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田梅,菜加田是什么

中草药田梅,菜加田是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菜加田是什么2,野田菜长什么样的3,茅梅与天青地白草是一种植物吗茅梅是果实的名字天青地白草是4,什么是斑鸠草长什么样有什么用5,岗梅根鱼腥草土牛七山芝麻毛冬青这些中药分别有什么做用6,三叶草的药用价值7,覆盆子有什么作用……

本文目录一览

1,菜加田是什么

菜加田是====蕃
田菜又称作“绿兰花”;也有地区称作:鹅肠草; 野紫菜; 花公药; 脓泡药; 白花草; 田边草; 猫脚迹; 猫儿草; 猪胡椒; 汤湿草; 尖板; 倒地金钟; 五角星; 五瓣梅; 五星草; 中药绿兰花为玄参科植物通泉草的全草。春,夏,季三季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野田菜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健脾消积。主治热毒痈肿;脓疱疮;疔疮;烧烫伤;尿路感染;腹水;黄疸型肝炎;水化不良;小儿疳积。

中草药田梅

2,野田菜长什么样的

长的就和普通的菜一样
中药材野田菜又称作“绿兰花”;也有地区称作:鹅肠草; 野紫菜; 花公药; 脓泡药; 白花草; 田边草; 猫脚迹; 猫儿草; 猪胡椒; 汤湿草; 尖板; 倒地金钟; 五角星; 五瓣梅; 五星草; 中药绿兰花为玄参科植物通泉草的全草。春,夏,季三季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野田菜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健脾消积。主治热毒痈肿;脓疱疮;疔疮;烧烫伤;尿路感染;腹水;黄疸型肝炎;水化不良;小儿疳积。

中草药田梅

3,茅梅 与天青地白草 是一种植物吗 茅梅是果实的名字天青地白草是

茅梅 与天青地白草 就是一种植物茅梅不只是果实的名字,是指整株植物天青地白草为蔷薇科植物茅梅的茎叶或根茅梅 别名:红梅消、三月泡、茅莓、蛇泡竻、薅田蔗。` 蔷薇科植物 悬钩子属,学名:聚合果,果实酸甜,可酿酒。全株可入药,清热解毒,祛风收敛 清热解表,散结,活血消肿、祛风利湿。用于感冒高热,咽喉肿痛,风湿痹痛、肝炎、泻痢、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跌打损伤,疮肿,小儿疳积,糖尿病,妇人崩漏。茅梅全株甘、酸、平。散瘀,止痛,解毒,杀虫,用于用于吐血、跌打损伤、产后瘀滞腹痛、痢疾、痔疮、疥疮、湿疹、风疹,喉痛,痰结。茎、叶治外伤出血,蛇虫咬伤,用量9-30g,外用适量,孕妇禁用。
应该不是吧。

中草药田梅

4,什么是斑鸠草长什么样有什么用

斑鸠草就是酢浆草科植物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别名:酸浆草、酸酸草、斑鸠酸、三叶酸、盐酸仔草、酸箕、三叶酸草、酸母草、鸠酸草、小酸茅,雀林草,酸浆、赤孙施、酸啾啾、田字草,雀儿草、酸母草、酸饺草、小酸苗、酸草、三角酸、雀儿酸、斑鸠草、酸味草、酸迷迷草、三叶酸浆、酸斑苋、咸酸草、酸酢草、酸得溜、铺地莲、酸梅草、三叶破铜钱、黄花梅、老鸭嘴、黄花草、六叶莲、野王瓜草、王瓜酸、冲天泡、长血草、酸芝草、酸批子、东阳火草、水晶花,蒲瓜酸、鹁鸪酸三梅草、老鸦酸。作用。四季可采,以夏秋有花果时采药效较好,除去泥沙,晒干。性味归经:酸,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感冒发热,肠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神经衰弱;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痈肿疮疖,脚癣,湿疹,烧烫伤。用法用量: 0.5~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图" class="ikqb_img_alink">
斑鸠草就是酢浆草科植物酢浆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感冒发热,肠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神经衰弱;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痈肿疮疖,脚癣,湿疹,烧烫伤。用法用量: 0.5~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斑鸠草又称作酢浆草,酢浆草属植物的特徵是富含草酸,其叶子及花朵有一些酸味,吃点可以提神。但是若大量摄取,则会变得有毒,影响正常的消化。因为草酸会降低矿质元素的生物利用率,在人体中容易与钙离子形成草酸钙导致肾结石、骨质增生等副作用,所以草酸是身体对矿物质元素吸收利用的拮抗剂。

