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中药六刀还有什么其它名字2,中药六刀是单味中药还有其它什么名字3,中草药黄栀4,一般我们常见的中草药都有哪些5,这种植物叫什么名字6,中药里面的千心草是不是地肤子7,请问下列中药真的可以治疗掉发兼养颜的吗8,有什么中草药对中……
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药六刀还有什么其它名字
是不是写得像“刀”字一样的符号,应该是老式的中药重量“钱”的写法吧。没听过中药六刀,倒是知道中药有六道安神养心的汤药。分别是酸枣仁汤、静心汤、安神汤、三味安眠汤、桂圆莲子汤、养心粥。
2,中药六刀是单味中药还有其它什么名字
黄栀属茜草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原产于中国,分布于中国、日本、越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常做庭园花木栽植。黄栀株高约1~2公尺,叶对生,倒卵形,有三角状托叶,与直刺对生。花顶生,有重瓣及单瓣(六瓣)种,重瓣似玫瑰,花冠白色,芳香,可作为茶香料,花期春末初夏。花后结果长卵形,具六棱及六刀状宿存萼,熟果变黄再转橘红,可作染料或入药。

3,中草药黄栀
黄栀属茜草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原产于中国,分布于中国、日本、越南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常做庭园花木栽植。黄栀株高约1~2公尺,叶对生,倒卵形,有三角状托叶,与直刺对生。花顶生,有重瓣及单瓣(六瓣)种,重瓣似玫瑰,花冠白色,芳香,可作为茶香料,花期春末初夏。花后结果长卵形,具六棱及六刀状宿存萼,熟果变黄再转橘红,可作染料或入药。黄栀别名:山黄栀、黄枝花、山黄枝、山栀、栀子花、野桂花、木丹、越桃、鲜支、林兰。是传统的中药材,果实味苦寒,用于清热、泻火、凉血;含有黄色素,可提炼天然色素,用作食品添加剂。
4,一般我们常见的中草药都有哪些
果实、种子类 1木鳖子壳木鳖木鳖土木必 2使君子君子留求子索子果五棱子 3女贞子女贞实冬青子白蜡树子爆格蛋鼠梓子 4蔓荆子蔓荆实万金子京子荆子蔓荆子炒蔓荆子 5川楝子楝实苦楝子金铃子练实仁枣苦楝子 6桂丁香肉桂子桂盅 7五味子北五味子辽五味子南五味子西五味子山五味子山花椒菋玄及会及五梅子 8八角茴香大茴香广茴香大料舶茴香 9、八月扎腊瓜羊开口预支子八月炸 10、千金子打鼓子小巴豆续随子千两金 11、花椒小花椒红椒川椒青椒青椒子蜀椒大红袍檓大椒秦椒南椒巴椒蓎藙汗椒陆拨点椒 12、花椒目川椒目椒目蜀椒目 13、酸枣仁枣仁山枣仁淮枣仁刺枣仁棘实 14、柏子仁柏实柏仁侧柏子柏子仁霜 15、吴茱萸吴萸淡茱萸陈茱萸吴椒茶辣子米辣子左力辣子臭辣子树气辣子曲药子茶辣 16、山茱萸山萸肉萸肉枣皮药枣蜀枣鬾实鼠矢鸡足实枣儿肉枣药枣 17、山楂红果子棠栎子朹镍梅朹子鼠查羊梂赤爪实棠梂子赤枣子山里红果酸枣鼻涕团柿樝子山里果子茅樝猴樝映山红果海红酸梅子山梨 18、益智益智子益智仁 19、草果草果仁野姜独叶台四合红 20、草豆蔻草蔻草蔻仁偶子飞雷子漏豆蔻漏蔻大草蔻弯子 21、豆蔻原豆蔻白豆蔻紫豆蔻老蔻十开蔻印度尼西亚白蔻多骨壳蔻白蔻 22、红豆蔻红蔻红叩良姜子山羌子 23、赤小豆红豆红小豆小红绿豆虱豆朱赤豆金红小豆 24、佛手佛手片佛手柑佛掌手桔片手瓜洋丝瓜 25、香橼陈香橼香橼片香橼皮 26、巴豆川巴豆江子巴菽毒鱼子巴果刚子双眼龙老阳子双眼龙猛子仁巴果巴米双眼虾红子仁豆贡 27、槟榔槟榔子花槟榔槟榔尖鸡心槟榔槟榔玉大腹子大白片仁频宾门宾门药饯白槟榔橄榄子槟榔仁洗瘴丹大腹子大腹槟榔马金南青仔榔玉仁频宾门宾门药饯白槟榔橄榄子槟榔仁洗瘴丹大腹槟榔槟榔子马金南青仔榔玉 28、大腹皮槟榔衣槟榔壳腹毛大腹绒 29、大胡麻亚麻 30、小茴香瘪谷香谷香香子小香野茴香 31、大枣干枣红枣胶枣南枣 32、枣儿槟榔槟榔干壳槟榔枣槟榔枣儿槟榔 33、瓜楼子栝楼仁栝楼子瓜楼子楼仁 34、瓜楼糖栝楼栝楼瓜楼壳楼皮药瓜 35、瓜蒂瓜丁瓜把甜瓜蒂苦丁香甜瓜把 35、连翘黄连翘(老翘)青连翘连壳落翘空翘黄花瓣大翘 36、陈皮柑皮桔皮土桔皮贵老红皮新会皮黄橘皮红皮 37、广陈皮柑皮广皮新会桔皮 38、橘络橘丝桔筋 39、枳壳陈枳壳臭皮柑鱼尾枳壳 40、枳实陈枳实鹅眼枳实 41、木蝴蝶玉蝴蝶千张纸千层纸洋故纸纸肉白玉纸海船果心三百两银药 42、木鳖子木别子壳木鳖木鳖土木必 43、木瓜酸木瓜皱皮木瓜宣木瓜铁脚梨茂木瓜实 44、青皮四化青皮个青皮四开青皮青柑皮扣青潮(召)匀 45、橘红化洲橘红绿毛橘红赖氏橘红柚皮橘红光青橘红七爪橘红尖化红川橘红川芸皮 46枸橘梨枳枸桔枸桔李绿衣枳壳臭橘野柳丁铁篱寨 