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柴胡根15g元胡15g大黄10g枳实12g黄荟12g半夏15g海2,连乔10黄荟10牛蒡子10生地15元参15泽泻10事前子10猪苓10陈皮3,葛老黄金茶防肠癌4,口喉上火的症状表现是什么5,高血压用什么中药好6,芦荟能治什……
本文目录一览
1,柴胡根15g元胡15g大黄10g枳实12g黄荟12g半夏15g 海
应该是黄芩吧,这是个很普通的方子,主要是个理气通便,治疗腑气不通
2,连乔10 黄荟10 牛蒡子10 生地15 元参15 泽泻10 事前子10 猪苓10 陈皮
此药方为清肺脏热、除湿,调气之药方;
由于中药辩症不是针对某个疾病(西药是有明确的疾病,而中医基本以五脏六腑的症候来归纳);
从西药的角度及中医药配方的特点,此方用于用近期发热、头痛,气虚(或病后病仍未愈)的使用。
3,葛老黄金茶防肠癌
我去年的时候,24岁 ,严重便秘,而且已经有2年的便秘史了。因为很爱惜自己的身体,所以有便秘我就会马上吃一些如常润茶、龙荟丸、以及其他的一些中药进行调理,吃了药倒是不便秘了,排便也正常了,但是可能对药物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药一停立马又开始便秘,搞的我非常的郁闷,这不是恶性循环吗?后来是在上海的姑姑给我寄回来一种美国进口原料的功能性食品◆葛老黄金茶◆,因为它不是药物,所以也不用担心副作用和是否有依赖性的问题。经过葛老黄金茶2个月的调理,我现在不仅完全拜托了那种恶性循环,而且皮肤也没有原来那种●色斑●、●蜡黄●、●粗糙●了。朋友们都说我变漂亮了,呵呵,现在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感到非常有自信,这个也许和自身的心情有很大的关系吧?
4, 口喉上火的症状表现是什么
常见上火症状有“吃不进”、“受不了”、“拉不出”等多种,因此,降火选药也当对症。 “吃不进”是指上焦(心肺部位)有火,表现为口干、舌烂、唇裂、目赤、耳鸣及微咳。成人可选服牛黄清心丸(片),小儿可选服珠黄散等。 “受不了”是指中焦(脾胃部位)有火,表现为时而胃火亢盛,食不知饱,时而呃气上逆,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宜选用栀子金花丸、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清胃散,小儿宜服七珍丹等。 “拉不出”是指下焦(肝、肾、膀胱、大小肠等部位)有火,表现为大便干结,小便短少,尿色黄赤、浑浊有味,阴部时痒,妇女白带增多,甚至带黄。常用中药可选三黄片、当归龙荟丸、栀子金花丸、龙胆泻肝软胶囊等。 另外还有“虚火”,也就是阴虚而热,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咽干舌燥,眩晕耳鸣,健忘失眠,或干咳气短,或痰中带血,口干
如果是心火上炎,首先波及的就是舌尖,出现糜烂及疼痛;如果口腔溃疡及糜烂,一般都是胃火上炎所致;如果咽喉肿痛,一般归结与肺部,比如肺热。
西医认为口腔内的糜烂溃疡都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治疗也是对症或抗菌,也可以口漱碳酸氢钠溶液减轻症状。这只能治标。
中医治疗要辨别溃疡或糜烂的位置,才能标本同治,有时候一副药可以治疗口腔溃疡,也可以治疗脏腑的疾患,从而根本解决慢性的可能。冬季吃些冷饮,旨在消“火”,不但效果较快,而且也是一番别致的享受。
当然,冬天吃冷饮也要因人而异,尤其是胃肠功能欠佳者需慎食。
同时,冷食只能起到带走体内一部分热量的作用,治标不治本,所以不妨再吃些性冷的食物,如萝卜、莲子、松花蛋等你好可以在睡前喷一些西瓜霜
平时吃一点维生素C和维生素B2,嘴巴上火就是因为缺乏维生素C和维生素B2
多吃蔬菜和鱼类,少吃油炸食品
5,高血压用什么中药好
