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酱枝,有谁知道这叫什么花我们这里拿来煮汤吃的太好吃了

中草药酱枝,有谁知道这叫什么花我们这里拿来煮汤吃的太好吃了

本文目录一览有谁知道这叫什么花我们这里拿来煮汤吃的太好吃了2,桂枝的功效与作用介绍3,黄荆子的植物形态特征是怎样的4,做菜的时候有哪些中草药可提香5,这是一种野菜叫什么6,谁知道这是一种什么野菜急急急7,这是什么花呀8,马齿枧这植物9,……

本文目录一览

1,有谁知道这叫什么花我们这里拿来煮汤吃的太好吃了

隔水蒸一下不就可以了,煮汤估计汤色比较混,影响食欲
拿来蒸吧。。

中草药酱枝

2,桂枝的功效与作用介绍

  桂枝是肉桂的嫩枝经过干燥之后所得的药材,那么它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呢?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帮到你。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不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表虚有汗者,常与白芍、生姜、大枣等同用,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等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功,如麻黄汤。   2.用于风湿痹痛、胃寒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肩臂肢节冷痛,常与附子、生姜、甘草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止痛,如桂枝附子汤。胃寒腹痛,喜温喜按,常与饴糖、白芍、生姜等同用,共奏温中散寒之功,如小建中汤。血寒瘀滞,经闭腹痛或痛经,常与当归、川芎、吴茱萸等同用,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经,如温经汤。心悸脉结代,常与炙甘草、人参等同用,如炙甘草汤。   3.用于痰饮证和膀胱蓄水。心脾阳虚,水湿内停,胸胁胀满,咳逆头晕等痰饮证,常与白术、茯苓、甘草同用,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如苓桂术甘汤。膀胱阳气不化而小便不利的蓄水证,常与茯苓、泽泻、猪苓等同用,以助阳化气利水,如五苓散。心阳虚,发汗过多,常与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汤。   桂枝的药理作用   1.扩张血管、促进发汗,有效成分为桂皮油。调节血液循环,使血液流向体表,加强麻黄发汗作用。   2.解热、镇痛,有效成分为桂皮醛、桂皮酸钠。使皮肤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促进发汗;提高痛阈值。   3.镇静、抗惊厥,有效成分为桂皮醛。增加巴比妥类药作用,对抗苯丙胺作用,抗士的宁作用;减少烟碱致惊厥,抑制听源性惊厥。   桂枝还有助心阳和温化水饮的效能。常配茯苓、猪苓、白术、泽泻、苏子、桑皮、炙甘草,治疗水饮凌心的心悸、怔忡、浮肿等;配瓜蒌、薤白、红花、五灵脂,治疗心阳不振而致的胸痹心痛。近些年来,根据这些经验,常用于治疗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病。但要注意辨证论治,不可用于有热证的病例。桂枝有横通肢节的特点,能引诸药横行至肩、臂、手指,故又为上肢病的引经药。   可见,桂枝的功效和作用是广泛的,大家可以在生活中适当使用,可以有助于一些疾病的护理。   服用桂枝的注意事项   在服用桂枝的期间,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   2、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3、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放松心情。   4、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学会合理减压。   中草药桂枝可以抗癌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性辛、甘、温,具有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的功效。桂皮醛有抗肿瘤活性。体外筛选桂枝对肿瘤细胞有抑制效果,此外,桂枝还有利尿、抗菌、抗病毒、解热和抗超敏反应等作用。   1.原发性肝癌。桂枝、柴胡、肉桂、炮姜、附子、白术、茯苓、滑石、急性子、牵牛子、槟榔各15g,良姜、陈皮、青皮、延胡索各10g,茵陈、熟地黄各30g,砂仁5g,斑蝥10个。水煎服,每日3次,连服一个月。(《妙方秘笈》)   2.恶性淋巴瘤。桂枝、乌药、桃仁、红花、升麻各10g,干姜、附子、熟地、牵牛子、槟榔各30g,小茴香20g,三棱、莪术、大黄、玄明粉各15g。水煎服。(《抗肿瘤中药的致癌效验》)(本剂药物含攻下药,且分量较大,宜慎用。)   3.卵巢癌。桂枝、桃仁、大黄各15g,茯苓40g,牡丹皮、白芍、阿胶各20g,甘遂5g。水煎服,每日一剂。(《抗癌良方》)   4.子宫癌。桂枝、茯苓、三棱、莪术、黄药子、茜草、白头翁、半枝莲各20g,黄柏、黄芩、牡丹皮、赤芍、红花、桃仁各15g。水煎服,每日一剂。(《抗癌良方》)   子宫癌。桂枝、茯苓、三棱、莪术、黄药子、茜草、白头翁、半枝莲各20g   5.肺癌。桂枝、王不留行各30g,制附片12g(先煎四小时),黄芪60g,丹参、莪术、炙甘草各15g,干姜6g,大枣12枚。水煎服,每日一剂。(《抗肿瘤中药的治癌效验》)

