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茯苓的中草药,请问中药茯苓治什么病有什么功效

茯苓的中草药,请问中药茯苓治什么病有什么功效

本文目录一览请问中药茯苓治什么病有什么功效2,中药茯苓的功效与用法用量3,中草药茯苓是什么用途的4,中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5,苓是什么中药6,茯今中药叫什么7,中药茯苓的功效作用是什么8,中药茯苓是什么制成的它有什么功效9,茯苓是一……

本文目录一览

1,请问中药茯苓治什么病有什么功效

病情分析:你好,茯苓是中药里的利湿药,具有健脾利湿,宁心安神的功效,多用于脾胃虚弱,失眠多梦,水肿泄泻等疾病。

茯苓的中草药

2,中药茯苓的功效与用法用量

中药茯苓的功效与用法用量   茯苓,是一味著名的传统习用药材,本经列为上品,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寄生在松树的根上,野生或栽培。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其中以云南产者质量最好,习称“云苓”,为道地药材。   药性: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   处方用名:云苓,白茯苓、赤茯苓、茯灵。   炮制:本品多于夏秋两季采挖,除去泥沙后堆置“发汗”,摊开晾干,再“发汗”反复数次而成。   功效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要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痰饮,咳嗽,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悸,失眠,健忘,婴幼儿腹泻,消化不良等。   用法用量:   1. 本品一次常用量为15~30克。   2. 婴幼儿腹泻:茯茯炒后研细末,每次1g,每日3次。   3. 痰饮眩悸:茯苓30g,白术15g,每日一剂,水煎服。   4. 水肿:茯苓30g,黄芪30g,泽泻10g,每日一剂,水煎服。   5. 梦遗:茯苓适量研细末,每次6g,早晚各1次,粥水送服。   6. 血虚头晕:茯苓15g,山药15g,黄芪30g,炙甘草10g。每日一剂,水煎服。   7. 肾虚腰痛:茯苓10g,杜仲15g,猪肾1个。将猪肾剖开,除去筋膜,然后将药材装入猪肾内,合上猪肾,蒸熟后食用。   8. 失眠健忘:茯苓30g,核桃仁15g,酸枣仁15g,元肉10g。每日一剂,代茶喝。   含有茯苓的中成药:   1.五苓散   中成药,出自《伤寒论》,本品成分为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5味中药。具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2. 桂枝茯苓丸   中成药,出自于《金匮要略》,本品成分为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5味中药。具有活血、化瘀、消症之功效,主治妇人宿有症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   3. 四君子丸   中成药,出自《和剂局方》,本品成分为党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4味中药。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   4. 一味茯苓饮   治脱发,来自现代名老中医岳美中经验,用茯苓1000克,打成细粉,每次服用6克,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   5. 归脾丸   中成药,出自《济生方》,本品成分为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之功效,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保存:放于阴凉干燥的地方,防潮,防霉。   禁忌:肾虚、小便频数、虚寒滑精者忌服。 ;

茯苓的中草药

3,中草药茯苓是什么用途的

茯苓可以健脾利水,宁心,一般宁心用的茯神,即茯苓的心。
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动能利水渗湿、健脾、安神。药性平和,适合任何体质应用。楼上说的有误,茯苓抱松树根者,称茯神,不是什么茯苓心。
早睡早起,自我减压。尽量利用白天学习,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不要贪黑熬夜,累得头脑昏昏沉沉而一整天打不起精神......