46、刀豆狭剑豆刀豆子大刀豆关刀豆刀鞘豆刀巴豆马刀豆刀培豆 47、刺蒺藜三角蒺藜白蒺藜三角蒺藜茨三角刺止行旱草蒺藜蒺藜子旁通屈人豺羽升推即藜杜蒺藜休羽旱草八角刺蒺骨子野菱角地菱硬蒺藜蒺 48、胖大海大发大洞果大海子安南子胡大海 49、火麻仁大麻仁麻子仁白麻子冬麻仁 50、蓖麻子蓖麻仁大麻子红大麻子 51、金樱子山石榴山鸡头刺梨子糖罐糖果灯笼果刺橄榄刺榆子金罂子山鸡头子糖莺子棠球黄刺果蜂糖罐槟榔果金壶瓶野石榴糖橘子小石榴黄茶瓶 52、猪牙皂小皂荚 53、马兜铃臭铃铛水马香果葫芦罐 54、马钱子大方八伏水番木鳖苦实把豆儿火失刻把都苦实马前牛银 55、王不留行王不留麦蓝子留行子大麦牛奶米王母牛 56、使君子五棱子 57、车前子车前实风眼前仁猪耳朵穗子虾蟆衣子 58、黑脂麻黑芝麻巨胜子乌麻子 59、黄荆子布荆子黄金子 60、急性子风仙子风仙花子 61、无花果文仙果 62、无患子洗手国木患子油患子油珠子 63、薏苡仁六谷米薏米仁玉米沟子米菩提珠尿珠子起实 64、使君子流求子史君子五棱子 63、荜芨荜拨毕勃、逼拨、毕勃鼠尾棋圣 64、葫芦巴苦豆芦芭胡芭季豆小木夏香豆子 65、橄榄白榄、 67、母丁香鸡舌香 68、蓖麻子八麻子金豆 69、枸杞子枸杞甘杞子地骨子茨果子明目子苟起子甜菜子把子红青椒拘蹄子狗奶子枸杞果枸茄茄红耳坠血枸子枸地芽子枸杞豆血杞子 70、砂仁阳春砂春砂仁广砂缩砂西砂仁壳砂白砂仁砂米 71、栀子黄栀子红栀子山栀子黑栀子药栀子枝子山枝 72、牛蒡子大力子牛子鼠粘子恶实老母猪耳朵 73、鸦胆子老鸦胆 74、肉豆蔻玉果肉果 75、决明子草决明马蹄决明假绿豆羊明野青豆羊角还瞳子狗屎豆假绿豆马蹄子千里光芹决羊角豆猪骨明猪屎蓝豆细叶猪屎豆夜拉子羊尾豆 76、苍耳子苍子苍棵子牛虱子粘粘葵葈耳实胡寝子苍郎种棉螳螂胡苍子饿虱子苍耳蒺藜 77、补骨脂固脂黑固脂破故纸胡韭子胡故子 78、蓖麻子金豆 79、柿蒂柿丁 80、菟丝子箩丝子吐丝子豆须子缠龙子菟丝实吐丝子无娘藤米米黄藤子龙须子萝丝子缠龙子黄湾子黄网子黄萝子豆须子菟芦菟缕菟蘽赤纲玉女唐蒙火炎草 81、路路通枫球子九空枫果狼目 82、莲子的藕实莲实泽芝水芝丹莲肉 83、扁豆藊豆南扁豆沿篱豆蛾眉豆凉衍豆羊眼豆膨皮豆茶豆南豆小刀豆树豆藤豆 84、白果灵眼佛指甲佛指柑银杏脚公孙树鸭掌树 85、冬瓜皮白皮 86、地肤子地葵地麦益明落帚子竹帚子千头子帚菜子铁扫把子 87、覆盆子覆盆乌藨子小托盘竻藨子 88、榧子彼子榧实罴子玉山果赤果玉榧 89、谷芽蘖米谷蘖稻蘖稻芽 90、诃子诃黎勒诃黎随风子 91、胡椒昧履支浮椒玉椒 92、鹤虱鹄虱鬼虱北鹤虱 93、枸橘臭橘枸棘子野橙子唐橘枸橘李钢橘子枸甏李野梨子苦桶子 94、莲子心薏苦薏莲薏莲心 95、荔枝核荔仁枝核大荔核 96、龙眼肉益智蜜脾龙眼干龙目比目荔枝奴绣木团川弹子荔枝弹骊珠燕卵鲛泪圆眼海珠丛桂圆 97、麦芽大麦糵麦糵大麦毛大麦芽 98、南瓜子南瓜仁白瓜子金瓜米 99、芡实卵菱鸡癕鸡头实雁喙实鸡头雁头乌头蔿子鸿头水流黄水鸡头肇实刺莲藕刀芡实鸡头果苏黄黄实鸡嘴莲鸡头苞刺莲蓬 100、牵牛子草金铃金铃黑牵牛白牵牛黑丑白丑 101千金子千两金菩萨豆续随子联步滩板救 102、桑椹葚桑实乌椹文武实黑椹桑枣桑葚子桑果桑粒桑藨 103蛇床子蛇米蛇珠蛇粟蛇床仁蛇床实气果双肾子癞头花子野茴香 104、沙蒺藜沙苑蒺藜同州白蒺藜沙苑白蒺藜沙苑蒺藜子潼蒺藜沙蒺藜夏黄草 105、使君子求子史君子五棱子索子果冬均子病柑子 106、乌梅熏梅桔梅肉
5,这种植物叫什么名字
红菩提。别名星美人、灰菩提。景天科景天属。半直立亚灌木,株高30——100厘米。花期春季。在多肉类植物的图册,终于在里面看到一张图片,里面的红菩提,确实是粉红色的。这本书里称之为“虹之玉锦”,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这种植物的名字。后来又在其他书里,知道还有“红菩提”“耳坠草”等名。是一种景天科景天属植物,原产墨西哥,粉红色的是一种园艺品种,我后来看到的那种绿色的是原种。看来红菩提还很难得啊!是这个吗? 芡实 又名鸡头米 【异名】卵菱(《管子》),鸡瘫(《庄子》),鸡头实、雁喙实(《本经》),鸡头、雁头、乌头(《方言》),艻子(陶弘景),鸿头(韩愈),水流黄(《东坡杂记》),水鸡头(《经验方》),肇实、刺莲藕(《广西中兽医药植》),刀芡实、鸡头果、苏黄、黄实(《江苏植药志》),鸡咀莲(《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鸡头苞(《江西中药》),刺莲蓬实(《药材学》)。 【植物形态】芡(《周礼》),又名:藙(《方言》),芰(崔豹《古今注》)。 一年生水生草本,具白色须根及不明显的茎。 初生叶沉水,箭形;后生叶浮于水面,叶柄长,圆柱形中空,表面生多数刺,叶片椭圆状肾形或圆状盾形,直径65~130厘米,表面深绿色,有蜡被,具多数隆起,叶脉分歧点有尖刺,背面深紫色,叶脉凸起,有绒毛。 花单生;花梗粗长,多刺,伸出水面;萼片4,直立,披针形,肉质,外面绿色,有刺,内面带紫色;花瓣多数,分3轮排列,带紫色;雄蕊多数;子房半下位,8室,无花柱,柱头红色。 浆果球形,海绵质,污紫红色,外被皮刺,上有宿存萼片。 种子球形,黑色,坚硬,具假种皮。 花期6~9月。 果期7~10月。 生于池沼湖泊中。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台湾、广西、湖南、湖北、四川、广东、云南及贵州等地。 本植物的根(芡实根)、花茎(芡实茎)、叶(芡实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6,中药里面的千心草是不是地肤子
