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矿石类药煎的时候要用布包吗2,中药赭石怎样煎服3,求助中药中的矿物药炮制后标准制定4,中药煎煮与服法图解值得收藏5,慢性肾炎能吃含有矿物质的食物吗6,中药煎服方法7,求助次药方煎服方法8,什么叫煎服9,煎药矿石类药煎的时……
本文目录一览
1,矿石类药煎的时候要用布包吗

2,中药赭石怎样煎服
赭石是氧化物类矿物刚玉族赤铁矿,主含三氧化二铁,中医认为,赭石苦,寒。归肝、心经。平肝潜阳,降逆,止血。用于眩晕耳鸣,呕吐,噫气,呃逆,喘息,吐血,衄血,崩漏下血。 用法:打碎先煎30分钟后加入别的药再一起煎20分钟就可,复煎直接加水煎开再煎20分钟就好。

3,求助中药中的矿物药炮制后标准制定
你可以参照《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中的矿石药部分进行制定:处方用名 来源 炮制方法 成品性状 理化鉴别 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主治建议可以加一些现代的研究成果(当然要公认的,明确的),如化学成分,炮制作用原理,药理药效,临床适应症等同时研读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4,中药煎煮与服法图解值得收藏
现在,中医药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当您把一包包中草药拿会家以后,到底该怎样正确地煎煮和服用呢?下面我们来谈谈。 一、煎药工具怎么选? 现在有些朋友对此不大在意,用平时煮饭的铝锅来熬中药,这是不对的,一般情况下,中药不能用金属器皿来煮,因为金属器皿中所含的各种金属成份会与某些中药的成份产生化学反应,而且其中某些重金属被析出后会被人体吸收,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最好用砂锅、陶罐、搪瓷、不锈钢亦可。 但是,有的朋友会发现,药壶在开始煮的时候会漏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用泥渣烧制的药壶会有一些缝隙,传统的做法是,在第一次使用以前,先用药壶熬些玉米面,熬好以后,药壶的缝隙就会被堵住了。如果您用砂锅煮药,那么记住,一开始不要使用大火,否则砂锅会出现裂锅现象,要先用小火,等砂锅整个都热了,再适当加大点火力。 铁锅在煎煮山楂、五倍子等中药时,会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 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 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二、中药饮片是否需清洗? 如果实在觉得草药有些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切忌浸洗,以免成分丢失,细小种子类的药材会被冲走流失。 三、煎药前需不需要浸泡? 需要! 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四、煎药需要多少水量? 水应浸过药材面2-3cm为佳,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五、煎药应掌握什么样的火候? 在药液未沸前宜用急火(大火) 沸后改用文火(小火) 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 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 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六、煎药应需要多长时间? 各不相同 1.一般药物,头煎煮沸后,再煎20—30分钟,二煎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 2.