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1,我儿子九岁得了过敏性紫癜中药里有一种药叫鲜茅根可本地没2,中药材仙茅的功效与作用3,迁茅是什么药4,仙茅别名是什么5,新贡是药材吗6,谁知道这是什么药材7,这是啥中药8,白茅的药用价值9,茅草根有何作用1,我儿子九岁得了过敏……
本文目录一览
1,我儿子九岁得了过敏性紫癜中药里有一种药叫鲜茅根可本地没

2,中药材仙茅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仙茅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仙茅的功效与作用,仙茅因为叶子像茅,根茎吃了之后补精益髓,精神振奋,所以叫仙茅,也叫茅爪子,但是不同的地方叫法也不一样,下面分享中药材仙茅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仙茅的功效与作用1 功效与作用: 仙茅属于补阳药,其药性辛、热,有毒,归于肾、肝、脾经,临床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的功效。此药在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导致的阳痿、梦遗、遗尿等疾病。还可以用来治疗肾阳虚衰导致的腰膝酸软、冷痛、寒湿久痹等症状。此外,对于脾肾阳虚导致的冷泻,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临床应用: 1、此药可以用来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等疾病。此药辛热燥烈,善于补命门火来助阳。对于肾阳虚衰导致的阳痿、精冷,遗尿、尿频等疾病,可以配伍淫羊藿、巴戟天一同使用,如仙茅酒。 2、此药可以用来治疗肾阳虚衰导致的腰膝酸软、冷痛或者是寒湿久痹等疾病,可以配伍杜仲、独活一同使用。 3、此药还可以补命门火来温煦脾阳,从而达到止泻的功效。对于脾肾阳虚导致的冷泻等疾病,可以配伍补骨脂、干姜一同使用。 在使用此药时,此药燥烈有毒,在使用时要慎重使用,此药对于阴虚火旺患者要慎重使用。 现代意义: 1、现代药理研究,此药具有提高巨噬细胞量,抗惊厥、镇定、降低血压的功效。 2、现代应用此药来治疗阳痿、梦遗、不孕不育、老年遗尿证、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更年期高血压等疾病。 中药材仙茅的功效与作用2 仙茅的功效与作用 仙茅是药用植物,是补阳温肾之专药,属补虚药分类下的补阳药,可以温肾阳壮、祛除寒湿、行血消肿。 1、仙茅具有补肾助阳、益精血、强筋骨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肾阳不足、阳痿梦遗等病症,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可以使用。 2、仙茅还有祛寒湿和行血消肿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小便失禁、虚痨内伤、腰膝酸痛、筋骨软弱和筋骨疼痛等病症。 3、仙茅有雄激素样和适应原样作用,还能增强免疫功能,具有调节免疫、抗衰老、抗氧化、保肝、抗高血糖、抗骨质疏松、抗炎和抗癌等作用。更年期妇女内分泌失调也可以用仙茅调理雌雄性激素的`比例。 仙茅有哪些副作用 仙茅性辛热,有小毒,不适宜长久服用。 1、是药三分毒,更何况是壮阳的中药,而且仙茅的药效比较强劲,长时间服用会引起人体内分分泌失调和心血管功能紊乱。 2、仙茅药性很热,阴虚火旺的人不能服用。 3、仙茅还含少量的有毒成分石蒜碱,石蒜碱可以导致患者出现呕吐、腹泻等严重的胃肠反应,还会导致红细胞、白细胞减少,严重的可能会出现功能衰竭导致死亡。虽然仙茅中石蒜碱的含量虽然比较小,但是也要慎服。 一般可以用米泔水浸泡后除去红水,这样仙茅的毒性就会减少,但还是需要谨慎。 中药材仙茅的功效与作用3 仙茅的功效与作用 温肾阳,壮筋骨。治阳萎精冷,小便失禁,崩漏,心腹冷痛,腰脚冷痹,痈疽,瘰疬,阳虚冷泻。 1、《海药本草》:“主风,补暖腰脚,清安五脏,强筋骨,消食。”“宣而复补,主丈夫七伤,明耳目,益筋力,填骨髓,益阳。” 2、《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开胃下气。” 3、《开宝本草》:“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人失溺。” 