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刺型中草药,中医开的要有个圆形带刺的是什么药

刺型中草药,中医开的要有个圆形带刺的是什么药

本文目录一览1,中医开的要有个圆形带刺的是什么药2,枝杆带硬刺的中药有哪些3,有种中药一根杆对生两个弯曲成圆的刺叫什么4,刺蒺藜是指什么药5,杉刺癀的作用大神们帮帮忙6,刺针草用途7,中药皂角刺的作用8,有刺的厥类植物叫什么名子1,中医开的……

本文目录一览

1,中医开的要有个圆形带刺的是什么药

如果是球形带刺的,很可能是路路通;如果是椭圆形带刺的,可能是苍耳子。

刺型中草药

2,枝杆带硬刺的中药有哪些

皂角刺(天丁),白五加,三颗针,红钩藤,等等。

刺型中草药

3,有种中药一根杆对生两个弯曲成圆的刺叫什么

你好!这个就是钩藤。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这个就是钩藤。以带钩的茎枝入药,它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功效 ,现代药理实验还证明钩藤有降压作用 ,因此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学名』Cornu Saigae Tataricae 『来源』 本品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 Saiga tatarica Linnaeus 的角。 『动物形态』体形中等,身长100--140cm,头大,鼻吻膨大,有“高鼻羚羊”之称。鼻孔亦大,且能灵活伸缩和左右摆动。额前部分较隆起。眼大,耳短。四肢细小,蹄低而长。尾短细,下垂。夏毛短而密,紧帖皮肤,全身呈棕黄色或栗色,背脊中央有狭长的一条,呈肉桂色,胸、腹四肢内侧和臀部为黄白色。冬毛粗长而厚,色较淡,为沙黄色或灰黄色。雄兽具角,长于眼眶之上,向后微倾。雌兽无角,仅有短的突起。 『收集地』 成都荷花池药材市场。 『药材性状』 羚羊角两枝对生,形状相似,但大小粗细不等,左右角尖向后稍弯曲且向外微展出。底部粗圆有曲折横节环绕,大枝的多至20节,小枝在0节左右,光滑自然。尖部光圆如弯锥形。全体光润如玉不发柴。嫩枝靠尖不内含血丝,上下无裂纹,质老的则多现裂纹。在角的下半段内有骨塞,名羚羊塞,呈圆锥形,塞表面有顺纹与角内面合槽颇坚固,自横断面上视之,其接合处呈不规则的锯齿状。将塞除去,下截呈筒形,中空,有细孔直通尖上,习称“通天眼”,从角的外部迎光看可透视。此为羚羊角的重要特征。质坚硬。气无,味淡。 『功能主治』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用于高热惊痫,神昏惊厥,子痫抽搐,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毒发斑,痈肿疮毒。

刺型中草药

4,刺蒺藜是指什么药

刺蒺藜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灰白色柔毛。茎匍匐,由基部生出多数分枝,枝长30~60厘米,表面有纵纹。双数羽状复叶,对生,叶连柄长2.5~6厘米;托叶对生,形小,永存,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小叶5~7对,具短柄或几无柄,小叶片长椭圆形,长5~16毫米,宽2~6毫米,先端短尖或急尖,基部常偏斜,上面仅中脉及边缘疏生细柔毛,下面毛较密。 性味  苦辛,温。   归经   入肝、肺经。   功用主治   散风,明目,下气,行血。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症瘕,乳难,痈疽,瘰疬。
刺蒺藜,简称蒺藜,中医认为,蒺藜味苦,性温,镇肝风,泻肝火,益气化痰,散湿破血,消痈疽,散疮毒,去风活血。 现代医学认为,蒺藜有降血压;改善冠状动脉循环、增强心脏收缩力、减慢心律的作用;抗动脉硬化;抗衰老;抗菌;有促性腺激素样等作用。
名称:蒺藜 类别:平肝息风药 拼音:JI LI 拉丁:Fructus Tribuli 别名:茨、刺蒺藜、蒺藜子、白蒺藜、杜蒺藜、三角蒺藜、三角刺、野菱角、硬蒺藜 药用部位:果实 药材性状:本品由5个分果瓣组成,呈放射状排列,直径7~12mm。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状,长3~6mm;背部黄绿色,隆起,有纵棱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两侧面粗糙,有网纹,灰白色。质坚硬。无臭,味苦、辛。 栽培要点: 产地:东北、华北、西北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平;苦、辛;归肝经 功能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禁忌:血虚气弱及孕妇慎服。
中药