你可能是打错了,要么是灯心草,要么是通草。灯芯草是植物灯芯草的茎髓,通草则是木本植物通脱木的茎髓。灯芯草淡渗利水化湿气,通草行水通乳。【归经】入肾、膀胱经。①卢复:"入膀胱。"②《要药分剂》:"入肾、膀胱二经。"【功能主治】利小便,清湿热。治小便不利,淋病,带下,疝气,风疹,疮毒,疥癣,阴部湿痒。①《本经》:"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②《别录》:"去皮肤中热气,散恶疮,疝瘕,强阴,使人润泽。"③《药性论》:"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补气益力;治阴卵癀疾,去热风,可作汤沐浴。"④《日华子本草》:"治客热丹肿。"⑤《滇南本草》:"利膀胱小便积热,洗皮肤之风,疗妇人诸经客热,清利胎热,湿热带下。"⑥《本草原始》:"去皮肤中积热,除皮肤外湿痒。"⑦《本草备要》:"益精强阴,除虚热,利小便而通淋。"⑧《玉楸药解》:"疗头目肿痛,狐疝阴颓,腰疼胁痛,血痢,恶疮。"【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注意】《本草备要》:"恶螵蛸。"【附方】 ①治阳虚气弱,小便不利:野台参四钱,威灵仙钱半,寸麦冬六钱(带心),地肤子一钱。煎服。(《医学衷中参西录》宣阳汤)②治阴虚血亏,小便不利:怀熟地一两,生龟板五钱(捣碎),生杭芍五钱,地肤子一钱。煎服。(《医学衷中参西录》济阴汤)③治妊娠患淋,小便数,去少,忽热痛酸索,手足疼烦:地肤子十二两,初以水四升,煎取二升半,分温三服。(《子母秘录》)④治久血痢,日夜不止:地肤子一两,地榆三分(锉),黄芩三分。上药拇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⑤治目痛及眯忽中伤,因有热瞑者:取地肤子白汁注目中。(《僧深集方》)⑥治雀目:地肤子五两,决明子一升。上二味捣筛,米饮和丸。每食后,以饮服二十丸至三十丸。(《广济方》地肤子丸)⑦治肝虚目昏:地肤子一斤(阴干,捣罗为末),生地黄五斤(净汤捣,绞取汁)。上药相拌,日中曝干,捣细罗为散。每服,空心以温酒调下二钱,夜临卧,以温水调再服之。(《圣惠方》地肤子散)⑧治胁痛,积年久痛,有时发动:六、七月取地肤子,阴干,末。服方寸匕,日五、六服。(《补缺肘后方》)⑨治跳跃举重,卒得阴颓:白术五分,地肤子十分,桂心三分。上三物,捣末。服一刀圭,日三。(《肘后方》)⑩治疝气:地肤子炒香,研末,每服一钱,酒下。(《简便单方》)⑾治痔疾:地肤子不拘多少,新瓦上焙干,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用陈粟米饮调下,日三。(《圣济总录》地肤子散)⑿治吹乳:地肤子为末。每服三钱,热酒冲服,出汗愈。(《经验广集》地肤酒)⒀治雷头风肿:地肤子,同生姜研烂,热酒冲服,取汗愈。(《圣济总录》)⒁治肢体疣目:地肤子,白矾等分。煎汤频洗。(《寿域神方》)⒂治痈:地肤子、莱菔子各一两。文火煎水,趁热洗患处,每日二次,每次10~15分钟。(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16)风热赤眼。有地肤子一升(焙)、生地半斤取汁,共用饼,晒干,研细。每服三钱,空心服,酒送下。(17)目痛、眯目。用地肤子榨汁点眼。(18)雷头风(按:此病是头面肿痛、恶寒发热、太似伤寒)。用地肤子同生姜研烂,热酒冲服汗出即愈。(19)疝气。用地肤子炒后研细。每服一钱,酒送下。(20)血痢不止。用地肤子五两,地榆、黄芩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匙,温水调下。(21)妊娠患淋。用地肤子十二两,加水四升,煎至二升半,分次服下。(22)小便不通。用地肤草榨汁服,或用地肤草一把,加水煎服。(23)眼睛受伤陷下。弩肉突出。用地肤叶(洗去土)二两,捣烂榨汁,每取少许点眼。冬季无鲜叶,取干叶煮成浓汁亦可。【备注】地肤于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扫帚菜(东北);碱地肤(东北、陕西)的胞果,亦同等入药。其药材外形几无区别。华东以及湖南、湖北、贵州、山东等地,以同科植物藜的胞果,俗称"灰菜子",作地肤子使用。藜的胞果呈钝三角球形,稍压扁,径约1毫米;草绿色至暗绿色,花被紧抱果实,周围无膜质小翅,基部有短果柄,隆线5条。种子扁平圆球形,有光泽,上有放射状排列的线状花纹。气味与地肤子相同。参见"藜"条。【摘录】《*辞典》
