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潮汕人说的软枝陷角草学名叫什么2,俗语软枝的药草学名叫啥3,外面类似枯树枝内部白色像海绵捏起来软软的这是什么中药搜4,求植物学名河南山上一种植物土话叫软枝开紫色小花茎细而长根可5,紫苏叶有哪些功效与作用6,请问这种植物的学名……
本文目录一览
1,潮汕人说的软枝陷角草学名叫什么

2,俗语软枝的药草学名叫啥
软枝黄蝉,(学名:Allemanda cathartica L.)别名黄莺、小黄蝉、重瓣黄蝉、泻黄蝉,夹竹桃科、黄蝉属多年生常绿灌木类木本植物。因花蕾的形状及颜色貌似即将羽化的蝉蛹,且枝条柔软,故而得名软枝黄蝉。原生于巴西等地,后广植于热带地区,为观赏植物。分布于热带、美洲,中国引入栽培。请采纳 谢谢!

3,外面类似枯树枝内部白色像海绵捏起来软软的这是什么中药 搜
你好!我也说不上来,你到附近的中药店去问问就知道了。如有疑问,请追问。貌似是中药材紫苏梗【性状】 本品呈方柱形,四棱钝圆,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四面有纵沟和细纵纹,节部稍膨大,有对生的枝痕和叶痕。体轻,质硬,断面裂片状。切片厚2~5mm,常呈斜长方形,木部黄白色,射线细密,呈放射状,髓部白色,疏松或脱落。气微香,味淡。 【性味与归经】 辛,温。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 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 【用法与用量】 5~10g。 【贮藏】 置干燥处。
4,求植物学名河南山上一种植物土话叫软枝开紫色小花茎细而长根可
远志(学名: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是远志科、远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50厘米;主根粗壮,韧皮部肉质,茎多数丛生,直立或倾斜,单叶互生,叶片纸质,线形至线状披针形,全缘,反卷,侧脉不明显。总状花序呈扁侧状生于小枝顶端,细弱,少花,稀疏;苞片披针形,早落;萼片宿存,无毛,花瓣紫色,侧瓣斜长圆形,龙骨瓣较侧瓣长,具流苏状附属物;花药无柄,花丝丝状,具狭翅,花药长卵形;子房扁圆形,花柱弯曲,柱头内藏。蒴果圆形,种子卵形,黑色,5-9月开花结果。远志的根皮入药,有益智安神、散郁化痰的功能。主治神经衰弱、心悸、健忘、失眠、梦遗、咳嗽多痰、支气管炎、腹泻、膀胱炎、痈疽疮肿;并有强壮、刺激子宫收缩等作用。
5,紫苏叶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紫苏叶
别名:赤苏、白苏、苏、苏叶、紫菜、苏子叶
禁忌人群:气虚、阴虚及温病患者忌食。
【紫苏叶的基本介绍】
紫苏叶为唇形科植物紫苏和野紫苏的叶带叶小软枝。紫苏一年生草本。南方7至8月,北方8至9月,枝叶茂盛时收割,摊在地上或悬于通风处阴士,干后将叶摘下即可。
紫苏在中国常用中药,而日本人多用于料理,尤其在吃生鱼片时是必不可少的陪伴物,在我国少数地区也有用它作蔬菜或入茶。
【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味辛,性温。归肺、脾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1.散表寒
紫苏叶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
2.行气宽中
紫苏叶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不论有无表症,均可应用,都是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用。
3.行气安胎
紫苏叶能行气安胎,常配砂仁、陈皮同用,治疗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4.解鱼蟹毒
紫苏辛温,能解鱼蟹毒,中鱼蟹毒后可用单味紫苏煎服,或配合生姜同用。
【紫苏叶的选购】
