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植物药材> 中草药龙骨风,草药龙骨风中药名叫什么

中草药龙骨风,草药龙骨风中药名叫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草药龙骨风中药名叫什么2,龙骨风泡水功效3,中药龙骨是什么4,谁知道药材龙骨风是什么药材5,中药龙骨的性味归经是6,关于中药龙骨风的用法谁知道我要治风湿7,求龙骨风泡酒治风湿性腰腿疼处方草药龙骨风中药名叫什么为桫椤科……

本文目录一览

1,草药龙骨风中药名叫什么

为桫椤科植物桫椤的茎。 别名:飞天蠄蟧、大贯众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咳平喘;清热解毒;杀虫。 主治:风湿痹痛;肾虚腰痛;跌打损伤;小肠气痛;风火牙痛;咳嗽;哮喘;疥癣;蛔虫病;蛲虫病及预防流感
龙骨风中药名叫飞天蠄蟧,主产广东、广西,有清肺胃热,祛风除湿的功效,主治流感,肺热咳喘,吐血,风火牙痛,风湿关节痛,腰痛等症。
网站; 中药标准馆; 自己看看;

中草药龙骨风

2,龙骨风泡水功效

龙骨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生龙骨就是没加工过的,功效平肝潜阳、安神定志、收敛燥湿。煅龙骨可增强收敛,涩精,生肌的功能 。 应用:1、用于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痫癫狂;2、用于肝阳眩晕;3、用于滑脱诸证,凡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自汗、盗汗等多种正虚滑脱之证,皆可用之。
用于精神抑郁,症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等,常与生龟板、菖蒲、远志各等份研末水丸服,如枕中丹。②用于失眠,症见性情急躁易怒,不寐失眠,甚至彻夜不眠,头晕痛胀,目赤耳鸣,口干苦等,常与茯苓、菖蒲、郁金、合欢皮、酸栆仁,珍珠母、夜交藤等同用。③用于癫狂,症见精神错乱,躁动不安,狂言乱语,怒无所泄等,常与代赭石、大黄、礞石等同用,用龙骨收涩浮越之正气。

中草药龙骨风

3,中药龙骨是什么

龙骨为古代大型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
中文名称:龙骨英文名称:keel;Os Draconis (拉);bone fossil of big mammals定义1:单底中线处从艏到艉贯通底部全长的纵向连续构件。所属学科:船舶工程(一级学科);船体结构、强度及振动(二级学科)五花龙骨为不规则块状,长、宽各7—10cm,厚约3cm。表面牙白色,上有蓝灰色及红棕色花纹,深浅粗细不同,略似大理石之条纹。略有光泽,偶有小裂隙。质硬,易层层剥落,捻之可碎,吸湿性强,以舌舐之,可吸附于舌上。无臭,无味。一般龙骨形状不规则。长10—17cm,宽7—10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多较光滑,有的有纵纹裂隙或棕色条纹与斑点。质坚如石,断面不平坦,色白,有的中空,摸之细腻如粉质。关节处膨大,断面有数蜂窝状小孔。吸湿力亦强。无臭,无味。 [生境分布] 分布四川、山西、山东、河北、内蒙古、河南、陕西、甘肃、青海。 [采制] 挖出后,除去泥土。 [化学成分] 主含碳酸钙(CaCO3)、磷酸钙(Ca3(PO4)2)。 [性味功能] 甘、涩,平。敛气逐湿,止盗汗,安神,涩精止血。 [主治用法] 治夜卧盗汗,梦遗,滑精,肠风下血,泻痢,吐衄血,崩带。外用可敛疮口。煎剂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敷患处。 [用量] 20—30克;内用适量。
动物骨骼化石
白垩纪动物骨头化石,因白垩纪动物体形较大,后人以为是龙,所以称作龙骨.
化石类