中草药酱枝

3,黄荆子的植物形态特征是怎样的

苦荞麦(《纲目》),又名:万年荞、野南荞、鞑靼蓼、野荞麦。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达80厘米,有细条纹,具成列的软毛,有少数细弱分枝。叶有长柄;卧片宽三角形,长2~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托鞘斜形,膜质。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梗细长;花排列稀疏,花被白色咸淡红色,5深裂,裂片椭圆形,长约2毫米;雄蕊8,短于花被;花柱3,较短。瘦果卵形,长4~5毫米,黑褐色,具3棱,棱角下部为钝圆,上部则甚锐,有3条纵沟。花期7~8月。 生于林边、草地。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均栽培。记得采纳啊
黄荆(《救生苦海》),又名:五指柑(《生草药性备要》),山荆(《玉环志》),山黄荆、黄荆条(《纲目拾遗》),七叶黄荆、蚊子柴、五指风、蚊烟柴、土柴胡、土常山、马藤、酱草。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枝叶有香气。新枝方形,灰白色,密被细绒毛。叶对生;掌状复叶,县长柄,通常5出,有时3出;小叶片椭圆状卵形,长4~9厘米,宽1.5~3.5厘米,中间的小叶片最大,两侧次第减小,先端长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浅波状,或每侧具2~5浅锯齿,上面淡绿色,有稀疏短毛和细油点。下面白色,密被白色绒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形,5齿裂;花冠淡紫色,唇形,长约6毫米,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4,2强;子房4室,花柱线形,柱头2裂。核果,卵状球形,褐色,径约2.5毫米,下半部包于宿萼内。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向阳山地。分布长江流域及南部各省。 本植物的根(黄荆根)、枝(黄荆枝)、叶(黄荆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中草药酱枝

4,做菜的时候有哪些中草药可提香

1)八角,又名大茴香、木茴香、大料,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单用或与它药(香药)合用均美。主要用于烧、卤、炖、煨等动物性原料。有时也用于素菜。如炖萝卜、卤豆干等。八角是五香粉中的主要调料。也是卤水中的最主要的香料。 属性:性温。功用:治腹痛,平呕吐,理胃宜中,疗疝瘕,祛寒湿,疏肝暖胃。 (2)茴香(即茴香子),又名小茴香,草茴香。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可。茴香的嫩叶可做饺子馅,但很少用于调味。茴香子主要用于卤、煮的禽畜菜肴或豆类、花生、豆制品等。 味道、属性、功用与八角基本相同。 (3)桂皮,又名肉桂,即桂树之皮。属香木类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一般都是与它药合用,很少单用。主要用于卤、烧、煮、煨的禽畜野兽等菜肴。是卤水中的主要调料。 属性:性大热,燥火。功用:益肝,通经,行血,祛寒,除湿。 (4)桂枝,即桂树之细枝,味道、用途、属性、功用与桂皮相同,只不过不及桂皮味浓。 (5)香叶,即桂树之叶。味道、用途、属性、功用与桂皮相同,但味道较淡。 (6)砂姜,又名山奈、山辣。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食香料。味道辛、香。生吃熟食均可。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佳。主要用烧、卤、煨、烤等动物性菜肴。常加工成粉末用之,在粤菜中使用较多。 属性:性温。功用:入脾胃,开郁结,辟恶气,治胃寒疼痛等症。 (7)当归,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甘、苦、香。主要用于炖、煮家畜或野兽类菜肴。因其味极浓,故用量甚微,否则,反败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补血活血,调气解表,治妇女月经不调、白带、痛经、贫血等症。为妇科良药。 (8)荆芥: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食香料。味道辛、香,用途不广,有时用于烧、煮肉类,主要作菜用。 属性:性温。功用:入肺肝,疏风邪,清头目。 (9)紫苏,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味两用。味道辛、香。用途不广。但用于炒田螺,味道极妙,有时用于煮牛羊肉等。 属性:性温。功用:解表散寒,理气和中,消痰定喘,行经活络。可治风寒感冒,发热恶寒,咳嗽气喘,恶心呕吐,食鱼蟹中毒等症,梗能顺气安胎。 (10)薄荷,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本两用。味道辛、香。用途不大,主要用于调制饮料和糖水,有时也用于甜肴。 属性:性温。功用:清头目,宣风寒,利咽喉,润心肺,辟口臭。 (11)黄栀子,又名山栀子,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也是天然色素,色橙红或橙黄。味道微苦、淡香。用途不大,有时用于禽类或米制品的调味,一般以调色为主。 属性:性寒。功用:清热泻火,可清心肺之热,主治热病心烦,目赤、黄疸、吐血、衄血、热毒、疮疡等症。 (12)白芷,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一般都是与它药合用。主要用于卤、烧、煨的禽畜野味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祛寒除湿,消肿排脓,清头目。 (13)白豆蔻,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常用于烧、卤、煨等禽畜菜肴。 属性:性热、燥火。功用:入肺,宣邪破滞,和胃止呕。 (14)草豆蔻,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微甘。与它药合用,主要用于卤、煮、烧、焖、煨的禽畜野味等菜肴。 属性:性热。功用:味性较白豆蔻猛,暖胃温中,疗心腹寒痛,宣胸利膈,治呕吐,燥湿强脾,能解郁痰内毒。 (15)肉豆蔻,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与它药合之,用于卤煮禽畜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温中散逆,入胃除邪,下气行痰,厚肠止泻。 (16)草果,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用于烧、卤、煮、煨等荤菜。 属性:性热燥火。功用:破瘴疠之气,发脾胃之寒,截疟除痰。 (17)姜黄,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它是色味两用的香料,既是香料,又是天然色素。一般以调色为主,与它药合用,用于牛羊类菜肴,有时也用于鸡鸭鱼虾类菜肴。它还是咖喱粉、沙嗲酱中的主要用料。 属性:性温。功用:破气行瘀,祛风除寒,消肿止痛。 (18)砂仁,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用,主要用于烧、卤、煨、煮等荤菜或豆制品。 属性:性温。功用:逐寒快气,止呕吐,治胃痛,消滞化痰。 (19)良姜,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与它药合之,用于烧、卤、煨等菜肴。 属性:性温。功用:除寒,止心腹之疼,散逆治清涎呕吐。 (20)丁香,又名鸡舌香,属香木类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可。常用于扣蒸、烧、煨、煮、卤等菜肴。如丁香鸡、丁香牛肉、丁香豆腐皮等。因其味极其浓郁,故不可多用,不然,则适得其反。 属性:性温。功用:宣中暖胃,益肾壮阳,治呕吐。 (21)花椒,又叫川椒,其实并非四川独有,也并非四川产的好。我国华北、西北、华中、华东等地区均有生产。花椒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麻、香。凡动物原料皆可用之。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宜,但多用于炸、煮、卤、烧、炒、烤、煎等菜肴。荤素皆宜,在川菜中,对花椒的使用,较广较多。 (22)孜然,味食香料,味辛、香。通常是单用,主要用于烤、煎、炸的羊肉、牛肉、鸡、鱼等菜肴。是西北地区常用而喜欢的一种香料。孜然的味道极其浓烈而且特殊。南方人较难接受此味,故在南方菜中极少有孜然的菜肴。 属性:性热。功用:宣风祛寒,暖胃除湿。 (23)胡椒,属藤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浓辛、香。一切动物原料皆可用之。汤、菜均宜。因其味道极其浓烈,故用量甚微。常研成粉用之。胡椒在粤菜中用得较广。 属性:性热。功用:散寒,下气,宽中,消风,除痰。 注:胡椒能发疮助火,伤阴,胃热火旺者忌吃。 (24)甘草,又名甜草,属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甘。主要用于腌腊制品及卤菜。 属性:性平。功用:和中,解百毒,补气润肺,止咳,泻火,止一切痛,可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疮疡中毒,脘腹及四肢痉挛作痛等症。 注:多食令人呕吐。 (25)罗汉果,属藤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主要用于卤菜。 属性:性凉。功用:清热,解毒,益气,润肺,化痰,止咳,解暑,生津,清肝,明目,润肠,舒胃,可治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多种疾病,尤其对支气管炎、急慢性咽喉炎、哮喘、高血压、糖尿病等症均有显著疗效。 (26)香茅,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香,微甘。通常是研成粉用之。主要用于烧烤类菜肴。也用于调制复合酱料。 属性:性寒。功用:降火,利水,清肺。 (27)陈皮,即干桔子皮。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苦、香。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宜。主要用于烧、卤、扣蒸、煨等荤菜。也用于调制复合酱料。 属性:性温。功用,驱寒除湿,理气散逆,止咳 痰。以上多用于酱、煮、炖、蒸、焖、卤,等烹调方法,用于大型不易成熟异味较重的动物原料,利用复合香味来进行相加,相乘,相辅,来去除邪味,提升原料的香味。