7,请问下列中药真的可以治疗掉发兼养颜的吗
从用药来看应当有这样的功效的~有好几味都补气,行气,活血的啊~~如果你想图个方便防掉发就用霸王好了~组方科学~效果也不错有一定功效吧 但是效果就是慢点 试一试 何首乌 怎么样有关治疗脱发的偏方、秘方主要如下。
[方一] 柏枝(干药)、椒仁、半夏各90克。将药加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入蜜少许,再煎1--2沸。用时人生姜汁少许,调匀,擦无发处,每日2次。
[方二] 白矾、郁金各等分。将白矾、郁金制成丸,每次4--5克,每日2次。
[方三] 食盐15克。将食盐加入1500毫升温开水,搅拌均匀,洗头,每周1--2次。 此法长期应用,可防止脱发。
[方四] 榧子3枚,胡桃2个,侧柏叶30克。将药共捣浸雪水梳头,其发水不脱落,而且光润。 本方尤适用于肾虚型脱发。
[方五] 侧柏叶若干。将柏叶阴干研细,以春油浸之。每戟蘸刷头,头发长出后,用猪胆汁人汤洗头。 本方尤适用于妇女脱发。
[方六] 车前草200克,米酷适量。将车前草全草焙成炭,浸入米醋,一周后用该药醋外涂患处,每日2--3次。
[方七] 黑牛胆1个,槐豆适量。将槐豆装入有胆汁的牛胆内装满,浸透槐豆即可,内服。每次9克,每日3次。
[方八] 侧柏叶240克(焙干),当归(全身)120克。将药共研为末(忌铁器),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早、晚各1服,用黄酒或盐汤送下。
[方九] 芝麻花、鸡冠花各60克,樟脑1.5克,白酒500克。将芝麻花,鸡冠花撕碎。然后浸泡人酒内密封,15日后过滤、再将樟脑人药酒中,使之溶化,备用。以药棉蘸药酒,涂搽脱发区,每日搽3--4次。 本方尤适用于神经性脱发。
[方十] 芝麻梗、清明柳(清明节采的柳枝嫩叶)各90--120克。煎汤洗发,并摩擦头皮,连用1--7日。 本方尤适用于脂溢性脱发。
[方十一] 猪苦胆1个。将猪苦胆汁倒入半面盆温水中,搅拌后洗头或洗患处,把油脂状鳞屑清除干净,再用清水冲洗,每日1次。 本方尤适用于脂溢性脱发。
[方十二] 活蜈蚣3条。将活蜈蚣用菜油浸3--4日,先取生木片汤洗发,洗后,以蜈蚣油涂头至愈止。
[方十三] 代赭石。将代赭石研为细面,每日早、晚各服3克,白天水送服,连服2--3个月。
[方十四] 枸杞子15克,大米50克。将枸杞子、大米洗净,放砂锅中煮成粥,食用。
[方十五] 何首乌3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将何首乌放人砂锅中煎取浓汁后去药渣,然后放人大米和冰糖,将米煮成粥即成,食用。 本方尤适用于脱发久不愈。
[方十六] 野蔷薇嫩枝100克。猢狲姜50克。将药水煎百沸,取汁刷头。 本方尤适用于病后脱发。
[方十七] 莴苣子、猢狲姜各100克。上药为末,先以竹刀刮损不生发的疮疤,后以此药擦之,以生发为度。
[方十八] 垂柳叶500克,生姜汁100毫升。将垂柳叶阴于为末,加姜汁于铁器内捣匀,取药液摩擦患处。 本方除适用于脱发外,亦有用治脱眉的,《圣惠方》认为其生眉效果颇佳。
[方十九] 桑叶、麻叶各500克。将药以米酒水煮百沸,取水浴发。 《千金方》评价说: “此方治头发脱落,常用不辍”。
[方二十] 蜀椒500克,生半夏、骨碎补各250克。将药研粗末,以白酒浸渍7日后,外用涂擦患处,每日3次,生发为止。
[方二十一] 生铁100克,腊猪脂500克。将生铁人猪脂内煮3沸,先以醋洗净患处,布揩气热,然后油涂。
[方二十二] 生半夏、生姜各300克,麻油1000克。将药研末,以麻油浸渍半月,用时先以生姜片涂擦患处,后用药油涂之,每日1次,连用3个月,脱落眉发即生。
[方二十三] 石灰、白酒各1500克。将石灰以水拌炒焦,用白酒浸之,半月后去渣,每次饮酒10毫升,每日1次,久之则新发更生。
[方二十四] 蓖麻子2500克。将蓖麻子加入榨汁瓶贮,每取其汁半酒杯人米煮粥,频食之,发落自生。
[方二十五] 当归、柏于仁各500克。将药共研细粉,水和蜂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饭吞服6--10克,每日3次,1月为1疗程。
8,有什么中草药对中耳炎好的