紫苏叶叶片多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至11厘米,宽2.5至9厘米,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腺鳞,叶柄长2至5厘米,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嫩枝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
野紫苏叶片多皱缩,完整者展平后叶呈卵形,长4至7厘米,宽2.5至5厘米,叶两面绿色,暗绿色或带紫色协定缘具圆锯齿。
6,请问这种植物的学名是什么
王莲,属睡莲科多年生或一年生大型浮叶草本。有直立的根状短茎和发达的不定须根,白色; 荷兰一植物园里的王莲托起熟睡婴儿 王莲是水生有花植物中叶片最大的植物,其初生叶呈针状,长到2~3片叶呈矛状,至4~5片叶时呈戟形,长出6~10片叶时呈椭圆形至圆形,到11片叶后叶缘上翘呈盘状,叶缘直立,叶片圆形,像圆盘浮在水面,直径可达2米以上,叶面光滑,绿色略带微红,有皱褶,背面紫红色,叶柄绿色,长2~4m,叶子背面和叶柄有许多坚硬的剌,叶脉为放射网状。每叶片可承重数十公斤,二,三十公斤重的小孩坐在上面也不会沉没(如图,2008年7月6日,在荷兰乌得勒支的莱登大学植物园,一个熟睡的婴儿被放在王莲的叶子上)。清明草,别名:秋菊草、菠菠草、佛耳草、软雀草、黄花白艾[1]、软芡[2]、蒿菜、面蒿、清明菜、水萩、无心、无心草、田艾、青蓬、蓬草、糯米青,拉丁文名:Gnaphalium affine D. Don 为菊科、鼠麴草属植物,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或基部发出的枝下部斜升,高10-40厘米或更高,基部径约3毫米,上部不分枝,有沟纹,被白色厚棉毛,节间长8-20毫米,上部节间罕有达5厘米。叶无柄,匙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匙形,茎叶入药,为镇咳、祛痰、治气喘和支气管炎以及非传染性溃疡、创伤之寻常用药,内服还有降血压、降尿酸[3][4]疗效。[5]三农,农村,农民,农业,草药,中草药,野草,植物,作用,价值,用途。中文学名火棘拉丁学名Pyracantha fortuneana (Maxim.) Li别 称火把果、救军粮、红子刺
7,宽筋藤主治什么
宽筋藤性味苦辛、温,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等疾病。
中药四方藤
别名:宽筋藤 红宽筋藤 春根藤 伸筋藤 方根藤 蚂蝗藤 软筋藤 风藤 方藤 红四方藤 翼枝白粉藤
主治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肢体麻痹跌打损伤
[出处]出自广西中药志。
[英文名]Treebine Stem
[别名]宽筋藤、红宽筋藤、春根藤、伸筋藤、方根藤、蚂蝗藤、软筋藤、风藤、方藤、红四方藤、翼枝白粉藤。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戟叶白粉藤的藤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ssus hastata Planch.[Vitis hastata Miq.;C.pteroclada Hayata]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戟叶白粉藤 常绿草质藤本。茎粗壮,下部木质;上部草质,绿色或者紫红色;枝苍白色或者粉白色,有4狭翅,干时节上不收缩;卷须二叉状,与叶对生。单叶互生;叶柄长2-5厘米;叶片心状戟形,长6-12厘米,宽4-8厘米,先端急渐尖,有短尾状尖头,基部心形,近全缘或者有疏离的小锯齿,两面无毛。聚伞花序通常组成与叶对生、与叶柄等长或者较长的伞形花序,在最顶部的有时呈短小的圆锥花序式排列;花便长2-4毫米;花萼杯状,先端截平,无毛;花瓣紫红色,卵状长圆形,长约2毫米,无毛;雄蕊4;花盘浅波状;子房无毛。浆果椭圆状,长约6毫米,成熟时紫黑色。植物开花期6-7月,植物结果期11-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呈四角形条状,长50-70厘米,直径0.5-1.8厘米,稍扭曲,节上有托叶和卷须的残基,节间长7-20厘米,棱上略有翅,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粗糙,具皮孔、皱纹。质坚韧。断面不整洁,皮部薄,木质部稍带红黄色,密具导管,木部射线极狭,髓部带紫色。