4、《滇南本草》:“治妇人红崩下血,攻痈疽,排脓。” 5、《生草药性备要》:“补肾,止痛,治白浊,理痰火,煲肉食。十蒸九晒,用沙糖藏好,早晨茶送,能壮精神,乌须发。” 6、《玉楸药解》:“治皮肤风癞。” 仙茅的药用价值 1、治阳痿、耳鸣:仙茅、金樱子根及果实各五钱。炖肉吃。(《贵州草药》) 2、治老年遗尿:仙茅一两。泡酒服。(《贵州草药》) 3、壮筋骨,益精神,明目:仙茅二斤(糯米泔浸五日,去赤水,夏月浸三日,铜刀刮锉,阴干,取一斤),苍术二斤(米泔浸五日,刮皮,焙干,取一斤),枸杞子一斤,车前子十二两,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壳)各八两,生地黄(焙)、热地黄(焙)各四两。为末,酒煮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酒下,日二服。(《圣济总录》仙茅丸) 4、定喘,补心肾,下气:白仙茅半两(米泔浸三宿,晒干,炒),团参一分,阿胶一两三分(炒),鸡膍胵两半。上为末,每服二钱,糯米饮调,空腹服。(《三因方》神秘散) 5、治冲任不调症状的高血压病:仙茅、仙灵脾、巴戟、知母、黄柏、当归,六味等分,煎成浓缩液。日服二次,每次五钱至一两。(《中医研究工作资料汇编》二仙汤) 6、治妇人红崩下血,已成漏症:仙茅三钱(为末),全秦归、蛇果草各等分,以二味煎汤,点水酒将仙茅末送下。(《滇南本草》) 7、治痈疽火毒,漫肿无头,色青黑者:仙茅不拘多少,连根须煎,点水酒服;或以新鲜者捣烂敷之。有脓者溃,无脓者消。(《滇南本草》) 8、治蛇咬:天棕同半边莲捣烂贴患处。(《草药单方临床病例经验汇编》)

3,迁茅是什么药
你好。有仙茅这种中药,功能温肾阳,壮筋骨。用于治疗阳w精冷,小便失禁,崩漏,心腹冷痛,腰脚冷痹,痈疽,瘰疬,阳虚冷泻,腰膝风冷,筋骨痿痹等症。
4,仙茅别名是什么
仙茅 【学名】Curculigoorchioides 【别名】地棕、独茅 【科属】仙茅科仙茅属 【分布地域】我国南方各省区以及台湾,日本及东南亚地区也有分布。 【生长条件】温暖、湿润的环境。较耐寒、耐旱。要求土壤疏松、深厚,排水良好。 【形态】 株高10~40cm。根状茎直生、圆柱形。叶基生,披针形。花葶隐藏于叶鞘内,总状花序伞房状,花黄色。 【花期】4~6月 【繁殖方式】 播种繁殖或将根茎切断繁殖。3~4月播种。根茎繁殖,春季将根茎切成3~4cm的茎段直接栽种。 茅 【仙茅的功效介绍】: 仙茅(《海药本草》) 【异名】独茅根、茅爪子、婆罗门参(《开宝本草》),独脚仙茅、蟠龙草(《生草药性备要》),风苔草、冷饭草(《质问本草》),小地棕根(《草木便方》),地棕根(《分类草药性》),仙茅参(《中药志》),独脚丝茅(《江西中药》),黄茅参、独脚黄茅(《广西中药志》),独足绿茅根(《四川中药志》),天棕、山棕、土白芍、平肝薯、盘棕、山兰花(《草药单方临床病例经验汇编》)。 【来源】为石蒜科植物仙茅的根茎。 【植物形态】仙茅多年生草本。 根茎延长,长可达30厘米,圆柱状,肉质,外皮褐色;根粗壮,肉质,地上茎不明显。 叶3~6片根出,狭披针形,长10~25厘米,先端渐尖,薹部下延成柄,再向下扩大呈鞘状,长4~10厘米,绿白色,边缘膜质;叶脉显明,有中脉;两面疏生长柔毛,后渐光滑。 花腋生;花梗长1~2.5厘米,藏在叶鞘内;花杂性,上部为雄花,下部为两性花;苞片披针形,绿色,膜质,被长柔毛;花的直径约1匣米,花被下部细长管状,长约2厘米或更长,上部6裂,裂片披针形,长8~12毫米,内面黄色,外面白色,有长柔毛;雄蕊6,花丝短;子房狭长,被长柔毛。 浆果椭圆形,稍肉质,长约1.2厘米,先端有喙,被长柔毛,种子稍呈球形,亮黑色,有喙,表面有波状沟纹。 花期6~8月。 野生于平原荒草地阳处,或混生在山坡茅草及芒箕骨丛中。 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2~4月发芽前或7~9月苗枯萎时挖取根茎,洗净,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 或蒸后晒干。 【药材】干燥根茎为圆柱形,略弯曲,两端平,长3~10厘米,直径3~8毫米。 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粗糙,皱缩不平,有细密而不连续的横纹,并散布有不甚明显的细小圆点状皮孔。 未去须根者,在根茎的一端常丛生两端细、中间粗的须根,长约3~6厘米,有极密的环状横纹,质轻而疏松,柔软而不易折断。 