5,岗梅根鱼腥草土牛七山芝麻毛冬青这些中药分别有什么做用

岗梅根 【药用部位】梅叶冬青的根。本植物的叶(岗梅叶)亦供药用。 【性味归经】苦甘,寒。①《岭南采药录》:“味苦。”②《陆川本草》:“甘,寒。”③《南宁市药物志》:“甘,平,无毒。”入肺、肝、大肠三经。 【功效主治】清热,生津,活血,解毒。治感冒,头痛眩晕,热病燥渴,痧气,热泻,肺痈,咳血,喉痛,痔血,淋病,痈毒,跌打损伤。【用药忌宜】脾胃虚寒者慎用;孕妇慎用。 鱼腥草 多年生草本,有鱼腥味。根茎横走。花小,白色。 性味归经: 鱼腥草味辛,性微寒。 归肺经。 功能主治: 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功效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并是治疗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咳吐脓血的要药。 消痈排脓功效还可用于热毒疮疡。 清热除湿,利水通淋功效用于湿热淋证。 清热止痢功效可用治湿热泻痢。 土牛七为土牛膝的别名 叶子有用,全草晒干入药则为倒扣草治疗感冒发热,扁桃腺炎,胃痛,痢疾,淋疾,肾炎,水肿,尿路结石 山芝麻 【别名】大山麻、石秤砣、山油麻、坡油麻   【来源】为梧桐科山芝麻属植物山芝麻Helictercs angustifolia L 山芝麻 .,以根或全株入药。夏、秋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源形态】小灌木,高约1米。茎直立,有分枝,茎皮坚韧似麻,小枝密被灰黄色短绒毛。单叶互生,矩圆状披针形。夏季叶腋抽出短花序梗,花数朵簇生其上,花梗短。朔果卵状矩圆形,略似芝麻果实,长近2厘米,密被星状毛茸,熟后5裂。   【性味归经】苦、微甘,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用于感冒高烧,扁桃体炎,咽喉炎,腮腺炎,麻疹,咳嗽,疟疾;外用治毒蛇咬伤,外伤出血,痔疮,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干根研粉外敷或米酒调敷患处。   【注意】孕妇及体弱者忌服。   【备注】(1)本品有小毒,内服量不宜过大。中毒时可见恶心,腹泻,头晕等反应。 版本二 【别名】岗油麻(《生草药性备要》),岗脂麻(《岭南采药录》),山油麻 山芝麻 (《广州植物志》),田油麻、仙桃草(《福建民间草药》),野芝麻、狗屎树(《广西中兽医药植》),假芝麻(《广西药植图志》);山麻(《闽南民间草药》),假油麻、芝麻头(《岭南草药志》),牛釜尾(《广西中草药》),山野麻(《福建中草药》),白头公、油麻甲(江西《草药手册》),野麻甲、假麻甲(《广东中草药》)。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山芝麻的全株。6月前采其全株,切段,晒干。   【原形态】小灌木,高约1米。小枝密被灰黄绿色短柔毛。叶互生,线状披针形或长圆状线形,长4~8厘米,宽1~1.5厘米,先端钝或短尖,基部圆形,脉3出,全缘,上面无毛或几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或淡黄色星状柔毛;叶柄长5~7毫米。花序腋生,密生小花;花苞1片,线状尖针形;花柄短;萼简状,长6~7毫米,5裂,被星状短柔毛;花瓣5,淡紫色,线形,长约1厘米;雄蕊10,连合成雄蕊柱,雄蕊柱与雄蕊柄合生,顶端5裂,花药群集在裂齿间,退化雄蕊5;子房5室,被毛,花柱柔弱。蒴果卵状长圆形,长12~20毫米,先端短尖,密被星状柔毛。花期6~7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布】生于荒山、丘陵、荒坡、路边。分布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及西南等地。   【化学成份】根含黄酮甙、酚类、鞣质。   【性味】   辛微苦,凉。 ①《岭南采药录》:味苦,性凉。 ②《福建民间草药》:甘,寒,无毒。 ③《南宁市药物志》:辛微苦,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   【注意】《广西药植图志》:虚寒症忌服。 毛冬青 别名:乌尾丁、痈树、六月霜、细叶冬青、细叶青、苦田螺、老鼠啃、山冬青、毛披树、茶叶冬青、水火药、喉毒药、米碎丹、高山冬青、猫秋子草、毛雌子、美仔蕉、毛莱、六青、矮梯、耐糊梯、火烙木、山熊胆、毒药、酸味木。为冬青科植物毛冬青的根。夏、秋采,切片晒干。生于山野坡地、丘陵的灌木丛中。分布广东、广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西、台湾等地。主治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主风热感冒;肺热喘咳;咽痛;乳蛾;牙龈肿痛;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丹毒;烧烫伤;痈疽;中心性视网膜炎

