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有多少种2,矿物药的简介3,矿物药有哪些4,神农百草经的介绍5,中药材有那些矿物类6,中药中药学道地药材的总结著作7,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是它的主要内容是8,1神农本草经的载药数是多少该书的历史地位……
本文目录一览
1,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有多少种
神农本草经是中药学书名,为秦汉时人托名“神农”所作。大约成于公元1世纪或2世纪。原书已佚,其内容由于历代本草书籍的转引,得以保存,为世界最早的药典。现传的《神农本草经》,的是明卢复和清过孟起、孙星衍、顾观光以及日本森立之等的辑佚本。该书共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到了公元657年,中国唐代医官苏敬等上书,建议重修《神农本草经》,后来朝廷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征召20多人集体编写,定名《新修本草》。全书增到54卷,记载药物850种。
2,矿物药的简介
传统医药学中以矿物组分为主的药材,包括大量无机矿物和少数自然产出的有机矿物或有机岩(如琥珀、地沥青)以及人工制品。在传统医药学中,矿物药单味药品种少于植物药和动物药,常用的有几十种;在成方、制剂中,常常是不可缺少的。不同国家(各民族或地区)各有其传统的矿物药材。

3,矿物药有哪些
仅本草纲目就列载134种,其中金属类28种,玉类14种,石类72种,卤石(能溶于水的矿物)类20种 。像金、银、铜、铁、锡,云母、石英、玛瑙,丹砂、水银、钟乳石,磁石、麦饭石、金刚石,食盐、硫磺、明矾、硼砂等等。
4,神农百草经的介绍
我国中医古籍里并没有《神农百草经》,应该是《神农本草经》。 我们可以认为《神农百草经》是俗名,盖因上古传说“神农尝百草”而得。《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其成书年代或谓秦汉时期,或谓战国时期。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5,中药材有那些矿物类
1、朱砂:是炼汞最主要的矿物原料;其晶体可作为激光技术的重要材料。还是中药材,具镇静、安神和杀菌等功效。中国古代用它作为炼丹的重要原料。过去以产在辰州(今湖南沅陵等地)的品质最佳而得名。2、雄黄:雄黄,是四硫化四砷的俗称,又称作石黄、黄金石、鸡冠石,是砷的硫化物矿物之一,化学式为As4S4,通常为橘黄色粒状固体或橙黄色粉末,质软,性脆。常与雌黄,即三硫化二砷(As2S3)、辉锑矿、辰砂共生;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空气中可以被氧化为剧毒成分三氧化二砷,即砒霜。3、滑石:滑石是一种常见的硅酸盐矿物,它非常软并且具有滑腻的手感。滑石的用途很多,如作中药、耐火材料、造纸、橡胶的填料、绝缘材料、润滑剂、农药吸收剂、皮革涂料、化妆材料及雕刻用料等等。4、白矾:白矾是一种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化学式KAl(SO4)2·12H2O,其水溶液呈酸性,在水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状沉淀等。属于矿物质中药,外用能解毒杀虫。常为碱性长石受低温硫酸盐溶液的作用变质而成,多产于火山岩中。5、炉甘石:炉甘石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菱锌矿,主含碳酸锌。采挖后,洗净,晒干,除去杂石。本品性状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灰白色或淡红色。表面粉性,无光泽,凹凸不平,多孔,似蜂窝状,常作中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辰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雄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滑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炉甘石
6,中药中药学道地药材的总结著作
建议你可以看一下《神农本草经》这本书。《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中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本经》依循《内经》提出的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也将药物以朝中的君臣地位为例,来表明其主次关系和配伍的法则。《本经》对药物性味也有了详尽的描述,指出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是药物的基本性情,可针对疾病的寒、热、湿、燥性质的不同选择用药。寒病选热药;热病选寒药;湿病选温燥之品;燥病须凉润之流,相互配伍,并参考五行生克的关系,对药物的归经、走势、升降、浮沉都很了解,才能选药组方,配伍用药。