5,这是一种野菜叫什么

也叫蚂蚁菜(《东北药植志》)【别名】马齿草(《雷公炮炙论》),马齿龙芽(《宝藏论》),五方草、长命菜、九头狮子草(《纲目》),酸苋、安东菜(《医林纂要》,瓜子菜(《岭南采药录》),长命苋、酱瓣豆草(《中国药植志》,蛇草(《南京民间草药》),酸味菜(《贵州民间方药集》),猪母菜,狮子草(《福建民间草药》),地马菜(《江苏植药志》),马蛇子菜、马踏菜(《山东中药》),长寿菜(《中国药植图鉴》)。【基原】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原植物】马齿苋 portulaca oleracea l. 一年生草本,长可达35cm。茎下部葡匐,四散分枝,上部略能直立或斜上,肥厚多汁,绿色或带淡紫色,全体光滑无毛。单叶互生或近对生,柄极短;叶片肉质肥厚,长方形或匙形,或倒卵形,长0.6~2.7cm,宽0.4~1.1cm,先端圆,稍凹下或平截,基部宽楔形,形似马齿,故名"马齿苋";全缘,上面深色,下面淡绿或暗淡红色,除中脉外,余脉均不明显。夏日开黄色小花,3~5朵簇生于枝顶4~5叶状的总苞内。萼片2;花瓣5,黄色,凹头,干时开放最盛;雄蕊10~12;子房下位,花柱顶端4~5裂成线形,伸出雄蕊之上。蒴果圆锥形,自腰部横裂为帽盖状,内有多数黑色扁圆形细小的种子 ......蚂蚁菜在北京曾经是最常见而最无价的野菜,在北京任何未曾耕垦过的黄土地面上均可找到,而在市面上,却从未流通过。蚂蚁菜梗红,叶片饱满肥厚地一叶一叶沿着红梗秩序生长,吃起来味道微酸,汁液很多。传说这是防治痢疾的野菜。小小的叶子,有点像蚂蚁的腹部,这可能是名字的来源.
用支付宝扫一扫,点AR有扫花识花功能
这叫“阳沟子菜”。