根茎质坚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微带颗粒性(经蒸过者略呈透明角质状),皮部浅灰棕色或因糊化而呈红棕色,靠近中心处色较深。 微有辛香气,味微苦辛。 以根条粗长、质坚脆、表面黑褐色者为佳。 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此外,广东、广西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含鞣质4%,脂肪1%及树脂、淀粉等。 【炮制】酒仙茅:取净仙茅用黄酒拌匀,润透后,置锅内微炒至干,取出,晾干。 (每仙茅100斤,用黄酒10~20斤)①《雷公炮炙论》:凡采得(仙茅)后,用清水洗令净,刮上皮,于槐砧上用铜刀切豆许大,却用生稀布袋盛,于乌豆水中浸一宿,取出,用酒湿拌了蒸,从巳至亥,取出暴干。 ②《海药本草》:仙茅,用时竹刀切,糯米泔浸。 【性味】辛,温,有毒。 ①《海药本草》:味甘,微沮,有小毒。 ②《开宝本草,:味辛,温,有毒。 ③《滇南本草》:性温,味辛微咸。 ④《纲目):性热。 【归经】入肾、肝经。 ①《滇南本草》:入肾、肝二经。 ②《本草求真》:专入命门。 ③《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功用主治-仙茅的功效】温肾阳,壮筋骨。 治阳痿精冷,小便失禁,崩漏,心腹冷痛,腰脚冷痹,痈疽,瘰疬,阳虚冷泻。 阳痿精寒,腰膝风冷,筋骨痿痹等症。 古方中有仙茅丸,能壮筋骨、益精神、明目、黑须发。 其配方及服法如下:仙茅二斤,放入淘糯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锉,阴干。 另用苍术二斤,放入淘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皮,焙干。 取这样制过的仙茅、苍术各一斤,与枸杞子一斤,车前十二两,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壳)各八两,生地黄(焙)、熟地黄(焙各四两)一起研细,加酒煮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饭前服,温酒送下。 一天服二次。 温肾壮阳:用于肾阳不足之阳痿、腰膝冷痛、老年遗尿及胃腹冷痛、食欲不振。 ①《海药本草》:主风,补暖腰脚,清安五脏,强筋骨,消食。 宣而复补,主丈夫七伤,明耳目,益筋力,填骨髓,益阳。 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开胃下气。 ③《开宝本草》: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人失溺。 ④《滇南本草》:治妇人红崩下血,攻痈疽,排脓。 ⑤《生草药性备要》:补肾,止痛,治白浊,理痰火,煲肉食。 十蒸九晒,用沙糖藏好,早晨茶送,能壮精神,乌须发。 ⑥《玉楸药解》:治皮肤风癞。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 【宜忌】凡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论》:勿犯铁,斑人须鬓。 ②《本草经疏》:凡一概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衄血、齿血、溺血、血淋,遗精白浊,梦交,肾虚腰痛,脚膝无力,虚火上炎,口干咽痛,失志阳痿,水涸精竭,不能孕育,老人孤阳无阴,遗溺失精,血虚不能养筋,以致偏枯痿痹,胃家邪热不能杀谷,胃家虚火嘈杂易饥,三消五疸,阴虚内热外寒,阳厥火极似水等证,法并禁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选方】①治阳痿、耳鸣:仙茅、金樱子根及果实各五钱。 炖肉吃。 (《贵州草药》)②治老年遗尿:仙茅一两。 泡酒服。 (《贵州草药》)③壮筋骨,益精神,明目:仙茅二斤(糯米泔浸五日,去赤水,夏月浸三日,铜刀刮锉,阴干,取一斤),苍术二斤(米泔浸五日,刮皮,焙干,取一斤),枸杞子一斤,车前子十二两,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壳)各八两,生地黄(焙)、热地黄(焙)各四两。 为末,酒煮糊丸,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食前温酒下,日二服。 (《圣济总录》仙茅丸)④定喘,补心肾,下气:白仙茅半两(米泔浸三宿,晒干,炒),团参一分,阿胶一两三分(炒),鸡膍胵两半。 上为末,每服二钱,糯米饮调,空腹服。 (《三因方》神秘散)⑤治冲任不调症状的高血压病:仙茅、仙灵脾、巴戟、知母、黄柏、当归,六味等分,煎成浓缩液。 日服二次,每次五钱至一两。