7,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是它的主要内容是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书中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都有详细记载。对各种药物怎样相互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做了概述。更可贵的是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通过大量的治疗实践,已经发现了许多特效药物,如麻黄可以治疗哮喘,大黄可以泻火,常山可以治疗疟疾等等。这些都已用现代科学分析的方法得到证实。 在我国古代,大部分药物是植物药,所以“本草”成了它们的代名词,这部书也以“本草经”命名。汉代托古之风盛行,人们尊古薄今,为了提高该书的地位,增强人们的信任感,它借用神农遍尝百草,发现药物这妇孺皆知的传说,将神农冠于书名之首,定名为《神农本草经》。俨然《内经》冠以黄帝一样,都是出于托名古代圣贤的意图。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该书最早著录于《隋书本草纲目吗.呵呵,是李时珍.............恩...去读读吧,会了解的哦.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历时27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52 卷,约200万言,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新增374种),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收药1892种,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是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英国生物学家 达尔文称《本草纲目》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
8,1神农本草经的载药数是多少该书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神农本草经》的载药数是多少?该书的历史地位是什么?神农本草经》的载药数是多少?该书的历史地位是什么?神农本草经》的载药数是多少?该书的历史地位是什么?神农本草经》的载药数是多少?该书的历史地位是什么?《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相传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是的,中药细胞破壁是一种超微粉剂加工技术,中药若采用常规方式粉碎,其单个粒子常由数个或数十个细胞所组成,细胞的破壁率极低。中药材细胞破壁超微粉碎加工技术可以把药材有效成分充分释放出来。细胞破壁后,细胞内的水份油份迁出,使微粒子表面呈现出半湿润状态,粒子和粒子之间会形成稳定的粒子团,每个粒子团都包含相同比例的中药成分。该粒子团的物理结构随组份中各成分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延展性、破碎性、比重等不同组合和不同的相互作用而不同。这种结构有利于人体对中药的吸收和利用。中药脂溶性增强,轻易穿过脂膜,可以迅速提人体内的血药浓度,达到治愈的目的。采用细胞破壁技术,首先,可以增加药物和食物的吸收率,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中药经过超微处理后,药物能较好地分散、溶解在胃肠液里,且与胃肠粘膜的接触面积增大,更易被胃肠道吸收,从而大大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对于矿物类药材,相当于一部分为水不溶性物质,经超微处理后,由于其粒度大大减小,可加快其在体内的溶解、吸收速度,提高其吸收量。 其次,有利于保留生物活性成分,提高药效,有利于保留不耐高温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各种营养成分,从而提高药效。最后,节省原料,便于应用。中药经超微粉碎后,可用较小剂量,获得原处方疗效。
9,吃什么药能激活毛囊使头发再生
你好,脱发的原因有很多,只有查明脱发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有脂溢性脱发、血虚、血热性脱发、肾虚脱发及遗传性因素脱发,宜对症治疗为佳;另外,还要注意营养调理,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因此要补充优质蛋白质、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和钙,并保持愉快心情,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油脂过高的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对治你的脱发有一定的好处。
