 源】 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韩信草Scutellaria indica Linn.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 韩信草又名向天盏。为多年生草本;茎单生或数茎丛生,发自短的根状茎,高12~28厘米,细瘦,方柱形,被微柔毛。叶草质至近纸质,心状圆形至卵圆形,有时椭圆形,长1.5~2.6厘米,顶端钝或圆,基部圆或多少呈心形,边缘有圆锯齿,两面被柔毛或糙伏毛;叶柄长0.4~1.4厘米或过之。春、夏季开花;花蓝紫色,对生,多朵排成顶生总状花序;萼长2.5毫米,钟状,二唇形,后裂片背部的圆形盾片长约1.5毫米,结果时增大至3毫米;花冠长1.4~1.8厘米,被微柔毛,冠管基部向前膝状骤曲,上部直伸,檐部二唇形,上唇盔状,微凹头,下唇裂片较大,卵圆形,中部缢缩;雄蕊4枚,为二强雄蕊。小坚果4个,卵形,长约1毫米,藏于增大的宿存萼内。 生于山坡、草地、旷野、路旁、山谷和林缘。分布于我省及陕西、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云南、湖南、广西、海南等省区,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亦有分布。   【药 材】 产地:我省各地有产。 采收加工:春、夏季开花期采收。拔取全草,抖去泥沙,洗净,晒干。 性状:全草长10~25厘米。根纤细。茎呈四柱形,有分枝。叶对生,具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圆形、卵圆形,长1~2厘米,宽0.8~ 1.5厘米,绿褐色,先端钝,基部心脏形,边缘有钝锯齿,两面密生细毛。总状花序顶生,花冠蓝色,多已脱落。小坚果横生,残留的花萼呈钟状,萼筒背上生有一囊状盾鳞,呈"耳挖"状。气微,味微苦、咸。 质量要求:以茎枝细匀、叶多、绿褐色、带"耳挖"状果枝者为佳。 包装贮藏:捆压成把,外加蒲席封固,存放于干燥处。   【炮 制】 拣除杂质,切段,筛去灰屑。   【医疗用途】 性味 辛、苦,微寒。 归经:归心、肝、肺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止血,祛风止痛。用于肝热烦躁,肺热喘咳,血热咳血、吐血,咽喉肿痛,风火牙痛。外用治疗疮痈肿,跌打肿痛,外伤出血,毒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6~9克,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半枝莲就是韩信草。
韩信草   种中文名:韩信草   种拉丁名:Scutellaria indica Linn.   种别名 :耳挖草、大力草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属中文名:黄芩属   属拉丁名:Scutellaria   作者:王美转贴自:中国花卉盆景网点击数:252   唇形科黄岑属多年生草本   Scutellaria indica linn.   韩信草又名耳挖草、金茶匙、牙刷草。叶对生,叶卵状椭圆至线状披针形,花着生于叶腋,粉紫色。我国分布较广,华南、华东、台湾分布较多。   野生的韩信草常见于田间、溪边及疏林下,因此韩信草喜湿润、蔽荫或部分遮阴的环境条件下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宜。多用播种繁殖,发芽适温为18-22℃,因种子较小,覆土要薄,一周左右发芽。生长前期可少量施用氮肥,开花前多施磷钾肥,以促进发棵及开花。因韩信草生长强健,少有病虫危害。   韩信草多用于盆花及花坛栽培,也可用于风景园林及地栽。   韩信草的药用   采集加工 药用全草,春夏采集为好。采后,洗净晒干,扎把备用或鲜用。   性味功能 微辛温,气香。舒筋活络,散瘀止痛。   主治用法 跌打肿痛,外伤出血,产后四肢麻木,毒蛇咬伤。煎服15--30g,捣敷外用。   禁忌 孕妇慎用。
韩信草 (《生草药性备要》) 【异名】大力草、耳挖草(《生草药性备要》),金茶匙(《本革求原》),大韩信草(《南宁市药物志》),顺经草(《贵阳民间药草》),调羹草、红叶犁头尖(《湖南药物志》),大叶半枝莲、笑花草(《广西中草药》),虎咬癀、向天盏(《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韩信草的带根全草。 【植物形态】韩信草 多年生草本,全体被毛,高10~37厘米。茎四方形,直立,基部倾卧,有分枝。叶对生,圆形、卵圆形或肾形,长8~29毫米,宽10~28毫米,先端钝圆,基部心脏形,边缘有圆锯齿,两面密生细毛;叶柄长5~15毫米。花轮有花2朵,集成偏侧的顶生总状花序;苞片卵圆形,两面都有短柔毛;小梗基部有1对刚毛状小苞片;花萼钟状,长2毫米,外面被粘柔毛,具2唇,全缘,萼筒背上生1囊状盾片;花冠紫色,2唇形,长约19毫米,外面被有腺体和短柔毛,上唇先端微凹,下唇有3裂片;雄蕊2对,不伸出,药室靠合;花柱着生子房底,先端2裂,小坚果横生,卵圆形,有小瘤状突起。花期4~5月。果期6~9月。 生长于路边、山坡。分布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各地。 【化学成分】全草含黄芩素等黄酮类、酚性成分、氨基酸、有机酸。 【性味】辛苦,平。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平。" ②《岭南采药录》:"味苦辛,性平。" ③《贵阳民间药草》:"苦,寒,无毒。" 【归经】《泉州本草》:"入心、肝、肺三经。" 【功用主治】祛风,活血,解毒,止痛。治跌打损伤,吐血,咳血,痈肿,疔毒,喉风,牙痛。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蛇伤,祛风散血,壮筋骨,消肿,浸酒妙。" ②《南宁市药物志》:"消肿止痛,祛风散瘀。治跌打,蛇伤,疮疡。" ⑧《贵阳民间药草》:"平肝清热。治肝火旺,烦躁。" ④《泉州本草》:"清热解毒,消肿退癀,逐血破瘀,排脓消痈,凉血止血,利咽喉。主治一切喉癀,亦治肺火高热喘咳,吐血,咳血咯血,瘀血作痛,刀伤出血,恶疮痈肿,虎、犬咬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捣汁,1~2两)。外用:捣敷。 【宜忌】《广西中草药》:"孕妇慎服。" 【选方】①治跌打损伤,吐血:鲜韩信草二两。捣,绞汁,炖酒服。(《泉州本草》) ②治吐血、咯血:鲜韩信草一两。捣,绞汁,调冰糖炖服。(《泉州本草》) ③治劳郁积伤,胸胁闷痛;韩信草一两。水煎服。或全草半斤。酒-斤,浸三天。每次一两,日二次。(《福建中草药》) ④治痈疽,无名肿毒:鲜韩信草捣烂,敷患处。(《泉州本草》) ⑤治一切咽喉诸症:鲜韩信草一至二两。捣,绞汁,调蜜服。(《泉州本草》) ⑥治牙痛:韩信草、入地金牛各二钱。水煎服。(《岭南采药录》) ⑦治白浊、白带:韩信草一两。水煎或加猪小肠同煎服。(《福建中草药》) ⑧治毒蛇咬伤:鲜韩信草二两。捣烂绞汁冲冷开水服,渣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9,有什么贴的药可以治风湿

