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小豆根的药用功效与作用2,中药材土山豆根别名功能3,我在找一个叫白花鸟仔豆根的中药请问哪里能买到4,草药山豆根有何功效5,九儿豆根的功效6,中药材苦豆根的别明7,中药材山豆根和广豆根的区别是什么呀8,山豆根是什么9,中药山豆……
本文目录一览
1,小豆根的药用功效与作用
小豆根,中草药,豫北地区山中常见,性凉。其叶似槐叶,全株可入药,也可代茶饮,清热利湿,消暑解渴手 机 关 注(我的热心医生)维 信
2,中药材土山豆根别名功能
别名:胡豆莲、日本山豆根、三小叶山豆根、山胡豆莲根、黄结、苦豆根、柔枝槐。山豆根的功效与作用处方名:豆根、山豆根、广豆根、南豆根、北豆根、苦豆根。 功能:清火,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治喉痈,喉风,喉痹,牙龈肿痛,喘满热咳,黄疸,下痢,痔疾,热肿,秃疮,疥癣,蛇、虫、犬咬伤

3,我在找一个叫白花鸟仔豆根的中药请问哪里能买到
一般情况下你很难找到“白花鸟仔豆根”的中药,中药字典中只有“白花蛇舌草”你说的那个和尚可能取的是地方的土名
4,草药山豆根有何功效
【性味与功效】 味苦,性寒。功效:清热解毒,清利咽喉。 【传统应用】 主治咽喉肿痛,牙龈肿痛,肺热咳嗽,黄疸。 蝙蝠葛和蝙蝠葛根主治咽喉肿痛和风湿痹痛。 本药用于传统方剂山豆根汤(《慈幼新书》:山豆根、射干、天花粉、玄参、麦冬、甘草)中,治疗咽喉疼痛,乳蛾肿大,痰稠。 【主要成分】 (一)广豆根 广豆根主要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生物碱和黄酮类成分。 1.生物碱 : 包括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臭豆碱、甲基金雀花碱、槐果碱等。 2.黄酮类:有柔枝槐酮、柔枝槐素、柔枝槐酮色烯、紫檀素,槐树素、染料木素、槐黄酮A、槐黄酮B等。 3.其他 : 尚含谷甾醇、蛇麻酯醇,及含咖啡酸的高级烷醇酯等。 (二)蝙蝠葛根 蝙蝠葛根主要含生物碱,如山豆根碱、汉防已碱、蝙蝠葛碱、木兰花碱。 【药理作用】 《一)消炎解热和抗菌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等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苦参苷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鼠足肿胀和棉球肉芽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氧化苦参碱能使大鼠正常体温显著降低,使家兔发热明显下降。 山豆根在体外实验中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苦参碱对多种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山豆根水煎液有较强的抗柯萨奇病毒B5的作用。山豆根对螺旋体和真菌有抑制作用。 (二)抗癌 所含之苦参碱对小鼠肉瘤S180、宫颈癌Ul4,所含之氧化苦参碱对Sl80,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氧化苦参碱的化疗系数比丝裂霉素更强。紫檀素、槐果碱对Sl80也有抑制作用。 氧化苦参碱能诱导小鼠肝细胞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提高其对环磷酰胺的代谢激活,使半量环磷酰胺有相当于全量的抑瘤功效。 (三)免疫抑制和调节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金雀花碱等对小鼠均有免疫抑制作用。苦参碱静注对巨噬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并能明显降低其抑制P815细胞增殖的效应,降低其吞噬能力,明显抑制小鼠脾T细胞的增殖和IL-2的生成。氧化苦参碱较高剂量皮下注射可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等均能抑制肿瘤相伴免疫(TCI)和抗体生成,以苦参碱的免疫抑制功效最强。 另有报道,氧化苦参碱对小鼠T细胞和B细胞及细胞因子因剂量不同而呈双向作用,lmg/ml的高浓度时为抑制作用,1×10-6低浓度时为增强作用。也有报道,山豆根灌服可提高小鼠Meth肿瘤细胞中和活性,提高血清IgG、IgM的水平。 苦参碱有明显的升白作用。对X射线和60钴射线所致的家兔白细胞降低具有明显的促进上升作用。 (四)抗过敏 氧化苦参碱150mg/kg肌注3天,能抑制家兔皮肤被动过敏反应和皮肤主动过敏反应。