意见建议:维生素a对于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功能和结构的完善,促进头发的生长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有胡萝卜、菠菜、莴笋叶、杏仁、核仁、芒果等瓜果蔬菜,其次动物肝脏、鱼虾类以及蛋类也富含维生素a。 维生素b可以促进头皮的新陈代谢,维生素 b类存在于新鲜蔬果、全谷类食物中,如小麦、红米、花生、大豆、菠菜、番茄、香菇、扁豆等,此外沙丁鱼、奶酪中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b类。 维生素e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它主要存在于核桃仁、橄榄油、玉米、麦芽、豌豆、芝麻、葵花子等食品中。 矿物质摄入不足同样会影响头发生长。这是因为铁、锌、铜、钙等微量元素是人体组织细胞和皮肤毛发中黑色素代谢的基本物质,缺乏这些物质会引起头发过早变白。黑色食品则含有较多的这类微量元素,常见的包括黑豆、黑米、黑木耳、黑枣、黑芝麻、乌骨鸡等。 保护头发还要注意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葱、蒜、韭菜、姜、花椒、辣椒、桂皮等,忌油腻、燥热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等,也要忌食高糖和高脂肪类食物。病情分析:“毛囊激活再生疗法”是由上海皮肤病防治中心皮肤科针对脱发研发的一种独特疗法,根毛囊激活再生疗法,据不同型过敏源,采取个性化治疗措施,可以很快地清除过敏原,清血毒、排脏毒,渗透性强,直达病灶,还皮肤一个干净的环境。对久治不愈的慢性顽固性脱发都具有很明显的疗效,此法从根本为脱发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健康的福音。指导意见:第一步:排除头皮毒素,去除油污。有效清除毛孔、毛囊内堵塞的皮脂栓、污垢和其它不良代谢产物,打开毛囊细胞自由呼吸,抑制皮脂腺分泌油脂,使头油油脂系数达到平衡状态,避免头皮油腻造成的不适感觉和头皮感染的机会。第二步:平衡DHT激素,止住脱发。经科学萃取的有效成分,深入头皮表层,抑制皮屑芽孢菌、能够有效过滤DHT,阻止多余的荷尔蒙破坏毛囊,让血液循环畅通无阻,并能有效养护毛囊,消除头皮屑的出现,快速恢复毛囊活力,增进皮质蛋白的生成,调整头发生理周期,防止头发异常脱落,使头发重现光泽。第三步:营养补充毛囊,新生黑发,逐步替换先前白发。独有的活力因子及大量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能迅速激活头发生长所需酶的活性,使萎缩的毛囊逐渐恢复生机,刺激提高毛母细胞的活性,最终激活毛母质细胞不断分化,重新长出新生黑发。
10,中国人最早用的墨
最早的墨,不是用来书写,而是用于绘画。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史前社会遗址中,不但出土过用红、白、褐、黑颜料绘制的彩陶,还发现过不少天然矿物颜料遗物。这些颜料呈块状、粉末状、锭条状。在绘画时,研磨成颜料浆,已比较方便。除了天然矿物颜料外,植物性的木炭也可以作为黑色的墨颜料。1982年在甘肃大地湾史前遗址中发现的大型房屋地面绘画,就可能是用炭墨作为颜料绘制的。商周时期墨的实物,目前还没有发现。但《礼记》“绳墨诚陈”等记载,说明木工校正木料的曲直已经使用了墨。另外,当时还有墨刑,就是用刀刺刻面部,再涂上墨色。《左传》还记述道:“郑之美者,粉白黛黑,不知者以为神仙。”但这些都还不是人工墨,而是天然矿物原料。使用时,要用研石将墨或颜料研成粉末状,和之以水,也就是《庄子》讲的“舐笔和墨”。再从考古发现看,这时使用朱书或墨书来作陶文、玉石、龟甲文字等,已不鲜见。还有很多帛画、缯书、漆画、壁画等,也都是用墨或彩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166333833墨施绘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发现的墨块,是已知最早的实物人工墨。圆柱形,墨色纯黑、质地细腻,易于研磨。同出的研石和研棒上也留有墨迹。这种墨取燃烧后的植物烟粉,加入胶质以及其它辅料如麝香、冰片、金箔等制成。比之于后世的墨,已经是相当地接近了。墨是中国古代书写和绘画用到的墨锭。墨的主要原料是炭黑、松烟、胶等。 通过砚用水研磨可以产生用于毛笔书写的墨水。 附图为徽州胡开文墨二种, 产于安徽屯溪 历史 中国考古发掘出来公元前14世纪的骨器和石器上已有墨迹,还从湖北云梦县发掘出来战国时代的墨块。《庄子》中有“舔笔和墨”句,说明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开始用用毛笔和墨水了。 