有外擦的效果不错,你想了解下没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哪些? 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黄柏10g,水煎服。 (3)苍术、黄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怀牛膝10g、汉防己10g、丝瓜络30g,水煎服。 (5)青风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莶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剂。 (8)鲜忍冬藤、根、叶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红糖30g,调服。 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鸡血藤、海风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树根各30g,大枣10枚,水煎服。 (3)郗莶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风藤、秦艽、寻骨风、何首乌各12g,水煎服。 (6)郗莶草90g,生白术、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乘热对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药性从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现介绍几种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风藤、路路通、宽筋藤、两面针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连续使用1个月(《实用中医内科学》方)。 ②川、草乌各20g,白芷50g,羌活、独活各50g,细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5~10天为一疗程(贵州医学院附院方)。 ③艾叶、红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鳖虫12g,苏木30g,大戟6g,寻骨风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风、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次。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药? 风湿性关节炎病在肌肉、关节、经脉,膏药外贴可使药性从皮毛而入腠理,通经活络,较服药更有有利的一面。现将常用膏药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伤湿止痛膏(橡皮贴膏):功能驱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止痛。使用时先将皮肤用温水清洗擦干,贴于患处,用手掌将膏药按摩,使其粘在皮肤上。凡对橡皮膏过敏,皮肤糜烂有渗液者及外伤合并化脓者,不宜贴用。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关节止痛膏等。临床可任选一种使用。 (2)狗皮膏(膏药):功能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止痛。使用时将膏药加温软化后,贴于患处。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万灵筋骨膏、追风膏、老鹳草膏等,亦可选用。 (3)武力拔寒散(散剂):功能祛风除湿,通阳活血,止痛消肿。用时取药适量,以鸡蛋清略加温开水或人乳与药调成糊状,分摊在蜡纸上,贴于穴位或患处。使用时注意忌生冷,不可内服。皮肤贴药处10天内不可用水洗。脐轮、脚心等处不可贴用。儿童、体弱及浮肿者忌用。 (4)五虎散(散剂):功能与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时以白酒调匀,敷于患处。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内服。每次6g,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药敷疗法? 外敷疗法:本法是将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散寒祛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盐500g,同炒热,布包,烫患处。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者。 (2)石蒜、生姜、葱适量捣烂,外敷患处。适用于关节疼痛,怕风畏寒者。 (3)新鲜骨碎补3~5根捣烂敷患处。适用于关节冷痛者。每次5~10分钟即可见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细末,用适量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关节痛处,3~4小时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黄膏涂患处,用纱布盖好,每日换1次。适用于关节红肿者。 (6)仙人掌适量捣成泥状,涂敷患处。 (7)鲜紫花地丁适量,捣烂敷患处。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药液,用毛巾浸透,湿敷患处。 (9)山栀末、飞罗面各等份,用开水或醋、黄酒、蛋清调成糊状,敷痛处。敷处现青色,无碍,数日可退。 (10)绿豆粉和鸡蛋清调敷患处。 以上6~10疗法,均适用于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剧烈、得冷则舒、屈伸不利者。有较好的清热、消肿、止痛作用。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哪些? 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黄柏10g,水煎服。 (3)苍术、黄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怀牛膝10g、汉防己10g、丝瓜络30g,水煎服。 (5)青风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莶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剂。 (8)鲜忍冬藤、根、叶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红糖30g,调服。 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鸡血藤、海风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树根各30g,大枣10枚,水煎服。 (3)郗莶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风藤、秦艽、寻骨风、何首乌各12g,水煎服。 (6)郗莶草90g,生白术、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乘热对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药性从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现介绍几种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风藤、路路通、宽筋藤、两面针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连续使用1个月(《实用中医内科学》方)。 ②川、草乌各20g,白芷50g,羌活、独活各50g,细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5~10天为一疗程(贵州医学院附院方)。 ③艾叶、红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鳖虫12g,苏木30g,大戟6g,寻骨风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风、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次。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药? 风湿性关节炎病在肌肉、关节、经脉,膏药外贴可使药性从皮毛而入腠理,通经活络,较服药更有有利的一面。现将常用膏药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伤湿止痛膏(橡皮贴膏):功能驱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止痛。使用时先将皮肤用温水清洗擦干,贴于患处,用手掌将膏药按摩,使其粘在皮肤上。凡对橡皮膏过敏,皮肤糜烂有渗液者及外伤合并化脓者,不宜贴用。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关节止痛膏等。临床可任选一种使用。 (2)狗皮膏(膏药):功能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止痛。使用时将膏药加温软化后,贴于患处。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万灵筋骨膏、追风膏、老鹳草膏等,亦可选用。 (3)武力拔寒散(散剂):功能祛风除湿,通阳活血,止痛消肿。用时取药适量,以鸡蛋清略加温开水或人乳与药调成糊状,分摊在蜡纸上,贴于穴位或患处。使用时注意忌生冷,不可内服。皮肤贴药处10天内不可用水洗。脐轮、脚心等处不可贴用。儿童、体弱及浮肿者忌用。 (4)五虎散(散剂):功能与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时以白酒调匀,敷于患处。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内服。每次6g,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药敷疗法? 外敷疗法:本法是将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散寒祛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盐500g,同炒热,布包,烫患处。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者。 (2)石蒜、生姜、葱适量捣烂,外敷患处。适用于关节疼痛,怕风畏寒者。 (3)新鲜骨碎补3~5根捣烂敷患处。适用于关节冷痛者。每次5~10分钟即可见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细末,用适量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关节痛处,3~4小时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黄膏涂患处,用纱布盖好,每日换1次。适用于关节红肿者。 (6)仙人掌适量捣成泥状,涂敷患处。 (7)鲜紫花地丁适量,捣烂敷患处。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药液,用毛巾浸透,湿敷患处。 (9)山栀末、飞罗面各等份,用开水或醋、黄酒、蛋清调成糊状,敷痛处。敷处现青色,无碍,数日可退。 (10)绿豆粉和鸡蛋清调敷患处。 以上6~10疗法,均适用于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剧烈、得冷则舒、屈伸不利者。有较好的清热、消肿、止痛作用。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