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中草泻药有哪些2,泻药有什么草药组成3,止泻的中药是哪些4,中药中有没有泻药的5,什么中草药是止泻的6,请问中医药材中轻泻药的药材有哪些7,中药中的泻药都有什么啊8,什么草是泻药9,常用的止泻的中药材有哪些啊包括常用的便方1……
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草泻药有哪些

2,泻药有什么草药组成
刺激性泻药常用的有比沙可啶(便塞停)、番泻叶、酚酞(果导)、甘油栓、开塞露、新清宁片、复方芦荟胶囊(通便灵)膨胀性泻药常用的有欧车前纤维素制剂(康次尔)、恺司尔、金谷维王

3,止泻的中药是哪些
中药中的收涩药都有止泻的作用,如乌梅,赤石脂,罂黍壳,可子
4,中药中 有没有泻药的
当然有,这在中药学中单独分成一个大类,叫做“泻下药”。其主要功用,大致可分为三点:一为通利大小便;一为清热泻火;一为逐水退肿。根据泻下作用的不同,一般可分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三类。你所问的应该是第一大类中的通利大便药物。包括攻下药和润下药。攻下药有大黄、芒硝、番泻叶及芦荟。润下药有:火麻仁、郁李仁、胡麻仁、蜂蜜、桃仁、苏子、杏仁、柏子仁、当归、何首乌、桑椹子、肉苁蓉、胡桃肉、天门冬等。而巴豆、甘遂、牵牛子、大戟、芫花属于峻下逐水药。像你的情况一般用点番泻叶和蜂蜜泡泡茶喝就可以了,实在不行可以用点润下药,再不行用点大黄芒硝。但切记大黄芒硝不可多用。而巴豆、甘遂、牵牛子等峻下逐水药没必要用。这类药都是有毒的。希望对你有用,祝你好运!
5,什么中草药是止泻的
6,请问中医药材中轻泻药的药材有哪些
轻泻火:泽泻、马齿苋、百合、郁李仁、石膏、胡黄连等,一下子想不起来。反正带凉性的中药都属轻泻火的。如是治疗便秘急切之法,即可用3~5g大黄煎水服之.不可长期服用此方.调理习惯性便秘还需判证后对证医之.
7,中药中的泻药都有什么啊
用这句来说吧
诸子皆泻
你见药名有个仁字的中药都能泻的大黄 芒硝 牵牛子 甘遂 大戟 芫花 巴豆 火麻仁这个东西也说不好 中药用潘泻叶 大黄 还用芒硝(副作用比较大) 西药有果道片 中成药有 麻仁丸 麻仁胶囊
8,什么草是泻药
泻药倒是有很多,但是非对症者不得妄用。给你几种常用的温和的润肠药物,请斟酌使用。一.如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伴有口臭口苦,心烦易怒,腹胀纳呆,小便短赤者属于热秘。治宜泄热通腑,或清热润肠。泄热通腑用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清热润肠用麻子仁丸(大黄、枳实、厚朴、麻仁、杏仁、白芍、白蜜)。如便干行涩、肛裂出血,可加地榆、槐花;如腹胀纳呆,可加大腹皮、焦四仙;如目赤口苦、脉弦滑可配用更衣丸或当归芦荟丸。二.如遇大便干结或不干结,欲便不得,排出不畅,每于情绪不好时便秘加重,伴有胸胁痞满,腹中胀痛者则属于气秘。治宜顺气行气。方选六磨汤(帜实、木香、乌药、沉香、槟榔、大黄)。另可根据病情配加栀子、瓜蒌、桃仁、杏仁、赤芍等。 三.若大便艰涩,难以排出,便质或干或不干,畏寒肢冷,腹中冷气攻痛或腰脊冷痛者属阳虚冷秘。治宜温通开秘。方选济川煎(当归,肉从蓉、牛膝、升麻、枳壳、泽泻)可加首乌、核桃肉、肉桂。若阴寒较甚,可配服半硫丸。上述诸方皆有症可对,欲用者甚。建议去正规医疗单位确诊后遵医嘱用药。
9,常用的止泻的中药材有哪些啊包括常用的便方
匾蓄 中药功用: (1)清热通淋:用于膀胱湿热引起的小便涩痛,常配瞿麦、木通、滑石。(2)清热化湿:用于黄疸及皮肤湿疮。 中药剂量: 9~30克。 车前子 中药功用: (1)利水通淋止泻:用于水泻、水肿、小便不利。水肿、腹泻常配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单用即可止水泻。治尿道涩痛、小便不利,常配木通。(2)止咳化痰:用于咳嗽痰多。 中药剂量: 3~9。包煎。 赤小豆 中药功用: 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疮痈。 中药剂量: 9~30克。 大腹皮 中药功用: 消胀利水:用于腹胀或水肿、腹水。治水肿常配桑白皮、陈皮、生姜皮、茯苓皮名五皮饮。 中药剂量: 3~10克。 灯心草 中药功用: 甘、淡,微寒。归心、肺、小肠经。功效:利水通淋,清心除烦。 用于:1、热证小便水利、淋漓涩痛。2、心热烦躁、小儿夜啼、惊痫。此外本田外用吹喉,可治喉痹。 中药剂量: 1.5-2.5g。或入丸散。治心烦惊痫,朱砂拌用,处方写朱灯心。外用煅存性研末。 