制造 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最早纪述制墨的方法。 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一书卷十六《丹青》篇的《墨》章,对用油烟、松烟制墨的方法有详细的叙述。墨烟的原料包括桐油、菜油、豆油、猪油、和松木;其中以松木占十分之九,其余占十分之一。 烧油取烟法 *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引苏东坡诗《欧阳季默以油烟墨二丸见饷各长寸许戏作小诗》 “书窗拾轻煤,佛帐扫余馥。辛勤破千夜,收此一寸玉”,解说是扫灯烟制墨。 *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有一段文字记载烧桐油制墨法:“迩来墨工以水槽盛水,中列盆碗,燃以桐油,上覆以一碗,专人扫媒,和以牛胶,揉成之,其法甚快便,谓之油烟。或讶其太坚,少以松节油或漆油同取媒,尤佳。”(《云麓漫钞》卷第十)。 * 明《天工开物》记载的烧油取烟法:将桐油、清油或猪油放入油灯中点燃,油灯上方有铁盖收集油烟。每一位熟练的工人可以掌管200盏油灯,动作要敏捷,否则油烟过老。然后用鹅毛刷轻轻将铁盖表明层的油烟刷入纸片上,这是上等油烟,造出的墨精美有光泽。铁盖里层油烟,必须用力刮下的是次等油烟。每斤油可刮取约一两上等油烟。 烧松木取烟法 在地上搭长十几丈(1丈=3.3米)长的竹棚,用纸和草席密封,竹棚和地面联接处,用泥土密封。竹棚上每隔一段开一个烟孔,竹棚内用砖铺通烟道。 斩取松木必须将松树干底部钻洞,点火烤树干,让松香流净,即便残留一点松香,烧出的松烟,质量不好。将松木斩块堆入竹棚,从竹棚前端点火,连烧几天,松烟从竹棚前端向竹棚后端弥漫,待冷却后便可以入竹棚刮取松烟。从竹棚后段刮取的松烟叫清烟质量最好,供优质墨料,中段刮取的是二等松烟,叫“混烟”,用做普通墨;前段刮取的松烟叫“烟子”,供印刷用。 墨烟处理 明代文献中通用的有两个方法: * 筛选法:用细绢筛将油烟或松烟筛选出细净均匀的墨烟。 * 沉淀法:油烟或松烟放入水池中,久浸沉淀,上层细而匀是精料。 配料 制墨的配料各家不同,常常秘而不宣。通常包括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 如丁香、紫草、秦皮、苏木、白檀、苏合香、珍珠等。各种配料有一千种以上。 捣练 将烟料和配料和成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或用铁锤锤击烟料团一万次成为墨团。 墨锭 将墨团分成小块放入铜模或木头模中,压成墨锭。墨锭形状有: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半月形、圆柱形、鸟兽型等;图案有弥勒佛、十二生肖、松、凤、鹤、鱼、鸟、花等。 制墨名家 * 安徽屯溪老街胡开文 * 三国魏韦诞:“仲将之墨,一点如漆” * 南北朝张永 * 南唐安徽徽州李廷圭 李廷圭本姓奚,因为南唐后主制墨,赐李姓。李廷圭墨以松烟、珍珠、龙脑、白檀、鱼胶为原料,制成的墨坚如玉,宫中用来画眉毛。到明代李廷圭墨贵如珍宝。 * 宋张遇、潘谷 * 元张万初 * 明程君房、叶玄卿 * 清曹素功、胡开文。曹素功墨造型美观,曾制一套“经常应世墨”36锭,每锭刻印黄山一峰,表现安徽黄山36峰全景。 墨与印刷术 唐代初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墨作为传统印刷方式是的五大要素之一,自然而然地就将制做工艺十分讲究的墨引入到了印刷中,作为传递印版上的图像、文字信息于纸张或其他别的材料上。从这一点来说,墨的产生和发展,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中药名:[墨] 释名:亦名乌金、陈玄、玄香、乌玉块。 气味:辛、湿、无毒。 主治: 1、吐血。用墨磨汁同菜菔汁或生地黄汁饮下。 2、流鼻血。用浓墨汁滴入鼻中。 3、大小便血。用好墨细线二钱,阿胶化汤调服。 4、小便淋漓不通。用好墨烧一两为末,湿水冲服适量。 5、赤白痢。用干姜、好墨各五两,共研为末。中醋,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汤送下。日夜号六、七次。 6、妇女崩漏。用好墨一钱,水冲服。一天服二次。 7、小产后血流不止。墨三两,火烧,醋渍,烧渍反复三次,加没药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醋汤送下。 8、胎死腹中。用新汲水磨金墨服之。 9、难产。用墨一寸,锉为末,湿水送下。 10、胞衣不下。用好墨二钱,湿酒送下。 11、背痈。滴醋磨墨,极浓,涂背周围,中间涂猪胆汁,干了再涂,一夜可消。 12、中恶(多见于路途中,突然心腹绞痛,胸满气冲,俗误传为中邪)。急捣墨二钱,水冲服。 13、产后血晕,心闷气绝。用人尿磨浓墨一碗服之。 14、飞丝或尘物入目。磨浓墨点之,即出。 附方:墨愈陈愈好,松烟做成的墨才能入药。墨的主要作用是止血。 ——————————————————————————————————————————————————————— 特殊含义: 1.指墨家 2.姓 3.特指墨西哥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