尚能抑制家兔血清lgE的抗体生成,表明有显著抗工型变态反应的作用。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等山豆根生物碱均具有显著的平喘作用;有显著的对抗组胺、乙酰胆碱、氯化钡等的兴奋气管作用,无钙条件下拮抗作用更强。氧化苦参碱的平喘强度与氨茶碱相似,且作用持续时间较长。槐果碱的平喘作用较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为强。 氧化苦参碱的平喘机制与抑制IgE的抗体形成,抗过敏有关。槐果碱有明显的镇咳平喘作用,其解痉的机制是中枢性的,是通过兴奋中枢β肾上腺能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脑中cAMP升高而达平喘效果。槐果碱的解痉平喘作用还可能与其能升高PGl2有关。 (五)降压、扩管和降脂 山豆根总碱有降压作功效。这与扩张血管和神经节阻断有关。 金雀花碱静注于麻醉犬则有快速的升压作用,这与兴奋神经节有关。 苦参碱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之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减轻肝脂肪变性。 蝙蝠葛所含之山豆根碱有中枢性降压、扩张血管和降低胆固醇等作用。 (六)抗心律失常 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主要对抗室性心律失常。其作用与β受体无关,可能是通过对心脏的直接作用,也可能是作用于神经系统而起间接的抗心律失常效果。 本品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功效。有效成分为生物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等均具有镇静、镇痛和降低体温的作用。 (八)解痉、抗溃疡和保肝 山豆根多种生物碱均有明显的对抗组胺、乙酰胆碱、氯化钡等对大肠肌标本的兴奋作用,而有解痉作用。 本品能抑制胃酸分泌,有明显的抗溃疡作用,对应激性溃疡、幽门结扎性溃疡、醋酸性溃疡等均有明显的效果。 本品有保肝降酶作用,对CCl4所致的家兔急性肝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使sGPT降低,肝细胞坏死减轻,HBV标志物转阴率上升。 (九)其他 苦参碱能利尿,可增加尿中氯化钠排泄量。 苦参碱腹腔注射可升高大鼠血浆cAMP及cAMP/cGMP的比值。 北豆根蝙蝠葛碱为季铵化合物,有良好的肌肉松弛作用。 (十)体内过程 苦参碱家兔静注符合二室模型。体内能迅速分布。分布相半衰期TV2α为4·4分钟,l5分钟达平衡。 氧化苦参碱小鼠灌服,在胃肠道中逐渐转化为苦参碱而吸收。大鼠静注氧化苦参碱后血液浓度呈双向指数下降,表明药物于体内分布广,消降快。 3H-氧化苦参碱大鼠灌服,吸收迅速。肌注主要从胆汁和尿中排出,大部分从肠中重吸收。 人口服氧化苦参碱后24小时排出51.4%,以转化物苦参碱为主。 【临床应用】 1.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之咽痛、声音嘶哑。 2.治疗支气管和肺部的感染。 3.治疗各种恶性肿瘤。 【剂量与用法】 药典剂量:广豆根3~6g,蝙蝠葛根3~9g。 临床常用剂量:广豆根3~15,蝙蝠葛根3~9g。 大剂量:广豆根、北豆根均不宜大剂量使用。 使用方法:水煎服。 【临床体会】 (一)治疗呼吸道感染 广豆根对急性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可与射干、玄参、开金锁等同用。对抗生素已经耐药,而又经常发作的病人,服中药配合抗生素可增效。 对有稠痰的支气管炎和肺部感染,可与鱼腥草、黄芩等同用。哮喘继发感染用广豆根,既能抗感染,又能抗过敏、平喘,也可用在老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痰多的病人。 (二)山治疗癌症 《本草经疏》载:山豆根“入散乳药中,能消乳癌。”说明山豆根治疗癌症,古代已经有了认识。现知山豆根所含之苦参碱类生物碱具有细胞毒作用,是中药中较强的抗癌药物。临床用的是广豆根,治疗肺癌、鼻咽癌、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乳癌等。 (三)关于苦参碱治疗肝炎和心律失常 从山豆根中提取的苦参碱,有片剂和注射液,现已广泛使用于治疗肝炎。 苦参碱具有细胞毒和免疫抑制作用,对乙型肝炎能降低转氨酶和使e抗原转阴,有较好的疗效,对HBV-DNA滴度下降也有较好疗效。