高血压病是生活习惯病,也是慢性消耗型病,没有药物能治疗高血压病,包括西药与中药。只有每天检查用药控制血压,没有其他的好办法。刚帮你问了沈阳市长城医院的专家,专家说阴阳两虚型主要表现为四肢不温伴乏力,腰酸,头痛,耳鸣,心悸,舌淡苔白,脉弦细。治宜育阴助阳为主,若偏于阳虚者,则选用右归丸加减、山药、枸杞子、杜仲、山茱萸、肉桂、附子、菟丝子、当归、鹿角胶等;若偏阴虚者,则选用左归丸加减、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牛膝等。>>>>>>相关阅读:细看高血压在治疗中的误区 肝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腰酸腿软,五心烦热,失眠,耳鸣,舌质干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治宜以滋肾养肝为主,可选用大补元煎加减、山药、山茱萸、枸杞子、人参、当归、何首乌、杜仲等。
肝阳上亢型证见头痛头涨,眩晕耳鸣,面红赤,口苦心烦,舌红,脉弦有力。治宜平肝潜阳,清火熄风,方剂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钩藤、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夜交藤、桑寄生、茯神等。若偏于风盛者,四肢麻木,手足震颤,宜加龙骨、牡蛎、珍珠母以镇肝熄风;若偏于火盛者,兼目赤、苔黄,可加龙胆草、丹皮以清肝泄热,便秘者可加用当归龙荟丸泻肝通腑。
阴虚阳亢型除具有一般阳亢症状外,还有心跳,怔忡,失眠,健忘,脉弦细而数,舌苔黄,舌质绛红。治宜滋肾养肝为主,方剂选用知柏地黄丸加减、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知母、黄柏、生龙牡、龟板等。若偏于心阴虚者,可加酸枣仁、桂圆肉、远志、女贞子等以养心安神。
以上几型若兼内风者,可加潜降熄风药,如菊花、钩藤、龙骨、牡蛎、珍珠母等;兼血瘀者,可加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品,如丹参、川芎、当归、桃仁、红花、地龙等;若兼痰阻者,可加豁痰利气之属,如胆南星、半夏、陈皮、远志、天竺黄、川贝等。总之,临床上应以辨证施治,随证加减为原则,不能生搬硬套。临证中往往是数型合并出现,故辨证用药要灵活多变,才能有效。
6,芦荟能治什么病
芦荟具有如下功效:1.增强体质。2.杀菌。3.抗炎。4.湿润美容。5.健胃下泄。6.强心活血。7.促进伤口愈合。8.免疫与抗肿瘤。9.角度作用。10.抗衰老作用。11.镇痛、镇静作用。12.防晒作用。13.防虫、防腐作用。14.防臭作用。芦荟治百 病,不治百人。有的人便秘可以,有的人拉稀可以。有的人仅仅是有的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如遇刀伤、烧伤、烫伤、扭伤或蚊虫叮咬,有治疗的作用。 胃溃疡,口腔溃疡等组织创伤性疾病。 键胃、缓泻、增强精力和健康的作用:芦荟的药用价值: 1、功效 泻火;解毒;化瘀;杀虫。主目赤;便秘;白浊;尿血;小儿惊痫;疳积;烧烫伤;妇女闭经;痔疮;疥疮;痈疖肿毒;跌打损伤。 2、药理作用 杀菌作用,抗炎作用,湿润美容作用,健胃下泄作用,强心活血作用,免疫和再生作用,免疫与抗肿瘤作用,解毒作用,抗衰老作用,镇痛、镇静作用,防晒作用。[9] 3、药用禁忌 性味:苦,寒。孕妇忌服,脾胃虚弱者禁用。 4、药方选录 《丹溪心法》:当归龙荟丸,治肝胆实火之眩晕,胁痛,惊悸,抽搐,谵语发狂,便秘溲赤。 《外科正宗》:芦荟消疳饮,治小儿走马牙疳,身热气粗,牙龈腐烂,气味作臭,甚则穿腮破唇者。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芦荟肥儿丸,治小儿肝疳,面目爪甲皆青者,其人目生眵泪,隐涩难睁,腹大青筋,身体赢瘦,燥渴烦急,粪青如苔。 