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马姜,偏方马齿菜加姜

中草药马姜,偏方马齿菜加姜

本文目录一览偏方马齿菜加姜2,马姜野山姜云南一种长在山上的姜比生姜大很多当地人称马姜但是3,马了姜是中药吗4,广西十万大山有种中草药根部像姜株高15米左右的是什么急急急5,老姜马兰头有何功效6,中药马前子的作用和用途7,泥胡菜的价值8,……

本文目录一览

1,偏方马齿菜加姜

我是来看评论的
可以的,马齿在做凉菜的时候,需要用大葱或者洋葱做调味的,所以可以在一块吃得。

中草药马姜

2,马姜 野山姜 云南 一种长在山上的姜 比生姜大很多 当地人称马姜 但是

黄精

中草药马姜

3,马了姜是中药吗

生姜,干姜都是中药,没听说过马了姜。
姜,是药食同源,即可入药,也可佐料。味甘,有祛表散寒的功效

中草药马姜

4,广西十万大山有种中草药根部像姜株高15米左右的是什么急急急

我们那有一种本地话叫马姜,紫红色的一种旱藕,可以做旱藕粉,没图片,不好说

5,老姜马兰头有何功效

功效和作用性平、味甘涩,入心、脾、肾经;补脾止泻,益肾涩清,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 善于补五脏不足,通利十二经脉气血,使气血畅而不腐,所含氧化黄心树宁碱对鼻咽癌有抑制作用,这一切,构成了防癌抗癌的营养保健功能。 所含非结晶形生物碱N-9有降血压作用。有清热泻火之功能,还有显著的强心作用,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可以治疗口舌生疮,并有助于睡眠。用作补益药,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

6,中药马前子的作用和用途

说 明: 苦,寒,有毒。归肝,脾经。功用作用: 1,通络止痛:用治风湿顽痹或拘挛麻木。 2,消肿散结:用治外伤瘀肿疼痛及痈疽肿痛。 近年用治多种癌肿,有一定疗效。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吹喉或调涂。内服0.3~0.9g,作丸散服。注意事项: 本品有毒,过量服用,可引起肢体颤动,惊悸,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等中毒症状,故应严格控制用量,注意炮制。孕妇忌服。
番木鳖 就是马钱子,是马钱科植物马钱子和云南马钱子的种子。扁圆形或扁椭圆形,直径1.5~3cm,厚0.3~0.6cm。常一面隆起,一面稍凹下,表面有茸毛。边缘稍隆起,较厚,底面中心有突起的圆点状种脐,质坚硬。毒性成分主要为番木鳖碱(Strychnine,C21H22O2N2,即土的宁)和马钱子碱(Brucine,C23H26O4N2)。主要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据说还可用于重症肌无力。中毒症状是最初出现头痛、头晕、烦燥、呼吸增强、肌肉抽筋感,咽下困难,呼吸加重,瞳孔缩小、胸部胀闷、呼吸不畅,全身发紧,然后伸肌与屈肌同时作极度收缩、对听、视、味、感觉等过度敏感,继而发生典型的土的宁惊厥症状,最后呼吸肌强直窒息而死。解毒方法是使用中枢抑制药以制止惊厥,如阿米安钠、戊巴比妥钠或安定静注。然后洗胃,再后用甘草、绿豆、防风、铭藤、青黛(冲服)、生姜各适量水煎服,连续服4剂。