5,杉刺癀的作用大神们帮帮忙

粗叶耳草 正常字体 放大字体 -------------------------------------------------------------------------------- 【出处】出自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 【拼音名】Cū Yè ěr Cǎo 【英文名】Herb of Hispid Hedyotis, Auricled Hedyostis Herb 【别名】莺哥利、光天化戟、细茜草、大号杉刺癀、小号大角荚、茜草节节花、锅老根、杀虫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粗叶耳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dyotis hispida Retz.[ Oldenlandia hispida Poir.]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全草,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粗叶耳草,一年生披散草636f7079e799bee5baa631333335333765本。高25-30cm。枝条平卧,上部四棱柱形,下部圆柱形,被短粗毛。叶对生;近无柄;托叶鞘状,顶部分裂成数根剌毛;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工2.5-5cm,宽6-20mm,先端尖,基部楔形或钝,上面被角质的短硬毛,触之剌手,下面被短硬毛,纸质或薄革质。团伞花序依生;无总花梗;苞片披针形,长3-4mm,粗糙;花无梗;萼简倒圆锥形,长约1mm,萼裂片4,披针形,长1-1.5mm;花冠白色,近漏斗形,长3.8-4mm,4裂;雄蕊着生于花冠简喉部;柱头头状,粗糙。蒴果卵形,长1.5-2.5mm,直径1.5-2mm,被粗乞求,熟时顶部开裂。种子多数,有棱。花期3-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草丛、路旁及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全草长25-50cm。茎圆柱形,上部四棱形,被短粗毛。叶对生,多皱缩,完整叶展平后呈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工2.5-6.5cm,宽6-20cm,上面有角质的短硬毛,下面被短硬毛,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托叶鞘状,先端分裂成数枨剌毛;近无柄;膜质或纸质。团伞状花序腋生,有花2-6条,无总花梗,具披针形的苞片;花4数,无梗,花萼倒圆锥形,被粗毛;花冠类白色,略有香气,裂片披形,长1.8-2mm。蒴果卵形,长1.5-2.5mm,被粗毛,成熟后先端列裂,具宿萼。气微,味淡。 【性味】苦;凉 【归经】肺;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小儿麻痹症,风湿痹痛,感冒发热;咽喉痛;胃肠炎;蛇虫咬伤;疔疮疖肿 【附方】①治小儿麻痹症: 鲜粗叶耳草五钱,葫芦茶五钱。水煎服。②治胃炎: 鲜粗叶耳草五钱至一两,水煎服。③治感冒发热: 鲜粗叶耳草一两,水煎服。④治毒蛇咬伤: 鲜粗叶耳草一两,水煎服;渣捣烂外敷伤口。 【摘录】《中华本草》

