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大通塔,通草是什么

中草药大通塔,通草是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通草是什么2,中药通草的别名是什么3,中药大辞典下通花梗是什么中药4,什么是通草丝5,中药中的通草有什么作用啊6,我要知道雁荡山的概况通草是什么通草,为五加科植物,又名为冠脱、离南、白通草、通花、五加风、大通塔、通脱……

本文目录一览

1,通草是什么

通草,为五加科植物,又名为冠脱、离南、白通草、通花、五加风、大通塔、通脱木、倚商等等,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福建、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广东等地。
通草是中药,有泻肺,利小便,下乳汁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淋病,水肿,产妇乳汁不通,目昏,鼻塞等疾病。

中草药大通塔

2,中药通草的别名是什么

方通草,丝通草,通草丝,通脱木,通花,方通,通棍,通 草棍,小通草,空心通草,实心通草,大通草,白通草,泡通,寇 通,寇脱,离南,活苋,倚商,葱草,花草,通大海,五加风,宽 肠,宽草,大通塔,大木通,五角加皮,通花五加,大叶五加皮。

中草药大通塔

3,中药大辞典下通花梗是什么中药

一般是指“通草”,是几种植物来源的茎枝髓部,有利下通淋,通乳等作用。如:中国旌节花Stachyurus chinensis Franch.旌节花科 Stachyuraceae 旌节花属别名:通花 通草 中国旌节花 矮脚棍 白蛇精 称铊 画眉杠 旌节花 萝卜药 山麻皮 水凉子 通草花 通草树 通花杆 通泡木 通条 通条树 细泡通 小凉子 小通草 小通花 小通藤 杨猫 鱼泡通 中华旌节花 白通 短穗旌节花 宽叶旌节花 萝卜药 通泡树 通条木 月亮心 云南旌节花 中国荆节花 中花旌节花 中华青荚叶Helwingia chinensis Batal.山茱萸科 Cornaceae 青荚叶属别名:叶长花 中华青荚叶 华青荚叶 老汉背娃娃 树叶青荚叶 通花 小通草 叶上果 叶上花 叶上珠 叶上子 月亮公公树 掌上珠 中华青夹叶 单室茱萸 灰色青荚叶 通心草 中华青荚树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 (Hook.) K. Koch五加科 Araliaceae 通脱木属别名:木通树 天麻子 通草 通脱木 白龙须 大木通 大通 大通草 大通花 大通塔 大叶五加皮 花草 寇脱 宽肠 天麻籽 通(大)根 通打根 通大根 通根 通花、通草 通花根 通花五加 通六根 通木 通堂树 通心草 蓪草 土黄芪 万丈深 五加风 五加通 五角加皮 紫金莲 活 老人虚 离南 泡通 山木通 通 倚商 rice-paper plant
清热利水药