中草药龙骨风

4,谁知道药材龙骨风是什么药材

飞天蠄蟧 (《岭南采药录》) 【异名】龙骨风、大贯众(《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山蠄蟧(广东)。 【来源】为桫椤科植物桫椤的茎干。 【植物形态】桫椤,又名:树蕨。 大型蕨类,主干高达2~6米,深褐色或浅黑色,外皮坚硬,有老叶脱落后留下的痕迹。叶丛生于主干顶端;叶柄和叶轴粗壮,深棕色,有密刺;叶片巨大,纸质,长1~3米,3回羽状分裂,羽片长矩圆形,先端长渐尖,长30~50厘米,中部宽13~20厘米,羽轴下面无毛,但下部有疏刺,上面连同小羽轴疏生棕色卷曲有节的毛,小羽轴和主脉下面有略呈泡状的鳞片;小羽片羽裂几达小羽轴,裂片披针形,短尖头,有疏锯齿。叶脉分叉。孢子囊群生子小脉分叉点上凸起的囊托,上,囊群盖近圆球形,腆质,初时向上包被囊群,成熟时裂开。 生长于溪边、林下或草丛中。分布于贵州、四川、广西、广东、台湾。 【采集】全年可采。削去坚硬的外皮。 【药材】干燥的主干呈圆柱形,直径约12厘米,表面棕色,全体有排列较整齐的叶柄痕;每一叶柄痕近圆形,直径约3~4厘米,下方有凹陷,边缘有多数排列紧密的叶迹维管束,中间亦有叶迹维管束散在。断面中空,周围的维管束排成折叠状,形成隆起的脊和纵沟。质坚硬。 主产广东、广西。 【化学成分】根含生物碱、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糖类。 【性味】苦涩,凉。 《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苦湿,平,有小毒。" 【功用主治】清肺胃热,祛风除湿。治流感,肺热咳喘,吐血,风火牙痛,风湿关节痛,腰痛。 ①《岭南采药录》:"治哮喘咳嗽,内伤吐血,骨痛,腹痛,风火牙痛,小肠气痛。" ②《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驱风湿,强筋骨。治风湿性关节痛,跌打损伤;并可预防流感。"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炖肉。外用:煎水洗或取鲜汁擦患部。 【选方】①治哮喘咳嗽:飞天蠄蟧、陈皮、猪肉煎汤服。 ②治内伤吐血:飞天蠄蟧、猪精肉,煎汤服。 ③治骨痛,腹痛,风火牙痛:飞天蠄蟧,水煎冲酒服。 ④治小肠气痛:飞天蠄蟧、猪小肚,煎汤服。(①方以下出《岭南采药录》) ⑤治肾虚腰痛:龙骨风、杜仲藤、续断、红牛膝、五指牛奶、淫羊藿、巴戟,煎服及外洗。(《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⑥治癣症:龙骨风鲜品乳汁,擦患部。(《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5,中药龙骨的性味归经是

龙骨: 【药用】本品为古代多种哺乳动物(包括象、犀牛、马、骆驼、羚羊等)骨胳的化石。 【性味与归经】甘、涩,平。入心、肝、肾经。 【功效】重镇安神,平降肝阳,收敛固涩。 【临床应用】1.用于神志不安,失眠,惊痫,癫狂等症 龙骨功能重镇安神,为临床所常用,用治神志不安,失眠、惊痫等症,常与酸枣仁、茯苓、远志等同用。 2.用于虚阳上越、头晕目眩等症。 龙骨又适用于肝阴不足、虚阳上越所引起的头目昏花等症,可配牡蛎、白芍等同用,有平肝益阴、潜敛浮阳的功效。 3.用于遗精,崩漏,虚汗,泄泻,带下等症。 龙骨有收涩之功,应用比较广泛,可治疗多种体虚滑脱的病症。如用治崩漏、带下,常与牡蛎、乌贼骨等配合应用;如用于表虚自汗,又可配黄蓍、白芍等同用;如属大汗亡阳,又能与附子、人参、牡蛎等同用。 本品外用,又可敛疮生肌。 【处方用名】生龙骨、花龙骨(生用,主要用以安神、平肝)、?龙骨(煅?用以收涩)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生用者须先煎。 摘录于中医学院教材《中药学》 龙骨: 【性味】甘涩,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有小毒," ④《本草正》:"甘,平,性涩。" ⑤《医学衷中参西录》:"味淡微辛,性平。" 【归经】 入心、肝、肾、大肠经。 ①《纲目》:"入手足少阴、厥阴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阳、少阴,兼入手少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 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 ①《本经》:"主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②《别录》:"疗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止汗,缩小便,尿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藏。""白龙骨疗梦寐泄精,小便泄精。" ③《药性论》:"逐邪气,安心神,止冷痢及下脓血,女子崩中带下,止梦泄精,梦交,治尿血,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健脾,涩肠胃,止泻痢,渴疾,怀孕漏胎,肠风下血,崩中带下,鼻洪,吐血,止汗。" ⑤《珍珠囊》:"固大肠脱。" ⑥《纲目》:"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龙骨: 【性味】甘涩;平;无毒 【归经】心;肝;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镇惊安神;平肝潜阳;固涩;收敛。主惊痫癫狂;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头晕目眩;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久泻久痢;溃疡久不收口及湿疮 【摘录《中华本草》 关于龙骨的归经各有论说不同。以上列举了几种。均有出处,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6,关于中药龙骨风的用法谁知道我要治风湿