6,刺针草用途

刺针草  [别 名] 鬼针草、盲肠草、一包针、粘身草、婆婆针、金盏银盘、跟人走、钢叉草。  [来 源] 为菊科刺针草属植物刺针草。  [形态特征]  1、刺针草 一年生草本,高40~100cm。茎直立,四棱形,上部多分枝,下部稍带淡紫色,茎枝幼时被短棉毛或无毛。下部及中部的叶对生,两面略具短毛,有长柄,二回羽状分裂,裂片边缘具细尖齿或钝齿;上部叶互生,较小,一回羽状分裂。秋季开花,头状花序生于枝顶和叶腋,有长梗;边缘有少数黄色白舌状花,中央有多数黄色管状花。瘦果长条形,黄褐色,有3~4棱,顶端有针状冠毛3~4条,具倒刺。(彩图8)  2、三叶刺针草 与上种不同之处在于本种叶片位于茎中部的通常3出,或少有5裂,两侧的裂片具短柄,边缘呈锯齿状。舌状花白色或黄色,4~7朵,或有时缺;管状花黄褐色。瘦果条形,黑色,4棱。  [生境分布] 刺针草多生于山坡、草地或路旁。广布于全国各地。完达山区数量较多。  [栽培要点] 刺针草喜温暖湿润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栽培。种子繁殖,北方地区,清明后播种,条播,行距35~50cm,公顷播种量0.5~0.7kg,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2cm,稍镇压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约2周出苗。苗高3~7cm,间苗一次,苗高10cm时定苗,株距20~30cm,每丛留壮苗2~3株。  [采集加工] 夏季开花时采收,切段,晒干。  [性味功能] 苦,平。清热解毒,祛风活血。  [主治用法] 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急性阑尾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胃肠炎,消化不良,风湿性关节疼痛,疟疾;外用治疮疖,毒蛇咬伤,跌打肿痛,高血压。用量15~60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附 方]  1、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刺针草75g,连钱草60g,水煎服。  2、急性胃肠炎;刺针草15~30g,车前草9g。水煎服。呕吐加生姜5片,腹痛加酒曲2个。  3、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1)刺针草3~15g,水煎2次,分2~4次服,吐加生姜2片,泻加车前草6g。(2)刺针草鲜草3~5株,水煎浓汁,连渣放在桶内,趁热熏洗患儿双脚,一般熏洗3~4次,每次熏洗约5min。1~5岁熏洗脚心,6~15岁熏洗到脚面,腹泻严重者,熏洗部位可适当上升至腿。  4、急性阑尾炎:刺针草60~120g,水煎,每日2剂,4次分服。  5、疖肿:刺针草全草剪碎,加75%乙醇或白酒浸泡2~3天后,外搽局部。  [用 途]  1、药用,参考主治用法。  2、科研:近年对刺针草的药用价值有重大发现,特别是对高血压病有特殊疗效,可制做茶剂及食品,用来保健。  3、可做牲畜的优质饲草,牛、羊等食草动物的药物性食物。  [评 价] 刺针草属廉价的天然草药,可直接使用,也可制成成药,而且功效较好,是林区人民研究草药治病的好项目。
没看懂什么意思?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7,中药皂角刺的作用