中耳炎主要包括急性化浓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常见病菌有链球菌 ,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等。主要表现为耳内流脓、耳痛、听力减退及耳鸣。近年来经临床实践 ,发现一些中草药外治中耳炎很好疗效。地龙 :先取 30%双氧水清洗耳中分泌物 ,反复清洗 2次 ,拭干 ,然后将地龙糖浸液滴入 3- 4滴。治疗急慢性中耳炎 ,一般 4- 5天可愈。 冰片 :用冰片 1克 ,研细末 ,放入核桃油 10毫升 ,不断搅匀使溶解 ,用时先洗净外耳道内之脓性分泌物 ,用棉球将外耳堵住 ,以免药液外溢。急性患者一般 5天 (每日滴药 1次 )痊愈 ;慢性患者 8- 10天可愈。 广郁金 :广郁金 1枚 ,麻油少许 ,冰片少许。取广郁金蘸麻油放清洁的缸片上磨取浓汁 ,再放冰片调匀 ,先用药棉拭净耳内脓液 ,再用此油滴耳 ,每日 3次 ,一般 1枚即愈。 桑叶 :用鲜桑叶数片 ,洗净后捣烂取汁 ,每次将桑叶汁滴入耳内 1- 2滴 ,每日 3次 ,治疗中耳炎 ,2- 3天即愈。 黄柏 :黄柏 30克 (生药 )水煎浓缩液 20毫升 ,滴耳 ,每次 2- 3滴 ,每日 3次 ,2- 5天即愈。中耳炎 方1 〔组成〕鲜鸡矢藤叶适量。 〔用法〕将鸡矢藤叶捣烂取汁,用时先按常规清除外耳道积脓,然后将 药汁滴入耳内,每日2 次。成人每次4~6 滴,小儿减半。 〔附往〕此方用于急慢性中耳炎。 方2 〔组成〕鲜菊花叶、鲜薄荷叶各适量。 〔用法〕洗净切碎,捣烂取汁。用时失按常规清除外耳道积脓,然后将 药汁滴入耳内,每日2 次。 〔附注〕此方用于急慢性中耳炎。 方3 〔组成〕鲜鱼腥草适量。 〔用法〕将鱼腥草洗净、切碎,捣烂取汁,贮瓶备用。用时,先按常规 清除外耳道积脓,然后以棉球蘸鱼腥草汁滴入耳内,每日2 次,连用3~6 天。 〔附注〕此方用于急慢性中耳炎。 方4 〔组成〕鲜虎耳草30g ,冰片1g 。 〔用法〕将虎耳草捣碎取汁,加入冰片粉末,再滴入75 %酒精10 余滴, 装瓶备用。同时先按常规清除外耳道积脓,然后将药液滴入耳内,每日3 次, 每次3~4 滴。 〔附注〕此方用于急慢性中耳炎。 方5 〔组成〕石榴花70g ,三花酒250m1 ,冰片4g 。 〔用法〕将石榴花浸泡于三花酒中7~10 天,过滤后加入冰片备用。用 时先按常规清除外耳道积脓,然后用本药滴耳,每天3~4 次,每次1~2 滴。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中耳炎。 方6 〔组成〕芭蕉水10m1 ,冰片1g 。 〔用法〕刀砍芭蕉树,用玻璃杯收集自刀口处滴出的芭蕉水,加冰片备 用。用时先按常规清除外耳道积脓,然后用上药滴耳,每天2~3 次,每次1~ 2 滴。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中耳炎。 方7 〔组成〕鲜牛蒡根适量。 〔用法〕捣烂,榨出汁液,滴入耳内,一无数次。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中耳炎。 方8 〔组成〕马蹄金30g ,紫花地丁15g ,爵床15g 。 〔用法〕水煎服。 方9 〔组成〕粪箕笃30g,30%~40 %酒精100m1 。 〔用法〕二者混合浸泡48 小时后,加蒸溜水过药面,加盖煮沸5~10 分钟,冷却,取药液备用。将患处脓液擦净,滴入药液3~4 滴,5~10 分钟 后倾出,擦干,再滴入1~2 滴,用棉花堵塞,每日1 次(滴药后有轻微烧的 感,无其他反应)。 〔附注〕此方用于化脓性中耳炎。 方10 〔组成〕福州薯蓣果10g ,金银花15g 。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中耳炎。 方11 〔组成〕磨盘草30~60g ,苍耳根15g ,乌贼鱼干1 只。 〔用法〕水炖服。 方12 〔组成〕杏香兔耳风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绞汁滴耳内,每日3~4 次。 方13 〔组成〕苘麻根30g ,夏枯草9g ,小毛毡15g 。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中耳炎。 方14 〔组成〕鲜商麻60g ,猪耳适量或糯米30g 。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中耳炎。 方15 〔组成〕鲜虎耳草60g ,鲜爵床30g ,冰糖30g 。 〔用法〕水煎服。外用鲜全草绞汁滴耳。 方16 〔组成〕鲜肾蕨适量。 〔用法〕捣烂,绞汁,滴耳内。 方17 〔组成〕垂柳树皮6g ,枯矾3g ,冰片3g 。 〔用法〕研末,吹耳。 方17 〔组成〕鲜胜红蓟适量。 〔用法〕捣烂,绞汁滴耳内,每日2~3 次。 方18 〔组成〕断肠草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挤汁,过滤,加防腐剂保存备用(每500ml 加尼 泊金5ml )。