7,泥胡菜的价值

主料:泥胡菜500克调料:姜10克,盐5克,味精2克,醋10克,白砂糖10克,胡麻油15克炝泥胡菜的特色:此菜色泽碧绿,脆嫩爽口,咸鲜微甜酸。教您炝泥胡菜怎么做,如何做炝泥胡菜才好吃 1.将泥胡菜洗净,切成段,入开水锅中焯熟,捞出沥水,放入盆中。 2.将姜丝、精盐、味精、糖、醋、花椒油趁热加入盆中拌匀,加盖稍焖,装入盘中即可。
泥胡菜(《救荒本草》)【异名】苦马菜、牛插鼻(《质问本草》),石灰菜(《江苏野生食用植物》),糯米菜、猫骨头(《贵州草药》)。【来源】为菊科植物泥胡菜的全草。【植物形态】泥胡菜二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具肉质圆锥形的根。茎直立,具纵纹,光滑或有白色丝状毛。基生叶具柄,倒披针状椭圆形,长7~21厘米,羽状分裂,先端裂片较大,三角形,有时3裂,两侧裂片7~8对,长椭圆状倒披针形,下面有白色丝状毛;中部叶椭圆形,先端渐尖,羽状分裂,无柄;上部叶线状披针形至线形。头状花序多数,总苞球形,长12~14毫米,宽18~22毫米;苞片5~8层,外层苞片卵形,中层苞片椭圆形,内层苞片线状披针形,各层苞片背面尖端下具紫红色鸡冠状小片1枚。管状花紫红色,长13~14毫米。瘦果椭圆形,长2.5毫米,具纵棱,冠毛白色,2列。花期5~6月。生于路旁荒地或水塘边。我国分布甚广。【采集】夏、秋采集,洗净,晒干。【性味】苦,凉。①《质问本草》:"性寒。"②《贵州草药》:"性凉,味微苦。"③《河南中草药手册》:"辛,平。"【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消肿祛瘀。治痔漏,痈肿疔疮,外伤出血,骨折。①《质问本草》:"煎汤,洗大肠痔漏。"②《贵州草药》:"清热解毒,祛瘀生肌。"【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煎水洗。【选方】①治各种疮疡:泥胡菜、蒲公英各一两。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②治疔疮:糯米菜根、苎麻根、折耳根各适量,捣绒敷患处。③治乳痈:糯米菜叶、蒲公英各适量。捣绒外敷。④治刀伤出血:糯米菜叶适量。捣绒敷伤处。⑤治骨折:糯米菜叶适量。捣绒包骨折处。(②方以下出《贵州草药》)
泥胡菜莲座期叶片柔软,气味纯正,开花期前茎秆脆嫩,水分多,纤维少,花蕾和幼苗不仅为多数家畜所喜食,而且是人们春季食用的野菜,是猪、禽、兔的优质饲草,全株切碎煮熟喂猪,饲用价值更高。进入结籽期,根出叶老化,茸毛粗硬,叶绿体解体,叶片枯黄,除煮熟喂猪外,多数家畜不再采食。所以,泥胡菜是一种春季短期饲用牧草。另外,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效,可治疗乳腺炎,疔疮、颈淋巴炎、痈肿,牙痛、牙龈炎等病症。【来源】菊科泥胡菜属植物泥胡菜,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扎捆,用时切段。【性味归经】辛,平。【各家论述】1.《质问本草》:煎汤,洗大肠痔漏。2.《贵州草药》:清热解毒,祛瘀生肌。【功能主治】消肿散结,清热解毒。用于乳腺炎,颈淋巴结炎,痈肿疔疮,风疹瘙痒。【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或煎水外洗患处。【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附方】①治各种疮疡:泥胡菜、蒲公英各一两。水煎服。(《河南中草药手册》)②治疔疮:泥胡菜根、苎麻根、折耳根各适量,捣绒敷患处。③治乳痈:泥胡菜叶、蒲公英各适量。捣绒外敷。④治刀伤出血:泥胡菜叶适量。捣绒敷伤处。⑤治骨折:泥胡菜叶适量。捣绒包骨折处。(②方以下出《贵州草药》