皂角刺 Spina Gleditsiae (英)Chinese Honeylocust Spine 别名:天丁、皂针、皂荚刺。 来源: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棘刺。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棘刺圆柱形,常分支。羽状复叶互簇生,小叶6~16,卵形至长卵形,长3~8cm,宽1~2 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齿。总状花序腋生及顶生,花杂性;花萼4裂;花瓣4,淡黄色;雄蕊6~8;子房沿缝线有毛。荚果扁长条状,长12~35cm,宽2~4cm,紫棕色,有时被白色蜡粉。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于路旁、沟旁、宅旁。主产河南、江苏、湖北、广西。采制:全年可用刀砍下棘刺或切片晒干。 性状:完整的棘刺常分枝,有时再分小枝,刺端锐尖,基部扁圆柱状,全长约10cm或更长,基部直径0.8~1.2cm。表面紫棕色或红棕色。体轻,质坚硬,切断面木部黄白色,髓疏松,棕色,无臭,味淡。 化学成分:含皂荚皂甙B-G(gleditsiasaaponin B-G)、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酯酸、油酸、亚甾醇、谷甾醇、二十九碳烷(nonacosane)等。 性味: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用于痈疽初起或脓化不溃;外治疥癣麻风。可入中药,多在治疗粉刺,麦粒肿,活血软坚散结时使用.如不过量服用,副作用甚微.祝你健康快乐.
【选方】①治痈疽恶毒,外发内发,欲破未破,在四肢肩背肚腹之外者,则痛极大肿,在胸膈腰胁肚腹肠胃之内者,则痛极大胀:皂荚刺飞尖一两,乳香、没药、当归、川芎、甘草各二钱,白芷、花粉、金银花各五钱。  水、酒各二碗,煎一碗半。  毒在上,食后服;毒在中半饱服;毒在下空心服。  未成可消,已成即溃。  (《医鉴初集》) ②治癌瘭恶疮:皂角刺(烧存性,研)、白及少许,为末,敷之。   (《仁斋直指方》) ③治妇人乳痈:皂角刺(烧存性)一两,蚌粉一钱。  和研,每服一钱,温酒下。  (《仁斋直指方》) ④治疮无头者:皂角刺(阴干烧灰),为末,每服三钱,酒调,嚼葵菜子三、五个,前药送下。  (《儒门事亲》) ⑤治痔疾,肛边痒痛不止:皂荚刺二两(烧令烟尽),臭樗皮一两(微炙),防风一两(去芦头),赤芍药一两,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上药,捣罗为末,用酽醋一斤,熬一半成膏,次下余药,和丸,如小豆大,每于食前,煎防风汤下二十丸。  (《圣惠方》皂荚刺丸) ⑥治腹内生疮在肠脏:皂角刺不拘多少,好酒一碗,煎至七分,温服。  不饮酒者,水煎亦可。  (《蔺氏经验方》) ⑦治大风疠疮,体废肢损,形残貌变者:皂角刺飞尖一斤(微炒,研为极细末),赤链蛇一条(切碎,酒煮,去骨取肉,焙),胡麻仁三两,生半夏二两,真铅粉一两。  俱炒燥,研为末,和皂荚刺末,一总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晒干,入净磁瓶内。  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  (《本草汇言》) ⑧治胎衣不下:皂角刺烧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  (《妇人良方补遗》) ⑨治小便淋闭:皂角刺(烧存性)、破故纸等分。  为末,无灰酒服。   (《圣济总录》) ⑩治小儿重舌:皂角刺灰,入朴硝或脑子少许,漱口,掺入舌下,涎出自消。  (《圣惠方》)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皂角刺3钱水煎,早晚2次分服。  观察10例,1例无效(并发扁桃体周围脓肿),其余均在2~8日内治愈。  大都在服药次日,体温及白细胞即下降至正常,自觉症状及扁桃体红肿减轻。价格便宜的很。
皂角刺和醋洗脸有用。 皂角刺具有消肿托毒,排脓之功效,醋主要是平衡皮肤酸性的作用,还有就是分解皂角里面有效物质的作用。 皂角刺,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干燥棘刺。分布于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江...3573

