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唐藤中草药,五卫子是什么

唐藤中草药,五卫子是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五卫子是什么2,有称驼子这种中草药吗3,五味子是什么4,谁知道这是什么植物是藤本植物的果实5,南沙参北沙参当归枳实山萸肉天冬麦冬首乌枳壳枸杞五味子木香6,茜草的功效与作用7,菟丝是什么五卫子是什么是五味子吧五味子,俗……

本文目录一览

1,五卫子是什么

是五味子吧五味子,俗称山花椒、秤砣子、药五味子、面藤、五梅子等,唐等《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古医书称它荎蕏、玄及、会及,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药功效在于滋补强壮之力,药用价值极高,一般搭配硒制作养肝片,有保肝护肝功能。

唐藤中草药

2,有称驼子这种中草药吗

不是称驼子,应该是‘秤砣子’五味子,俗称山花椒、秤砣子、药五味子、面藤、五梅子等,唐等《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古医书称它荎蕏、玄及、会及,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药功效在于滋补强壮之力,药用价值极高。详细资料请搜索百度百科:五味子
没有

唐藤中草药

3,五味子是什么

五味子是多年生落叶藤本,属木兰科,可作药用,植株可供观赏。 北五味子,又名辽五味子,辽五味,北五味。为北五味子的成熟果实。主产于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等地。为传统正品,品质优良。   南五味子:又名南五味、山五味子、西五味、西五味子、川五味、川五味子、华中五味子、红铃子。为植物南五味子的成熟果实。主产于山西、陕西、云南、四川等地。为五味子副品,品质较次。   均以粒大肉厚、色紫红、有油性者为佳。 功能与主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用法与用量:1.5~6g。
山花椒的一种
一味中药
中药的一种
保护及增强心脏机能 五味子有利于组织细胞的氧气交换,而且在一些缺氧和心肌受损的个案中,已获证实能对心脏组织产生保护作用。它也能平缓心跳频率和纾解高血压。 养阴固精,男女皆宜 五味子是功效卓著、男女皆宜的养阴固精补剂之一,能促进性事持久力及增进女性外阴的刺激感受性。它能激活一氧化氮(NO)的产生,进而增强男性的体力和持久力。 增进智能健全 五味子能激活神经系统,促进反应能力、精神集中力和协调作用,并增强思维清晰。尽管它具有激活的作用,却没有咖啡因焦躁不安的副作用。这种小小的浆果,有时也被用于治疗忧郁症,并且有助改善烦躁和健忘问题。 增强体能耐力 五味子能增强耐力与力气并加速体力复原。在俄罗斯,以工厂员工和儿童为试验对象的研究结果显示,五味子能增进耐力、增强体力和减少罹患疾病。
一种中草药

唐藤中草药

4,谁知道这是什么植物是藤本植物的果实

四角豆
五味子 [wǔ wèi z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及杂质。唐等《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五味子分为南、北二种。古医书称它荎蕏、玄及、会及,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药,能滋补强壮之力,药用价值极高,有强身健体之效,与琼珍灵芝合用治疗失眠。中文学名五味子拉丁学名schisandra chinensis别称玄及、会及、五梅子、山花椒、 壮味、五味、 吊榴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简介 听语音五味子分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北五味子质比南五味子优良。北五味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果肉柔软,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北五味子主要产地为东北地区及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南五味子粒较小。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五味子形态特征 落叶木质藤本,除幼叶背面被柔毛及芽鳞具缘毛外余无毛;幼枝红褐色,老枝灰褐色,常起皱纹,片状剥落。叶膜质,宽椭圆形,卵形、倒卵形,宽倒卵形,或近圆形,长(3)5-10(14)厘米,宽(2)3-5(9)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上部边缘具胼胝质的疏浅锯齿,近基部全缘;侧脉每边3-7条,网脉纤细不明显;叶柄长1-4厘米,两侧由于叶基下延成极狭的翅。雄花:花梗长5-25毫米,中部以下具狭卵形、长4-8毫米的苞片,花被片粉白色或粉红色,6-9片,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6-11毫米,宽2-5.5毫米,外面的较狭小;雄蕊长约2毫米,花药长约1.5毫米,无花丝或外3枚雄蕊具极短花丝,药隔凹入或稍凸出钝尖头;雄蕊仅5(6)枚,互相靠贴,直立排列于长约0.5毫米的柱状花托顶端,形成近倒卵圆形的雄蕊群;雌花:花梗长17-38毫米,花被片和雄花相似;雌蕊群近卵圆形,长2-4毫米,心皮17-40,子房卵圆形或卵状椭圆体形,柱头鸡冠状,下端下延成1-3毫米的附属体。聚合果长1.5-8.5厘米,聚合果柄长1.5-6.5厘米;小浆果红色,近球形或倒卵圆形,径6-8毫米,果皮具不明显腺点;种子1-2粒,肾形,长4-5毫米,宽2.5-3毫米,淡褐色,种皮光滑,种脐明显凹入成u形。花期5-7月,果期7-10月。