拭净脓液,滴耳。在农村,则可在拭净脓液后直接将断肠草挤 汁滴放耳内,不可内服。 〔附注〕此方用于化脓性中耳炎。 方19 〔组成〕鲜猪殃殃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取汁滴耳。 方20 〔组成〕鲜土牛膝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取汁,滴患耳内。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中耳炎。 方21 〔组成〕鲜山矾叶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用布包绞汁滴耳。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中耳炎。 方22 〔组成〕玉簪鲜草适量。 〔用法〕洗净,捣汁,滴耳。 〔附注〕此方用于耳内流脓。 方23 〔组成〕石榴花适量。 〔用法〕置瓦上焙干,加冰片少许,研细,吹耳内。 方24 〔组成〕白背叶根适量。 〔用法〕研末,酒适量,浸出浓汁滴耳内,并外搽。 方25 〔组成〕鱼胆草鲜叶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取汁,加鳝鱼血滴耳,每日2 次。 方26 〔组成〕豆瓣绿鲜草适量。 〔用法〕洗净,捣汁滴耳。 方27 〔组成〕芦竹笋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取汁,加冰片少许,滴耳内。 方28 〔组成〕芭蕉茎适量。 〔用法〕用竹筒斜插在芭蕉茎上,取茎内流出的汁滴入耳内,1 日3~4 次。 方29 〔组成〕鲜虎耳草叶适量。 〔用法〕捣烂取汁滴入耳内。 方30 〔组成〕金莲花9g ,菊花9g ,生甘草3g 。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中耳炎,也可用于急性结膜炎、急性淋巴管炎。石榴皮50克,黄柏15克。将上药加水煎2次,合并药液,浓缩成150毫升。滴入耳内数滴,5分钟后,用消毒棉签拭干,反复3~5次,每日进行2次。主治化脓性中耳炎。石榴皮50克,黄柏15克。将上药加水煎2次,合并药液,浓缩成150毫升。滴入耳内数滴,5分钟后,用消毒棉签拭干,反复3~5次,每日进行2次。主治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炎有两种,一种是化脓性中耳炎,多由感冒引起。初耳痛明显,呈胀痛,可有发热待到鼓膜穿孔流脓后,疼痛减轻。另一种称为非化脓性中耳炎。这种中耳炎不流脓,只是耳朵发闷,听力下降,或者有耳鸣。这是由于耳咽管的炎症引起中耳腔的压力变化而引起的。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是:有条件的进行脓液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用抗菌素,或口服或注射。耳朵局部:如果脓液量大且稠厚的话,用双氧水进行清洗,然后用敏感的抗菌素滴耳液滴耳。如果是非化脓性中耳炎,那主要是要减轻耳咽管的水肿,滴鼻液、消肿药等应用,并适当地使用抗菌素。要去医院治疗,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开药的。中耳炎常由感冒、游泳污水进入等原因使细菌进入中耳引起,常为耳内流脓,耳膜穿孔。治疗首先是控制耳内流脓,洗净耳内脓液,加压滴药水,手术修补耳膜后才能治愈。这个病不能急的,要慢慢治疗,在正规医院治疗。
9,寻清热除湿等功效的中药材
萱草,有些花也可以 ,比如蔷薇,玫瑰,百合,做法如下··干百合100克、干莲子 75克、冰糖75克,没有冰糖白糖也行,但要多放,做法是:百合浸水(半个小时),冲洗干净(时间长达45分);莲子浸泡3小时,冲洗干净(时间长达20分);将百合、莲子放入清水锅里,大火火煮沸后,加入冰糖,改文火继续煮40分钟(要拌拌锅,免的粘锅)就能吃了。萱草花草简介 名称: 萱草 萱草学名: Hemerocallis flava 萱草别名: 中国萱草、黄花菜、忘忧草、金针菜。古时称疗愁花、忘忧草、黄花萱草、安神菜 萱草科属: 百合科萱草属 萱草类别: 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 萱草,即黄花菜,又名金针菜等,中药称萱草、谖草。黄花,是指花的颜色,金针,是指花的形状,疗愁,是说人们见了此花可忘忧解愁。萱草原名“谖”也是忘的意思。 萱草生长习性 原产我国,南北广为栽培, 喜温暖潮湿,对环境要求不严格,耐半荫。性强健而耐寒,适应性强,又耐半荫,华北可露地越冬。