6,三叶草的药用价值

酢浆草(图4) 全草入药,能解热利尿,消肿散淤;茎叶含草酸,可用以磨镜或擦铜器,使其具光泽。牛羊食其过多可中毒致死。[1] 酢浆草 (《唐本草》) 【异名】酸箕(李当之《药录》),三叶酸草(《千金方》),醋母草、鸠酸草、小酸茅(《唐本草》),雀林草(《外台秘要方》),酸浆、赤孙施(《本草图经》),醋啾啾、田字草(《百一选方》),酸浆草(《履巉岩本草》),雀儿草、酸母草(《永类钤方》),酸饺草(《滇南本草》),小酸苗(《品汇精要》),酸草(《摘元方》),三叶酸、三角酸、雀儿酸(《纲目》),酸迷迷草(《纲目拾遗》),斑鸠草、酸味草(《生草药性备要》),三叶酸浆(《植物名实图考》),酸酸草(《分类草药性》),酸斑苋(《岭南采药录》),咸酸草、酸酢草(《福建民间草药》),酸得溜(《江苏植药志》),铺地莲(《南宁市药物志》),酸梅草、三叶破铜钱、黄花梅(《江西民间草药》)、老鸭咀、满天星(《广西中药志》),黄花草、六叶莲、野王瓜草、王瓜酸、冲天泡、长血草(《湖南药物志》),酸芝草、酸批子(《闽东本草》),东阳火草、水晶花(《上海常用中草药》),蒲瓜酸、鹁鸪酸(《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酢浆草科植物酢浆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酢浆草多年生草本。 茎匍匐或斜升,多分枝,长达50厘米,上被疏长毛,节节生根。 叶互生,掌状复叶,叶柄长2.5~5厘米;托叶与叶柄连生,形小;小叶3枚,倒心脏形,长达5~10毫米,无柄。 花1至数朵成腋生的伞形花序,花序柄与叶柄等长;苞片线形;萼片5,花瓣5,黄色,倒卵形;雄蕊10,花丝下部联合成筒;子房心皮5,5室,花柱5,离生,柱头头状。 蒴果近圆柱形,长1~1.5厘米,有5棱,被柔毛,熟时裂开将种子弹出。 种子小,扁卵形,褐色。 花期5~7月。 生于耕地、荒地或路旁。 中国各地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茎叶含多量草酸盐。 另有谓叶含柠檬酸及大量酒石酸,茎含苹果酸。 【药理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则无效;此植物据云对羊有毒。 同属植物毛茛酢浆草能伤害家畜肾脏,使血中非蛋白氮明显升高。 【性味】酸,寒。 ①《唐本草》:味酸,寒,无毒。 ②《履巉岩本草》:味酸,有小毒。 ③《滇南本草》:性寒,味酸微涩。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阳明、太阳经。 【功用主治-酢浆草的功效】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 治泄泻,痢疾,黄疸,淋病,赤白带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疥癣,痔疾,脱肛,跌打损伤,汤火伤。 ①《唐本草》:主恶疮瘸瘘捣敷之,杀诸小虫。 食之解热渴。 ②《本草图经》:治妇人血结不通,净洗细研,暖酒调服之。 ③《滇南本草》:治久泻肠滑,久痢赤白,用砂糖同煎服。 ④《纲目》:主小便诸淋,赤白带下,同地钱、地龙治砂石淋;煎汤洗痔痛脱肛;捣敷汤火蛇蝎伤。 ⑤《生草药性备要》:杀螆止痛,散热消肿,理跌打,散瘀血,煲酒服;又干水止痒。 ⑥《医林纂要》:补肺泻肝,除热气,去瘀血,敛阴。 ⑦《分类草药性》:截疟塞鼻;酒炒敷鱼口。 ⑧《岭南采药录》:治麻疹,蛇毒,疥疮。 ⑨《陆川本草》:消肿止痛,去腐肉。 