5,南沙参 北沙参 当归 枳实 山萸肉 天冬 麦冬 首乌 枳壳 枸杞 五味子 木香

方子的大部分药材都有补肾益气的功效,应该是滋阴、生津进补的方子。我不是医生,这些只是个人的看法。
1. 地黄 地黄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的块根,又名熟地黄或伏地,经加工炮制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粘腻。切片用,或炒炭用。有血虎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的作用。 2. 山茱萸 山茱萸(学名:cornus officinalis),山茱萸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成熟果实为中药,别名山萸肉、药枣、枣皮、蜀酸枣、肉枣、薯枣、鸡足、实枣、萸肉、药枣、天木籽、山芋肉、实枣儿。能补益肝肾,固涩精气。 3. 山药 山药有健脾、除湿、补气、益肺、固肾、益精的功效,山药含有可溶性纤维,能推迟胃内食物的排空,控制饭后血糖升高。还能助消化、降血糖。用于糖尿病脾虚泄泻,小便频数。更值得一提的是,山药对于mm们而言,更是一种天然的纤体美食。它含有足够的纤维,食用后就会产生饱胀感,从而控制进食欲望。 4. 何首乌 中药何首乌有生首乌与制首乌之分:生首乌功能解毒(截疟)、润肠通便、消痈;制首乌功能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 5. 枸杞 枸杞是名贵的药材和滋补品,中医很早就有“枸杞养生”的说法。《本草纲目》记载:“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安神,令人长寿。” 6. 五味子 五味子,俗称山花椒、秤砣子、药五味子、面藤、五梅子等,唐等《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古医书称它荎蕏、玄及、会及,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药功效在于滋补强壮之力,药用价值极高。 7. 当归 当归的根可入药,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主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8. 炒白芍 炒白芍又称炙白芍。为白芍片用麸以文火炒至微黄,略带焦斑,筛去麦麸,晾凉入药者。 酒炒白芍:每斤药片用酒2两洒入药片内,稍润片刻,将锅烧热,撒入麦麸,冒烟时投入药片,拌炒至深黄色取出,筛去麦麸即成。本品长于行气解郁,舒肝止痛,多用于治疗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行经腹痛等病症。 醋炒白芍:每斤药片用醋2两,洒入药内拌匀,稍润片刻,将锅烧热,洒入麦麸,冒烟时投下药片,拌炒至黄色为度。本品长于入肝,有良好的理气止痛,疏肝解郁作用,多用于治疗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行经腹痛等病症。 土炒白芍:每斤药片用黄土2斤,洒入药内拌匀,将锅烧热,投下药片,拌炒至黄色为度。长于健脾和胃,缓急止痛,多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胃脘冷痛等病症。 9.杜仲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以杜仲叶为原料的杜仲茶具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安胎等诸多功效。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清除体内垃圾,加强人体细胞物质代谢,防止肌肉骨骼老化,平衡人体血压,分解体内胆固醇,降低体内脂肪,恢复血管弹性,利尿清热,广谱抗菌,兴奋中枢神经,提高白血球数量,增强人体免疫力等显著功效。

