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黄苓,中药黄苓 怎么读

中草药黄苓,中药黄苓 怎么读

本文目录一览中药黄苓怎么读2,中药黄苓主要功效是什么3,黄苓主要功效4,中药黄芩的功效和主治是什么5,黄芩是中药吗6,中药黄芩的功效与作用7,黄芩的主要作用中药黄苓怎么读中药有黄芩。而不是黄琴,黄苓。2,中药黄苓主要功效是什……

本文目录一览

1,中药黄苓 怎么读

中药有黄芩。而不是黄琴,黄苓。

中草药黄苓

2,中药黄苓主要功效是什么

中药黄芩主要功效是: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

中草药黄苓

3,黄苓主要功效

黄芩主要功效是: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
是黄芩,清热燥湿,安胎!
黄芩主要是:清上焦湿热, 清肺腑之热,可以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

中草药黄苓

4,中药黄芩的功效和主治是什么

K芬21315
黄芩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5,黄芩是中药吗

是。黄芩,产于河北、辽宁、陕西、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的功效。用于治疗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1.解热黄芩中含有丰富的黄芩苷,此成分可以通过抑制下丘脑中的前列腺素和环腺苷酸升高而发挥解热作用。2.抗菌抗病毒黄芩具有广谱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体外实验对多种革兰染色阳性菌、阴性菌、螺旋菌、真菌及病毒有抑制作用。3.抗衰老黄芩中的黄酮具有酚羟基结构,是较好的抗氧化剂。黄芩素可清除自由基,预防氢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阴离子等自由基引起的成纤维细胞损伤,提示黄芩具有抗衰老的作用。4.保肝护肝黄芩中的黄芩素是一种很好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可以用于治疗肝炎。此外,黄芩素、黄芩苷还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的含量,具有一定的保肝护肝降脂作用。5.抗肿瘤黄芩乙醇提取物可抑制肿瘤的环磷酰和氟尿嘧啶,同时降低肿瘤细胞的活性。6.利尿黄芩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用黄芩煮水代茶饮用具可明显增加尿液排泄。7.降血糖黄芩苷具有明显抑制醛糖还原酶(AR)活性作用,并可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少尿蛋白,黄芩对糖尿病肾病及神经病变具有改善和延缓作用。
黄芩苦寒

6,中药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黄芩属于中药的清热燥湿药,其作用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其安胎机理是清热安胎,用于孕妇热证。
黄芩功效与应用:1.清热燥湿,用于暑湿、湿温、痞满、黄疸、泻痢、淋证及湿热病证。2清热泻火,用于肺热咳嗽、少阳证往来寒热。3清热解毒,用于热毒疮痈、咽喉肿痛。4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证.5清热安胎,用于胎热不安. 用法用量:水煎服,三到九克.止血宜炒用,其于生用.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不宜使用.
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我们借助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用在真菌培养杂菌感染特厉害,用黄芩提取液效果很好,它是农业病害防治最理想的一味药。产于河北、辽宁、陕西、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临床应用】   黄芩-原植物1.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2. 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凉血止血。作用:降压、镇静、抗微生物作用、对血脂及血糖作用。利尿、平喘等。
性凉,可清热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作用:1.暑湿,湿温,胸闷呃逆,湿热痞满等。2.肺热咳嗽,高热烦渴。3.血热吐纽。4.臃肿疮毒。5.胎动不安。

7,黄芩的主要作用

中文名称: 黄芩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出处: 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 第三册 介绍 Title 简介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 原植物 黄芩又名香水草,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甚长,肥壮,直径达2厘米;地上茎高30~120厘米,基部粗壮,常卧地,上部直立,无毛或被微柔毛。叶对生,具短柄,通常狭披针形,有时披针形,长1.5~5厘米,两面无毛或被微柔毛,下面密生下陷的小腺点。花夏季开放,紫红色或蓝紫色,多朵排成顶生、长7~15厘米、偏向一侧的总状花序;苞片生于花序下部的叶状,上部的缩小;萼长4毫米,二唇形,唇片阔而全缘,上唇片背部有一高约1.5毫米的盾片,结果时上下二唇片闭合,盾片明显增大;花冠长2.3~3厘米,冠檐基部明显膝曲,冠檐上唇浅2裂,下唇裂片三角状卵圆形。小坚果卵圆形,表面散生小瘤体。 常生于向阳草坡和荒地上。分布于我国东北部和北部各地。日本、朝鲜、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均有。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药材性状 本品呈长圆锥形或圆柱形,根头部粗大,向下渐细,扭曲不直,长5~25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棕黄色,散生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皱纹较细。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老根中间枯朽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有时成空洞,故称枯芩。气微,味苦。以条长、质坚实、色黄者为佳。 性味和功用 苦,寒。归肺、脾、胆、大肠、小肠经。清湿热,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病发热,肺热咳嗽,肺炎,咯血,黄疸,湿热泻痢,目赤肿痛,胎动不安,高血压症,痈肿疮毒。常用量5~10克。 功用: 归肺、脾、胆、大肠、小肠经。清湿热,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病发热,肺热咳嗽,肺炎,咯血,黄疸,湿热泻痢,目赤肿痛,胎动不安,高血压症,痈肿疮毒。常用量5~10克。 性味: 苦,寒
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近年运用新技术探索黄芩的活性成分,现已证实黄芩具有如下药理作用: 一、抗氧化 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黄芩素、黄芩苷能清除羟自由基、烷自由基,抑制由此引起的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和卵磷脂质体代谢,对抗过氧化氢引起的细胞损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 二、抗致癌作用 黄芩素可抑制黄曲霉毒素B1和亚硝胍对沙门氏菌的致突变作用,可降低黄曲霉毒素致染色体畸变的频率,还可增强白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介质的抑癌作用。 三、抗病毒和抗菌作用 黄芩苷在低于细胞毒浓度时可抑制T细胞和艾滋病病毒,在HIV-1被细胞吸附之初,可阻止其复制。业已证明,黄芩苷的主要作用环节在于干扰HIV-1攻击靶细胞,因此有望开发成为新的抗艾滋病药物。黄芩苷对皮肤和指甲的致病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四、对血管的作用 低浓度黄芩素对离体的肠系膜动脉呈现收缩作用,高浓度时则呈现松弛血管平滑肌作用。 五、在复方中的作用 日本发现黄芩和含黄芩的复方如三黄泻心汤、小柴胡汤等的水提取物,对神经胶原细胞内Ca2+浓度在组织胺诱导下的增加有抑制作用,这些水提取物及黄芩苷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E2(PGE2)的释放,降低花生四烯酸的浓度,对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有重要意义。三黄泻心汤和黄连解毒汤对引起昏睡病的锥虫有很强的杀灭作用。柴朴汤是日本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汉方,其中黄芩的作用功不可没
黄芩还有降血压、镇静、利尿、利胆、解除平滑肌痉挛等作用。此外,在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传染性肝炎、慢性气管炎、急性菌痢、肾盂肾炎等病,也有理想的疗效。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