8,有刺的厥类植物叫什么名子

【药 名】贯众   【拼 音】GUANZHONG  【英文名】紫萁贯众Japanese Flowering Fern Rhizome绵马贯众Male Fern Rhizome 贯众 Cyrtomium Rhizome荚果蕨贯众 Matteuccia Fern Rhizome狗脊贯众 Japonica China Fern Rhizome乌毛蕨贯众Oriental Blechnum Fern Rhizome  【来 源】主要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贯毛蕨,蹄盖蕨科植物蛾眉蕨,球子蕨科植物荚果蕨,紫萁科植物紫萁,乌毛蕨科植物乌毛蕨、苏铁蕨、狗脊蕨等的根茎。  【功 效】杀蛔、绦、蛲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 治】治风热感冒,温热癍疹,吐血,衄血,肠风便血,血痢,血崩,带下。  【性味归经】苦,凉。①《本经》:“味苦,微寒。”②《吴普本草》:“神农、岐伯:苦,有毒。一《经》甘,有毒。黄帝:咸酸,一《经》苦,无毒。”③《滇南本草》:“性寒,味咸涩。”④《陕西中草药》:“味涩、苦,性寒,有小毒。”⑤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苦甘,温。”  入肝、胃经。①《本草新编》:“入阳明胃经,亦入心、肺。”②《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④《本草撮要》:“入手太阴、足厥阴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涂。  【用药忌宜】阴虚内热及脾胃虚寒者不宜,孕妇慎用。《本草经疏》:“病人虚寒无实热者禁用。”《云南中草药》:“孕妇忌服。”  【药物配伍】①《本草经集注》:“ HUO菌为之使。”②《药性论》:“赤小豆为使。”配槟榔,驱绦虫;配苦楝皮,驱蛔虫及蛔厥;配黄连,燥湿清热;配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配甘草,补脾,润肺,解毒;配乌贼骨,清热凉血、收敛止血。  【别 名】萹苻、泺(《尔雅》)、贯节、贯渠、百头、虎卷、扁符(《本经》)、贯中、贯钟、贯来、渠母、伯芹、药渠、黄钟(《吴普本草》)、伯萍、乐藻(《录》)、草鸱头(陶弘景)、伯药、药藻(《经典释文》)、凤尾草(《本草图经》)、蕨薇菜根(《滇南本草》)、黑狗脊、贯仲、管仲(《纲目》)。植物:①粗茎鳞毛蕨又名:绵马鳞毛蕨、鸡膀鳞毛蕨、野鸡膀子、绵马羊齿、东绵马、日本绵马、牛毛黄。②蛾眉蕨又名:亚美蹄盖蕨。③荚果蕨,又名:小叶贯众。④ 紫萁,又名:高脚贯众、老虎牙、水骨菜。⑤乌毛蕨B,又名:龙船蕨、赤蕨头。⑦狗脊蕨,又名:大叶贯众。  【处方名】贯众、贯仲、贯中、生贯众、生贯仲、贯众炭、贯仲炭等  处方中写贯众、贯仲、贯中指生贯众或生贯仲。为原药去杂质,润透切片晒干生用入药者。用于清热解毒,杀虫。  贯众炭(或贯仲炭)为贯众片用武火炒至焦黑,存性,喷洒凉水,取出晾干入药者。用于止血。  【商品名】东北贯众:又名绵马贯众。为植物粗茎鳞毛蕨(又名绵马鳞毛蕨、鸡膀鳞毛蕨、野鸡膀子、绵马羊齿、东绵马、日本绵马、牛毛黄)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我国东北地区。  紫萁贯众:又名薇贯众、大贯众、高脚贯众。为紫萁科植物紫萁(又名高脚贯众、老虎牙、水骨菜)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地。  蛾眉蕨贯众:又名蹄盖蕨贯众。为植物蛾眉蕨(又名亚美蹄盖蕨)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河南、河北、甘肃等地。  荚果蕨贯众:又名小叶贯众。为植物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 (L.) Todaro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吉林、河北、河南、陕西等地。  乌毛蕨贯仲:为植物乌毛蕨(又名龙船蕨、赤蕨头)Blech-num orientale L.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苏铁脚贯仲:为植物苏铁蕨Brainia insignis(Hook.)J.Sm.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狗脊蕨贯众:又名大叶贯众。为植物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L.f.)Sm.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浙江、湖南、四川等地。  单芽狗脊蕨贯众:为植物单芽狗脊蕨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华东、华南地区。  以上均以个大、整匀、须根少、无杂质者为佳。  此外,还有以下品种在不同地区亦作贯众入药。  辽东鳞毛蕨贯众:为植物辽东鳞毛蕨Dryopters peninsulae Kitag的根茎。在河南、山东、湖南的个别地区作贯众使用。  多鳞耳蕨贯众:为植物多鳞耳蕨Polystichum squarrosum Fee的根茎。在西藏作贯众使用。  