中草药大通塔

4,什么是通草丝

【药 名】通草 【拼 音】TONGCAO【英文名】Ricepaperplant Pith【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功 效】泻肺,利小便,下乳汁。【主 治】治小便不利,淋病,水肿,产妇乳汁不通,目昏,鼻塞。【性味归经】甘淡,凉。①《本草拾遗》: "无毒。"②《医学启源》: "气平,味甘。"③《本草蒙筌》: "味甘淡,气平。"④《纲目》: "甘淡,寒,无毒。" 入肺、胃经。①《纲目》: "入太阴肺、阳明胃经。"②《雷公炮制药性解》: "入肺,大、小肠三经。"③《本草经疏》: "入足少阴、太阳,手少阴、太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绵裹塞鼻。 【用药忌宜】气阴两虚,内无湿热及孕妇慎服。①《本草经疏》:"虚脱入禁用,孕妇人勿服。" ②《本草汇言》:"阴阳两虚者禁用。"③《本草从新》:"中寒者勿服。" 【别 名】寇脱(《山海经》)、离南、活DUO、倚商(《尔雅》)、葱草(《本草汇言》)、白通草(《药性切用》)、通花(《草木便方》)、花草(《中国树木分类学》)、大通草(《四川中药 志》)、通大海、泡通(《贵州民间方药集》)、五加风、宽肠、大通塔、大木通、五角加皮、通花五加、大叶五加皮(《湖南药物志》) 【处方名】通草、通花、丝通、白通草、白丝通、通脱木、朱通草(通草片喷湿,拌入适量朱砂粉末,晾干入药者) 【商品名】大通草:又名通脱木、空心通草。为植物通脱木的茎髓。主产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福建、台湾等地。以茎髓粗壮、干燥、洁白、空心有隔膜者为佳。 小通草:又名通棍、通草棍、通花、实心通草。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拉雅旌节花Stachyurus himalaicus Hook. f. et Thoms.的茎髓。以色白、干燥、无斑点者为佳。 方通草:又名方通。为通草经层叠压平,用一定尺寸的四方模板截成的方形薄片。 丝通草:又名丝通。为加工方通草时修裁下来的碎丝。 建方通:指福建、台湾产的方通草。性质柔软,品质优良。 川方通:产于贵州、云南而在四川重庆加工的方通草。 凤尾通草丝:又名凤尾丝。为加工方通草时头刀裁下的毛丝。 修边通草丝:又名修边丝。为加工方通草时最后修裁掉的细丝。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根(通花根)、花蕾(通花花)、花粉(通脱木花上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药材小通草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拉雅旋节花 Stachyurus himalaicusHook.f. et Thoms.等的茎髓,亦作通草使用,参见"小通草"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福建、台湾、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药材产贵州、云南、台湾、广西、四川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秋季采收,选择生长2~3年的植株,割取地上茎,截成段,趁鲜时取出茎髓,理直,晒干。放置干燥处;将茎髓加工制成的方形薄片,称为"方通草";加工时修切下来的边条,称为"丝通草"。 【拉丁名】药材Medulla Tetrapanacis 原植物 Tetrapanax papyrife-rus(Hook.)K. Koch 【炮制方法】通草:拣去杂质,切片。朱通草:取通草片,置盆内喷水少许,微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并随时翻动,至外面挂匀朱砂为度,取出,晾干。(每通草片10斤,用朱砂10 两) 【考 证】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①《本草拾遗》:"通脱木,生山侧。叶似萆麻,心中有瓤,轻白可爱,女工取以饰物。《尔雅》云离南、活脱也。一本云药草,生江南,主虫病,今俗亦名通草。"②《本草图经》:"俗间所谓通草,乃通脱木也,今园圃间亦有种两者。古方所用通草,皆今之木通,通脱稀有使用者。近世医家多用利小便,南人或以蜜煎作果,食之甚美。" 【生药材鉴定】干燥茎髓呈圆柱形,一般长0.3~0.6米,直径1.2~3厘米。洁白色,有横纵沟纹。体轻,质柔软,有弹性,易折断,断面平坦,中部有直径0.5~1.5厘米的空心或白色半透明的薄膜,外圈银白色,纵剖之见有层层隔膜,无臭无昧。以色洁白、心空、有弹性者为佳。方通草:呈方形的薄片,微透明、平滑、洁白、似纸质而轻软。丝通草:为不整齐之细长条片。 【中药 化学成分】含灰分5.95%、脂肪 1,07%、蛋白质 1.11%、粗纤维生8.73%、成聚糖5.83%。尚含糖醛酸28.04%,其一部分存在于聚β-D-半乳糖醛酸(这种多糖溶于草酸铵溶液)。另含溶于 NaOH溶液的多糖,其水解产物中含半乳糖醛酸、半乳糖、葡萄糖和木糖。 含肌醇(inositol)。另含多聚戊糖约14.3%,多聚甲基戊糖约3%以及阿拉伯糖、葡萄糖、果糖、乳糖、果糖、乳糖、果胶、半乳糖醛酸。济南商品通草含有钡、钙、镁、铁、铝、铅、硅、铜、硼、镍、锰、铬、钠、银、钾、钛、锶、镉等微量金属元素及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别名】方通草,丝通草,通草丝,通脱木,通花,方通,通棍,通草棍,小通草,空心通草,实心通草,大通草,白通草,泡通,寇通,寇脱,离南,倚商,葱草,花草,通大海,五加风,宽肠,宽草,大通塔,大木通,五角加皮,通花五加,大叶五加皮。 【商品名】大通草。又名通脱木、空心通草。为植物通脱木的茎髓。主产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福建、台湾等地。以茎髓粗壮、干燥、洁白、空心有隔膜者为佳。 小通草:又名通棍,通草棍,遁花、实心通草。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拉雅旌节花的茎髓。以色白、干燥、无斑点者为佳。 方通草:又名方通。为通草经层叠压平,用一定尺寸的四方模板截成的方形薄片。 丝通草:又名丝通。为加工方通草时修裁下来的碎丝。 建方通:指福建,台湾产的方通草。性质柔软,品质优良。 川方通:产于贵州,云南而在四川重庆加工的方通草。 凤尾通草丝:又名凤尾丝。为加工方通草时头刀裁下的毛丝。 修边通草丝:又名修边丝。为加工方通草时最后修裁掉的细丝。 【处方名】通草,通花,通脱木,朱通草(通草片喷湿,拌入适量朱砂粉末,晾干入药者)。