6,谁知道这是一种什么野菜急急急

甘露子【别名】宝塔菜、地蚕、草石蚕、土人参、地轱辘、螺丝菜【来源】唇形科水苏属植物甘露子Stachys sieboldi Miq.,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匍匐枝,成熟时顶端膨大成螺旋状的肉质块茎,茎直立,高30~120厘米,方形,叶对生,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两面被贴生短硬毛。夏季开花,花唇形,浅紫色,轮伞花序;花冠长约1.2厘米,筒内有毛环,上唇直立,下唇三裂,中裂片近圆形。小坚果卵圆形,具小瘤。喜生温湿地或近水处,不耐高温、干旱,遇霜枯死。以全草或块茎入药。夏秋采全草,秋季采挖块茎,洗净,鲜用或晒干。 名字由来:草石蚕属唇形花科、水苏属,1年生草本植物,以地下块茎供食,因味甘甜叫“甘露子”,又因外形似蚕蛹故名“草石蚕”。 历史文化:甘露子原产亚洲东部,中国自古就有栽培,明朝《农政全书》(1628年)有关甘露子栽培和利用方法的记载。17世纪末传入日本,1882年引入欧洲,19世纪才传入美国。 甘露子形似虫蛹草石蚕,质脆味甜似密甘。荤素煎炒特色菜,加工酱渍能久藏。【性味归经】甘,平。【功能主治】祛风热利湿,活血散瘀。用于黄疸,尿路感染,风热感冒,肺结核;外用治疮毒肿痛,蛇虫咬伤。【用法用量】 2~5钱。外用鲜根茎适量捣烂敷患处。【备注】(1)在湖南认为本品能补中益气,故用以治神经衰弱,头晕目眩,病后体虚,气虚头痛,疳积等症,供参考。【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食用价值】块茎肉质脆嫩,可制蜜饯、酱渍、腌渍品,十分可口。食用时,以凉拌为主 ,还可加工成咸菜、罐头、甜果等,是驰名中外的“八宝菜”、“什锦菜”之一。扬州罐藏螺丝菜是酱菜之上品。 1.食谱:腌甘露 2. 应选新鲜个匀未破损的甘露子,先晾晒至70%的干度,搓揉干净,清水淘洗,晾干水分,俺每百千克加50度白酒2千克,精盐5千克拌匀,以后每天拌揉一次,连续三天,最后一次放入茴香子和八角面200克、辣椒面2千克、红糖5千克,充分拌匀,即可装罐密封保存,2个月后即可食用。

7,这是什么花呀

绝对不是虎耳草,根和叶都不像。
好像是一种薄荷.
虎耳草   saxifrage   亦作rockfoil。   虎耳草(学名:Saxifraga stolonifera,Saxifrage,Creepinp Rockfoil 别名:石荷叶、金线吊芙蓉、金丝荷叶、耳朵红、老虎草):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Saxifragga stolonifera Meerb. 的全草。   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虎耳草属(Saxifraga)植物的统称。原产于温带、副极带和高山地区。已经鉴定的约有300种。其中有许多种种於岩石庭园和花园边缘。该属植物花小,鲜豔;叶精美,是很受重视的花卉。高山种是开花最早的庭园花卉。维吉尼亚虎耳草(S. virginiensis)、宾州虎耳草(S. pennsylvanica)和俄勒冈虎耳草(S. oregana)是见於北美的少数几个野生种。硬皮虎耳草(S. callosa)、少妇虎耳草(S. cotyledon)和草地虎耳草(S. granulata)原产於欧洲,有几个变种花白色到淡粉红色,花枝多分枝而受赞誉。圆锥虎耳草(S. paniculata)原产於北温带,有许多大小、叶形、花色不同的花园品种。虎耳草(S. stolonifera)是一蔓生植物,有瀑布状的纤匐枝,是该属唯一作为窗台和吊篮植物而广泛栽种的观赏植物。   多年生常绿草本,高14~45cm,全株有毛。匍匐茎细长,赤紫色,全株被疏,先端着地长出新株毛。叶数片基生,肉质,密生长柔毛,叶柄长,紫红色;叶片广卵形或肾形,基部心形或截形,边缘有不规则钝锯齿,两面有长伏毛,上面有白色斑纹,下面紫红色或有斑点。圆锥花序,稀疏;花小,两侧对称,萼片5,不等大,卵形;花瓣5,白色,下面2瓣较大,披针形,上面3片小,卵形,都有红色斑点;雄蕊10;心皮2,合生。蒴果卵圆形,有2喙。花期5~8月,果期7~11月。   Saxifraga stellaris,虎耳草属的一种。分布于我国华东、中南、西南与日本。叶从根出成束,叶面绿色,叶背和叶柄酱红色,心状圆形,有较长的柄,边缘波浪状有钝齿。圆锥花序。花小,白色,具紫斑或黄斑。花期4-5月。有花叶变种(var.variegata)叶较小,叶缘具不整齐的白色、粉红、红色的斑块,稀有珍贵。 喜半阴,凉爽,空气湿度高,排水良好。不耐高温干燥。在夏、秋炎热季节休眠,入秋后恢复生长。 繁殖可随时剪取茎顶已生根的小苗移植,每盆植数株,上盖玻璃保湿,成长后再分盆定植。如植于岩石园,可植于岩石北面,以免阳光直晒。若是盆栽,每盆栽一苗,可悬挂于窗前檐下,任其匍匐下垂。需经常喷水提高周围环境湿度。炎热季节要放置在通风凉爽处,控制水分。入秋恢复生长后,需增加浇水,每周施稀薄液肥2次。肥料需从叶下施入,以免沾污叶面和影响生长。 虎耳草茎长而匍匐下垂,茎尖着生小株,犹如金线吊芙蓉。可用于岩石园绿化,或盆栽供室内垂挂。它又是我国传统中草药。   多野生于溪涧岩石林下荫湿处(溪旁树阴下,岩石缝内),现多作盆栽观赏。虎耳草全草可鲜用或晒干药用。春、夏秋采收,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虎耳草性微苦、辛、寒,具有消肿解毒之功效。一般肺热咳嗽可采鲜全草100克煎服。对风湿疹、皮肤瘙痒症,可采鲜草50克浸酒服用。采鲜草捣烂绞汁,加冰片少许滴入耳内可治疗急性中耳炎。若患痔疮则宜选干全草烧烟熏疮或煎水池苍。治烫火伤,可用鲜全草捣汁抹涂于烫伤处,效果均佳
海棠
多肉植物的一种,比较普通的一种。
是虎耳菜!