茯苓的中草药

4,中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中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这种食物富含营养,这种药材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改善身体状况,平时我们也可以将它泡水喝,身体寒凉的人要尽量少吃,中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养生必备。 中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1 功效: 利水药;渗湿利尿。 1、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肿。 2、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能渗利湿热。 3、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能渗湿健脾。 4、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细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宁心安神。 5、茯苓:是健脾多于去湿。 6、云苓皮:是去湿大于健脾。 主治: 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宁心安神用朱砂拌。 功效与作用 1、 《药征》记载:茯苓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2、 茯苓治子宫肌瘤:茯苓、桂枝、当归、牡丹皮各180克,桃仁、赤芍、海藻、牡蛎、鳖甲各120克,红花75克,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各60克 共研细末,炼蜜和为桂枝茯苓丸,丸重9克,每服1丸,日3次,温开水送,持续服药1年,能使月经正常,肌瘤消失。 3、 茯苓治心神失养:茯苓9克,酸枣仁15克,知母6克,川芎4。5克,甘草3克 水煎服,为酸枣仁汤。亦宜于虚烦不眠、心悸眩晕等症。 4、 《儒门事亲》记载:茯苓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之。 5、 茯苓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6、 茯苓治食管癌:茯苓45克,赭石。清半夏、石竹根各30克,苏梗、橄榄各18克,枳壳15克,橘红、生姜各9克,硼砂3克 水煎2次,早、晚分服,日1剂,继续服用,能使症门面减轻,进食顺利,X线复查癌灶明显缩小。 7、 《抗癌植物及其验方》记载:茯苓治溃疡性黑色素瘤:茯苓、雄黄矾石各等分份共研末,麻油调敷患处,同时内服银花、连翘各50克的.水煎液。 8、 《仁斋直指方》记载:茯苓治心虚梦泄,或白浊:白茯苓末二钱。米汤调下,日二服。 9、 《补缺肘后方》记载:茯苓治皯:白蜜和茯苓涂上,满七日。 10、 《不知医必要》茯苓汤 记载:茯苓治水肿:白水(净)二钱,茯苓三钱,郁李仁(杵)一钱五分。加生姜汁煎。 11、 茯苓治痰饮;茯苓善渗泄水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可治痰饮之目眩心悸,配以桂枝、白术、甘草同用,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若饮停于味而呕吐者,多和半夏、生姜合用,如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 12、 茯苓治脾虚泄泻;茯苓能健脾渗湿而止泻,尤宜于脾虚湿盛泄泻,可与山药、白术、薏苡仁同用,如参苓白术散(《和剂局》); 13、 茯苓治脾虚不化:茯苓、党参、白术各60克,神曲、麦芽、山楂、山药、砂仁、陈皮、肉豆蔻霜各30克,木香、黄连、甘草各22克,共研细末,水泛为健脾丸,每服9克,日2服,温开水送。 14、 茯苓治肝癌:茯苓、龙葵各45克,白英、半枝莲各15克,白芍、丹皮各9克,玄参6克 水煎2次分服。能使自觉症状逐渐消失,肝缩小到正常范围。同位素扫描放射区显影分布均匀。 15、 茯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16、 《证治要诀》记载:茯苓治心汗,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宜养心血:以艾汤调茯苓末服之。 17、 茯苓治水湿痰饮:治水湿潴留 茯苓30克,白术15克,猪苓、大腹皮、木瓜各12克,槟榔、苏梗、泽泻、桑白皮、陈皮各9克,人参、炙甘草各3克 水煎服。 18、 茯苓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19、 《别录》记载:茯苓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20、 茯苓治白血病:茯苓、喜树根皮各15克,白花丹、白花蛇舌草、马鞭草、葵树子各9克 水煎服。能使症状获完全或部分缓解,延长生存期,宜于急性各型。 21、 茯苓治心悸,失眠;茯苓益心脾而宁心安神。常用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多于黄芪、当归、远志同用,如归脾汤(《济生方》);若心气虚,不能藏神,惊恐而不安卧者,常与人参、龙齿、远志同用,如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22、 《纲目》茯苓酒 记载:茯苓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伤:茯苓粉同曲米酿酒饮。 23、 茯苓抗癌: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24、 茯苓治宫颈癌:茯苓、半枝莲、蜀羊泉各30克,山药、生地各15克,知母、黄柏、泽泻各9克,牡丹皮6克,红枣10枚 水煎服。能使白带减少,尿频,腰竣等症状好转,局中病灶消失。 25、 茯苓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26、 茯苓治淋巴肉瘤:茯苓、丹参、生牡蛎各30克,鳖甲15克,郁金、枳壳、白术、柴胡、红花、五灵脂、鸡内金、白芍各9克,木香、砂仁各6克,甘草4。5克水煎服。可使症状缓解,3个月后有片显示淋巴结缩小。 用药禁忌 1、 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茯苓。 2、 《本草经集注》记载:马蔺为之使,茯苓恶白敛,茯苓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3、 《药性论》记载:茯苓忌米醋。 4、 《本草经疏》记载: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茯苓。 5、 《得配本草》记载: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茯苓。 6、 张元素记载: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如汗多入服之,损元气。 中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2 处方用名: 茯苓、白茯苓、云茯苓。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淡。归心、脾、肾经。 功效与主治: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主治水肿,痰饮,脾虚诸证,心悸不寐等。 临证运用禁忌: 1、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2、阴虚而无湿热,肾虚而小便自利者忌用。 3、青光眼患者慎用。 4、孕妇慎用。 茯苓按其药用部分不同而分成以下几部分:外皮黑褐色者为“茯苓皮”,擅长利水消肿;皮内呈淡红色者为“赤茯苓”,擅渗利湿热;内呈白色者为“云茯苓”(白茯苓),长于渗湿健脾;苓块中穿有松根者称“茯神”,擅长于宁心安神。 茯苓用于宁心安神时,剂量宜大,可用30~100。克;用于利水渗湿时,剂量宜中,一般为15~30克;用作健脾补中时,剂量宜小,以6~12克为好。曾取大剂量茯苓治失眠,连续服药达数月之久,未见有不良反应。茯苓有安神、健脾补中、利水渗湿之功,故无论虚实,皆可投之,这是茯苓安神的一大特点,也是其他安神药物所不可替代的。其力虽薄,只要药量恰当到位,亦不失为一味功效独特的安神良药。笔者用于治疗失眠,也常在辨证方中重用茯苓50~100克,每有效验可期。 茯苓甘淡而平,甘则能补,淡则能渗,既能补脾益心,又能利水渗湿。凡脾虚湿困引起的痰饮,泄泻,水湿内停引起的水肿胀满,小便不利诸证,茯苓均为必用之品。本品能人心脾,补脾气,助运化,以宁心安神,用于治疗心脾两虚、心神失养之惊悸失眠。茯苓的特点是“性质平和,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正虚(脾虚)邪盛(湿盛)必不可缺”。因其性质平和,临床可与多种药物配伍。如用于治疗脾虚不能运化水湿,食少腹胀,大便泄泻,多与党参、白术、山药等同用;用于治疗痰饮呕逆、胸膈痞满,多与半夏、桂枝、生姜等配伍;用于治疗气虚心悸,多与炙甘草、桂枝、党参等同用,或少加朱砂;若惊悸失眠属心脾不足者,又常与党参、桂圆肉、酸枣仁等合用,属心肾不交者,又多与石菖蒲、远志、龙齿等配用。