8,马齿苋是什么东西呀

是野生菜,拉肚子吃它最好
马齿苋 开放分类: 植物、中药、中草药、药材、马齿苋科 【学名】Portulaca oleracea Linn. 【英文名】Purslane 【科属】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幼嫩茎叶、马齿苋科 Portulacaceae。 【别名】长命菜、五行草、安乐菜、马齿苋、酸米菜、长寿菜。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肠经。 [【来源】本品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 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残根及杂质,洗净,略蒸或烫后晒干。 【源形态】一年生草本,长可达35厘米。茎下部匍匐,四散分枝,上部略能直立或斜上,肥厚多汁,绿色或淡紫色,全体光滑无毛。单叶互生或近对生;叶片肉质肥厚,长方形或匙形,或倒卵形,先端圆,稍凹下或平截,基部宽楔形,形似马齿,故名“马齿苋”。夏日开黄色小花。蒴果圆锥形,自腰部横裂为帽盖状,内有多数黑色扁圆形细小种子。 【性状】本品多皱缩卷曲,常结成团。茎圆柱形,长可达30cm,直径0。1~0。2cm,表面黄褐色,有明显纵沟纹。叶对生或互生,易破碎,完整叶片倒卵形,长1~2。5cm,宽0。5~1。5cm;绿褐色,先端钝平或微缺,全缘。花小,3~5朵生于枝端,花瓣5,黄色。蒴果圆锥形,长约5mm,内含多数细小种子。气微,味微酸。 【鉴别】取本品粉末2g,加盐酸乙醇溶液(1→20)15ml,加热回流10分钟,趁热滤过。取滤液2ml,加3%碳酸钠溶液1ml,置水浴中加热3分钟后,在冰水中冷却,加活性炭少量,搅拌,滤过,滤液加新制的重氮对硝基苯胺试液2滴,显红色。 【性味归经】酸,寒。归肝、大肠经。 【功用主治】 适用于痢疾(大便半干半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热毒血痢,痈肿疔疮,湿疹,丹毒,蛇虫咬伤,便血,痔血,崩漏下血。现代大多用于治疗肠炎、急性关节炎、膀胱炎、尿道炎、肛门炎、痔疮出血等。 【[宜食】适宜肠胃道感染之人食用;适宜皮肤粗糙干燥,维生素A缺乏症,角膜软化症,眼干燥症,夜盲症的人食用;适宜小儿单纯性腹泻,小儿百日咳者食用;适宜钩虫病患者食用;适宜妇女赤白带下及孕妇临产时食用;适宜矽肺患者食用。 【忌食】凡脾胃索虚,腹泻便溏之人忌食;怀孕妇女,尤其是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忌食,因马齿苋性属寒滑,食之过多.有滑利之弊。根据前人经验,马齿苋忌与甲鱼同食,否则会使实用者肠胃消化不良,食物中毒等。 《食疗本草》:“煮粥止痢及疳痢。”《开宝重定新本草》:“马齿苋,服之长年不白。”《本草经疏》:“长年不白,总言其凉血益血,疾去身轻之功耳。”《本草正义》:“马齿苋……,治女人赤白带下,则此症多由湿热凝滞,寒滑以利导之,而湿热可泄,又兼能入血破瘀,故亦治赤带。濒湖谓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又无一非寒滑二字之成绩也。” 