质地较轻或含芳香性成分较多,如解表、芳香化湿、行气等类药物,煎煮时间应适当缩短,头煎煮沸后再煎10-15分钟,二煎煮沸后5-10分钟即可。 3.补虚药、矿物药及根茎类等质地厚重坚实、不易挥发的药,则应延长煎煮时间。头煎煮沸后,再煎40-50分钟;二煎三煎,乃治四煎沸后,再煎30-40分钟即可。煎煮时间均以药液煮沸后计算。 七、可以煎煮多少次? 中药汤剂每煎煮1次时,有效成分的提取率约为45%,也就是说中药汤剂煎煮3次后,已提取有效成分的90%左右,如果药物只煎煮1-2次,则有效成分总损失量为30%-55%,补益药就更多,故提倡煎煮2次为佳。 八、处方中单包的药如何煎熬? 『后下』▼ 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钟入煎即可 『包煎』▼ 1.花粉类药物、细小种子果实类中药、药物细粉,如蒲黄、葶苈子、黛蛤散等均应包煎。 2.含淀粉较多的药物,如浮小麦、车前子等在煎煮过程中易焦化,也需包煎。 3.附绒毛药物,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等不适症状,常见药物如旋覆花、枇杷叶等。 『烊化』▼ 一些胶类或糖类药物,如阿胶、龟版胶、鹿角胶、饴糖等。宜加适量开水溶化后,冲入汤液或加入汤液中烊化服用。 『另煎』▼ 一些贵重中药,如人参、西洋参、鹿茸、冬虫夏草等。为避免浪费,可以单独煎煮取汁液,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 『冲服』▼ 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如牛黄、三七粉、羚羊角粉、朱砂、硇砂等。宜研极细粉后用汤剂冲服。鲜药,如鲜竹沥汁、鲜生地、鲜芦根等,按医嘱取汁冲服。 煎好的药液最好立即滤出,每剂约50-200ml,混合后分次服用。如药液太多,可将混合的药液大火浓缩后再服用。最好当天煎制,当天用完。如果是代煎的真空包装汤剂,根据代煎真空包装的提示,冰箱冷藏尽快服用完毕。 九、煎煮后如何服用? 1.服药的温度:根据病情需要。 温服:汤剂大多需温服。特别是一些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 冷服:即将煎好的中药汤剂放凉后服用。一般来说,寒剂宜冷服,适用于热证。 热服:将煎好的中药汤剂趁热服下。一般而言,热剂宜热服,适用于寒证。比如外感风寒时一定要热服,服后盖好衣被,吃热粥,助出汗,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2.服药的剂量 。具体根据医嘱病情需要,有的是分服(分次服用),有的是顿服(一次性服用)。 十、服药的时间 汤剂一般每天一剂,分早晚二次服用。 至于饭前还是饭后服则主要决定于病变部位和性质:一般来讲,病在胸隔以上的(心、肺),如咽痛、感冒、头痛、眩晕等应在饭后服用。如病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肾等疾患,则要饭前服用,某些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要在饭后服用,滋补药要空腹服用,安神催眠药应在睡前服用,特殊方剂应遵医嘱。 附:常用药引子 俗话说:“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药引子亦称引经药、引药,主要是指能引导处方中的诸药集中于某一部位或脏腑,直达病所,使之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的药物。 具体来说,药引子主要有以下功效: 增强药物疗效。健脾胃助消化的中药汤剂,常放入大枣;产后淤血多、乳汁少等,常会用到生化颗粒或生化丸,最好用红糖送服,以增强补血散寒、祛淤的功效。 直达病处。中医认为,盐味咸,可引药入肾,作为药引能帮助药物直达病变处,更好地发挥补肾的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等,最好用淡盐水送服。 缓解“毒性”。清热解毒药药性寒凉容易伤胃,含贝壳矿石类的中药较难消化,都需要用米汤送服,可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顾护胃气。