治疮痈溃烂。 ⑩《贵阳民间药草》:清热,利尿,接骨。 治尿结,黄疸。 ⑾《中国药植图鉴》:用红糖混煎服,治流火(丝虫病初期)。 ⑿《陕西植药调查》:健胃止咳。 ⒀《湖南药物志》:治发热咳嗽,心胃气痛,疮疡肿胀作痛,毒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 外用:煎水洗、捣敷、捣汁涂、调敷或煎水漱口。 【选方】①治水泻:酸浆草三钱冲,加红糖蒸服。 (《云南中医验方》) ②治痢疾:酢浆草研末,每服五钱,开水送服。 (《湖南药物志》) ③治湿热黄疸:酢浆草一两至一两五钱。 水煎二次,分服。 (《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血琳热淋:酸浆草取汁,入蜜同服。 (《履巉岩本草》) ⑤治尿结尿淋:酸浆草二两,甜酒二两。 共同煎水服,日服三次。 (《贵阳民间药草》) ⑥治二便不通:酸草一大把,车前草一握。 捣汁入砂糖一钱,调服一盏;不通再服。 (《摘元方》) ⑦治小便不通,气满闷:酸浆草一握。 研取自然汁,与醇酒相半,和服;不饮酒,用甘草三寸,生姜一枣大,锉,同研,用井华水五分盏,滤取汁和服亦得。 (《圣济总录》酸浆酒) ⑧治赤白带下:三叶酸草,阴干为末,空心温酒服三钱匕。 (《千金方》) ⑨治麻疹:酸味草每用二钱至三钱。 水煎服。 (《岭南采药录》) ⑩治鼻衄:鲜酢浆草杵烂,揉作小丸,塞鼻腔内。 (《江西民间草药》) ⑾治吐衄:酢浆草四钱,食盐数粒。 水煎服。 (《闽东本草》) ⑿治疟疾:酢浆草三钱,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 ⒀治齿龈腐烂:鲜酢浆草和食盐少许,捣烂绞汁,用消毒棉花蘸汁,擦洗患处,一日三、五次。 (《江西民间草药》) ⒁治咽喉肿痛:鲜酢浆草一至二两,食盐少许。 共捣烂,用纱布包好含于口中;或煎汤漱口。 并治口腔炎。 (《闽东本草》) ⒂治喘咳:鲜酢浆草一两,加米少许煮服,连服三剂。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⒃治疔疮:鲜酢浆草,和红糖少许,捣烂为泥,敷患处。 (《江西民间草药》) ⒄治乳痈:酢浆草五钱。 水煎服,渣抖烂外敷。 (《湖南药物志》) ⒅治腹部痈肿:鲜酢浆草二两。 放碗内捣出汁,热甜酒冲,去渣服。 (《江西民间草药》) ⒆治癣疮作痒:雀儿草擦之,数次即愈。 (《永类钤方》) ⒇治痔:雀林草一大握,粗切。 以水二大升,煮取一升,顿服尽,三日重作一剂。 (《外台秘要方》) (21)治跌打新老损伤:一酢浆草根三钱,甜酒煎服。 二鲜酢浆草四份,葱头二份,生姜一份,酒酿糟五份。 同杵烂,炒热,布包熨之,俟温敷伤处。 (《江西民间草药》) (22)治创伤青肿:鲜酢浆草二两。 搓伤处;又用鲜草二两,加红糖五钱。 开水炖服。 (《闽东本草》) (23)治汤火伤:鲜酢浆草洗净捣烂,调麻油敷患处。 (《闽东本草》) (24)小便血淋。 用酢浆草捣汁,煎五苓散服下。 (25)牙齿肿痛。 用酢浆草一把,洗净,加川椒(去核)四十九粒,同捣烂,捏成豆大小粒。 每以一粒塞痛处,有效。 【临床应用】 ①治疗失眠取酸浆草10斤、松针2斤,加水8000毫升,煎1小时,过滤去渣;另取大枣1斤捣碎,加水2000毫升煎1小时,过滤去渣。 将两液混合,加适量糖及防腐剂备用。 每服15~20毫升,每日3次。 观察5000余例,有一定的镇静、安眠效果。 ②治疗传染性肝炎取酢浆草1两,瘦猪肉1两炖服。 每日1剂,连服1周。 治疗20余例(部分病例配合中药复方治疗),均取得一定疗效。[3]