8,马齿枧这植物

马齿苋 学名:Portulaca oleracea Linn.英文名:Purslane科名:马齿苋科 Portulacaceae[俗名]安乐菜、马齿苋、酸米菜、长寿菜。[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通常匍匐,肉质,无毛。茎带紫色。叶楔状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0—25毫米,宽5—15毫米。花3—5朵生枝顶端,黄色,中午开放最盛;花瓣4—5裂,裂片顶端凹;雄蕊10—12;花柱顶端4—5裂,线形,伸出雄蕊上。种子细小,扁圆,黑色,表面有细点。夏季开花。[性味]性寒,味酸。[功效]清热,解毒,止痢。[宜食]适宜肠胃道感染之人食用;适宜皮肤粗糙干燥,维生素A缺乏症,角膜软化症,眼干燥症,夜盲症的人食用;适宜小儿单纯性腹泻,小儿百日咳者食用;适宜钩虫病患者食用;适宜妇女赤白带下及孕妇临产时食用;适宜矽肺患者食用。《食疗本草》:“煮粥止痢及疳痢。”《开宝重定新本草》:“马齿苋,服之长年不白。”《本草经疏》:“长年不白,总言其凉血益血,疾去身轻之功耳。”《本草正义》:“马齿苋……,治女人赤白带下,则此症多由湿热凝滞,寒滑以利导之,而湿热可泄,又兼能入血破瘀,故亦治赤带。濒湖谓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又无一非寒滑二字之成绩也。”[忌食]凡脾胃索虚,腹泻便溏之人忌食;怀孕妇女,尤其是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忌食,因马齿苋性属寒滑,食之过多.有滑利之弊。根据前人经验,马齿苋忌与甲鱼同食。《本草经疏》:“凡脾胃虚寒,肠滑作泄者勿用。煎饵方中不得与鳖甲同入。”[按语]马齿苋作为一种野菜,中国老百姓食用已久,确实别具风味。夏秋季节,采拔茎叶茂盛、幼嫩多汁者,除去根部,洗后烫软,将汁轻轻挤出,拌人食盐、米醋、酱油、生姜、大蒜、麻油等佐料和调味品,做凉菜吃,味道鲜美,滑润可口。也可烙饼,做馅蒸食。我国许多地方的群众,至今还有将马齿苋洗净,烫过,切碎,晒干,贮为冬菜食用的习惯。马齿苋中含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多量钾盐,以及苹果酸、柠檬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蔗糖、葡萄糖、果糖等。另据分析,每100克马齿菜中含蛋白质2.3克,脂肪0.5克,糖3克,粗纤维0.7克,钙85毫克,磷56毫克,铁1.5毫克,胡萝卜素2.23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素0.11毫克,尼克酸0.7毫克,维生素C23毫克。此外,马齿苋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样物质,故能维持上皮组织如皮肤、角膜及结合膜的正常机能,参与视紫质的合成,增强视网膜感光性能,也参与体内许多氧化过程。马齿苋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痢疾杆菌的作用很强,所以.马齿菜适宜患有急慢性痢疾肠炎以及膀胱炎,尿道炎的人服食。马齿苋 一名酸米菜,南京地区药材名叫安乐菜。系马齿苋科植物。肉质草本,开黄色小花,果实成熟时环状裂开,分布中国各省。性味 酸、寒,无毒。成分 含维生素B、c,胡罗卜素和草酸、硝酸钾、氯化钾等。药理 抑菌试验: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特别对痢疾杆菌的作用很强。功用 适用于痢疾、肠炎、急性关节炎、膀胱及尿道炎、肛门炎、痔疮出血等。[赤白痢疾]马齿苋60~90克(鲜草加倍),扁豆花3至12克,水煎加红糖,一日分2次服。或马齿苋烧存性,研细,以糖水调服。每次服6克,一日2次。[妇女赤白带]鲜马齿苋,洗净捣烂绞汁约60克,生鸡蛋2个,去黄,用蛋白和入马齿苋汁中搅和,开水冲服,每日1次。[黄疸]鲜马齿苋绞汁,每次约30克,开水冲服,一日2次。[烂腿 (臁疮)]鲜马齿苋捣烂,连渣敷于患处。[小便尿血,便血]鲜马齿苋绞汁,藕汁等量,每次半杯 (约60毫升),以米汤和服,一日z次。【英文名】 HERBA PORTULACAE【别名】马齿菜、马苋菜、猪母菜、瓜仁菜、瓜子菜、长寿菜、马蛇子菜【来源】本品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残根及杂质,洗净,略蒸或烫后晒干。【源形态】一年生草本,长可达35厘米。茎下部匍匐,四散分枝,上部略能直立或斜上,肥厚多汁,绿色或淡紫色,全体光滑无毛。单叶互生或近对生;叶片肉质肥厚,长方形或匙形,或倒卵形,先端圆,稍凹下或平截,基部宽楔形,形似马齿,故名“马齿苋”。夏日开黄色小花。蒴果圆锥形,自腰部横裂为帽盖状,内有多数黑色扁圆形细小种子。【性状】本品多皱缩卷曲,常结成团。茎圆柱形,长可达30cm,直径0。1~0。