但是,对部分乙肝病人,苦参碱的免疫抑制作用又能使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监控能力下降,病毒复制加速,临床病情出现反跳,肝炎复发,而且变得非常难治。因此,在滴注苦参碱的同时,还需适当地与免疫增强药同用。 苦参碱片剂临床也用于治疗心动过速。 (四)广豆根与北豆根 国家《药典》已将广豆根和北豆根分为两味药。广豆根为豆科植物,苦参碱含量较多,副作用较轻;北豆根为蝙蝠葛科植物,苦参碱含量极少,副作用较大。上海地区许多医院和中药店对处方之广豆根和山豆根,大多配给北豆根。 【副作用】 (一)文献记载 《本草纲目》:无毒。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有毒。 (二)毒理试验 1.LD50 :本品水煎剂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l5.6g/kg。苦参碱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652mg/kg正负47mg/kg。氧化苦参碱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571mg/kg9正负49mg/kg。 LD50比较小,说明有一定的毒性。 2.毒性反应 :本品中毒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恶寒、颤抖、抽搐、昏迷、心跳加快、血压下降、肺水肿、呼吸抑制、呼吸衰竭而死亡。 (三)临床观察 广豆根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 广豆根治疗感染用9~15g,抗癌用l5~30g,水煎服,消化道反应较轻。体质、食欲尚好的病人能够耐受,但不宜大剂量长期服用。 北豆根有毒,剂量稍大(9g以上)有厌食、恶心、腹痛、腹泻,重者有胃痛、剧烈呕吐等反应。北豆根大剂量使用能引起更严重的中毒反应,甚至死亡。 苦参也含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但苦参的消化道反应要轻得多了。
5,九儿豆根的功效
姐姐平常没空去弄粥,都是喝这 百 颐 年 呢,材料和功效一样好的,姐姐之前140多斤了呢。自从吃了这个之后,渐渐的恢复了好身材。平日饮食的时候稍加注意就可以了。第一点是不要吃过吃快过饱,上班族节奏快,经常是狼吞虎咽没怎么咀嚼就下肚,而且遇到好吃的就吃得撑的扶墙,这可千万要不得,不然长久下去胃功能必受影响,胃不好就会影响营养吸收,所以饮食上一定要注意保护胃肠。再者,鱼肉蛋蔬菜水果缺一不可,营养要均衡。清热;补虚;利湿。主肝炎;痢疾;疟疾;虚劳咳喘;盗汗;疝气;水肿;崩漏;白带
6,中药材苦豆根的别明
苦豆根kudougen别名:秦头、扫雪苗、紫云英、山胡麻、西豆根、粉豆根、苦甘草性味:味苦,性寒。归经:归肾经。苦豆根的功效与作用清肠燥湿,祛风湿,镇痛。苦豆根主治治风湿性关节疼痛,四肢麻木,湿热痢疾,肠炎泄泻,黄疸,湿疹,咽痛,牙痛,顽癣,烫伤。苦豆根食用方法日常用法: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苦豆根选方1、治湿疹,皮肤瘙痒:苦豆子根15~30g。水煎服或熏洗患处。2、治痢疾,黄疸热病,狂躁:苦豆子根6~9g。煎汤服。3、治烫伤:苦豆子根适量。研末,油调外敷。
7,中药材山豆根和广豆根的区别是什么呀
因为广豆根只是山豆根的一种,属于正品山豆根。
山豆根分为以下几种:
广豆根、南豆根。为植物柔枝槐的根。质量好,产量高,全国销售并且出口,为山豆根之正品。以质坚、干燥、无须根、无泥土等杂质者为佳。
北豆根:又名蝙蝠葛根、蝙蝠藤根、狗葡萄根、磨石头根、黄条香根、黄根、山豆秧根、山地瓜秧根、山花子根、光光叶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huricum DC.的根茎。为北方所习用。
土豆根:为豆科植物华东木蓝、多花木蓝、宜昌木蓝、苏木蓝、陕西木蓝以及花木蓝等的根及根茎。
云豆根:为豆科植物野豇豆等的根。为云南地区所习用。
后三种均非正品,仅在个别地区使用。但是名字都叫山豆根的,广豆根属于正品山豆根所以价格是最高的,其他三种价格就低很多了。。
8,山豆根 是什么
【药 名】:山豆根
【拼 音】:SHANDOUGEN
【英文名】:Vietnamese Sophora Root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
【功 效】:清火,解毒,消肿,止痛。
【主 治】:治喉痈,喉风,喉痹,牙龈肿痛,喘满热咳,黄疸,下痢,痔疾,热肿,秃疮,疥癣,蛇、虫、犬咬伤。