6,茜草的功效与作用

1、凉血止血。茜草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凉血和止血,茜草的性质是很寒凉的,能凉血和止血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效都很好的。不但对于经常出现吐血或尿血,血崩的病人都是有治疗效果的,而且对于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也是非常好的。茜草不但有止血的作用,还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的,所以对跌打经起的损作或是闭经的女性朋友都是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的。2、清热退黄。茜草还有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清热退黄,对于我们的黄疸和湿热引起的脚气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茜草能稀释我们的痰液,所以有止咳和化痰的作用。茜草还可以扩张我们的气管,可以清除我们的肺热,平时经常的服用是有清热退黄的作用的。3、止痛止痒。茜草不但有止血凉血的作用,还有止痛止痒的作用的。所以治疗我们的皮肤病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如荨麻疹等。4、茜草还有消炎杀菌的作用的,是腹泻病人常用来治疗腹泻的,效果很好。扩展资料茜草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主含多种羟基蒽醌衍生物,如茜草素、异茜草素、经基茜草素、大黄素甲醚等;尚富含钙离子等。具有止血、抗炎、抗肿瘤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茜草根温浸液能缩短家兔出血和凝血时间,炒炭后作用更显著;茜草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卡他球菌、流感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紫茜素对人型结核杆菌有微弱的抑制作用;茜草根煎剂给小鼠灌胃,有止咳、祛痰作用;对离体兔回肠,茜草根煎剂能对抗乙酰胆碱的收缩作用。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茜草 (草药)
茜草的功效与作用茜草, 功效 茜草别名:茹藘、茹卢本、茅蒐、藘茹、蒐、茜根、蒨草、地血、牛蔓、芦茹、血见愁、过山龙、地苏木、活血丹、红龙须根、沙茜秧根、五爪龙、满江红、九龙根、红棵子根、拉拉秧子根、小活血龙、土丹参、四方红根子、红茜根、入骨丹、红内消     性味归经:性苦,寒。归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祛瘀,通经,镇咳,祛痰。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现代医学临床研究:可以治疗出血性疾患,慢性气管炎,慢性腹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软组织损伤,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相关历史记载:茜草为人类最早使用的红色染料之一,古文献中早有记述,《诗经》有“缟衣茹藘,聊可与娱”“东门之墠茹藘在阪”等句。《汉官仪》记有“染园出卮茜,供染御服”之句。《史记?货殖传》中亦有“千亩卮茜,其人与千户侯等”的记载,可见当时栽植茜草可享有厚利,茜草染红在周朝以前即受到相当的重视。《本草纲目》云:“陶隐居本草言:东方有而少,不如西方多,则西草为茜,……”时珍曰:“茜草十二月生苗,蔓廷数尺,方甚中空有劢,外有细刺,数寸一节,每节五叶,叶如乌药叶而糙涩,面青背绿,七八月开花结实,如小椒大,中有细子。……可以染绛……。”清代《物理小识?卷之六》中亦有“茜草染紫”、“茜红以乌梅汤,退红以石灰水,退后茜不失铢两。”等句,《植物名实图考》一书对茜草也有许多解说。台早期志书中也屡有记载,像康熙五十六年本《诸罗县志》记曰“茜草染绛之草,一名茅搜……,土番多用此以染兽毛,兼以染藤;然秘而不传,莫知所生之处汉人鲜有识者。”《重修?山县志?卷十一》中附录《瀛壖百?》:“番妇自织布,以狗毛、苎麻为线,染以茜草,错杂成文,朱殷夺目,名达戈纹。达戈纹番以被体。汉以为衣包,颇坚致。”其后各地志书中屡见转摘本文,如《淡水厅志》、《嘉义县志》、《台湾府葛玛兰厅志》、《台湾通史》等内容,都与前文相当一致。六十多年前,杜燕孙氏在《国产植物染料染色法》一书中,对茜草的染色有详细的解说,对色素成分也有说明“茜草根中之色素为茜素、茜紫素、赝茜紫素三种,茜素为主要者。此物含于根中成配醣体,若用硝酸沸煮之,则在根内发酵,而成素。茜素之体,存在于新鲜之茜草根中,微溶于冷水,易溶热水、酒精及醚中,溶于咸性液内呈血红色…。”     附方: 1. 治吐血燥渴。《圣济总录》:用茜根、雄黑豆祛皮,炙甘草等份,研末,井水糊丸如弹子大,每次温水化服一丸。   2. 黑髭乌发 茜草一斤,生地黄三斤取汁, 用水五大碗,煎茜草绞汁,将渣再煎三次,用汁同地黄汁微火煎成膏,瓶装;每日空腹温酒服半匙,一月髭发如黑漆,忌萝卜,五辛。   3. 鼻血不止 《本事方》:茜根、艾叶各一两,乌梅肉两钱半,研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次乌梅汤送服五十丸。   4. 五十岁行经 《唐药经验方》:妇人五十后,经水不止,作败血论。用茜根,又名过山姜一两,阿胶、侧柏叶、炙黄芩各五钱,生地黄一两,小儿胎发一团烧灰,分作六剂,每剂用水一盏半,煎七分,入发灰服。
茜草食疗作用茜草味苦,性寒,归心、肝经,入血分,能散能敛,可升可降;具有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黄疸,疮痈痔漏,虫蛇咬伤资料来源:心食谱