《太平圣惠方》:芦荟丸,治小儿疳积,面目萎黄,头发成穗,鼻痒口干,脘腹虚胀,青筋暴露,四肢壮热。 《普济方》:芦荟丸,治伤中,赤白带下。 《外科正宗》:芦荟丸,治下疳溃烂作痛,又治妇人阴蚀疮作痒,及小儿肝积发热,口舌生疮,牙龈蚀烂。 《太平圣惠方》:芦荟散,治小儿鼻疳,痒痛不止者。 《证治准绳》:芦荟散,治口舌生疮。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更衣丸,治肠胃燥热,大便不通。 《药性论》:杀小儿疳蛔。主吹鼻杀脑疳,除鼻痒。 《海药本草》:主小儿诸疳热。 《开宝本草》:主热风烦闷,胸膈间热气,明目镇心,小儿癫痫惊风,疗五疳,杀三虫及痔病疮痿。解巴豆毒。 《本草图经》:治湿痒,搔之有黄汁者;又治NI齿。 《得配本草》:散瘰疬,治惊痫,利水除肿。 《本草再新》:治肝火,镇肝风,清心热,解心烦,止渴生津,聪耳明目,消牙肿,解火毒。7.《现代实用中药》:为峻下药,有健胃通经之效。 《本草经疏》:芦荟,寒能除热,苦能泄热燥湿,苦能杀虫,至苦至寒,故为除热杀虫之要药。其主热风烦闷,胸胁间热气,明目,镇心,小儿癫痫凉风,疗五疳,杀三虫者,热则生风,热能使人烦闷,热除则风热烦闷及胸膈间热气自解。凉肝故明目。除烦故镇心。小儿癫痫惊风,热所化也,五疳同为内热脾胃停滞之证;湿热痔病疮痿,亦皆湿热下客肠脏,致血凝滞之所生,故悉主之。能解巴豆毒,亦除热之力。 《本草汇言》:卢会,凉肝杀虫之药也。凡属肝脏为病,有热者,用之必无疑也。但味极苦,气极寒,诸苦寒药无出其右者。其功力主消不主补,因内热气强者可用,如内虚泄泻食少者禁之。 《本经逢原》:芦荟,入厥阴肝经及冲脉。其功专于杀虫清热。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及经事不调,腹中结块上冲,与小儿疳热积滞,非此不除。同甘草为末,治头项顽癣甚效。但大苦大寒,且气甚秽恶,若胃虚少食人得之,入口便大吐逆,每致夺食泄泻,而成赢瘦怯弱者多矣。 《要药分剂》:近世以芦荟为更衣药,盖以其清燥涤热之功也。 治白浊:鲜芦荟叶,挤汁六、七茶匙,加淡瓜子仁三十枚,稍炖温,饭前服,日两次。《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 治血尿:芦荟叶五钱。生捣汁,加白糖一两,米泔水冲服。(广西) 治咳嗽痰血:芦荟鲜叶五钱至一两。去外皮,水泡去粘汁,水煎服。(《广东中草药》) 治轻度汤火烫伤:鲜芦荟叶,以冷开水洗净,挤汁遍涂伤部,日敷二至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去瘀散毒:芦荟叶和盐捣烂,敷疮即穿。(《岭南采药录》) 治胼胝初起:鲜芦荟叶浸尿半天,加热敷贴;或取鲜叶焙焦,加些黄酒,捣烂加热敷贴,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烧烫伤-芦荟妙方:新鲜芦荟叶1片(可根据伤面大小酌情加减),以冷开水洗净,挤汁遍涂伤部,每日敷2-3次。具有泻火,凉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烧烫伤。 刀伤擦伤芦荟妙方:芦荟叶适量,用热水消毒,洗净,切开,用分泌液涂于伤处。适用于刀伤、擦伤。轻者数次可止血止痛。重者先洗净伤口,再涂以芦荟胶状物,用消毒纱布、绷带包扎固定。当胶状物干后再滴入芦荟汁。约7-10天即可治愈。 蜂螫伤芦荟妙方:鲜芦荟叶适量,捣烂敷于患处。适用于蜂螫伤。 外伤出血芦荟妙方:芦荟50克,研成细粉,装瓶备用。取芦荟粉少许,撒于伤口处。适用于外伤出血。芦荟治百病不治白人。就是说有的人便秘可以治,(有的人仅仅是有的人不是每人)有的人拉稀也可以治(有的人仅仅是有的人不是每个人)所以吃药要先看郎中
7,降肝火的中药方