5,新贡是药材吗
6,谁知道这是什么药材
白茅根。。。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L.) Raeusch.禾本科 Gramineae 白茅属别名:茅针 茅根 白茅 白茅根 毛根 茅草 茅茅根
7,这是啥中药
蒲公英(拉丁学名:Taraxacum mongolicumHand.-Mazz.)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圆锥状,表面棕褐色,皱缩,叶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花葶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总苞钟状,瘦果暗褐色,长冠毛白色,花果期4~10月。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8,白茅的药用价值
根名茹根本经兰根本经地筋别录⑦。[时珍曰]茅叶如矛,故谓之茅。其根牵连,故谓之茹。易日,拔茅连茹,是也。有数种:夏花者为茅,秋花者为菅。二物功用相近,而名谓不同。诗云,白华菅兮,白茅束兮,是也。别录不分茅菅乃二种,谓茅根一名地管,一名地筋,而有名未用又出地筋,一名菅根。盖二物之根状皆如筋,可通名地筋,不可并名营也,正之。[时珍曰]白茅短小,三四月开白花成穗,结细实。其根甚长,白软如筋而有节,味甘,俗呼丝茅。 (1) 取根茎粗粉5克,加苯30毫升,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取滤液5毫升,蒸干,残渣加醋酐l毫升使溶解,再加硫酸1-2滴,即显红色,后渐变成紫红色,蓝紫色,最后显污绿色。(2) 取根茎粗粉1克,加水10毫升,煮沸5-1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成1毫升,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1毫升,置水浴中加热,发生棕红色沉淀。 中药白茅根:味甘,性寒。凉血,止血,清热利尿。花序:味甘,性平。止血。蒙药白茅根:味甘、涩,性平。利尿,解毒,止血,生津。 中药白茅根主治:治吐血,衄血,尿血,小便不利,小便热淋,反胃,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湿热黄疸,胃热呕吐,肺热咳嗽,气喘。花序主治:治衄血,吐血,外伤出血。鼻塞,刀箭金疮,蒙药治尿闭,淋病,水肿,各种出血,中毒症,体虚。 1、治吐血不止: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千金翼方》)2、治血热鼻衄:白茅根汁一台。饮之。(《妇人良方》)3、治鼻衄不止:白茅根为末,米泔水服10克。《圣惠方》)4、治喘:白茅根一握(生用旋采),桑白皮等分。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后。(《圣惠方》如神汤)5、治温病有热,饮水暴冷哕者:白茅根、葛根(各切)半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稍温饮之,啘止则停。(《小品方》茅根汤)6、治胃反,食即吐出,上气:芦根、白茅根各100克。细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顿服之,得下,良。(《千金方》)7、治小便热淋:白茅根四升。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适冷暖饮之,日三服。(《肘后方》)8、治小便出血:白茅根一把。切,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温频服。(《圣惠方》)9、治劳伤溺血:白茅根、干姜等分。入蜜一匙,水二钟,煎一钟,日一服。(《纲目》)10、治血尿:白茅根,车前子各50克,白糖25克。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11、治乳糜尿:鲜白茅根半斤。加水2000毫升煎成约1200毫升,加糖适量。每日分三次内服,或代茶饮,连服五至十五天为一疗程。