对土壤选 择性不强,以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湿润土壤为宜。适应性较强,也耐旱。一般不择土壤,但在排水良好的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中生长得更繁茂。 萱草花品...萱草花草简介 名称: 萱草 萱草学名: Hemerocallis flava 萱草别名: 中国萱草、黄花菜、忘忧草、金针菜。古时称疗愁花、忘忧草、黄花萱草、安神菜 萱草科属: 百合科萱草属 萱草类别: 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 萱草,即黄花菜,又名金针菜等,中药称萱草、谖草。黄花,是指花的颜色,金针,是指花的形状,疗愁,是说人们见了此花可忘忧解愁。萱草原名“谖”也是忘的意思。 萱草生长习性 原产我国,南北广为栽培, 喜温暖潮湿,对环境要求不严格,耐半荫。性强健而耐寒,适应性强,又耐半荫,华北可露地越冬。对土壤选 择性不强,以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湿润土壤为宜。适应性较强,也耐旱。一般不择土壤,但在排水良好的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中生长得更繁茂。 萱草花品种 有小花型和重瓣型,杂交品种花色有淡黄、橙红、淡雪青、玫红等色。珍贵的品种一茎可开四、五十朵花,真是千姿百态,绚丽多彩。 萱草花形态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具粗壮的纺锤形肉质根,叶基生、条形、对排 成两列,宽2一3cm,长可达5Ocm以上,花草细长坚挺,高约60一8Ocm,初夏开花,漏斗形,直径 lOcm左右,桔红色。 根状茎粗壮,根近肉质,中下部纺锤状膨大。叶基生。有地下球茎,全株光滑无毛。叶自根茎丛生,狭长成线形,叶脉平行。花茎由叶丛抽出,高1米上分枝,呈圆锥花序,数朵出于顶端,花大黄色,花冠呈漏半状,纷披六出,5一7月开放,单朵花只开一天。朔果具少数种子。花莛自叶丛中抽出,圆锥花序生于顶端,着花6~10余朵,早开晚谢;花冠漏斗状或钟形,橘黄至橘红色,花期6~7月。萱草为中国的母亲花,园艺品种繁多,花冠大,花色鲜艳,花期长,适用于园林中,亦可做切花材料,根可供药用。顶生聚伞花序,每一花莛上着花6~40朵不等。花大阔漏斗形。花色橘红或黄色微带红晕。花期5--9月。 萱草花主要品种 黄花萱草(金针菜)H,flava,原产中国,叶片深绿色带状,长30一6Ocm,宽0·5 一 1·5cm。拱形弯曲。花6~9朵,花柠檬黄色,浅漏斗形,花草高约125cm,花径约gcm。 花蕾 为著名的"黄花菜",可供食用。 黄花菜(黄花)H·citrina叶较宽,深绿色,长75cm,宽1,5~2·5cm,花序上着生花多达30 朵左右,花序下苞片呈狭三角形;分布我国北方各省。大花萱草H·middendo刑。,叶长30~45cm,花拳着花2一4朵,黄色、有芳香,花长8~ lOcm,花梗极短,花朵紧密,具大形三角形苞片。 童氏萱草·thunbergh,叶长74cm,花草高12Ocm,顶端分枝着花12~24朵,否黄色,喉部 较深,短漏斗形具芳香。 萱草花繁殖 春秋以分株繁殖为主,每丛带2一3个芽, 施以腐熟的堆肥,若春季分株,夏季就可开花,通 常3一5年分株一次。播种繁殖春秋均可。春播时,头一年秋季将种子砂藏,播后发芽迅速而整齐。秋播时,9一10月露地播种,翌春发芽。实生苗一般2年开花。现多倍体管草需经人工授粉才能结种子,采种后立即播于浅盆申,遮荫、保持一定湿度,40~60天出芽,出芽率可达60刀一80%。待小苗长出几片叶子后6月份移栽露 地,行株距2OXl5cm,次年7一8月开花。萱草虽适应性强,在干旱潮湿、贫瘩土壤均能生长,但生长发育不良,开花小而少。因此,生育期适当灌水,注意排水,每年施追肥两次,入冬前施一次 腐熟有机肥。 以分株为主,叶枯萎后或早春萌发前均可进行,将母株挖出,剪去枯根和过多须根,分后株丛带2~3芽即可,宜2~4年分株1次。播种,以秋播最宜,采下种子应立即播种,播后20天出苗,培植2年后开花;春播种子当年不能发芽。 萱草花栽培与病虫害:露地栽培,栽植地应深翻并施足充分腐熟的基肥,按30厘米×40厘米的株行距栽植,每穴栽3~5株,压实并浇透水。在生长期,每月应追施肥水1~2次;注意中耕除草,梅雨季节注意排水,开花前如天气干旱,要注意浇水补充,花期保持土壤湿润。常见锈病危害,发病初期喷石灰硫磺合剂防治;虫害有螨类等,发生期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喷杀,有金龟子危害,可人工捕杀。 同属有观赏价值的常见种类黄花菜,又名金针菜,花淡黄色,具芳香,我国长江及黄河流域广为栽培。 萱草根系发达,适应性强。