你好: 这是个方子你试试 【名医简介】 黄宗勖, 生于1912年,现任福建中医学院教授。黄氏兼任康复保健中心专家、福建中医药杂志编委会学术顾问、中国针灸学会福建分会顾问、福州市科协老年高级医学专家协会顾问、加拿大及美国国际中医研究会荣誉博士、马来西亚中国医药健康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等职。黄氏行医执教50余年,擅长针药并治内、妇各科疑难杂症,尤其擅治哮喘、胃痛、骨质增生、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偏头痛、糖尿病、男女不育症、痛经、小儿麻痹后遗症等,均获较满意疗效。 黄氏撰写的专著有《针灸速成手册》、《常见病中草药外治疗法》、《针药治验医案医话选》(英文版)、《实用中草药外治法大全》、《现代实用针灸学》等,合编出版有《新编针灸学》、《中医基础理论评解》、《针治疑难奇症案汇》等,并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论文80余篇(英文4篇)。 【名方】益气活络汤 【组成】生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桂枝12克,羌活、独活、防己、当归、白芍各12克,桑枝30克,炙甘草6克。外用药组成:当归15克,赤芍12克,川芎9克,细辛9克,桂枝15克,羌活12克,独活12克,桑枝30克,没药、乳香各12克,鸡血藤15克,丝瓜络15克。 【功能】益气养血,搜剔络邪。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久痹,顽痹。 【用法】上药加水3碗,浸半小时,煎取1碗;第2次用水1碗半,煎取半碗,分2次饭前空腹服。外用药:上药煎汤1脸盆,先熏后洗患部30分钟;熏时用布盖严,勿使汤气外泄,每日1~2次;药汤留用重煎可连用3天换药。针灸治疗:施治原则为根据患病部位循行经脉,采用局部与远端结合的原则选穴,以疏通经脉,调和气血。治疗一般以针刺为主,偏寒者可针灸并用。上肢:合谷透向后溪、阳池、外关、曲池、肩隅等穴。下肢:太冲、昆仑、丘墟、足三里、阳陵泉、膝眼、环跳等穴。操作:每天或隔天针灸1次,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运针1次,12次为1疗程,休息3~5天,再行下1疗程。 【方解】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痹证,主要因体质素虚,阳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以致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流注经络、关节,阻碍气血运行而发病。日久,肝肾亏损,筋骨失养,肌肉不充,致使肌萎、筋缩、骨损、关节畸形僵硬,行动艰难。 由于感邪和素体阴阳胜衰的不同,故病人临床表现有偏于湿热、寒湿之区别,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肝肾亏损,气血不足,是本病的临床特征。而肝肾亏损、气血不足又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发病机制,《金匮》提出了肝肾先虚为本病之主因。因此,在治疗上应采用滋补肝肾、补气益血之法;调补脾胃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重要环节,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水谷之海,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其充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扶正兼祛邪,祛邪兼扶正,故以扶正祛邪为治本病的基本法则。因此在内服中药中以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生血为本病治本之药,以贯治疗过程之始终;当归、白芍补血养肝荣筋;桂枝温经散寒,通达四肢,调和营卫;羌活、独活、防风祛风化湿散寒;防己、川乌、草乌、桑枝宣痹止痛,祛风化湿。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久痹、顽痹,故应加透骨搜络之虫类药,方能奏效。如蜈蚣、全蝎性善走窜,能祛风化瘀活血,通络驱邪,消肿止痛,对于寒热错杂型及偏热型疗效较佳。乌梢蛇或白花蛇善于透骨搜风,消肿解毒,能治手足麻木,骨节疼痛,起痿疗瘫,多为偏寒型所用。如能灵活随证加减,其效益彰,是故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不能按痹证一般祛风、除湿、散寒方法来处理。 本病属慢性顽固难治的疾病,专靠服药或针灸力量单薄,疗效不著,故须采用内服中药、针灸及中药熏洗,内外同治,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总之,治疗过程中,在初、中期应注意补脾胃、气血,兼顾肝肾;中晚期应注意调肝肾、补阴阳、顾脾胃,才能获较满意疗效。 【加减】偏热型加生石膏60克,地龙12克,蜈蚣2条,全蝎6克;偏寒型桂枝加至20克,细辛6克,川乌、草乌各12克,白花蛇或乌梢蛇9克;寒热错杂型加防风12克,丹参20克,石膏20克,蜈蚣2条,全蝎6克。外用药加减:偏热加生石膏90克,土茯苓30克;偏寒加川乌、草乌各12克;寒热错杂加防风12克,桑寄生15克,络石藤12克。 LZ也可以咨询医师
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