1、夏枯草说到夏枯草,或许大家一点都不陌生,一味清热去火的常用中草药。也在许多夏日凉茶制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广东的凉茶,夏枯草是重要原料。其实,夏枯草的功效远远不止清热去火这么简单。夏枯草性寒、味甘辛、微苦,入肝、胆经。具有化痰止咳、消肿祛瘀、降血压的功效。夏枯草煮水喝,可起到清肝火、降血压之功效,适于体内干热、熬夜后出现头晕、头痛及眼红者服用。也可以用其和瘦肉一并熬成粥。具体做法是用夏枯草10克、猪瘦肉50-100克与适量的水一起煲,煮至肉熟后,再加盐少许调味,吃肉喝汁,每日1次。2、菊花菊花富含维生素A,是保护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质,也是中医治疗各种眼疾的良药。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醒、双目明亮,还有养肝护肝的功效,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疗效。经常觉得眼睛干涩的人,尤其是常使用电脑的人,不妨多喝些菊花茶。去肝火推荐枸杞菊花茶,枸杞子、菊花适量,开水冲泡饮用。除养眼外,还适用于血虚兼有肝热的干眼患者。3、柴胡柴胡性凉、微寒,入肝、胆二经,有和解退热、护肝解郁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经郁火、内伤胁痛、疟疾、口苦目眩等证。中医治疗传染性肝炎的肝气郁滞型所用的柴胡疏肝散,其主要成分就是柴胡。常喝柴胡粥,同样可起到促进机体免疫、利胆、护肝等功效。常喝柴胡粥可护肝。柴胡10克,大米100克,白糖2汤匙。将柴胡洗净放入锅里,加清水适量,煎煮后取汁液,加入大米煮粥。等米熟透放入白糖,再煮一会儿。需要注意的是,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上逆者应忌用或慎用。4、桑叶新鲜脆嫩的桑叶既能清凉解毒又能补充体内的元素,具有散风除热、清肝明目的功效。此外,由于粗纤维多,能清热解毒、润肠通便、有效地缓解体内毒素堆积现象。桑叶味苦性寒,有疏散风热、润肺润燥功效,一种药物兼有清、润两种功效实在难得。可以选用干桑叶30克泡水,每日一次,也可以与梨皮、杏仁共煮,熬成汤当作茶喝,既可防治感冒,又能养生。5、蒲公英吃点鲜蒲公英可以败肝火。蒲公英又名蒲公草、尿床草、奶汁草,为菊科多年生药食两用的植物,性寒,味甘微苦,入肝、胃经,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蒲公英通常是下水焯过苦味之后,用点蒜末、生抽、香醋、香油、盐拌了端上来的。这时的蒲公英清香怡人,非常祛火,吃了以后,身体里面顿觉清爽了不少。如果肝火旺、有肝炎者不妨在春天多吃些蒲公英。6、薄荷薄荷叶清爽可口,有清心明目、解毒败火、疏风散热、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等多种保健功效。用薄荷泡茶喝,可以利用薄荷中薄荷醇、薄荷酮的疏风清热作用,而且泡茶喝之有清凉感,是清热利尿的良药。薄荷除了用来泡茶外,还可以和豆腐一起烹炒,或者与鲫鱼一起煲汤。需要提醒的是,有夜间盗汗、烦躁不安、皮肤瘙痒、吹风容易感冒等症状的人以及脾胃虚寒、腹泻者要少吃。7、龙胆草龙胆草为清热燥湿类中药,性苦味寒,归肝、胆经,有清肝胆湿热、泻下焦郁火的功效,始载于《神龙本草经》就列为中品,在我国入药历史已十分悠久。推荐龙胆草粥的做法。龙胆草10克,竹叶20克,白米100克。先用水煎龙胆草、竹叶,取汁加入白米煮成粥,代早餐食。龙胆草泻肝降火,竹叶清心除烦。适用于失眠兼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小便黄、大便秘结,属于肝郁化火者。8、甘草甘草具有补气益脾、泻火解毒等作用,是防暑降温的佳品。具体来说,生甘草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而熟甘草能入中焦,有补中益气的作用。