2cm,表面黄褐色,有明显纵沟纹。叶对生或互生,易破碎,完整叶片倒卵形,长1~2。5cm,宽0。5~1。5cm;绿褐色,先端钝平或微缺,全缘。花小,3~5朵生于枝端,花瓣5,黄色。蒴果圆锥形,长约5mm,内含多数细小种子。气微,味微酸。【鉴别】取本品粉末2g,加盐酸乙醇溶液(1→20)15ml,加热回流10分钟,趁热滤过。取滤液2ml,加3%碳酸钠溶液1ml,置水浴中加热3分钟后,在冰水中冷却,加活性炭少量,搅拌,滤过,滤液加新制的重氮对硝基苯胺试液2滴,显红色。【性味归经】酸,寒。归肝、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热毒血痢,痈肿疔疮,湿疹,丹毒,蛇虫咬伤,便血,痔血,崩漏下血。【用法用量】 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备注】(1)马齿苋为治菌痢的要药,可单用本品煎服,也可配合辣蓼等药同用,以用新鲜者效果较佳。本品在近年来应用范围有所发展,如用治百日咳、肺结核及化脓性疾患等。由于本品原可做蔬菜食用,即使大量应用也很安全,故是一味值得重视的药品。【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马齿苋又名长命菜、瓜子菜、五行草,是马齿苋科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其植株匍匐,分枝多,茎和叶呈肉质、多汁。叶小、互生、倒卵形、全缘、厚而柔软。花淡黄色,通常3-5朵簇生于枝端叶腋、无梗,午时盛开。6-8月开花,7-10月结果,种子肾状卵形、黑色。  马齿苋营养丰富,主要是其含有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量的钾盐,并含有苹果酸、柠檬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草酸、树脂、黄体酮、蛋白质、及胡萝卜素、维生素等。对人体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人经常食用马齿苋,不仅可以补充身体营养,而且绝无增高胆固醇之忧,实为天然野生佳蔬。  食用方法  1、将新鲜的马齿苋冼净、除水后,直接加佐料爆炒。  2、将马齿苋除水后晒到半干再爆炒,这样炒出的菜中就带有一点腌菜的味道。  3、将马齿苋除水后晒3-5天,直至完全晒干,有利于长时间贮存,随吃随取。吃时可用水泡开,洗净后同肉蒸或烧,与”梅干菜蒸肉”的做法相似。  4.马齿苋田螺粥 把田螺先用水泡20分钟,洗净,放入沸水中,用文火煮至田螺肉变色捞出,挑出螺肉,用刀剁碎备用。待粥熟透时,倒入马齿苋,继续煮几沸,马上拌入田螺肉,点入味精,搅匀均可食。  5.凉拌马齿苋 先将马齿苋除去根、老黄叶片,清水洗净,下入沸水锅里焯透后,用清水漂洗2-4遍,用刀切成段,放入盘中,加佐料蒜泥、麻油、酱油、味精,用筷子顺着拌匀即成。  6.绿豆马齿苋汤 先把绿豆冼净放入煲内煮约15分钟。再放入马齿苋、蒜仁,煮1-2小时,至瘦肉软熟,放入猪油、精盐、味精调味,即成。  此外还可做马齿苋包子、马齿苋荠菜粥、马齿苋炒鸡蛋、马齿苋芡实瘦肉汤等。  近年来美国农业部的一个研究所,曾对马齿苋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发现马齿苋的茎叶中含有一种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营养成份:“SL3-脂肪酸”,这种脂肪酸是形成细胞膜,尤其是脑细胞和眼细胞膜的重要成份。过去认为这种脂肪酸只储存在脂性海鱼,如沙丁鱼、鲭鱼、秋刀鱼等的体内。这一意外发现,为人类食谱增加了一味新的高营养食品来源。100毫升马齿苋汁中,含有SL3约200毫克。与海鱼相比毫不逊色。此外,马齿苋中还含有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这两种物质都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它们能有效地防止游离基对人体组织所造成的伤害,有抗衰老、防治冠心病及防癌变、防肥胖的功能。  今天,马齿苋的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特有的山野风味,正在走上家庭餐桌。欧洲的一些食品店和餐馆已开始供应各种马齿苋食品,包括马齿苋色拉、马齿苋三明治,以及供佐餐用的马齿苋酱等,誉称绿色食品。  其药物作用:http://www.pharmnet.com.cn/tcm/zybb/index.cgi?f=detail&id=109
应该叫马齿苋树。也叫金枝玉叶。 金枝玉叶又名绿玉树、马齿苋树,为马齿苋科马齿苋属多年生常绿肉质灌木,茎肉质,紫褐色至浅褐色,分枝近水平,新枝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呈紫红色,若光照不足,则为绿色。肉质叶倒卵形,交互对生,叶片细小,质厚,...