栽植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就能生长。但由于一经栽植常数年不再移动,故栽前需深翻土地并施以基肥,以保持其底肥充足生长良好。栽植时间春秋季皆宜。整个生长期间,只要天气不十分干旱,一般可不必浇水。但春季萌芽后如土壤水分不足将会影响开花数量,为此春旱地区应适时浇水。栽后第2年适时追肥,对当年开花有较大影响。全年最好施3次追肥,第1次在新芽长到约10厘米时施;第2次在见到花莛时施;第3次在开花后10天施。施后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状态可促多开花。萱草根系有逐年向地表上移的趋势,秋冬之交要注意根际培土,并中耕除草。 庭院栽植的萱草为增加观赏性应随时除草,控制杂草滋长。开花期间注意随时清除萎蔫花朵和开完花的花茎。因开花虽能持续数十但每花只开1日,已枯萎花朵不清除,影响观赏效果。地上部分于11月上中旬逐渐枯萎,冬季注意清除枯枝落叶,以使来年植株从春至秋始终绿意葱葱,增加观赏性。 我国母亲之花,就是萱草花。萱草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肉质,叶狭长,细长的枝顶端开出桔红或桔黄色的花,十分艳丽,它不仅供人观赏,花蕾叫金针,也可作蔬菜供人食用,在我国南北方广为栽植。萱草,在我国一向有“母亲花”的美称。远在《诗经、卫风、伯兮》里载: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就是萱草,古人又叫它忘忧草,背,北,指母亲住的北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到那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母亲住的屋子又叫萱堂,以萱草代替母爱,如孟郊的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 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叶梦得的诗云:“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萱草就成了母亲的代称,萱草也就自然成了我国的母亲之花 早在公元1907年五月,美国维吉尼亚的安娜乔薇斯,在其母亲的逝世追悼会中,献上一束康乃馨象征母亲花之前,萱草早已是中国的母亲花。萱草又名「谖草」、「金针」、「宜男草」等,《救荒本草》叫它「川草花」;《古今注》称之为「丹棘」;《说文》记载为「忘忧草」;《本草纲目》名之为「疗愁」。在英名day lily是「一日百合」的意思,点出了萱草花期只有一天的短暂。 萱草在我国有几千年载培历史,萱草又名谖草,谖就是忘的意思。最早文字记载见之于《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另一称她忘忧,来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 萱草既可入药,又可作菜肴。北方人唤作黄花菜,广东人叫做金针;《本草纲目》载曰:「今东人采其花而货之,名为黄花菜。」拉丁学名的种名fulva,就是「黄褐色」的意思。又其花丝细长,状如古时金针,又名金针菜。 萱草有镇静安眠作用,且少有副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症,尤其是肝功能障碍伴有失眠者,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药物。萱草花有药食同功的双重功能,不但营养价值极高,且有极好的健脑效果,在日本称为健脑菜,并列为「植物性食品中最有代表性的健脑食品之一」。另外,据吴李久华在《延寿考》中云:「嫩苗为蔬,食之动风,令人昏然如醉,因名忘忧」。《群芳谱》记载:“春食苗,夏食花,其雅牙花的跗皆可食。但性冷下气,不可多食。《中药大辞典》载其含有生物碱、黄酮类。据测定每100克干制品中含蛋白质9.14克、脂肪0.4-0.25克、糖分50-60.2克、钙300-463毫克,并含有维生素A、B、C及多种微量元素。 萱草不仅是名花佳卉,而且还是美味良蔬,其花晒干供食用,俗称“黄花菜”。 萱草供人食用的是其含苞待放的花,鲜品与干菜均鲜美可口,配荤酸素均宜,被誉为“山珍”之一。但鲜黄花菜烹调时,火力需大,要炒熟,半生不熟则会引起中毒(含有秋水仙碱,熟后可被破坏)。 萱草的花、叶、茎、根均是中药材。 萱草食用功效 具有安神、止血、清热、利尿、消炎、除湿、利水等功效。可治疗大便下血、小便不利、吐血、鼻血、水肿、神经衰弱、肺结核等病症。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