(《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12、治肾炎:白茅根50克,一枝黄花50克,葫芦壳五钱,白酒药一钱。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忌盐。(《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13、治阳虚不能化阴,小便不利,或有湿热壅滞,以致小便不利,积成水肿:白茅根一斤。掘取鲜者,去净皮与节间小根,细切,将茅根用水四大碗,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候十数分钟,视其茅根若不沉水底,再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须臾视其根皆沉水底,其汤即成,去渣温服,多半杯,日服五、六次,夜服两、三次,使药力相继,周十二时,小便自利。(《医学衷中参西录》白茅根汤)14、治卒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水三升,煮干,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补缺肘后方》) 15、治黄疸、谷疸、酒疸、女疸、劳疸、黄汗:生茅根一把。细切,以猪肉一斤,合作羹,尽啜食之。(《补缺肘后方》)16、治血热经枯而闭:白茅根、牛膝、生地黄,童便。煎服。(《本草经疏》)17、解曼陀罗中毒:白茅根50克,甘蔗500克。捣烂,榨汁,用一个椰子水煎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18、温病热哕(胃有伏热,令人胸满,引起气逆,气逆发声称为哕)。用白茅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每服一杯,温水送下。哕止即停服。19、反胃,食肉即吐。用白茅根、芦根各100克,加水四升,煮成二升,一次服下。20、肺热气喘。用生白茅根一把,口咬细,加水二碗,煮成一碗,饭后温服。三服病愈。此方名如神汤。向左转|向右转
9,茅草根有何作用
茅草根(《江苏植药志》),白茅根 (《本草经集注》)
【异名】茅根、兰根、茹根(《本经》),地菅、地筋、兼杜(《别录》),白花茅根(《日华子本草》),地节根(《青海药材》),茅草根(《江苏植药志》),坚草根、甜草根(《河北药材》),丝毛草根(《中药志》),寒草根(《闽东本草》),白茅根 (《本草经集注》) 。
【化学成分】含多量蔗糖、葡萄糖,少量果糖、木糖及柠檬酸、草酸、苹果酸等,又含21%的淀粉。
另有报道,从本品分离出白头翁素。
根茎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柠檬酸、苹果酸、薏苡素及芦竹素、印白茅素等
【炮制】干茅根:拣净杂质,洗净,微润,切段,晒干,簸净碎屑。
茅根炭:取茅根段,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色,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性味】甘、寒。
①《本经》:味甘,寒。
②《别录》:无毒。
③《本草正》:甘,凉。
④《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寒,无毒。
【归经】入肺、胃、小肠经。
①《滇南本草》:入胃、小肠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少阴,足太阴、阳明。
③《得配本草》:入手少阴、太阴,兼入足太阴、阳明经。
④《本草求真》:入胃、肝。
【功用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
①《本经》: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
②《别录》: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
③《日华子本草》:主妇人月经不匀,通血脉淋沥。
④《滇南本草》: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妇人崩漏下血。
⑤《纲目》: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疸,解酒毒。
⑥《本经逢原》:治胃反上气,五淋疼热及痘疮干紫不起。
