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怎么煎中药如何把握火候2,煎中药应先大火后温火还是先温火后大火3,煎中药怎样掌握火候4,中草药烧多少分钟最好呢5,熬中药的方法和火候时间如何掌握6,煎中药的时候用多少水最好然后要煎多久的时间大火好还是小火好7,煎中药时什么火……
本文目录一览
1,怎么煎中药如何把握火候
看是什么药,什么作用的,治什么病的,好多种,大致可分,武火急煎,先煎,后放,慢煎。煎中药宜用陶瓷,用小火慢慢的,第一次药重复煎3次为好
2,煎中药应先大火后温火还是先温火后大火
大火即是武火,小火即是文火,这是中药熬煮的火候术语。一般来说是先武火直至水开,然后改用文火,这样可以节省熬煮的时间而且水对药的渗透较好。用凉水泡半小时,再将其煮沸,再温火半小时。怕苦放一些红糖,一口气喝完。
3,煎中药怎样掌握火候
煎中药很讲究火候,也就是说很注意煎药火力及煎药时间的长短。火候的掌握也要根据药物的性质。解表类药物气味芳香,含挥发油的有效成分居多。久煎能使之过度挥发而造成损失,一般宜用武火急煎法,煎煮时间要短,头煎药煎沸15分钟即可,二煎药煎沸10分钟即可。补益类药物,因其滋腻质重,需久煎方能出汁,一般用武火煎沸,后改为文火煎熬,头煎药煎沸后,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钟,二煎药煎沸后用文火煎熬30-40分钟。煎煮时间长的药物,在煎煮过程中需搅拌2~3次,以防底层药物焦糊。有些人不小心将中药煎糊了,便又加水再煎,给病人服用,这样做是不妥当的,甚至会发生危险。因为焦糊的药物可能会发生质的改变。
4,中草药烧多少分钟最好呢
把中药先放到药锅里加上水,水要盖过药,浸泡1小时左右,然后大火烧开,放小火煎15分钟,把药汤倒进碗里,再给药锅加水,水盖过药,再大火烧开,放小火煎15分钟后,把两次的药混合,就可以喝了。注意:一定不要熬糊了,糊了有毒不能喝要看你熬的是什么药物咯,一般解表药文火10到15分钟,而滋补的熬的时间就比较长煎前浸泡:首次煎煮(一煎)一般药物浸泡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的主的药物可浸泡一小时;再次煎煮(二煎)时,不用再浸泡。一煎加水量超过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煎煮次数:一般煎煮两次。一次久煎不能代替两次分煎。
煎煮火候:一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后用小火(文火)保持微沸状态。对于解表、芳香类药物等,宜用大火急煎,以免药性挥发,药效降低;对于滋补药,多宜小火久煎,使药物有效成分尽出。
煎煮时间:一般药物,一煎应沸后再小火煎20-25分钟,二煎沸后再小火煎15-20分钟;解表、芳香类药一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药一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煎药并非越久越好。
特殊煎服:药包中注有“先煎”的小包药,先煎30分钟,再加入群药;注有“后下”的小包药,在群药煎好前5---10分钟投入再煎;注有“包煎”的小包药,用纱布包扎好投入药群中一起煎;注有“烊化”的小包药,用煎好的药液与“烊化”药物煎煮溶解后服用;注有“冲服”的小包药,用煎好的药汤冲服。看你是用的什么草药,治疗表征的就不能熬得时间长了,如果是补药的话,时间越长越好
5,熬中药的方法和火候时间如何掌握
1,可以。
2,大火煮沸后,有毒的,味厚不易煎出的30分钟以上文火,味薄易煎出的10-15分钟文火。轻清发散药,5-10分钟,芳香易挥发药3-5分钟文火。
3,是。是,刚好浸没药。。
4,最好三次。
5,可以,最好别过夜;只要不变质就无问题;2-4C度。
6,最多二天;可以酣礌丰啡莶独奉扫斧激,但要煮沸。
7,最好熬开;当天的倒碗里可以微波加热,或开水烫热。现在有使用不锈钢煎药的,但是最好是普通的砂锅。煎药前先将药物浸泡在水中半小时水的量以没过药物一指为适宜,先用大火将水煮沸,改用小火煎煮半小时,滤除药汁,相同方法再煎煮两次,将三次所得药汁混合即可。储存最好放入4度冰箱,保存15天没有问题,服用前加热温服即可。当然特殊药物有特别的注意事项另当别论,希望对你有帮助。最好到药店买个专门用来煎药的药罐,先把中药浸泡十五分钟,大火熬开,小火煎煮半个小时,直接加冷水熬药即可,一幅药熬三次就可以了,熬多了也没有药效。最好当天熬药当天喝,一次不要熬太多药,时间长了,担心会发生反应。喝前加热就可。1.最好是砂锅,如果没有,用电磁炉与平底锅也可以。
2.一般是2小时,计时是这样的,先是大火煎煮,待开锅后开始计时2小时,并调至小火保证锅内微沸即可。
3.加冷热水并无要求,水量一般与第一次相同,或是略少一些(因为第一次加水时药材是干的,会吸水)。
4.一般熬三次。
5.汤药熬好后可以放到一个不锈钢锅内,通常为方便服用,还可以把这些药液再浓缩一下服用。最好放在冰箱内冷藏保存,以防变质。若无冰箱可在药液上倒入些许白酒,也可以预防发霉。尽量低温保存。
6.视情况而定,如果冰箱冷藏保存会久一些,主要服用之前要检查,看是否有酸败。隔水加热的方法可行。
7.不必都熬开,温药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服用,避免引起肠胃排斥。所以只要觉得温度患者可以接受就可以了。
6,煎中药的时候用多少水最好然后要煎多久的时间大火好还是小火好
煎药的正确程序 先把药物放入锅里,然后加入凉的饮用水,浸泡20~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物,将药锅放在火上用中火煎煮。一般情况分两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后,把药液倒出150~200毫升,叫头煎药:然后,再加温水适量(若药渣放凉再煎煮时应放凉水),进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药。有时也可以再加水,煎煮第三煎,或是第四煎。这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去做。 如何计算煎药的时间 从水开后算起,分为三种情况: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分钟。 为什么某些饮片在煎煮时要“后下” 芳香类药物,含有容易挥发的成分,煎时间长了损失药效,所以要等其他药煎好之前5分钟放入锅内,后下药一般由药房包好并注有“后下”字样。 含有芳香性及挥发油的药材,如:桂枝、薄荷、佩兰、白蔻仁、砂仁、肉桂、沉香等,皆属轻清发散药,有效成分容易随水蒸气扩散掉。