5,中药中的通草有什么作用啊

通草有清热利水;通乳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淋症涩痛;小便不利;水肿;黄疸;湿温病;小便短赤;产后乳少;经闭;带下。用于湿温尿赤,淋病涩痛,水肿尿少,乳汁不下。一般是用于入汤剂煎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规律用药。
通草 别名  寇脱、离南、活莌、倚商、通脱木、葱草、白通草、通花、花草、大通草、通大海、泡通、五加风、宽肠、大通塔、大木通、五角加皮、通花五加、大叶五加皮药理作用   用代谢笼法,给大鼠灌胃,给予药剂量均为4g-kg,观察7个品种通草对尿量及尿氮、尿钠、尿钾排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脱木、盘叶柏那参、青荚叶、棣棠花有明显的利尿效果,其中通脱木作用最强,罗伞、云南乡球、喜马山旌节花利尿作用不明显。通脱木等4种通草能明显增加大鼠尿中钾离子的排出,而对尿钠、尿氯无明显影响,故认为通草利尿与排钾有关[1]。 中药化学成分   木髓中含灰分5.95%,脂肪1.07%,蛋白质1.11%,粗纤维48.73%,戊聚糖5%及糖醛酸28.04%,其多糖的氢氧化钠提取物经水解得到α-半乳糖(galactose),葡萄糖(glucose)与木糖(xylose),而用草酸铵提取的提取物水解后则得到半乳糖醛酸[1];还含天冬氨酸、苏氨酸、侣氨酸、苯丙氨酸等13种氨基酸以及钙、钡、镁、铁等18种微量元素[2];木部含木质素[3]。   叶含通脱木皂甙l-ⅱa、l-ⅱb、l-ⅱc、l-ⅱd(papyrioside l-ⅱa、l-ⅱb、l-ⅱc、l-ⅱd),其中l-ⅱa是l-ⅱc的后生产物,而l-ⅱb也可能是l-ⅱd的后生产物[4],还含通脱木皂甙元a-j(paryriogenin a-j),及原通脱木皂甙元a1、a2(propapyriogenin a1、a2)和槲皮甙(quercitrin)[5,6]。 功效   清势利水;通乳