7,覆盆子有什么作用

一、功效:补肝益肾,固精缩尿,明目。主阳痿早泄,遗精滑精,宫冷不孕,带下清稀,尿频遗溺,目昏暗,须发早白。二、覆盆子可入药,有明目、补肾作用。归肾,膀胱经。掌叶覆盆子是194种覆盆子中唯一入选《中国药典》,可入药的覆盆子三、覆盆子果供食用,在欧洲久经栽培,有多数栽培品种作水果用。覆盆子果实含有相当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钙、钾、镁等营养元素以及大量纤维。每100克覆盆子,水分占87%,含蛋白质0.9克、纤维4.7克,能提供209.3千焦的热量。覆盆子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但有时会造成轻微的腹泻。覆盆子果实酸甜可口,有“黄金水果”的美誉。树莓含有丰富的水杨酸、酚酸等物质。水杨酸被称为“天然阿斯匹林”,广泛用于镇痛解热,抗血凝,能有效预防血栓。长期食用树莓,能有效地保护心脏,预防高血压、血管壁粥样硬化、心脑血管脆化破裂等心脑血管疾病。扩展资料一、简介覆盆子(学名:Rubus idaeus L.)是一种蔷薇科悬钩子属的木本植物,是一种水果,果实味道酸甜,植株的枝干上长有倒钩刺。覆盆子有很多别名,例如:悬钩子、覆盆、覆盆莓、树梅、树莓、野莓、木莓、乌藨子。覆盆子的果实是一种聚合果,有红色,金色和黑色,在欧美作为水果,在中国大量分布但少为人知,仅在东北地区有少量栽培,市场上比较少见。覆盆子植物可入药,有多种药物价值,其果实有补肾壮阳的作用。覆盆子油属于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前列腺分泌苛尔蒙。二、形态特征覆盆子系灌木,高1-2米;枝褐色或红褐色,幼时被绒毛状短柔毛,疏生皮刺。小叶3-7枚,花枝上有时具3小叶,不孕枝上常5-7小叶,长卵形或椭圆形,顶生小叶常卵形,有时浅裂,长3-8厘米,宽1.5-4.5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圆形,顶生小叶基部近心形,上面无毛或疏生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或重锯齿;叶柄长3-6厘米,顶生小叶柄长约1厘米,均被绒毛状短柔毛和稀疏小刺;托叶线形,具短柔毛。 [2] 花生于侧枝顶端成短总状花序或少花腋生,总花梗和花梗均密被绒毛状短柔毛和疏密不等的针刺;花梗长1-2厘米;苞片线形,具短柔毛;花直径1-1.5厘米;花萼外面密被绒毛状短柔毛和疏密不等的针刺;萼片卵状披针形,顶端尾尖,外面边缘具灰白色绒毛,在花果时均直立;花瓣匙形,被短柔毛或无毛,白色,基部有宽爪;花丝宽扁,长于花柱;花柱基部和子房密被灰白色绒毛。 [2] 果实近球形,多汁液,直径1-1.4厘米,红色或橙黄色,密被短绒毛;核具明显洼孔。花期5-6月,果期8-9月。