5,苓是什么中药

赤苓即赤茯苓,为中药材茯苓的红色部分,白色部为白茯苓。 赤茯苓可以行水,利湿热。治小便不利,淋浊,泻痢。 白茯苓可以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是猪苓吧?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ies的干燥菌核。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性味与归经】 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功能与主治】 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6,茯今中药叫什么

茯苓,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别名: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功 效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主 治 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茯苓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
可能是茯苓吧?老兄!!!!!茯苓是补气+利水药,常与人参,猪苓等配伍

7,中药茯苓的功效作用是什么

茯苓可以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开窍凝心、安神定志,治疗脾虚湿盛、心脾两虚、惊悸失眠等。茯苓药性甘、淡、平,入心、脾、肾经,茯苓功用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凝心,茯苓这个药历来被视为利湿的主要的药物,所以水湿停滞、膀胱气化不行所致的小便不利、水肿等,我们经常使用,同时它能够健脾补中,作为治疗痰饮的一个主要的药物,所以脾虚失于硬化所致的痰饮目眩、心悸,一般我们经常用。茯苓的药性其实是很平和的,它既不热又不寒,虽然补,但是又不是特别猛的那种药物,同时它既可以扶正又可以祛邪,所以脾虚湿盛、食少体倦、肠鸣腹泻的,我们都可以用,茯苓入心、脾、肾经,能益心脾而助生化之源,开心窍而凝心,安神定志,所以对于心脾两虚、惊悸失眠等,都可以起到健脾宁心安神的功效。
茯苓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味甘而淡,药性平和,具有扶助正气,利水消肿,淡渗利湿、健脾宁心的功效,是利水消肿之要药。多吃茯苓对人体有很多的好处。
茯苓属于利水消肿药,其药性甘、淡、平,归于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此药在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水肿以及小便不利等疾病。还可以用来治疗脾虚导致的脾胃虚弱、食少等疾病。此外,对于心悸、失眠等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8,中药茯苓是什么制成的它有什么功效