如果您是平素爱上火的体质,一到秋天就出现口舌生疮、咽喉肿痛问题,可以选生甘草2-3片,菊花5-6朵,用开水冲泡代茶饮,即成一杯温润去火的甘草菊花茶。9、栀子栀子虽有显着的清火作用,但它味苦性寒,苦寒药容易伤胃,所以古代医学家采用煮粥服食的方法,既可达到清热毒治目疾的效果,又能减轻对胃的不良的刺激。这就是栀子仁粥的妙用。栀子仁3~5克,粳米1~2两。将栀子仁碾成细末,先煮粳米为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末稍煮即可。清热,泻火,适用于目赤肿痛,急性眼结膜炎,黄疸性肝炎,胆囊炎。10、金银花金银花被誉为是名副其实的“降火英雄”。相对于各种降火食材、中草药来说,为什么金银花的降火功效尤其突出呢?这是因为在金银花的体内含着一种重要的物质“木犀草苷”。将金银花的花、叶加水,先用猛火,后用小火煮三分钟,滤出汤汁加冰糖后饮用。可以清热、解暑。以金银花为主的“双花饮”,适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口渴等症。肝火是肝阳的表现形式,“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气属于阳,肝气就是指肝的阳气,通俗地说就是肝功能的外在表现。它在正常状态下是维持肝脏各项功能的原动力。 肝火旺是指肝气亢盛之热象,多因七情过极、肝阳化火或肝经蕴热所致:可表现为肝脏之热,又可表现为肝经之热。肝为“将军之官,罢极之本”“体阴而用阳”,若肝火旺盛,可见头晕、面红、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舌边尖红、脉弦数,甚或昏厥、发狂、呕血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肝火上炎:是指肝火病症中表现为上部有热象或具有上冲性特点者,如头晕、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舌边尖红。甚或昏厥、发狂、呕血等。中医认为火有“火性炎上”的特点,因此多表现为人体上半身的病症。治宜疏肝降火为主,可用天麻钩藤饮等。 2 肝火不得卧:见于《病因脉治》卷三,指肝火侵扰所致的失眠。多由思虑过度,恼怒伤肝,气火拂逆,或肝血耗伤,神失所守而成。因“肝藏魂”,肝火旺则神不守舍。症见夜卧不宁,善惊,口渴多饮,胁肋时胀,或小腹季胁引痛,痛连阴器,脉弦数。洽宜疏肝清火为主,可用疏肝散等方。 3 肝火耳聋耳鸣:见于《医学元要·耳》,耳聋之因于肝火上攻,致耳鸣善怒、面赤、口苦胁痛、耳窍胀塞、脉弦者。因肝肾同源,肾开窍于耳,故肝火可致耳聋。治宜清肝降火,可用龙胆泻肝汤等方。 4 肝火眩晕:眩晕的一种,见于《证治汇补·眩晕》。由于肾水亏少,肝胆相火上炎所致。症见头晕头痛,面红升火,口苦目赤,舌质红,脉弦数。可见于现代高血压病、脑动脉粥样硬化症等。因肝开窍于目,肝经上行于巅顶。偏火旺者,宜以清肝泻火为主,用龙胆泻肝汤;偏阴虚者,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丸。 5 肝火月经先期:经行先期证型之一。出自《妇人良方》,病因郁怒伤肝,肝郁化热,热扰冲任,迫血妄行所致。症见经行先期,经量时多时少,色红或紫,或有淤块,乳房及小腹胀痛,烦躁易怒等。治宜疏肝解郁清热,方用丹枙逍遥散加减。 6 肝热自汗:自汗之一,见于《证治汇补·汗病》。因肝热所致,常兼见口苦多眠。治宜清肝敛汗,可用逍遥散加减。 7 肝热恶阻:恶阻证型之一,因孕后血聚养胎,冲脉气盛,冲气挟肝胃之气上逆所致。多见于平时性情急躁的妇女,症见呕吐苦水或食入即吐、眩晕、¨苦等、宜清肝和胃,降逆止呕,可用加味温胆汤(陈皮、制半夏、茯苓、炙甘草、枳实、竹茹、黄芩、黄连、芦根、麦冬)。 8 肝火头痛:头痛病证之因肝火上扰所致,见于《类证治裁·头痛》,“内风扰巅者筋惕,肝阳上冒,震动髓海”、症见头角及巅顶掣痛,眩晕烦躁,易怒,睡眠不宁,脉弦等。