三、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国辽宁、吉林、内蒙古、福建、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安徽、云南、浙江、江西、湖南(炎陵县山区最多)、湖北、广西、广东、陕西、贵州、四川、重庆、甘肃;新疆等地区。日本、西伯利亚、中亚、北美、欧洲也有分布。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覆盆子
覆盆子功效与作用。  一、覆盆子的营养成分  覆盆子富含有机酸、糖类及少量维生素C。果实中还含有三萜成分、覆盆子酸、鞣花酸和β-谷甾醇。  二、覆盆子的功效与作用  许多古书上有记载覆盆子的功效与作用,比如说,《本草通玄》:"覆盆子,甘平入肾,起阳治痿,固精摄溺,强肾而无燥热之偏,固精而无疑涩之害,金玉之品也。"《本草经疏》:"覆盆子,其主益气者,言益精气也。肾藏精、肾纳气,精气充足,则身自轻,发不白也。苏恭主补虚续绝,强阴建阳,悦泽肌肤,安和脏腑。甄权主男子肾精虚竭,阴痿,女子食之有子。大明主安五脏,益颜色,养精气,长发,强志。皆取其益肾添精,甘酸收敛之义耳。"《本草述》:"覆盆子,方书用之治劳倦虚劳等证,或补肾元阳,或益肾阴气,或专滋精血,随其所宜之主,皆能相助为理也。"等等。  可见覆盆子的功效主要是益肾、固精、缩尿,用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阳痿早泄、遗精滑精。  此外,覆盆子还具有健脑益智、美容养颜、防治癌症的功效,因为覆盆子中所含的抗氧化剂,能有效地防止自由基对大脑的损伤,并改善大脑的血液及氧气供应,从而达到健脑益智的作用;而覆盆子中所含的黄酮类物质,除了具有抗菌消炎、降低血压及抗过敏等作用外,它们在护肤养颜方面也身手不凡。这类物质可以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毛细血管弹性,促进皮肤细胞再生,从而发挥美容养颜的功用;再者,覆盆子中含有一种非常有益于健康的成分——花色素苷,它具有清除自由基、防治癌症发生之功用。  甚至,覆盆子也是天然的减肥良方,覆盆子含有烯酮素,能够加速脂肪的代谢燃烧,效果比辣椒素强三倍,比平常进食加快5倍脂肪代谢燃烧。日本等发达国家主要用于化妆品和减肥产品,且临床效果十分明显。  三、适合人群  覆盆子药用,主要适宜具有以下症状的人群,如肝亏虚、阳痿、遗精、不孕不育、小便频繁、视物不清等。但是肾虚火旺、小便短赤的朋友以及怀孕初期的妇女请慎重服用。 覆盆子的食用方法覆盆子的食用方法一般可以有以下两种:  一、作为水果的食用方法  覆盆子与一般水果一样,洗干净了就可以直接吃。最好是把它洗干净后用水泡个一刻钟(加些盐为宜),然后涮干净后就可以吃了,色味都要比桑葚要好的多!  二、作为药材的食用方法  覆盆子药用的食用方法,普通人可以将其以辅料形式添加到汤、粥中做成药膳;阳痿早泄、遗精滑精的人,可单用研末服,亦可与沙苑子、山茱萸、芡实、龙骨等补肾涩精药配伍;肝肾亏损,精血不足,目视昏花的人,可单用久服,亦可与桑椹子、枸杞子、怀生地等相配。