应用甘遂、大戟等有毒或烈性药物时,常常用红枣做药引,缓解毒性。 常见药引子的用法用量 生姜汤: 常用于送服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脘腹冷痛等病症的中成药,如通宣理瞵丸、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亦或是中药汤剂。一般用生姜3、5片。水煎取汁,温热送服中药即可。 稀米汤: 主要指粳米汤或糯米汤,能保护胃气,减少苦寒药对胃肠的损伤。常用于送服寒性较重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如三黄泻心汤、牛黄清胃丸等。一般用粳米或糯米适量熬成稀粥,取上层汤汁,趁温热送服药物即可。 蜂蜜水: 常用于送服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中药,如百合固金丸、养阴清肺丸、麻仁润肠丸等,一般用枣花蜜或槐花蜜5~10毫升,冲入温水300毫升,送服药物即可。另外,蜂蜜还能减少中药苦味,使中药更好入口。 大枣汤: 常用于送服益脾胃、养心安神的中药,如人参健脾丸、归脾丸、香砂养胃丸等。一般用大枣5~10枚,加水煎取汁,送服药物即可。 淡盐水: 常用于送服补肾药,如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等。一般取食盐1~2克,加温水300毫升左右,溶于水后送服药物。 葱白水: 常用于送服治风寒感冒、鼻炎,痘疹类病的药物。多以大葱白1~2段切碎,煎水取汁送服药物,或入汤剂同煎。 竹叶水: 常用于送服清热利尿的中成药,如导赤丸、萆分清丸等。一般取竹叶6克,加水煎煮取汁,待温送服药物。
5,慢性肾炎能吃含有矿物质的食物吗
慢性肾炎患者和正常人一样需吃含有矿物质的食物,矿物质和维生素一样,是人体必须的元素,矿物质是无法自身产生、合成的,每天矿物质的摄取量也是基本确定的。 人体必须的矿物质有钙、磷、钾、钠、氯等需要量较多的宏量元素,铁、锌、铜、锰、钴、钼、硒、碘、铬等需要量少的微量元素。
6,中药煎服方法
佛手我不知道什么样子,但中药煎法有几个原则。类似骨头石块类的先泡一个小时以上再煎一个小时左右才行,根茎类的泡一个小时四五十分钟就行,花草芳香类的,泡个十来分钟,煎个十分钟就可以了。煎服之前先泡30分钟,然后把水倒掉,再加适量的水,大概熬出来150毫升就可以了。记得一天熬两次才能充分释放药效。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维普网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浅析中药煎服方法 赵方磊 (山东胶州市马店镇卫生院2eo)63o 中药的煎服方法对疗效有较大影响。在煎服中药方面, 除遵医嘱用特殊煎法外,~般可按下述方法煎服。 冲”是指将药包(多为粉剂)分成2次放入药杯,用煎好的药 汁冲服。或服药前将药倒在舌头上,先用温开水服下,再喝 1煎药法 煎药宜用砂锅(或砂壶)铝锅、搪瓷,、禁用铁锅、油 有质的锅。煎药前,质地特别坚实的生药需浸泡十余分钟,一 般不需特殊浸泡。煎药用冷水,的用量取决于药品的多少 水和质地。每副中药加水300rl5~6O,第二煎时水量酌减,a 吸水量大的中药可适当多加水。一般中药煎两煎,每次煎取 一一药汁。⑤溶化药:将溶化药放入已煎好(去渣)的药汁中,微 微加热搅拌使其溶化,再搅匀服用。⑥煎汤代水药:先将 药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两煎所需水量)约,煮沸1 0~1ri,取下药锅静置。待药液澄清后倒出上面的清汤,5na去 掉渣滓,净药锅,洗放入其他药品,用煎汤代替冷水煎药。 若煎汤不足,可加些冷水。注意:分冲药和溶化药在服用第 煎和第二煎药时,各用一半。此外,煎药时需用玻璃棒或 茶杯药汁(210~lO1我目前也在喝中草药,是自己煎熬的。医院的药房会告诉你怎么服用的。我在三家中医院看到的煎药方法都是:冷水泡30分钟,水超过药液2-5厘米,第一遍大火煮沸,小火30分钟左右,第二遍,大火煮沸,小火25分左右。
7,求助次药方煎服方法
无可奈何药方;只是看是否能够止住进一步疼痛,或者好转?