茯苓 中药功用: (1)渗湿利尿:用于水湿停滞之水肿尿少,常配猪苓、泽泻。(2)健脾安神:用于脾虚湿困引起的食少脘闷、腹泻及心悸、失眠。治食少脘闷常配白术、陈皮。治腹泻常配白术、薏苡仁、莲肉。治失眠常配远志、炒枣仁。 中药剂量: 9~15克。 防己 中药功用: (1)利水消肿:用于水肿。治急性肾炎水肿,配黄芪、白术。(2)祛风湿止痛:用于风湿热邪阻于经络所致的急性风湿热痛,常配连翘、桑枝。 中药剂量: 3~9克。 冬葵子 中药功用: (1)利水通淋: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妊娠水肿及淋证。单用或配用茯苓。(2)下乳润肠:用于乳腺炎、乳法不下及大便不通。治乳汁不通可配花粉、王不留行。 中药剂量: 3~9克。 冬瓜皮 中药功用: 清热利水:治水肿尿少,常配茯苓皮、大腹皮。 中药剂量: 15~30克。 地肤子 中药功用: 清湿热,利小便:用于皮肤湿热之瘙痒及膀胱湿热之小便不利。配生地、黄柏治小便热痛。配蛇床子、白砜外用治湿疮瘙痒。 中药剂量: 5~15克。 海金沙 中药功用: 清热利湿排石:用于泌尿系感染及结石,尤为治疗尿热、尿痛之要药。配生甘草梢治急性泌尿系感染;配金钱草治尿道结石。 中药剂量: 9~15克。包煎 葫芦、抽葫芦 中药功用: 利水消肿:用于重症水肿及腹水。 中药剂量: 15~30克。 滑石 中药功用: (1)清暑利尿:用于中暑之烦渴、尿少及水泻下痢。治中暑烦渴尿少,常配生甘草(六一散)。(2)收敛祛湿:粉剂外敷用于痱子、湿疹、湿疮等皮肤病。(3)滑石六钱配甘草一钱,名六一散,能清热利尿;再加朱砂名益元散,兼能安神;六一散加青黛名碧玉散,能清肝热。 中药剂量: 9~15克。包煎。 金钱草 中药功用: 清热通淋,利水排石:用于肝胆结石,肾或膀胱结石及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中药剂量: 15~30克 瞿麦 中药功用: 清湿热、利小便:本品为治疗淋证(如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性前列腺炎等)的常用药,多用于小便不利、尿痛、尿血。治血尿常配栀子、白茅根。 中药剂量: 9~15克。 薏苡仁、苡仁米 中药功用: (1)健脾利湿:用于脾虚湿盛之泄泻、水肿,常配茯苓、车前子。(2)清热排脓:用于肺痈胸痛。治肺脓肿常配苇茎;治肠痈、急性阑尾炎,常配败酱草、红藤。 通草 中药功用: 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用于湿热淋证之小便不利,配车前子;用于尿血,配白茅根;用于乳汁不通,配穿山甲。 中药剂量: 3~6克。 石苇 中药功用: 清热利湿通淋:用于热淋、血淋或石淋。治热淋,如急性泌尿系感染等,常配滑石、车前草;治血淋配蒲黄;治石淋,如尿道结石配金钱草。 中药剂量: 3~9克。 木通 中药功用: (1)降火通淋:用于小便淋沥刺痛及口疮,常配生地、竹叶、甘草梢。亦可用于黄疸。(2)通经下乳:用于闭经、乳少。治经闭常配红花、牛膝;治乳少常与猪蹄煎汤服。 中药剂量: 3~6克。 路路通 中药功用: 利水通络:用于小便不利、水肿、风湿痹痛、月经不调。 中药剂量: 5~10克。 薏苡仁、苡仁米 中药功用: (1)健脾利湿:用于脾虚湿盛之泄泻、水肿,常配茯苓、车前子。(2)清热排脓:用于肺痈胸痛。治肺脓肿常配苇茎;治肠痈、急性阑尾炎,常配败酱草、红藤。 茵陈、茵陈蒿 中药功用: 清湿热,退黄疸:用于湿热性黄疸及热病小便黄少。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 中药剂量: 9~15克。后下。 泽漆 中药功用: 辛、苦、微寒。有毒。归大肠、小肠、肺经。功效:利水消肿,化痰止咳、散结。 应用:1、大腹水肿、四肢面目浮肿。2、用于肺热咳嗽及痰饮咳喘。3、用于瘰疬。 中药剂量: 5-10g。 泽泻 中药功用: (1)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内停之尿少、水肿、泻痢及湿热淋浊等证。治胃内停水常配白术。治尿道涩痛、小便不利常配木通、茯苓。(2)清泻肾火:用于阴虚火旺诸证。 中药剂量: 3~9克。 猪苓 中药功用: 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尿少、水泻、白带过多等症。治水肿常配茯苓、泽泻、白术。亦用于阴虚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中药剂量: 3~9克。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