覆盆子(《本草经集注》)【异名】覆盆(《别录》),乌藨子(《纲目》),小托盘(《中药材手册》),竻藨子(《江西中药》)。【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掌叶覆盆子、插田泡等的未成熟果实。【植物形态】①掌叶覆盆子落叶灌木,高2~3米。枝细圆,红棕色;幼枝绿色,有白粉,具稀疏、微弯曲的皮刺,长4~5毫米。叶单生或敷叶簇生,长3~5厘米,有达7厘米者,掌状5裂,罕有3裂,中央1片大,长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常呈尾状,两侧裂片较小,常不相等,裂片边缘具重锯齿;主脉5出,上被柔毛,下面叶脉上均有柔毛;叶柄细,长3~4.5厘米,有极小的刺;托叶2枚,线状披针形。花单生于小枝顶端,花梗细,长2~3厘米;花萼5,宿存,卵状长圆形,两面有毛;花瓣5,卵圆形;雄蕊多数,花药丁字着生,2室;雌蕊多数,着生在凸出的花托上。聚合果近球形。花期4月。果期6~8月。生于溪旁或山坡林中。分布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地。②插田泡,详"倒生根"条。以上植物的根(覆盆子根)、茎叶(覆盆子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采集】立夏后,果实已饱满而尚呈绿色时采摘,除净梗叶,用沸水浸1~2分钟后,置烈日下晒干。【药材】干燥聚合果为多数小果集合而成,全体呈圆锥形、扁圆形或球形,直径4~9毫米,高5~12毫米。表面灰绿色带灰白色毛茸。上部钝圆,底部扁平,有棕褐色的总苞,5裂,总苞上生有棕色毛,下面常带果柄,脆而易脱落。小果易剥落,每个小果具三棱,呈半月形,背部密生灰白色毛茸,两侧有明显的网状纹,内含棕色种子1枚。气清香,味甘微酸。以个大、饱满、粒整、结实、色灰绿、无叶梗者为佳。主产浙江、福建、湖北等地。覆盆子药材主要为掌叶覆盆子的果实。插田泡的果实使用于陕西、四川等地,《植物名实图考》所载的覆盆子图即为此种。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多种同属植物的果实亦作覆盆子使用,如:悬钩子(参见"悬钩子"条)使用于江苏;灰毛果莓(参见"硬枝黑锁梅"条)使用于云南;拟覆盆子使用于西藏等。【化学成分】掌叶覆盆子含有机酸、糖类及少量维生素C。【药理作用】以大鼠、兔的阴道涂片及内膜切片作观察指标,覆盆子似有雌激素样作用。【炮制】筛去灰屑,拣净杂质,去柄。①《雷公炮炙论》:"凡使覆盆子,用酒蒸一宿,以水淘两遍,晒干用。"②《纲目》;"采得覆盆子,捣作薄饼,晒干密贮,临时以酒拌蒸,尤妙。"【性味】甘酸,平。①《别录》:"味甘,平,无毒。"②《千金·食治》:"味甘辛,平。"③《药性论》:"微热,味甘辛。"④孟诜:"味酸。"【归经】《滇南本草》:"入肝、肾二经。"