⑦《动植物民间药》:治脚气。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
【宜忌】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因寒发哕,中寒呕吐,湿痰停饮发热,并不得服。
②《本草从新》:吐血因于虚寒者,非所宜也。
【选方】①治吐血不止:白茅根一握。
水煎服之。
(《千金翼方》) ②治血热鼻衄:白茅根汁一台。
饮之。
(《妇人良方》) ③治鼻衄不止:茅根为末,米泔水服二钱。
《圣惠方》) ④治喘:茅根一握(生用旋采),桑白皮等分。
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后。
(《圣惠方》如神汤) ⑤治温病有热,饮水暴冷哕者:茅根、葛根(各切)半升。
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稍温饮之,啘止则停。
(《小品方》茅根汤) ⑥治胃反,食即吐出,上气:芦根、茅根各二两。
细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顿服之,得下,良。
(《千金方》) ⑦治小便热淋:白茅根四升。
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适冷暖饮之,日三服。
(《肘后方》) ⑧治小便出血:茅根一把。
切,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温频服。
(《圣惠方》) ⑨治劳伤溺血:茅根、干姜等分。
入蜜一匙,水二钟,煎一钟,日一服。
(《纲目》) ⑩治血尿:白茅根,车前子各一两,白糖五钱。
水煎服。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⑾治乳糜尿:鲜茅根半斤。
加水2000毫升煎成约1200毫升,加糖适量。
每日分三次内服,或代茶饮,连服五至十五天为一疗程。
(《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⑿治肾炎:白茅根一两,一枝黄花一两,葫芦壳五钱,白酒药一钱。
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忌盐。
(《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⒀治阳虚不能化阴,小便不利,或有湿热壅滞,以致小便不利,积成水肿:白茅根一斤。
掘取鲜者,去净皮与节间小根,细切,将茅根用水四大碗,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候十数分钟,视其茅根若不沉水底,再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须臾视其根皆沉水底,其汤即成,去渣温服,多半杯,日服五、六次,夜服两、三次,使药力相继,周十二时,小便自利。
(《医学衷中参西录》白茅根汤) ⒁治卒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
水三升,煮干,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
(《补缺肘后方》) ⒂治黄疸、谷疸、酒疸、女疸、劳疸、黄汗:生茅根一把。
细切,以猪肉一斤,合作羹,尽啜食之。
(《补缺肘后方》) ⒃治血热经枯而闭:茅根、牛膝、生地黄,童便。
煎服。
(《本草经疏》) ⒄解曼陀罗中毒:白茅根一两,甘蔗一斤。
捣烂,榨汁,用一个椰子水煎服。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⒅温病热哕(胃有伏热,令人胸满,引起气逆,气逆发声称为哕)。
用茅根、葛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
每服一杯,温水送下。
哕止即停服。
⒆反胃,食肉即吐。
用茅根、芦根各二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一次服下。
⒇肺热气喘。
用生茅根一把,口咬细,加水二碗,煮成一碗,饭后温服。
三服病愈。
此方名如神汤。
(21)体虚水肿(小便不利,但饮水很多)。
用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加水三升煮干。
去茅食品。
水随小便排出。
(22)五种黄病(黄疸、谷疸、酒疸、女疸、劳疸。
身体微胖,汗出如黄汁)。
用生茅根一把,切细,和猪肉一斤同煨汤吃。