《本草经疏》:“凡脾胃虚寒,肠滑作泄者勿用。煎饵方中不得与鳖甲同入。” 【按语】马齿苋作为一种野菜,中国老百姓食用已久,确实别具风味。夏秋季节,采拔茎叶茂盛、幼嫩多汁者,除去根部,洗后烫软,将汁轻轻挤出,拌人食盐、米醋、酱油、生姜、大蒜、麻油等佐料和调味品,做凉菜吃,味道鲜美,滑润可口。也可烙饼,做馅蒸食。我国许多地方的群众,至今还有将马齿苋洗净,烫过,切碎,晒干,贮为冬菜食用的习惯。 【营养成分】每100克马齿苋鲜嫩苋茎叶含蛋白质2.3克,脂肪0.5克,糖类3克,粗纤维0.7克,钙85毫克,磷56毫克,铁巨1.5毫克,胡萝卜素2.23毫克,维生素BI0. 03毫克,维生素民 O. 11毫克,维生素PP 0.7毫克,维生素 C 23毫克。此外,还含有大量去甲肾上腺素、钾盐及丰富的柠檬酸、苹果酸、氨基酸以及生物碱等成分。维生素A样物质,故能维持上皮组织如皮肤、角膜及结合膜的正常机能,参与视紫质的合成,增强视网膜感光性能,也参与体内许多氧化过程。马齿苋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痢疾杆菌的作用很强,所以.马齿菜适宜患有急慢性痢疾肠炎以及膀胱炎,尿道炎(轻度尿道畸形也可)的人服食。马齿苋中含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多量钾盐,以及苹果酸、柠檬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和蔗糖、葡萄糖、果糖等。现代 药理研究表明: 抑菌试验: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特别对痢疾杆菌的作用很强。 马齿苋也属一名酸米菜,南京地区药材名叫安乐菜。系马齿苋科植物。肉质草本,开黄色小花,果实成熟时环状裂开,分布中国各省。 【赤白痢疾】 马齿苋60~90克(鲜草加倍),扁豆花3至12克,水煎加红糖,一日分2次服。或马齿苋烧存性,研细,以糖水调服。每次服6克,一日2次。 【妇女赤白带】 鲜马齿苋,洗净捣烂绞汁约60克,生鸡蛋2个,去黄,用蛋白和入马齿苋汁中搅和,开水冲服,每日1次。 【黄疸】 鲜马齿苋绞汁,每次约30克,开水冲服,一日2次。 【烂腿 (臁疮)】 鲜马齿苋捣烂,连渣敷于患处。 【小便尿血,便血】 鲜马齿苋绞汁,藕汁等量,每次半杯 (约60毫升),以米汤和服,一日2次。 【尿道感染,尿余沥,尿不尽,尿线细,尿畸形】 马齿苋150克,红糖90克 , 加水浸泡2小时,文火煎30分钟,一日一剂,一日服3次。 【用法用量】 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备注】(1)马齿苋为治菌痢的要药,可单用本品煎服,也可配合辣蓼等药同用,以用新鲜者效果较佳。本品在近年来应用范围有所发展,如用治百日咳、肺结核及化脓性疾患等。由于本品原可做蔬菜食用,即使大量应用也很安全,故是一味值得重视的药品。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是一种中药: 主治功能:清热解毒,止痢.治菌痢,血淋,丹毒,恶疮,蛇伤. 用法用量:煎服10克至15克.
野生菜的一种,拉肚子吃这个很管用!