例如薄荷若煮的时间太长,药液中薄荷油及薄荷醇的含量必将减少,直接影响功效。 有些饮片所含有效成分能迅速溶解在水中,如:钩藤、大黄、番泻叶、青蒿、徐长卿等,这类药如果久煎,其化学成分可能发生变化。如大黄煎久了,所含的蒽醌类化合物就会被破坏,而降低了泻下的功效,而钩藤如果煎煮的时间超过二十分钟,其降血压的作用明显降低。煎前浸泡:首次煎煮(一煎)一般药物浸泡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的主的药物可浸泡一小时;再次煎煮(二煎)时,不用再浸泡。一煎加水量超过药物2-5厘米,二煎加水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煎煮次数:一般煎煮两次。一次久煎不能代替两次分煎。 煎煮火候:一般未沸前用大火(武火),沸后用小火(文火)保持微沸状态。对于解表、芳香类药物等,宜用大火急煎,以免药性挥发,药效降低;对于滋补药,多宜小火久煎,使药物有效成分尽出。 煎煮时间:一般药物,一煎应沸后再小火煎20-25分钟,二煎沸后再小火煎15-20分钟;解表、芳香类药一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药一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煎药并非越久越好。 特殊煎服:药包中注有“先煎”的小包药,先煎30分钟,再加入群药;注有“后下”的小包药,在群药煎好前5---10分钟投入再煎;注有“包煎”的小包药,用纱布包扎好投入药群中一起煎;注有“烊化”的小包药,用煎好的药液与“烊化”药物煎煮溶解后服用;注有“冲服”的小包药,用煎好的药汤冲服。
7,煎中药时什么火候最好
科学煎中药的方法:
中药的用药分为内服和外用两大类,内服除汤剂外常用的还有丸,散,膏,丹,酒,露,饮,锭,片,胶囊冲服,糖浆等!汤剂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因其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又具有制备简便,吸收显效迅速等特点,倍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眯。89G老中医在线
但是,面对一包包的中药,常常使人们不知所措,为此向您介绍一些煎中药的知识。89G老中医在线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89G老中医在线
二.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89G老中医在线
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89G老中医在线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89G老中医在线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89G老中医在线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89G老中医在线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15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煎10分钟便可。滋补类药物,煎18分钟左右为宜!89G老中医在线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89G老中医在线
6.服药的方法:各种药物成份提取时间上差异较小的,可采取煎一次用一次!而对于药物成份在提取时间上差异较大,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这样药物成分会均衡一些!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89G老中医在线
7.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89G老中医在线
(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89G老中医在线
(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89G老中医在线
(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89G老中医在线
(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89G老中医在线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89G老中医在线
(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89G老中医在线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89G老中医在线
另外,由于个人机体的差异,加上药物对胃肠负担的加重,个别人在服药后,会有大便次数增加的现象,只要不是过于严重,一般不心在意,少数在服用后有恶心等现象,可自行服一些生姜止呕!!
----资料来源于<>一般先用大火烧开··然后用文火保持煮沸状态,每付药一般煎二次~多了就药效就不好了··
药的种类不同,需要的时间也不同··不知道你妈妈用的是什么药呢··?
像滋补类药,一般头煎煮沸后再煮30分钟左右就好了。
解表药富含挥发油,煎煮太久会把有效成分挥发掉··适合急火煮沸,再煎5—10分钟。
一般药煮沸后再煎煮约15分钟就好了··
二煎药药比头煎时间短些。时间你可以自己掂量。
还有一些特殊煎法,如有薄荷等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的药,不要煮的时间过长··需要后下··你可以等别的药煮了一会后再下这些药··然后一同煮15分钟就好了··
还有含粘液较多的车前子,葶苈子等中药,容易糊锅底··旋覆花等脱落的绒毛药是混入锅中容易引起咳嗽
海金砂、蒲黄等花粉总表面积大、疏水性强,容易漂浮,所以这几类中药都比较适合用小纱布包着煮··
煮中药其实还是比较麻烦的··但是对身体刺激小··可以去根··
相信你这么有孝心··你的妈妈会早日康复的··加油哦!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