欧洲鳞毛蕨贯众:为植物欧洲鳞毛蕨Dryopteris filixmas(L.)Schott的根茎。在新疆作贯众使用。  山地贯众:又名小贯众。为鳞毛蕨科植物山地贯众(小贯众)Cyrtomium fortumei J.Smith的干燥根茎。在云南、贵州、四川的个别地区作贯众使用。《植物名实图考》中的贯众即为此种。  耳蕨贯众:为鳞毛蕨植物耳蕨贯众Polystichum braunii(Spenn.) Fee [Aspidium braunii Spenn.]的干燥根茎。在黑龙江和山西等地作贯众使用。  刺叶耳蕨贯众:又名凤尾贯众。为鳞毛蕨科植物刺叶耳蕨P. acanthophyllum(Fries)Bedd.的干燥根茎。在云南昆明作贯众使用。  对马耳蕨贯众:为鳞毛蕨科植物对马耳蕨P. tsus-simense(Hook.) J. Smith的干燥根茎。在河南的一些地方作贯众使用。  【动植物资源分布】①粗茎鳞毛蕨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地。②蛾眉蕨分布东北及河北、河南、陕西、四川,云南西北部。③荚果蕨分布东北、华北以及四川、西藏、陕西等地。④紫萁分布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⑤乌毛蕨⑥苏铁蕨分布广东、广西、台湾和云南、贵州等地。⑦狗脊蕨分布西南、华南、华东及长江流域各地。 药材分布:①东北贯众 主产东北地区。②蛾眉蕨贯众 产北京、河南、甘肃等地。③荚果蕨贯众 产吉林、河北、河南、北京、陕西等地。 ④紫萁贯众 产华中、华东等地。⑤乌毛蕨贯众产湖南、广东、广西等地。⑥苏铁蕨贯众 产广东、广西。⑦狗脊蕨贯众产浙江、湖南、四川等地。另外,鳞毛蕨科植物山地贯众在四川、云南、贵州、江西等省的部分县及江苏南京等地民间使用。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春、秋采挖,削去叶柄、须根,除净泥土,晒干。  【拉丁名】药材紫萁贯众Rhizoma Osmundae绵马贯众Rhizoma Dryopteridis贯众Rhizoma Cyrtomii荚果蕨贯众Rhizoma Matteucciae狗脊贯众Rhizoma Woodwardiae乌毛蕨贯众 Rhizoma Blechni原植物:①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Nakai,②蛾眉蕨 Lunathyrium acrostichoides(Sw. ) Ching,③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 (L. )Todaro,④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⑤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 L., ⑥苏铁蕨Brainia insignis(Hook.)J. Sm.⑦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L.f.) Sm.,  【炮制方法】贯众:用清水稍浸,取出,早晚各洒水一次,润软,切片,晒干。贯众炭:取净贯众片炒至焦黑色为度,喷洒清水,放凉。  【考 证】 ①《吴普本草》:“贯众,叶青黄,两两相对,茎黑毛聚生,冬夏不死,四月华白,七月实黑,三月、八月采根,五月采叶。”②《别录》:“贯众,生玄山山谷,及冤句少室山。二月、八月采根,阴干。”③陶弘景:“贯众,近道亦有。叶如大蕨,其根形毛芒全以老鸱头,故呼为草鸱头。”④《蜀本草》:“《图经》云,贯众,苗似狗脊,状如雉尾,根直多枝,皮黑肉赤,曲者名草鸱头,今所在山谷阴处有之。”⑤《本草图经》:“贯众,今陕西、河东州郡及荆、襄间多育之。而少有花者,春生苗赤,叶大如蕨,茎?三棱,叶绿色似小鸡翎,又名凤尾草,根紫黑色,形如犬瓜,下有黑须毛,又似老鸱。”⑥《纲目》:“贯众,多生山阴近水处。数根丛生;一根数茎,茎大如筯,其涎滑;其叶两两对生,如狗脊之叶而无锯齿,青黄色,面深背浅;其根曲而有尖嘴,黑须丛簇,亦似狗脊根而大,状如伏鸱。”  【生药材鉴定】 ①东北贯众 为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呈长圆锥形,上端钝圆或截形,下端较尖,略弯曲;长10~20厘米,直径5~8厘米。表面黄棕色至黑棕色,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叶,并有弯曲线状的细根。叶柄残基呈扁圆柱形,稍弯曲,质硬,折断面略平坦,棕色,维管束5~7个,呈黄白色点状,排列成圆环,内面一对稍大,每一叶柄基部外侧常生出3条须根。剥去叶柄残基,可见根茎,直径1~2厘米,质坚硬而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呈深绿色至棕色。气特殊;味初淡而微带涩,渐苦而辛。主产东北地区。②蛾眉蕨贯众 为植物蛾眉蕨的干燥根茎。呈长卵圆形,上端钝圆,下端较尖;长10~16厘米,直径6~10 厘米;黑褐色。叶柄残基上部较宽而扁,向下渐细,两侧边缘具有明显的刺状突起,基部较窄常呈菱方形;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维管束2条,呈“八”字形排列;维管束中间,常有一个暗色点或已成空洞。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