9,中药骨碎补作用

骨碎补,来市寻购的药商不多,货源走势一般,行情平稳运行,时下荷市硬统货售价14元,软统货售价16-17元之间。信息来源于“中药材买卖通”
毛姜买回来怎么用
骨碎补不是补骨脂,别识少少扮代表,误人子弟!
《中国药典》:骨碎补 【拼音名】 Gǔ Suì Bǔ 【英文名】 RHIZOMA DRYNARIAE 【别名】肉碎补、石岩姜、猴姜、毛姜、申姜、爬岩姜、岩连姜 【来源】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 Sm.的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再燎去茸毛(鳞片)。 【性状】本品呈扁平长条状,多弯曲,有分枝,长5~15cm,宽1~1.5cm,厚0.2~0.5cm。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经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两侧及上表面均具凸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少数有叶柄残基及须根残留。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维管束呈黄色点状,排列成环。无臭,味淡,微涩。 【炮制】 骨碎补: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烫骨碎补:取净骨碎补或片,照烫法(附录Ⅱ D)用砂烫至鼓起,撞去毛。 【性味】苦,温。 【归经】归肾、肝经。 【功能主治】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 【用法用量】 3~9g;鲜品6~15g。外用鲜品适量。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辞典》:骨碎补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 Gǔ Suì Bǔ 【别名】猴姜、胡狲姜(《本草拾遗》),石毛姜(《日华子本草》),石庵闾(《开宝本草》),过山龙(《植物名实图考》),石岩姜(《草木便方》),石良姜(《分类草药性》),毛姜、申姜(张寿颐),毛贯仲(《青海药材》),马猬姜(《南宁市药物志》),碎补(《四川中药志》),毛生姜、鸡姜(《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中华槲蕨、石莲姜槲蕨、崖姜、光亮密网蕨以及骨碎补科植物大叶骨碎补、海州骨碎补等的根茎。冬、舂采挖,除去叶片及泥砂,晒干或蒸熟后晒干,用火燎去毛茸。 【性状】 ①槲蕨、中华槲蕨及石莲姜槲蕨的干燥根茎呈扭曲的扁平长条状,常多分歧,长6~20厘米,直径0.5~1~2厘米,厚约2~4毫米。表面淡棕色至暗棕色,密被细小鳞片,黄棕色至棕色,柔软如毛;用火燎过则残留鳞片成棕色至深棕色,两侧及上表面具突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质硬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红棕色,有黄白色散在的维管束,成圆圈状排列。气无、味淡而微涩。以粗壮扁平为佳。 槲蕨主产于浙江、湖北、广东、广西、四川,此外,贵州、江西、福建等地亦产。中华槲蕨产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石莲姜槲蕨产于四川、云南。 ②崖姜的干燥根茎呈圆柱形或扁条状,粗大,略弯曲而扭曲,不分枝,长7~15厘米,直径1~2厘米,表面棕黑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纹和皱纹,在沟纹、皱纹及叶基处可见黄棕色细密的鳞片,上面有哭起的圆形叶痕,直径约1厘米。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呈红棕色,有众多的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凹"形。气微弱,味微涩。 产于广东,在辽宁、广东使用。 ③光亮密网蕨的干燥根茎详"猪毛蕨"条。 ④大叶骨碎补的干燥根茎呈扭曲的圆柱形,或略扁,长4~13厘米,直径7~9毫米,表面棕褐色,有纵沟纹及皱纹,残留少量黄棕色鳞片。上侧有突起的圆形叶基痕。质坚硬。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红棕色,有多数黄色点状维管束,排成环状,中央有两个维管束较大,呈新月形。