7,求龙骨风泡酒治风湿性腰腿疼处方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哪些?nbsp;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nbsp;(1)柳枝30~60g,水煎服。nbsp;(2)老桑枝30~60g,黄柏10g,水煎服。nbsp;(3)苍术、黄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nbsp;(4)嫩桑枝30g、怀牛膝10g、汉防己10g、丝瓜络30g,水煎服。nbsp;(5)青风藤15g、防己10g,水煎服。nbsp;(6)郗莶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nbsp;(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剂。nbsp;(8)鲜忍冬藤、根、叶90g,水煎分3次服。nbsp;(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红糖30g,调服。nbsp;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nbsp;(1)鸡血藤、海风藤、桂枝各9g,水煎服。nbsp;(2)虎杖根、桑树根各30g,大枣10枚,水煎服。nbsp;(3)郗莶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nbsp;(4)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nbsp;(5)青风藤、秦艽、寻骨风、何首乌各12g,水煎服。nbsp;(6)郗莶草90g,生白术、薏苡仁各60g,水煎服。nbsp;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熏洗疗法?nbsp;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乘热对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药性从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现介绍几种常用的配方。nbsp;①海桐皮、桂枝、海风藤、路路通、宽筋藤、两面针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连续使用1个月(《实用中医内科学》方)。nbsp;②川、草乌各20g,白芷50g,羌活、独活各50g,细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5~10天为一疗程(贵州医学院附院方)。nbsp;③艾叶、红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nbsp;④土鳖虫12g,苏木30g,大戟6g,寻骨风20g,水煎。每日1~2次。nbsp;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nbsp;⑥透骨草、追地风、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次。nbsp;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nbsp;常用外用膏药?nbsp;风湿性关节炎病在肌肉、关节、经脉,膏药外贴可使药性从皮毛而入腠理,通经活络,较服药更有有利的一面。现将常用膏药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nbsp;(1)伤湿止痛膏(橡皮贴膏):功能驱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止痛。使用时先将皮肤用温水清洗擦干,贴于患处,用手掌将膏药按摩,使其粘在皮肤上。凡对橡皮膏过敏,皮肤糜烂有渗液者及外伤合并化脓者,不宜贴用。nbsp;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关节止痛膏等。临床可任选一种使用。nbsp;(2)狗皮膏(膏药):功能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止痛。使用时将膏药加温软化后,贴于患处。nbsp;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万灵筋骨膏、追风膏、老鹳草膏等,亦可选用。nbsp;(3)武力拔寒散(散剂):功能祛风除湿,通阳活血,止痛消肿。用时取药适量,以鸡蛋清略加温开水或人乳与药调成糊状,分摊在蜡纸上,贴于穴位或患处。使用时注意忌生冷,不可内服。皮肤贴药处10天内不可用水洗。脐轮、脚心等处不可贴用。儿童、体弱及浮肿者忌用。nbsp;(4)五虎散(散剂):功能与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时以白酒调匀,敷于患处。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内服。每次6g,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nbsp;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药敷疗法?nbsp;外敷疗法:本法是将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散寒祛湿,消肿止痛的作用。nbsp;(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盐500g,同炒热,布包,烫患处。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者。nbsp;(2)石蒜、生姜、葱适量捣烂,外敷患处。适用于关节疼痛,怕风畏寒者。nbsp;(3)新鲜骨碎补3~5根捣烂敷患处。适用于关节冷痛者。每次5~10分钟即可见效。nbsp;(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细末,用适量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关节痛处,3~4小时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nbsp;(5)如意金黄膏涂患处,用纱布盖好,每日换1次。适用于关节红肿者。nbsp;(6)仙人掌适量捣成泥状,涂敷患处。nbsp;(7)鲜紫花地丁适量,捣烂敷患处。nbsp;(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药液,用毛巾浸透,湿敷患处。nbsp;(9)山栀末、飞罗面各等份,用开水或醋、黄酒、蛋清调成糊状,敷痛处。敷处现青色,无碍,数日可退。nbsp;(10)绿豆粉和鸡蛋清调敷患处。nbsp;以上6~10疗法,均适用于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剧烈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