看你是要达到什么样的功效,才选用不同的中药配伍
中医认为,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肾三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气、宁心安神之功效。可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嗽、脾虚少食、大便泄泻、心悸失眠和美尼尔氏综合征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茯苓含有茯苓酸、乙酰茯苓酸、去氢齿孔酸、松龄酸、B—茯苓聚糖、茯苓多糖、B—茯苓聚糖分解酶、脂肪酶、蛋白酶、胆碱、蛋白质、脂肪、卵磷脂、麦角甾醇、葡萄糖、腺嘌呤、组氨酸、树胶、甲壳质和钾、钠等微量元素。并有下列药理作用:1.免疫作用。茯苓多糖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可提高抗癌药疗效。2.调节水与电解质平衡。因茯苓有缓慢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可促进钠、钾、氯的排出。3.抗癌作用。4.有镇静作用。5.降低血糖等作用。茯苓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浙江等地,并以色白红腻、黏力强者为佳。现介绍几则食疗方与小偏方供大家参考选用。<1>.山药茯苓包子 山药粉、茯苓粉各100克,面粉200克,白糖300克,食用碱、猪油、果料适量。将山药粉、茯苓粉放入碗中加水适量,制成糊状蒸半小时,加猪油、白糖果料调成馅备用。将面粉发酵,加入适量食用碱,做成包子,蒸熟即成。山药茯苓包子具有益脾胃、补气、固精之功效。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遗尿、尿频等患者。健康人常食之能增强体质、防病延年。<2>.八珍糕 茯苓、莲子、芡实、扁豆、薏米、山药、藕粉、白糖,共研为细末,制成糕。此方能健脾养胃,益气和中,用于年老体衰、脏腑虚损、脾胃薄弱、食少腹胀、面黄肌瘦、腹胀便稀等,是清代宫廷常用的补益方之一。乾隆皇帝自乾隆40年左右即开始服用,至80多岁时,尤常服之。<3>.朱雀丸 茯神60克(去皮),沉香15克,共研细末,炼蜜为小豆大。每服10丸,饭后人参汤送下。治心神不定,恍惚健忘,不乐,火不下降,水不上提等。经常服之,能消阴养火,健全心气。<4>.治小便频 茯苓(去皮)、鹿角霜各等份,研细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服。<5>.治小便不禁 茯苓、赤茯苓各等份研末,以水搓洗,控干,以酒煮成汁膏和为丸,弹子大,空腹盐酒嚼下。可治心肾气虚,神志不守、小便淋漓不禁及遗精白浊之症状。

9,茯苓是一种什么样的中药

茯苓(图2)药名:茯苓 汉语拼音:fu ling 英文名:indian buead, tuckaho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wolfiporia cocos(schw.) ryv.&gibn 别名:茯菟、茯灵、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 生物学分类:隶属于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 ,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茯苓属wolfiporia。 性味:甘、淡,平。 归经: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 功能:利水药;渗湿利尿药。 1、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肿。 2、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能渗利湿热。 3、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能渗湿健脾。 4、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细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宁心安神。 5、茯苓:是健脾多于去湿。 6、云苓皮:是去湿大于健脾。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宁心安神用朱砂拌。 生态环境:生于松树根上。 资源分布: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等地。 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 采收储藏:野生茯苓一般在7月至次年3月间到马尾松林中采取。 炮制: 茯苓:用水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切取皮和块或切厚片,晒干。 朱茯苓:取茯苓块以清水喷淋,稍闷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反复翻动,使其外表粘满朱砂粉末,然后晾干,(每茯苓块100斤,用朱砂粉30两)
茯苓既是一种食品,又是一味中药,我国古代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药,说它“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清代慈禧太后将茯苓作为日常补品来享受,命令御膳房制作茯苓饼,还经常用茯苓饼赏赐有功的大臣。茯苓饼是用茯苓细粉、精白粉制成的,中间夹有白糖、蜂蜜、芝麻、核桃仁、松子仁、桂花等馅料,不仅味美可口,而且有滋补作用。现在北京市场上出售的茯苓饼,已成为外地来京旅游者重点采购的食品之一。茯苓是一种真菌,主要寄生在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的树根上,亦可人工栽培。中医认为,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胃、肾经,主要功用为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可以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停饮不食、脘闷腹泻;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近代科学证明,茯苓的有效成分90%以上为茯苓多糖,能增强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可使恶性肿瘤患者增加食欲、改善症状,保护骨髓造血功能,减轻放疗、化疗的副作用,并可提高放疗、化疗的疗效。恶性肿瘤发病的内因就是免疫功能降低。因此,茯苓在肿瘤防治上能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有资料显示,茯苓多糖对小鼠肉瘤的抑制率达96.88%;茯苓乙醇提取物对小鼠腹水型肉瘤有明显抑制作用。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