气微弱,味微涩。 产于广西、广东,在辽宁、广西、广东使用。 【化学成份】槲蕨根茎含淀粉16.4%、葡萄糖5.37%,还含柚皮甙。 【炮制】骨碎补:去净泥砂杂质,洗净,稍浸泡,润透,切片,晒干。砂烫骨碎补:取砂子置锅内炒热,加入拣净的骨碎补,烫炒至鼓起,毛呈焦黄色,迅速取出,筛去砂,放凉后除去毛即成。 《雷公炮炙论》:"凡使骨碎补,采得后先用钢刀刮去上黄赤毛尽,便细切,用蜜拌令润,架柳甑蒸一日后出,暴干用。" 【性味】苦,温。 ①《日华子本草》:"平。" ②《开宝本草》:"味苦,温,无毒。" ③《广西中药志》:"甘微苦涩,温。" 【归经】入肝、肾经。 ①《纲目》:"足少阴。" ②《本草求真》:"入肾,兼入心。"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补肾,活血,止血。治肾虚久泻及腰痛,风湿痹痛,齿痛,耳鸣,跌打闪挫、骨伤,阑尾炎,斑秃,鸡眼。 ①《药性论》:"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口(一作’足’)手不收,上热下冷。" ②《日华子本草》:"治恶疮,蚀烂肉,杀虫。" ③《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补伤折。" ④《本草正》:"疗骨中邪毒,风热疼痛,或外感风湿,以致两足痿弱疼痛。" ⑤《本草述》:"治腰痛行痹,中风鹤膝风挛气证,泄泻,淋,遗精,脱肛。" ⑥《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 ⑦《四川中药志》:"泄湿,通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注意】阻虚及无瘀血者慎服。 ①《本草经巯》:"不宜与风燥药同用。" ②《本草汇言》:"如血虚风燥,血虚有火,血虚挛痹者,俱禁用之。" ③《得配本草》:"忌羊肉、羊血、芸薹菜。" 【附方】 ①治腰脚疼痛不止:骨碎补一两,桂心一两半,牛膝三分(去苗),槟榔二两,补骨脂三两(微炒),安息香二两(入胡桃仁捣熟)。捣罗为末,炼蜜入安息香,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下二十丸。(《圣惠方》) ②治耳鸣,亦能止诸杂痛:骨碎补去毛细切后,用生蜜拌,蒸,从巳至亥,暴干,捣末,用炮猪肾空心吃。(《雷公炮炙论》) ③治肾虚耳鸣耳聋,并齿牙浮动,疼痛难忍:骨碎补四两,怀熟地、山茱萸,茯苓各二两,牡丹皮一两五钱(俱酒炒),泽泻八钱(盐水炒)。共为末,炼蜜丸。每服五钱,食前白汤送下。(《本草汇言》) ④治牙痛:鲜槲蕨一至二两(去毛)。打碎,加水蒸服。勿用铁器打煮。(《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⑤治金疮,伤筋断骨,疼痛不可忍:骨碎补(去毛,麸炒微黄)、自然铜(细研)、虎胫骨(涂酥炙黄)、败龟(涂酥炙微黄)各半两,没药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以胡桃仁半个,一处嚼烂,用温酒一中盏下之,日三、四服。(《圣惠方》骨碎补散) ⑥治打扑伤损:胡狲姜不以多少,生姜半之。上同捣烂,以罨损处,用片帛包,干即易之。(《百一选方》) ⑦接骨续筋:骨碎补四两,浸酒一斤,分十次内服,每日二次;另晒干研末外敷。(《泉州本草》) ⑧治挫闪:骨碎补二两,杵烂,同生姜母、菜油、茹粉少许,炒敷患处。(《闽东本草》) ⑨治关节脱位,骨折:在关节复位或正骨手术后,取槲蕨(去毛)和榔榆皮捣烂,加面粉适量,捣成糊状,敷伤处,二至三日换药一次。 ⑩治跌打损伤,腰背、关节酸痛:槲蕨(去毛)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⑾治阑尾炎:鲜槲蕨(去毛)八两,切碎,加大血藤五钱,红枣四两。水煎服。(⑨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⑿治斑秃:鲜槲蕨五钱,斑蝥五只,烧酒三两,浸十二天后,过滤擦患处,日二至三次。(《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 ①防治链霉素毒性及过敏反应 取骨碎补干片5钱,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视需要可长期服用。对已知有链霉素毒性反应者,用链霉素同时使用本药,可防其毒性反应;既往有链霉素过敏的患者再次使用时,除从小剂量开始外,并加服本药脱敏。对使用链霉素过程中已出现毒性或过敏反应者,则用本剂治疗;临床观察21例(过敏反应2例,毒性反应19例),服药后除2例无效外,其余均于第二天反应症状减轻,大部分于第3~4天反应症状消失。