(23)小便热淋。
用白茅根四升,加水一斗五升,煮成五升,温服。
一天服一次。
(24)劳伤尿血。
用茅根、干姜等分,加蜜一匙,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一天服一次。
(25)鼻血不止。
用茅根研细,每服二钱,淘米水送下。
(26)吐血不止。
用白茅根一把,水煎服。
(27)竹木入肉。
用白茅根烧过研末,调猪油涂伤处。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肾炎有较好效果,可以缩短病程。
据数十例的观察,服药后通常在1~5天内小便即显著增多,每日可达1500~3000毫升左右。
随之水肿即渐消失,高血压及尿检变化亦渐好转而趋正常。
据部分病例统计,水肿消失时间平均约4~5天或1周左右;血压恢复正常时间在5~20天,平均7~9天;尿检变化平均消失时间,自11天至26.4天不等。
用于慢性肾炎亦有利尿消肿及一定的降压作用。
但对肝脏病引起的腹水及心力衰竭所致的水肿,则无利尿消肿作用或作用不显著。
因此有人推测,白茅根的作用主要在于缓解肾小球血管痉挛,从而使肾血流量及肾滤过率增加而产生利尿效果;同时肾缺血改善,肾素产生减少,使血压恢复正常。
故对急性肾炎疗效良好,慢性肾炎疗效较差,而对肝病性及心病性的水肿几不奏效。
服药期间除个别有轻微头晕或恶心外,未见不良反应。
用法:一般以白茅根(干品)半斤,洗净切碎,水煎,每日2~3次分服。
连服1~2周或至痊愈。
亦有配合大蓟、小蓟、生地或麻黄组成复方治疗。
服药同时,须注意卧床休息,限制水、盐的摄入,保暖。
必要时可适当加用其它药物控制并发症及感染病灶等 ②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用白茅根(干品)2两,水煎,每日两次分服。
治疗28例,结果临床治愈(45天内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21例,好转(临床症状好转,45天内各项肝功能的数值下降超过半数,或45天后完全恢复正常)7例。
治疗后,主要症状大多在10天内消失,肝脾肿大在20天左右消失;谷丙转氨酶经45天后有80%的患者降至正常,黄疸指数平均20.15天全转正常。
未见副作用。
此外,白茅根曾用于治疗高血压病,配合仙鹤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均有一定效果。
【植物形态】白茅(《本草经集注》),又名:白茅菅(陶弘景),丝茅(《纲目》),万根草(《铁岭县志》),茅草。
多年生草本。
根茎密生鳞片。
秆丛生,直立,高30~90厘米,具2~3节,节上有长4~10毫米的柔毛。
叶多丛集基部;叶鞘无毛,或上部及边缘和鞘口具纤毛,老时基部或破碎呈纤维状;叶舌干膜质,钝头,长约1毫米;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根生叶长,几与植株相等,茎生叶较短。
圆锥花序柱状,长5~20厘米,宽1.5~3厘米,分枝短缩密集;小穗披针形或长圆形,长3~4毫米,基部密生长10~15毫米之丝状柔毛,具长短不等的小穗柄;两颖相等或第一颖稍短,除背面下部略呈草质外,余均膜质,边缘具纤毛,背面疏生丝状柔毛,第一颖较狭,具3~4脉,第二颖较宽,具4~6脉;第一外稃卵状长圆形,长约1.5毫米,先端钝,内稃缺如;第二外稃披针形,长1.2毫米,先端尖,两侧略呈细齿状;内稃长约1.2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截平,具尖钝划、不同的数齿;雄蕊2,花药黄色,长约3毫米;柱头2枚,深紫色。
颖果。
花期夏、秋季。
多生长于路旁、山坡、草地上。
分布几遍全国。
本植物的叶(茅草叶)、初生花序(白茅针)、花穗(白茅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春、秋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洗净、晒干后,揉去须根及膜质叶鞘。
【药材】干燥的根茎,呈细长圆柱形,有时分枝,长短不一,通常长30~60厘米,直径约1.5毫米,表面乳白色或黄白色,有浅棕黄色、微隆起的节;节距约3厘米。
质轻而韧,不易折断。
断面纤维性,中心黄白色,并有一小孔,外圈色白,充实,或有无数空隙如车轮状,外圈与中心极易剥离。
气微,味微甘。
以粗肥、色白、无须根、味甜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