6,我要知道雁荡山的概况

雁荡山概况:  景点关键字:国家级风景区 国家森林公园  包括苍山支脉,绵延数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为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通常所说的雁荡山风景区主要是指北雁荡山。 雁荡山又名雁岩、雁山,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中国“东南第一山”,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  北雁荡山位于浙江温州乐清市东北境内(东径121°,北纬27°50’),背依莽莽的括苍山,面对浩瀚的乐清湾,是一座大型滨海山岳风景名胜区。因主峰雁湖岗上有结满芦苇的湖荡,年年南飞的秋雁栖宿于此,因而得名“雁荡山”。北雁荡山原名芙蓉山,下有村曰芙蓉村,唐初,始名雁荡山,简称雁山。明朝陈仁锡据此题为“花村鸟山”,意指雁荡有村以花名,山以鸟名。雁荡开山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据记载,梁武帝大通元年,照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实为雁荡开山之始。风景区内,山体构成多为流纹岩,富于垂直节理。它以其“峭拔险怪”、“不类他山”闻名于世。北宋沈括于公元1074年察访雁荡山时,曾对雁荡山的地形及其成因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研究。他分析了雁荡诸峰的成因:“当是为谷中大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据汉代地质考察,雁荡山在几千万年至一亿多年前原是火山地带。到了距今三四千万年前,它沉没在海中,岩体受到海水的侵蚀;又过了二千多万年,它逐渐露出海面;以后又遇冰川期,遭到冰川洪水的袭洗,岩体又进一步崩解和剥蚀,岩体裸露,形成众多的深谷、峰林,有“造型地貌博物馆”之称。古时,“雁荡荒凉落海陬,舆图却在东南僻”,因地处险僻,交通阻塞,湮没累代。南北朝刘宋初年(公元422--423),爱好山水诗人谢灵运为永嘉(今温州)太守,曾到雁荡筋竹涧游览,写有《从筋竹涧越岭溪行》诗一首。也有说他到过谢公岭而落了登山屐,后人为之建“落屐亭”,因而传为佳话。西域高僧诺讵那(十六罗汉中的第五尊者),因慕雁荡“花村鸟山”之美名,率弟子三百来雁荡山兴建寺院、弘扬佛教,最后在大龙湫观瀑坐化,世传为雁荡开山祖师。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画天下山川为两戒,就有“南戒尽于雁荡”之语,此前未有雁荡之称。至宋代,山亭寺院相继兴建,当时雁荡就有十八古刹、十六亭、十院之称,香客、游客因之大盛。迨宋室南迁,建都临安(今杭州),雁荡被辟为温(温州)台(台州)驿路必经之处,于是“贵游辐臻,梵刹增新”,更使它处于全盛阶段。相传当时的能仁寺就已“日食游客千余人”。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和崇祯五年(1632)年三次来游雁荡,先后写下了游记两篇。那时雁荡“百二奇峰”的名称已全部形成,雁山“五珍”“雁茗、观音竹、香鱼、山乐宫、金星草”,在明朝朱谏的《雁山志》中已有记载。到了清朝,游客称盛,雁荡山的声誉就更加显著了。但雁荡成为广大人民的旅游胜地,却是在解放以后。尤其近十多年来,党和国家十公重视旅游事业的发展,重新成立了雁荡山管理局,规划风景区的建设。近几年来修建了一些风景点、道路、饭店餐馆、商场、娱乐场所等,旅游设施有了进一步改善。雁荡山风景区东起方山,西至锯板岭,南到筋竹洞口,北止六坪山,风景面积约四百五十平方公里。依风景分布情况,全山分灵峰、灵岩、大龙湫、雁湖、三折瀑、显胜门、仙桥、羊角洞这样八个景区。东南部风景较集中,灵峰、灵岩和大龙湫,简称“二灵一龙”,是全山的风景中心,古时称为“雁荡风景三绝”。雁荡风景,以奇驰名,它与黄山的峭,泰山的雄,庐山的伟,峨嵋的秀相媲美。雁荡的奇,主要是奇峰怪石,飞瀑幽洞。雁荡地居深广,风景繁多,全山计有102峰、103岩、29石、66洞、25瀑(包括4湫)、22嶂、22潭、20寺、12亭、11门4阙、9谷8坑、8岭9泉、11溪1涧等五百余处胜景。