停服骨碎补后链霉素反应再次出现.再用骨碎补煎剂仍有效果。据观察,本药对反应中的头痛、头晕、口唇及舌尖麻木等症状疗效最好;对耳鸣、耳聋的控制也有一定效果。提示其主要作用,在于解除链霉素对第八对脑神经和三叉神经下颌枝的毒性作用。 ②治疗鸡眼 取骨碎补3钱,碾成粗末,放入95%酒精100毫升中浸泡3日备用。用时先将足部鸡眼或疣子用温水洗泡柔软,再用小刀削去外层厚皮;然后涂擦骨碎补酒精浸剂,每2小时1次,连续4~6次,每日至多10次。擦后略有痛感,几分钟可消失。治疗鸡眼6例,均在10~15天内痊愈;疣子2例,均在3日内脱落而愈。 【摘录】《*辞典》 《中华本草》:骨碎补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本草纲目拾遗》:骨碎补,本名猴姜,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命此名。或作骨碎布,讹矣。江西人呼为胡姜,象形也。岭南虔、吉州亦有之。叶似石韦,而一根,余叶生于木。 2.《日华子本草》:猴姜,是树上寄生草,苗似姜,细长。 3.《开宝本草》:骨碎补,生江南。根着树石上,有毛,叶如庵闾。 4.《本草图经》:骨碎补,今淮、浙、陕西、夔、路州郡亦有之。根生大木 【拼音名】 Gǔ Suì Bǔ 【别名】猴姜、猢狲姜、石毛姜、石庵 (艹闾)、过山龙、石良姜、爬岩姜、石岩姜、碎补、树蜈蚣、地蜈蚣、黄爬山虎、麻鸡翅膀、搜山虎、肉碎补、猴掌姜、石连、姜、石巴掌、毛姜、申姜、岩姜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附生于海拔200-1800m的林中岩石或树干上。 2.附生于海拔900-2800m的林缘石上或山谷岩石间。 3.附生于海拔500-2400m的林中树干或岩石上。 4.附生于海拔1000-1900m的林中树干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2.分布于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3.分布于西南及广西。 4.分布于华南、西南及福建、台湾等地。 【炮制】骨碎补:去净泥砂杂质,洗净,稍浸泡,润透,切片,晒干。砂烫骨碎补:取砂子置锅内炒热,加入拣净的骨碎补,烫炒至鼓起,毛呈焦黄色,迅速取出,筛去砂,放凉后除去毛即成。《雷公炮炙论》:凡使骨碎补,采得后先用铜刀刮去上黄赤毛尽,便细切,用蜜拌令润,架柳甑蒸一日后出,暴干用。 【性味】苦;性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肾强骨;活血止痛。主肾虚腰痛;足膝痿弱;耳聋;牙痛;久泄;遗尿;跌打骨折及斑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或入丸、散。外用: 适量,捣烂敷或晒干研末敷;也可浸酒搽。 【注意】阴虚内热及无瘀血者慎服。 【临床应用】 1.取骨碎补干片5钱,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视需要可长期服用。对已知有链霉素毒性反应者,用链霉素同时使用本药,可防其毒性反应;既往有链霉素过敏的患者再次使用时,除从小剂量开始外,并加服本药脱敏。对使用链霉素过程中已出现毒性或过敏反应者,则用本剂治疗;临床观察21例(过敏反应2例,毒性反应19例),服药后除2例无效外,其余均于第二天反应症状减轻,大部分于第3-4天反应症状消失。停服骨碎补后链霉素反应再次出现,再用骨碎补煎剂仍有效果。据观察,本药对反应中的头痛、头晕、口唇及舌尖麻木等症状疗效最好;对耳鸣、耳聋的控制也有一定效果。提示其主要作用,在于解除链霉素对第八对脑神经和三又神经下颌枝的毒性作用。 2.治疗鸡眼:取骨碎补3钱,碾成粗末,放入95%酒精100ml中浸泡3日备用。用时先将足部鸡眼或疣子用温水洗泡柔软,再用小刀削去外层厚皮;然后涂擦骨碎补酒精浸剂,每2小时1次,连续4-6次,每日至多10次。擦后略有痛感,几分钟可消失。治疗鸡眼6例,均在10-15天内痊愈;疣子2例,均在3日内脱落而愈。 【摘录】《中华本草》
性味归经  苦,温。归肾、肝经。 功能主治  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 用法用量  3~9g;鲜品6~15g。外用鲜品适量。
骨碎补的功效与作用:活血续伤 补肾强骨 治骨伤碎 治肾、虚、耳鸣、耳聋、牙痛,阴虚火旺、血虚风燥者慎用;阴虚内热者禁服。...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