[炮制]洗净,润透,斜切薄片,晒干。
[性味]辛;微苦;性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肢体麻痹;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者浸酒。外用:适量,捣烂敷;或者泡酒搽。
[注重]广西中药志:虚寒无瘀者勿服。
[各家论述]
1.陆川本草:去风湿。治四肢挛急,抽搐,风湿痛,跌打伤筋。
2.广西中药志:舒筋活络,去瘀生新。治跌打内伤,筋络拘挛。
以上内容来源于:中华本草
健康信息网 http://www.ytwed.com/BaiKe/zhongyao_8015.html
8,这是中药吗
这是中药,处方名;活血藤.其功效;行血补血,通经活络,强筋骨.红藤
红藤圆柱棕色皮,节膨凹陷片状裂,
断面射线棕红色,解毒消痈又活血。
[来源>为大血藤科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大血藤SargentooxaCu-neataRehdetWils的藤茎。
[产地>江西、湖北、四川、浙江、江苏等地。
[采收>秋季采割其藤茎,除去嫩枝叶片,切成段或扎成小捆,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药材形性>呈圆柱形,略弯曲,长短不等,直径0.6-3cm,外表棕色或灰棕色,粗糙,具有浅的纵横纹及明显的横裂纹,节处膨大,有凹陷的枝梗痕,表面呈片状开裂,脱落处露出淡红棕色,质坚韧,有弹性,折断面裂片状,木质部黄白色,导管呈细孔状,射线棕红色,放射状排列,气香,味淡微涩。
以身干,条匀、色棕红,气香者为佳。
[炮制>原药清水漫2-3小时,洗净,置蒲包中,夏秋季润8-12小时,冬春季润16-24小时每天淋水1-2次,待软切0.3-0.4cm顶头圆片,晒干。
[性味、归经>苦平,入大肠经。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祛风杀虫。用于肠痈腹痛、风湿痹痛、跌打伤痛,妇女痛经,赤痢,血淋,疳积虫痛等症。
[处方名>红藤大血藤活血藤
[用法、用量>煎服10-30克。
[保贮>放箱内或其它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防灰尘
[来源] 来源为林通科植物大血藤 Sargentodoxa cuneata (oliv.) Rend.et Wils.的干燥藤茎。
[植物形态] 落叶木质藤本,长达10m。叶互生;三出复叶,中央小叶有柄,叶片菱状倒卵形至椭圆形,两侧小叶几无柄,比中央小叶为大,斜卵形。总状花序腋生,下垂;花单性,雌雄异株;萼片与花瓣均6片,绿黄色;雄花有雄蕊6枚,与花瓣对生;雌花有退化雄蕊6个,心皮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球形的花柱上。浆果,成熟时蓝黑色。花期3~4月,果期7~8月。
[药材性状] 呈圆柱形,略弯曲,直径1~3cm。表面灰棕色或棕色,粗糙,有浅纵沟及明显的横裂或疣状突起(小疙瘩)。栓皮有时呈片状剥落而露出暗棕色或红棕色,有的可见膨大的节及凹陷的枝或叶痕。平整的横断面皮部呈红棕色环状,有六处向内嵌入木部黄白色,被红棕色射线隔开,呈放射状花纹(车轮纹)及排列不规则的细孔(导管)。质坚体轻,折断面裂片状。气微,味微涩。
[采集地] 成都市荷花池中药材市场。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用于肠痈腹痛,热毒疮疡,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经闭,痛经等。
[附注] 有的地区本品又称大血藤或血通。
9,柳树枝有什么医学功效