癥瘕积聚,寒湿夹虚癥;
不能【正治】
要【反治】
身体【尚可】前提下,治疗五六年许可以彻底治疗痊愈。
饭前45--60分服用。看来这个药方也只能是补助你气血,不能根治好你腰间盘突出的好药方。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冲着你我的缘分,以下我来给你谈谈关于方药“配伍”与“煎煮”的问题。 取青风藤、黄芪、黑豆各50克。 水煎服用,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本方补气益血。舒筋活络。适用于腰椎键盘突出症。 1. 爱心提示 ① 本方治疗腰椎键盘突出有一定效果,因黄芪、黑豆都是补益药,而青风藤性味苦、平,治风湿痹痛果很好,副作用极少,所以本方的副作用是很少的。 根据前人经验,本方最好加上当归18克,枸杞10克同用,效果更好。 《本草汇言》说:清风藤,散风寒湿痹之药也,能舒筋活血,正骨利髓,故风病软弱无力,并劲强偏废之症,久服常服,大建奇功。须以归、杞合用方善也。 ② 以上介绍用(方)药,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2. “煎煮方法 ① 煎药工具:以砂锅、砂罐为好,也可用搪瓷罐或不锈钢锅,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 ② 煎药用水:以水质纯净、新鲜的自来水、井水,符合饮用水标准为好。 ③ 需用水量: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水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 ④ 煎煮方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然后用武火煎沸,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
解表药及其它芳香性药物,一般沸后文火维持10--15分钟左右即可,而矿物药、贝壳类及补益药等,一般宜文火久煎30分钟以上。每剂药一般煎2次,滋补药可煎3次,每次煎成浓药汁250--300毫升左右。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先用冷水沁泡上药半小时,再加600ml水煎45分钟,倒出,再加400ml水煎半小时,然后把第一次煎出的药液倒回锅里再煎20分钟,成为综合的药液。
8,什么叫煎服
中药的煎服法有多种多样,它是要据病情和医生用药的药性决定,煎服的方法恰当与否与药效的发挥和疗效是有一定关系。 1、 煎药法: (1) 容器的使用:容器以陶砂罐为好,也可以用不锈钢容器,不可用铁器。 (2) 水的选择:当然城里用自来水为主,也可用矿泉水、纯净水、干净的溪水,不可用热水浸泡中药,因为在药的表面可以生成一层膜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水以浸过药料上一寸为宜;水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过多喝苦药伤胃,过少影响药效煎出; (3) 火候的控制:一般中药以小火保持沸腾就可,但补益中药应该文火为主,煎开后三十分钟到四十分钟关掉,外感中药以武火急煎开后十分钟就可,现在家庭多用煤气和电炉为主煎药,煤气煎药应该小火多煎时间,电炉煎药一般开后就可关掉让余火慢慢煎出中药。 (4) 药物的洗净:我们知道中药大多为植物为主,矿物药次之,多是从山上或园里拔出后晒干的,因此难免有砂、土等杂质存在,因此在煎前应该选择一下该洗的要洗该陶的要陶。如蝉衣、地龙砂土较多,应该先另洗。有的药物不要洗如枸杞、豆类等。最好是将药物放在水中陶洗一下过滤后泡上半小时后煎较好。 (5) 煎药时间:一般中药煎三十分钟就可,但解表药只要煎开后十分钟就行,补益药可以文火慢煎开四十分钟后关掉;矿物、介壳类、有毒中药可以多煎一些时间。 (6) 特殊药物的煎法与服法: A、先煎:某些矿物类、介壳类中药,如石膏、磁石、鳖甲、代赫石等,因质地坚硬应该先煎十分钟后加上其它中药一起煎;有的有毒如附片、川乌等也应该先煎; B、后下:某些芳香药、解表药、清热药不宜久煎,以防有效成分挥发;如薄荷、藿香、木香等; C、单煎:也称另煎。如某些名药材价格高为了尽可能减少浪费避免与他药同煎。常常另煎后与其它药液同服。