【功用主治】补肝肾,缩小便,助阳,固精,明目。治阳痿,遗精,溲数,遗溺,虚劳,目暗。①《别录》:"主益气轻身,令发不白。"②《药性论》:"主男子肾精虚竭,女子食之有子。主阴痿。"③《日华子本草》:"安五脏,益颜色,养精气,长发,强志。疗中风身热及惊。"④《开宝本草》:"补虚续绝,强阴建阳,悦泽肌肤,安和脏腑,温中益力,疗劳损风虚,补肝明目。"⑤《本草衍义》:"益肾脏,缩小便。"⑥《本草蒙筌》:"治肾伤精竭流滑。"⑦《本草述》:"治劳倦、虚劳,肝肾气虚恶寒,肾气虚逆咳嗽、痿、消瘅、泄泻、赤白浊,鹤膝风,诸见血证及目疾。"【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2钱:浸酒、熬膏或入丸、散。【宜忌】肾虚有火,小便短涩者慎服。①《本草经疏》:"强阳不倒者忌之。"②《本草汇言》:"肾热阴虚,血燥血少之证戒之。"③《本草从新》:"小便不利者勿服。"【选方】①治阳事不起:覆盆子,酒浸,焙研为末,每旦酒服三钱。(《濒湖集简方》)②添精补髓,疏利肾气,不问下焦虚实寒热,服之自能平秘:枸杞子八两,菟丝子八两(酒蒸,捣饼),五味子二两(研碎),覆盆子四两(酒洗,去目)。车前子二两(扬净),上药,俱择精新者,焙晒干,共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九十丸,上床时五十丸,百沸汤或盐汤送下,冬月用温酒送下。(《摄生众妙方》五子衍宗丸)③治肺虚寒:覆盆子,取汁作煎为果,仍少加蜜,或熬为稀饧,点服。(《本草衍义》)【名家论述】①《纲目》:"覆盆子、蓬蘽,功用大抵相近,虽是二物,其实一类而二种也。一早熟,一晚熟,兼用无妨。其补益与桑椹同功。若树莓则不可混采者也。"②《本草经疏》:"覆盆子,其主益气者,言益精气也。肾藏精、肾纳气,精气充足,则身自轻,发不白也。苏恭主补虚续绝,强阴建阳,悦泽肌肤,安和脏腑。甄权主男子肾精虚竭,阴痿,女子食之有子。大明主安五脏,益颜色,养精气,长发,强志。皆取其益肾添精,甘酸收敛之义耳。"③《本草通玄》:"覆盆子,甘平入肾,起阳治痿,固精摄溺,强肾而无燥热之偏,固精而无疑涩之害,金玉之品也。"④《本草述》:"覆盆子,方书用之治劳倦虚劳等证,或补肾元阳,或益肾阴气,或专滋精血,随其所宜之主,皆能相助为理也。"⑤《本草正义》:"覆盆,为滋养真阴之药,味带微酸,能收摄耗散之阴气而生精液,故寇宗奭谓益肾缩小便,服之当覆其溺器,语虽附会,尚为有理。《本经》主安五脏,脏者阴也。凡子皆坚实,多能补中,况有酸收之力,自能补五脏之阴而益精气。凡子皆重,多能益肾,而此又专入肾阴,能坚肾气,强志倍力有子,皆补益肾阴之效也。《别录》益气轻身,令发不白,仍即《本经》之意。惟此专养阴,非以助阳,《本经》、《别录》并未言温,其以为微温微热者,皆后人臆测之辞,一似凡补肾者皆属温药,不知肾阴肾阳,药物各有专主,滋养真阴者,必非温药。"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