9,可不可以告诉我一些关于野菜的资料

大江南北吃野菜的风俗有时候大不相同,在这个地方是野菜,在别个地方便只不过是种普通的野草或者是草药。野菜爱好者应该集思广益,这样就可以发现新的野菜品种,可以吃到更多种多样的野菜。种类吃多了,就更健康了。:)本文也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抛砖引玉”,希望我没有说到的,诸位积极回贴,成就一篇野菜大全。 马齿苋:在我的家乡湖北,马齿苋一般长在春天的菜园里。家乡相对多雨,似乎一场春雨以后,菜园的绿便要浓个三分。这个时候,人禁不住踩了菜园的湿泥,在摘菜的间隙,采了嫩嫩的马齿苋,(注意,只要嫩的,不要老的,老的马齿苋会很酸。)用水焯一下,放了油炒着吃。 个人认为是好吃的紧。一盘嫩马齿苋我可以一个人吃光它。我妈妈和我爸爸他们却都不吃,说是这玩艺有什么好吃的?酸死人!以前吃的多了。不吃?那我一个人吃! 以下是网上搜集: 因为马齿苋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较高,中医把马齿苋作为解毒、消炎、利尿、治细菌性赤痢的有效药物。 马齿苋又名长命菜、瓜子菜、五行草,是马齿苋科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其植株匍匐,分枝多,茎和叶呈肉质、多汁。叶小、互生、倒卵形、全缘、厚而柔软。花淡黄色,通常3-5朵簇生于枝端叶腋、无梗,午时盛开。6-8月开花,7-10月结果,种子肾状卵形、黑色。 马齿苋营养丰富,主要是其含有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量的钾盐,并含有苹果酸、柠檬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草酸、树脂、黄体酮、蛋白质、及胡萝卜素、维生素等。对人体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人经常食用马齿苋,不仅可以补充身体营养,而且绝无增高胆固醇之忧,实为天然野生佳蔬。 食用方法 1、将新鲜的马齿苋冼净、除水后,直接加佐料爆炒。 2、将马齿苋除水后晒到半干再爆炒,这样炒出的菜中就带有一点腌菜的味道。 3、将马齿苋除水后晒3-5天,直至完全晒干,有利于长时间贮存,随吃随取。吃时可用水泡开,洗净后同肉蒸或烧,与”梅干菜蒸肉”的做法相似。 4.马齿苋田螺粥 把田螺先用水泡20分钟,洗净,放入沸水中,用文火煮至田螺肉变色捞出,挑出螺肉,用刀剁碎备用。待粥熟透时,倒入马齿苋,继续煮几沸,马上拌入田螺肉,点入味精,搅匀均可食。 5.凉拌马齿苋 先将马齿苋除去根、老黄叶片,清水洗净,下入沸水锅里焯透后,用清水漂洗2-4遍,用刀切成段,放入盘中,加佐料蒜泥、麻油、酱油、味精,用筷子顺着拌匀即成。 6.绿豆马齿苋汤 先把绿豆冼净放入煲内煮约15分钟。再放入马齿苋、蒜仁,煮1-2小时,至瘦肉软熟,放入猪油、精盐、味精调味,即成。 此外还可做马齿苋包子、马齿苋荠菜粥、马齿苋炒鸡蛋、马齿苋芡实瘦肉汤等。 近年来美国农业部的一个研究所,曾对马齿苋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发现马齿苋的茎叶中含有一种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营养成份:“SL3-脂肪酸”,这种脂肪酸是形成细胞膜,尤其是脑细胞和眼细胞膜的重要成份。过去认为这种脂肪酸只储存在脂性海鱼,如沙丁鱼、鲭鱼、秋刀鱼等的体内。这一意外发现,为人类食谱增加了一味新的高营养食品来源。100毫升马齿苋汁中,含有SL3约200毫克。与海鱼相比毫不逊色。此外,马齿苋中还含有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这两种物质都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它们能有效地防止游离基对人体组织所造成的伤害,有抗衰老、防治冠心病及防癌变、防肥胖的功能。 今天,马齿苋的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特有的山野风味,正在走上家庭餐桌。欧洲的一些食品店和餐馆已开始供应各种马齿苋食品,包括马齿苋色拉、马齿苋三明治,以及供佐餐用的马齿苋酱等,誉称绿色食品。 荠菜 荠菜在我们湖北叫地菜。每年农历三月三,妈妈会采了已经开了白花的地菜煮鸡蛋给我们吃。所以小时候总是很盼望这个三月三。小时候,平时鸡蛋是很宝贝的,一次顶多蒸个两个。三月三妈妈却会煮很多,可以吃个够。农村就是这样的,平时紧着吃,到了一个节日就泛滥的吃。原来觉得这样不好,后来觉得这像是摸透了人的心理的吃法,若是时时一样的吃,就显不出三月三的喜悦了。 大年三十头一天,妈妈会吩咐我们采地菜。我们便会拿了小刀,挎了蓝子,出门。出到野外,我和妹妹散蹲到绿色的草地上,一颗颗采下那小小的地菜。一种我们家乡叫黄花菜的野菜和地菜很像,但是不是地菜,不能吃的;还有一种细米菜,大人告诉说这种菜吃多了会耳聋的,也不能吃,不要混到地菜里面去了。 采到一篮地菜,择净,洗干净,剁馅,拌馅,包饺子,急不可待的吃饺子,是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以下为网上搜集: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荠菜,别名野荠、地菜、护生草、鸡心菜,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带根全草,生长于田野、路边及庭园,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是一味药食同源的传统佳蔬。 