如人参、高丽参、羚羊角、犀角等; D、 烊化:胶类药材如阿胶、鹿角胶等,为了避免粘锅,一般是将此药用单独的锅微煮后烊化,再加上其它药液一起服用。许多书上都写将药煎好后趁热搅拌加入其它药液,这方法往往都不能如愿。 E、 装胶囊吞服:有的药物如三七、肉桂可以将它磨成极细粉后装空胶囊后吞服。 F、 包煎:有的药物如:旋复花、车前子、亭历子可以用纱布包后与其它药一起煎; 二、服药法:服药方法多样、时间也不定,要根据病情需要,一般情况的中药都是煎好后温服,一剂药一般早晚各煎一次,或将一剂药,煎好一次后,倒出药液于碗中,再加上水煎第二次,然后合并二次药液分二次服,这样可以省事也可省电或煤气。有的服药时间也有讲究: (1) 服药时间:补药或治下焦(横膈以下)病宜吃饭前服;对胃有刺激的药应该吃饭后服;安神药宜睡前服;慢性病宜定时服;驱虫药宜空腹服;呕吐病人宜少量频服;治寒性的病(如胃冷)宜温服;治热病(高热)宜冷服; (2) 服药次数:一般中药每天一剂,分早中晚服;也有的可二天一剂视医生开药情况而定;也有的可以煎好代茶喝,也有泡茶饮如六一散、凉茶、玫瑰饮等等;就是用药罐子煎药阿,然后再喝有些东西是要炒得,分类很多,自己先问清楚用法吧
9,煎药
中药的炮制 中药来源于植物、矿物和动物,其中不少品种必须经过炮制才能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具有刺激性和有毒的品种,若不经过炮制或炮制不当,就可能产生副作用或中毒现象。有些中药虽无毒,而往往是一药多效,如槟榔生用能驱虫,炒焦则消导作用增强,炒炭则有止痢作用。因此,必须根据临床需要进行炮制,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可简单归纳如下: (1)改变药物的性能,缓和或提高药物的作用。如生地黄性味甘寒,能清热凉血生津,用于血热妄行的各种出血症及热病口渴等症。炮制成熟地则性味变成甘温,能滋阴补血,适用于血虚或肾阴不足等症。又如何首乌经炮制后,可除去其中致泻成分,而增强本品的滋补强壮作用。 (2)降低或消除药材的毒性、刺激性或副作用。例如川乌、草乌、白附子、半夏、天南星和巴豆等,具有十分强烈的毒性,炮制后可降低或消除毒性,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如乌头属药材,其毒性成分为二帖生物碱,都是双酯型的,极小量即能产生麻舌感。炮制后逐步脱去脂肪酸根、芳草酸根形成乌头次碱和乌头原碱等,前者毒性极小,后者基本无毒,都易溶于水,且具有生物碱的化学特性与止痛的药理活性。 (3)便于制剂、煎服和贮藏。有些矿物药如赭石、自然铜等,动物药如瓦楞子、穿山甲等和某些种子类药材,坚实难碎,不便于调剂和制剂,有效成分也难以煎出,必须经过煅、淬、炒等方法,使之易于粉碎,便于有效成分煎煮出来,从而提高疗效。如炉甘石煅后氧化锌成分含量增高,而增强了消炎、收敛的作用。有些药材炮制后使之干燥、消毒,防止虫蛀及霉变而利于贮藏。 (4)清除杂物及非药用部分。植物药中,有的是利用其根、茎、种子、果实、果穗、花、叶,其中往往含有泥沙或枝梗等杂物;有的利用其茎皮、根皮的而往往含有木质心部分,这些都必须经炮制后除去。还有的药材来源于同一植物,药用部分不同,作用亦不同,如麻黄根能止汗,茎能发汗,必须把两者分开方能入药。 中药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全。而炮制的目的则是为了用药安全和更好地发挥药效。用水先把药泡上半小时再煎。煎2次,第一次开锅后20分钟,第二次15分钟。有人认为中药的煎煮时间越长越好,有人把买来的中药一股脑儿全倒入锅中,根本不考虑处方上写的“先煎”和“后下”,有人甚至把中药直接倒入沸水中煎煮。其实这些做法全都不对。煎中药时最好用砂锅或砂罐煎。加水量应该是在轻轻按住中药时,让水面高出药物2厘米左右。煎药前应当先用冷水浸泡中药,使中药变软、细胞壁膨胀后再煎煮。煎药的火候一般分为武火(即大火)和文火(即小火)两种。煎药时要根据中药的性质与治疗需要,选择武火急煎或以文火缓煎。需要煎煮较短时间的中药,宜用武火急煎;需要煎煮较长时间的中药,则宜用文火缓煎。也别太专业了,嚎。。。稍微正规点就OK啦~~~应该跟水一起煎!!水 现在大都是用自来水、井水、泉水来熬药,只要水质洁净即可。自来水只要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标准就可以了,如果考虑到残余氯的问题,将自来水在容器内放置数小时再用来煎药,即可明显减少氯的含量。中医学中,指入汤剂的一些药物需在未入其他药时,先行煎煮。