因此明朝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旅游后感叹道:“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雁荡风景以峰、洞、岩、石、瀑、潭、嶂最为奇观。奇峰怪石,悬崖叠嶂,崇耸嵯峨;古洞石室,茂林幽径,曲折迂回;飞瀑流泉,碧潭清涧,若带如练。故康有为于1924年来雁荡山时,竟称:“雁荡山水雄伟奇特,甲于全球”。北雁荡面海背山,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夏天凉爽,6-9月份月平均气温在2°C。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为1800亳升左右,以5至9月份降水量较多。春夏多雨雾,是看云海的好时机,也是观赏山花和飞瀑流泉的最佳季节。秋游雁荡,天高气爽,层峦叠嶂,一览无余,满山红叶,美不胜收。北雁荡山冬暖夏凉,气候调和,空气新鲜,泉水清澈,使人悦目快心,因此不仅是游览胜地,也是避暑休养的佳境。这里的物质特产是“雁山五珍”即雁茗,香鱼、观音竹、金星芹、山乐官,雁茗荼色、香、味俱佳,早在明朝就被列为贡品。山乐官是一种形似金雀的珍贵鸟类。雁荡山的药材、水产与水果也很出名,游客除了品尝海鲜外,还可以购习诸如鱼鲞、虾干、海带、海菜等干货带回。  风光秀丽的中雁荡山,是雁荡山脉的趾部,位于乐清白石镇,距城关9公里,距温州市区35公里,南靠瓯江、七里港。中雁荡山总面积84.54平方公里,分玉甑、西祭、三湖、东祭、凤凰山、杨八洞、刘公谷等七大景区,300多处景观。景区内峰湖相映,瀑潭相叠,岩洞相连,素以峰雄嶂险、洞幽寺古,瀑美湖秀,潭碧林翠著称,层峰起伏烟云绕,峭壁嵯峨冰雪残。尤其是白石、钟前、龙山湖,水碧山青,波平如镜,倒影重叠,湖上风生,空气洁净,水中鱼跃,林间鸟鸣,秀色可餐,在浙南诸风景区中确系罕见。玉甑峰上,路从飞鸟头上过,人在白云深处行;八折瀑中一潭碧水浮明月,八折飞泉舞玉龙;钟前湖中鱼欢跃,玉屏嶂上龙鹰翔,奇峰异石,古洞灵幽,金石碑刻漫山坡。这种湖山如画,峰奇谷幽的景色,倾倒无数文人骚客,早在南朝就有“千倾带远堤,万里泻长汀”的遗迹,宋朝的王十朋盛赞中雁荡山“千里湖山翠黛横,两溪玉斗琮争”。中雁荡山人文景观亦极丰富,自宋进士李少和开山至今,揽胜者不绝,历代名人、学者、画家对此天然奇秀山景,称赞不已,留下许多诗篇画卷和摩崖题记。尤有白石镇“三月初十”盛大集市和端午节龙舟赛等浓厚乡土风情。  南雁荡山风景区,位于平阳县西部,与北雁荡山遥遥相望。分东西洞、顺溪、东屿、畴溪、古城五大景区,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东西洞景区有始建于五代的观音洞寺院、唐代的仙姑沿道观、宋代的会文书院。儒释道三教荟萃,全国罕见。 南雁荡山开发始于五代。宋室南巡后,这里人文蔚起,冠盖络绎不绝。历代骚人墨客慕名而来,近况、朱熹、张九成、王十朋、袁枚、孙依言等,都在此留下了诗文或墨绩。境内峰峦蟠迥,溪壑交错,岩洞密布、努瀑飞奔。始载于中唐,开拓于五代,鼎盛于两宋。景观以峰洞为最,素有无山不洞,无峰不奇之美誉。全境分东西洞、东屿、畴溪、顺溪与石城五大景区,有六十七峰、二十八岩、二十四洞、十三潭、八瀑九石之胜,雄奇、幽、秀兼备,移步换形,各擅胜场。尤以雄伟壮观的云关峰、奇妙秀丽的锦屏峰、锋锷刺天的神剑峰、映日成虹的梅雨瀑、一柱擎天的华表峰、峥嵘突兀的龙角峰为著。“秋色平分南北雁”,南雁九溪汇集,奔流入海,山因水活,水随山转,山光水色,相映成趣。尤其是从顺溪至东西洞景区15公里的溪流,可供游客乘坐竹筏饱览沿溪山水奇观与别具一格的畲乡风情,令人陶醉,留恋忘返。  雁荡山景区:  通常所说的雁荡山风景区主要是指北雁荡山。雁荡山又名雁岩、雁山,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中国“东南第一山”,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北雁荡山位于浙江温州乐清市东北境内(东径121°,北纬27°50’),背依莽莽的括苍山,面对浩瀚的乐清湾,是一座大型滨海山岳风景名胜区。因主峰雁湖岗上有结满芦苇的湖荡,年年南飞的秋雁栖宿于此,因而得名“雁荡山”。北雁荡山原名芙蓉山,下有村曰芙蓉村,唐初,始名雁荡山,简称雁山。明朝陈仁...  区号:0577  邮编:乐清市325600  位置:位于浙东南沿海的乐清市中、北部,与楠溪江风景区毗邻。  区划:隶属于温州下辖的县级乐清市,雁荡山风景区中心响岭头距温州市区80公里。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