7,菟丝是什么

菟丝是吸根寄生植物,
菟丝子:寄生植物。呈藤蔓状绕行生长于宿主植物身上,主要从宿主植物根部开始寄生。 为桑科寄生植物。
菟丝 异名  唐(《诗经》),蒙(《毛诗传》),王女(《尔雅》),菟芦(《本经》),鸮萝、复实、赤网(《吴普本草》),兔丘(《广雅》),菟缕、菟累(《别录》),野狐浆草(《圣惠方》),火焰草(《庚辛玉册》),金线草、野狐丝(《纲目》),狐丝(《群芳谱》),黄丝草(《本草述》),金丝草(《药性考》),无根金丝草(王安卿《采药志》),缠豆藤、豆马黄(《李氏草秘》),无根草(《纲目拾遗》),莫娘藤(《分类草药性》),豆寄生(《植物学大辞典》),吐血丝(《岭南采药录》),无娘藤(《贵州民间方药集》),兔儿须、黄腊须(《河北药材》),盘死豆、黄乱丝(《山东中药》),麻棱丝、缠丝蔓(《山东中草药手册》)。 外貌特征  1.菟丝子   一年生寄生草本。茎细柔呈线状,左旋缠绕,多分枝,黄色,随处生吸器,侵入寄主组织内。无绿色叶,而有三角状卵形的鳞片叶。花白色,簇生;小花梗缺如或极短;苞片则、苞片鳞状,卵圆形:花萼杯状,长约2毫米,先端5裂,裂片卵形或椭圆形;花冠短钟形,长2~3毫米,5浅裂,裂片三角形;雄蕊5,花药长卵圆形,花丝几无,每雄蕊下生一鳞片,长圆形,边缘缝状;雌蕊短,子房2室,每室有2胚珠,花柱2,外伸,柱头头状。蒴果扁球形,长约3毫米,褐色,有宿存花柱;种子2~4粒,卵圆形或扁球形,长3~5毫米,黄褐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生长于田边、荒地及灌木丛间。寄生于草本植物,尤以豆科、菊科、藜科为多。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2大菟丝子   又名:金灯藤、毛芽藤、两头挐(《植物名实图考》)。   形态与上种相似,惟茎较粗,稍带肉质,黄绿色或带橘红色。穗状花序,花冠橘红色,钟形,花柱单一,柱头2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编辑本段]药材地理分布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广东、四川等地。 采集方式  秋季采收全草,晒干。 选材标准  干燥茎多缠绕成团,呈棕黄色,柔细,粗不及1毫米。叶退化成鳞状片,多脱落。花簇生于茎节,成球形。带有圆形或扁球形的果实,呈棕黄色。气微,味苦。以干燥、色黄棕、无夹杂者为佳。 化学成分  菟丝子全草含淀粉酶、维生素。 药理作用  同属植物Cuscuta reflexa全草新鲜的水-醇提取物对离体豚鼠、兔小肠具松弛作用;但5天后此作用即消失。5天后已陈旧的全草的醇-水提取物则有胆碱能作用(离体豚鼠及兔回肠、蛙腹直肌及在位犬的小肠及血压),可被阿托品阻断;但此种作用与乙酰胆碱尚有区别:它对豚鼠及兔子宫的致痉作用不能被阿托品阻断,对大鼠子宫无作用,在阿托品化的兔心房和蛙心标本上,此提取物能产生明显的强心作用。 性味  甘苦,平。   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杜文燮《药鉴》:"性凉,昧微甘。"   ③《药性考》:"味苦,性寒。" 功用主治  清热,凉血,利水,解毒。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淋浊,带下,痢疾,黄疸,痈疽,疔疮,热毒痱疹。   ①《本经》:"汁去面酐。"   ②陶弘景:"其茎按以浴小儿,疗热痱。"   ③《本草蒙筌》:"解热毒痱疹,散庠塌痘疮。"   ④杜文燮《药鉴》:"利水,治湿热。"   ⑤《百草镜》:"治癃淋浊痢,带下,黄疸,预解痘毒,敷红丝疔。"   ⑥《药性考》:"凉血散血。治痈疽肿毒诸症,吐、衄、崩、便、咳、咯诸血,服之能止,解诸药毒,瘴疠疔痈恶疮。"   ⑦《李氏草秘》:"治血,解痘疮毒,难产酒煎服。"   ⑧《纲目拾遗》:"葛祖治狐骚气,辟汗愈疟。"   ⑨《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利小便。"   ⑩《四川中药志》:"行血,生精,发痘麻;洗汗斑及散痧。"   ⑾《陕西中药志》:"内用有滋阴作用;煎汤外用治阴疮,阴肿,阴痒,阴痛及阴道滴虫病。"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捣敷或捣汁涂。 药方  ①治小便不通:金丝草一握,同韭菜根头煎汤洗小肚。(《慈惠小编》)   ②治阳痿遗精,腰膝酸痛,小便淋漓,大便溏泄,妇女白带:金灯藤鲜全草三至四钱。水煎,冲黄酒、红糖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痢证:金灯藤同生姜煎服。(《植物名实图考》)   ④治细菌性痢疾,肠炎:鲜菟丝子全草一两。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⑤治眼赤痛:野狐浆草,捣取汁,点之。(《圣惠方》)   ⑥治小儿头疮及女人面疮:菟丝汤洗。(《子母秘录》) 临床应用  治疗白癜风   取菟丝子全草制成25%菟丝子酊,以棉签蘸药液涂擦患处,每日2、3次。治疗10例,显著进步5例,进步3例,无效2例。病程长者疗效差。一般须治疗1周以上,才可看出效果,1个月后效果比较明显。 ========================================= 如果满意,请采纳评价能解决,谢谢!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