如有些矿石、贝壳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易打碎先煎,即煎煮 10 —— 15 分钟后,再将其他药物倾入同煎。如生石膏、生牡蛎等。对某些有毒药物,为降低毒性,亦应先煎或久煎。如附子、乌头等。 中药学术语。系煎药法之一。指某些药物煎煮时不与其它药物同下,而提前煎煮。如矿物类、介壳类药物,石膏、代赭石、牡蛎、鳖甲等,质重而有效成分难以煎出,应打碎先煎,约煮十分钟后再下其它药物。再如,麻黄须先煎三两沸,掠去水上浮沫,然后下其他药合煎,可避免服后烦心。 如何煎药 许多人都煎过中药,但是真正掌握煎药要领的人却不多。有人认为中药的煎煮时间越长越好,有人把买来的中药一股脑儿全倒入锅中,根本不考虑处方上写的“先煎”和“后下”,有人甚至把中药直接倒入沸水中煎煮。其实这些做法全都不对,那么,如何正确地煎煮中药呢? 一、选择合适的器具。 煎中药时最好用砂锅或砂罐煎。砂锅、砂罐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中药里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而且它们受热均匀,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如果没有砂锅,可以用白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代替。煎药最忌使用铝、铁、铜等金属器皿。因为这些金属易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可降低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二、控制水量。 煎中药时加水过量会使药液过多,药汁浓度过低而影响药效;但若加水太少,则不仅药物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还很容易煎焦。 正确的加水量应该是在轻轻按住中药时,让水面高出药物2厘米左右。水量的多少还要根据药物的性能、吸水量以及煎药时间的长短适当增减。 三、先用水泡。 煎药前应当先用冷水浸泡中药,使中药变软、细胞壁膨胀后再煎煮。这样,随着水温的逐渐增高,药物的有效成分才更容易煎出。 以植物的花、叶、茎为主要成分的药物可浸泡20分钟左右;以植物的根、种子、果实等为主的药物应当浸泡30~60分钟。8 治疗外感的祛邪药物,浸泡时间稍短;治疗内伤的滋补类中药,浸泡时间可稍长。 四、掌握好火候。 煎药的火候一般分为武火(即大火)和文火(即小火)两种。煎药时要根据中药的性质与治疗需要,选择武火急煎或以文火缓煎。需要煎煮较短时间的中药,宜用武火急煎;需要煎煮较长时间的中药,则宜用文火缓煎。 用武火煎药时,水分蒸发快,药液容易外溢。所以煎中药多数采用先武后文的方法,即先用武火急煎,待煎沸后改用文火缓煎。 五、控制好煎药时间。 煎药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病情和药性来定。煎药时间可分为3种: 1.轻辛发散类中药多为治疗外感疾病的发汗解表药,这类药多由花、叶、全草等组成。其药性轻扬发散,味芳香,含有较多挥发油。这类中药的煎煮时间宜短。f 煎第一次时,要求在药煎沸后再煎煮10分钟左右;煎第二次时,要求在煎沸后再煎5分钟左右。B 2.滋补调理类中药多为调补人体气血和阴阳平衡的药物,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这类药物第一次煎时,要在煎沸后再煎30~60分钟;第二次煎时,要在煎沸后再煎20~30分钟。C 3.其它药物第一次煎时,一般在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第二次煎时,要在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 煎煮中药时,还应按医师的处方要求处理,如“先煎”、“后下”等。 煎煮中药确实有挺多讲究。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煎药方法,才能使中药发挥出更好的疗效。我来回答你吧.药和水一起煮,直到水开后,把火关到最小,慢慢熬.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