治宜平肝潜阳为主,用天麻钩藤饮、珍珠母丸等,若兼肝胆火盛者可予龙胆泻肝汤或当归龙荟丸等。 以上只是临床常见的病症,若见其他辨证属于肝火偏旺者,均可参考以上类型治疗,同时也应注意对兼症的治疗。单味药食疗方 1)山楂 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每日9-15克煎服或泡水。适用于高血压病或兼患高脂血症、冠心病者。 2)菊花 有降压明目作用。每日服用6-12克,可长期代茶饮用。适用于肝火上炎或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 3)芹菜 本品所含芹菜素有降压作用。鲜芹菜250克,切细绞汁,每日分2次服;或以鲜芹菜30-60克煎汤服(不宜久煎)。适用于肝火上炎或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 4)洋葱 有防治高血压的作用。可捣汁饮用或炒菜食用。 5)大蒜 所含大蒜甙能降低血压。可生食、煨食、煮粥、煎汤或捣泥丸服。 6)胡萝卜 可生食,或煮食、煎汤、绞汁服。 7)荠菜 宜鲜品绞汁或煎汤服,亦可炒食。适用于肝火上炎型高血压病。常用量为每次30-60克。 8)昆布 所含海带氨酸有降压作用。一般每日服15-60克。可煮食或煎汤服,亦可入丸、散。 9)草菇 宜鲜品煮食或炒食。常用量为每次30-60克。 10)其他 银耳、黑木耳、茭白、苹果、梨、柿、橘等,均可选择食用。此外,玉米须煎水饮服,亦有降压、利尿作用。 复方药食疗方 1)山楂菊花代茶饮 山楂12、杭菊花9克,开水沏,代茶饮。高血压病或兼高脂血、冠心病者均可常服。肝火上炎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亦可配用。 2)菊槐绿茶饮 杭菊花、槐花各3-6克,绿茶3克,开水沏,代茶饮。适应症同山楂菊花代茶饮。 3)雪羹汤 荸荠、海蜇头各100-200克,煮汤,每日分2-3次服。适用于高血压病而兼见痰浊表现者,临床以眩晕、头痛、胸脘满闷或有呕恶痰涎、舌苔白腻、脉弦滑为特征。 4)双耳汤 银耳、黑木耳各9-12克,以温水浸泡,洗净后,放入碗中,加适量水和冰糖,置锅中蒸1小时后取出,吃银耳、黑木耳,饮汤。每日1-2次。适用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或兼有眼底出血者,以肝肾阴虚型尤为适宜。 5)芹菜大枣汤 鲜芹菜(下部茎段)60克、大枣30克,加水适量煎汤服。每日分2次服用,可连续服1个月以上。 6)山楂决明汤 山楂、决明子各15-30克,加水适量,煎汤服,或开水沏代茶饮。适用于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又兼便秘者。大便不秘结时,决明子量宜酌减。 7)玉米须龟汤 将龟1只(500克以上),放入盆中,倒入热水,待排尽尿,洗净,去头足,除内脏,放入沙锅内,将洗净的玉米须120克也放入沙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开,再用文火慢煮至熟透。食龟肉,饮汤。适用于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 8)菊花山楂粥 干菊花(去蒂)、山楂片各9-12克,研为粉末。以粳米45-60克,冰糖少许,加水500毫升,煮至米开而汤未稠时,调入菊花、山楂末,然后改文火煎煮片刻,粥稠火停,盖紧焖5分钟,待稍温服食,每日1-2次。高血压病或合并高脂血症、冠心病者均可服用,冬季停服。 9)海带绿豆汤 绿豆90克,海带45克,加水及冰糖适量,煮开后改文火,待绿豆、海带煮烂,食用。常服有预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之功效。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