【性味归经】:苦,寒。①《开宝本草》:“味甘,寒,无毒。”②《梦溪笔谈·药议》:“味极苦。”③ 《本草正》:“味大苦,大寒。”《要药分剂》:“入心、肺、大肠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磨汁。外用:含漱或捣敷。
【用药忌宜】:脾胃虚寒泄泻者忌服。①《本草经疏》:“虚寒者勿服。”②《本草汇》:“脾虚食少而泻者,切勿沾唇。”③《得配本草》:“虚火炎肺、咽喉肿痛者禁用。”
【别 名】:山大豆根、黄结(《经验方》)、苦豆根(《中药材手册》)。原植物广豆根又名:柔枝槐
【处方名】:豆根、山豆根、广豆根、南豆根、北豆根、苦豆根等
【商品名】:山豆根:又名广豆根、南豆根。为植物柔枝槐的根。质量好,产量高,全国销售并且出口,为山豆根之正品。以质坚、干燥、无须根、无泥土等杂质者为佳。北豆根:又名蝙蝠葛根、蝙蝠藤根、狗葡萄根、磨石头根、黄条香根、黄根、山豆秧根、山地瓜秧根、山花子根、光光叶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huricum DC.的根茎。为北方所习用。土豆根:为豆科植物华东木蓝、多花木蓝、宜昌木蓝、苏木蓝、陕西木蓝以及花木蓝等的根及根茎。云豆根:为豆科植物野豇豆等的根。为云南地区所习用。后三种均非正品,仅在个别地区使用。【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我国南部。主产广西。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4~5月或8~9月间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
9,中药山豆根的药性
性寒,清热解毒,入肺经,治疗咽喉肿痛较好,但是外感的人不能用,就是感冒的人不能吃,越吃越严重的,上火可以吃的别名:广豆根,大山豆根,黄结,苦豆根,南豆根,豆根,岩黄连。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肺、胃经。
传统功用:
1、清热解毒利咽:用于肺胃热毒上攻,咽喉肿痛及实火牙痛,痰水咳嗽,热毒疮疡。此外,也治湿热黄疸。
2、杀虫治癣:用于虫痈疮癣等。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苦、寒。入肺、胃、大肠经。为泻肺胃实火的主药。也能散结止痛、清肺止咳。此外,也用于疮黄肿毒,肠黄作泻,取其解毒散结,燥湿止泻之功。山豆根性味寒凉微苦甘。清热解毒,凉血利湿。利咽止咳【药性】苦,寒。有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应用】 1.咽喉肿痛。本品大苦大寒,功善清肺火、解热毒,利咽消肿,为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凡热毒蕴结之咽喉肿痛者均可用之。轻者可单用,如《永类钤方》单用本品磨醋噙服;重者常与桔梗、栀子、连翘等药同用,如清凉散(《增补万病回春》);若治乳蛾喉痹,可配伍射干、花粉、麦冬等药,如山豆根汤(《慈幼新书》)。 2.牙龈肿痛。本品苦寒,入胃经,清胃火,故对胃火上炎引起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均可应用,可单用煎汤漱口,或与石膏、黄连、升麻、牡丹皮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痈肿疮毒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副作用,故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者慎用。
http://www.tcm100.com/userReg/JiaoCai/ZhongYaoXue/zzZhongYao73.htm【功 效】:清火,解毒,消肿,止痛。
【主 治】:治喉痈,喉风,喉痹,牙龈肿痛,喘满热咳,黄疸,下痢,痔疾,热肿,秃疮,疥癣,蛇、虫、犬咬伤。
【性味归经】:苦,寒。
①《开宝本草》:“味甘,寒,无毒。”
②《梦溪笔谈·药议》:“味极苦。”
③ 《本草正》:“味大苦,大寒。”
《要药分剂》:“入心、肺、大肠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磨汁。外用:含漱或捣敷。
【用药忌宜】:脾胃虚寒泄泻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虚寒者勿服。”
②《本草汇》:“脾虚食少而泻者,切勿沾唇。”
③《得配本草》:“虚火炎肺、咽喉肿痛者禁用。”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