柳树的药用 阿斯匹林是人类常用的具有解热和镇痛等作用的一种药品,它的学名叫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的发明起源于随处可见的柳树。在中国和西方,人们自古以来就知道柳树皮具有解热镇痛的神奇功效。 在中药里,柳树入药亦多显功效。 柳絮:亦名柳子,性凉柔软,作枕芯有安神催眠之功。若将柳絮研细,可治疗黄疸、咯血、吐血、便血及女子闭经等,外用尚可治牙痛。 柳叶:柳叶功同柳絮,它含有丰富的鞣质,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之功。水煎服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膀胱炎、腮腺炎、咽喉炎。捣烂外敷,可治疗足跟疼痛。 柳枝:柳枝是中医传统的接骨妙药。水煎服,可治疗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烧烫伤等,水煎熏洗,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 柳根:能祛风利湿、消肿止痛,可治疗乳痈、牙痛、中耳炎、黄疸等疾病,酒煮饮服,其祛风、消肿、止痛作用更佳。 柳皮:能除痰明目、清热祛风,水煎熏洗尚可治疗疥癣顽疾。 柳屑:是柳树虫蛀孔中的蛀屑,煎水洗浴或炒热布包温熨,可治疗痒疹、皮炎。树枝是一种药材。祛风,利尿,止痛,消肿。 治风湿痹痛,淋病,白浊,小便不通,传染性肝炎,风肿,疔疮,丹毒,齿龋,龈肿。 ①《本草拾遗》:治小儿一日五日寒热,煮柳枝浴之。 ②《日华子本草》:可消食。 ③《滇南本草图说》:主治血凝气滞,风寒外束;小儿痘症,有乌头陷顶,浆升不起者,煎服或浴之。 ④《纲目》: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 ⑤《得配本草》:去风热,除湿痹。 内服:煎汤,1~2两。 外用:煎水含漱或熏洗。 ①治小便淋浊不清:柳枝一握,甘草三钱。 煎汤饮之。 (《肘后方》) ②治小儿胎火不尿:柳枝,干者一握,煎汤服之。 (《济急方》) ③治尿梗:枯柳(枝)一大把。 折碎煎汤,倾坐桶内,被围住熏。 再内服。 (《纲目拾遗》) ④治黄疸:柳枝三大升。 以水一斗,煮取浓汁,搦半升,一服令尽。 (《外台》) ⑤治急、慢性肝炎:一寸以内嫩柳枝二两,加水10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一付,分二次服。 (《新疆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⑥治疔毒及反花疮:煎柳枝叶作膏涂之。 (《独行方》) ⑦治漏疮肿痛:杨柳条,罐内烧烟,熏之出水。 (《摘元方》) ⑧治阴卒肿痛:柳枝三尺长二十枚。 细锉,水煮极热,以故帛裹包肿处,仍以热汤洗之。 (《婉僧坦集验方》) ⑨治天灶丹毒,赤从背起:柳木灰水调涂之。 (《外台》) ⑩治牙齿风龋:柳枝(锉)一升,大豆一升。 合炒,豆炮尽,于磁器盛之,谓酒三升渍之,经三日,台之频吐。 (《古今录验方》) ⑾治齿断肿,连耳脑肿疼:垂柳枝、槐白皮、白杨皮各一握。 上药细锉,每用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入盐一钱,搅令匀,热含冷吐①柳花:柳花亦名柳子,性凉柔软,作枕芯有安神催眠之功,若将柳花研细可治疗黄疸、咯血、吐血、便血及女子闭经等,外用尚可治牙痛。②柳叶:柳叶功同柳絮,含有丰富的鞣质,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之功,水煎服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膀胱炎、腮腺炎、咽喉炎,捣烂外敷可治疗足跟疼痛。③柳枝:柳枝是中医传统的接骨妙药,水煎服,可治疗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烧烫伤等,水煎熏洗,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④柳根:柳根能祛风利湿、消肿止痛,可治疗乳痈、牙痛、中耳炎、黄疸等疾病,酒煮饮服,其祛风、消肿、止痛作用更佳。⑤柳皮:柳皮能除痰明目、清热祛风,水煎熏洗尚可治疗疥癣顽疾。⑥柳屑:柳屑是柳树虫蛀孔中的蛀屑,煎水洗浴或炒热布包温熨,可治疗痒疹、皮炎。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