荠菜的药用价值也很高,民间有“三月三(农历),荠菜赛灵丹”、“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由此可见荠菜药用功效。中医认为,荠菜性味甘、凉,入肝、脾、肺经,有清热止血、清肝 明目、利尿消肿之功效。《名医别录》言其“主利肝气,和中”。《千金·食治》言其“杀诸毒,根,主治目涩痛”。《食经》言其“补心脾”。《陆川本草》言其“消肿解毒,治疮疖,赤眼”。药理研究表明,荠菜含有类似麦角样成分,有催产素样作用,其浸膏对动物离体子宫和肠管均有明显收缩功能。荠菜提取物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其疗效优于芦丁,而且无毒性。荠菜还含有荠菜酸,能缩短凝血时间,故又被广泛用于内伤出血、咯血、产后子宫出血、月经过多、便血、尿血、消化道溃疡出血、视网膜出血、牙龈出血等。近年来,荠菜入药,用来治疗胆石症、尿石症、乳糜尿、胃溃疡、痢疾、肠炎、腹泻、呕吐、目赤肿痛、结膜炎、夜盲症、青光眼等,均收到了较好疗效。 时下值品尝荠菜正当时。荠菜食疗方法很多,可炒,可煮,可炖,可作馅,均鲜嫩可口、风味独特。宋代大诗人陆游就对荠菜情有独钟,曾吟诗赞美:“手烹墙阴荠,美若乳下豚。”甚至说自己曾经“春来荠美忽忘归”。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题诗画称赞:“三月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能名。” 地肤 地肤在我们湖北叫扫帚菜,没有听谁讲过这个是野菜,是可以吃的。但是在北方,就是一种野菜。有些地方也把这个做地被,做地被的地肤品种鲜绿鲜绿,像是比一般地肤嫩的感觉。 地肤子也是一种常用中药。 吃地肤是只掐地肤的一点嫩尖尖。采回一把嫩尖尖,用水焯一下,凉拌着吃。但我也炒着吃过。炒着吃有点糙口,有点像是吃野草。:)因为是北方野菜,最多的吃法大概还是做馅。 以下是网上搜集: 地肤 学名:Kochia scoparia (linn.) Schrad. 英文名:Broomsedge,Belvedere 科名:藜科 Chenopodiaceae 一年生草本,高50厘米一1.5米。茎直立,多分枝;分枝与小枝散射或斜升,淡绿色或浅红色,幼时有软毛,后变光滑。叶片线形或披针形,长3—8厘米,宽4—12毫米,两端均渐狭细,全缘,无毛或有短柔毛;无柄。花无梗, 1—2朵生于叶腋;花被5裂,下部联合,结果后,背部各生一横翅。胞果扁球形,包在草质花被内。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各地普遍分布,生于荒野、宅边、路旁,也有栽培;分布遍及全国。 嫩苗和叶做莱蔬;种子药用,称“地肤子”,能利水、通淋,除湿热;外用治皮癣及阴囊湿疹。种子含油约15%,供食用和工业用。 种子含三萜皂甙。 本种有一变型,扫帚菜f.trichophila Schinz.et Thell.,分枝极多,紧密向上,植株全形为卵状圆形或倒卵形;叶狭线形,常见栽培。 植株做扫帚用;嫩叶可食;种子药用,强壮、利尿,治皮肤病。 用种子繁殖。性耐碱,抗干旱,喜向阳地势和有丰富腐殖质的疏松土壤,在一般土壤中也生长良好。 鱼腥草(折儿根) 终于说到鱼腥草了。 这玩艺可费了我不少功夫。 这个东西在四川据说是叫折儿根,四川的朋友大概都知道。 可是我以前不认识它呀。既然是叫鱼腥草,有一股鱼腥味就是它的识别特征,一般药书上会说他的叶子有点像红薯叶子,可是红薯叶子长什么样,虽然我是农民的后代可是我还是不知道的呀。 我妈妈生病的时候医生给她用过鱼腥草针剂,而药书上说鱼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特别是对肺病消炎特别管用。 我想把这种草找来给妈妈作为平时保健的常用药。我穿着套鞋,拿着竹杆(这两种措施是因为怕蛇咬,我们家里有一种蛇叫土狗赖,比较小,黑的,好素的),戴着草帽(这种措施是因为作为挨着武汉的孝感也是火炉呀)四处野地里想找找传说中的鱼腥草。 我发现了一些别的草药,比如一种叫四叶律的,还有,海蚌含珠,醴肠,紫苏,白苏,等等,都没有逃脱我的法眼。可是鱼腥草我的鱼腥草我没有找着! 最后还是在我的家乡找到一个同好。他和他妻子开着一个小餐馆。他妻子得了胆结石和肾结石。他家里经常采了各种各样十几种草药放着,给他妻子喝。他的观点是人得病都是上火了,西医叫发炎了,所以只要是清热解素的药都可以配在一起喝,一定对病有好处的。他家里计有鱼腥草野菊花夏枯草车前草白茅根凤尾草三叶一枝花(白花车轴草)葡公英,……多种草药。他妻子脸有点苍白,但是总是笑笑的,和善的,他也是。 听说我找鱼腥草他冒着大太阳骑着自行车去采了一把回来。我感动的不行。果然很臭但是那臭并不难闻,我觉得很好闻。 后来我炒过鱼腥草的根吃,像藜蒿的根一样,有点糙,感觉含有好多淀粉的感觉。市场上也有得卖,而且比一般蔬菜贵很多。我就没有再买来吃了。 我的想法是等我回家我就去弄一些鱼腥草种着让我妈妈习惯这种特殊口味的蔬菜。一定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马齿苋:在我的家乡湖北,马齿苋一般长在春天的菜园里。家乡相对多雨,似乎一场春雨以后,菜园的绿便要浓个三分。这个时候,人禁不住踩了菜园的湿泥,在摘菜的间隙,采了嫩嫩的马齿苋,(注意,只要嫩的,不要老的,老的马齿苋会很酸。)用水焯一下,放了油炒着吃。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