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药材网—专业的药材资讯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矿物药材> 神农本草经矿物药,神农本草经记录了多少种药材

神农本草经矿物药,神农本草经记录了多少种药材

本文目录一览神农本草经记录了多少种药材2,神农本草经记载了多少种药3,神农本草经记载了多少种药4,神农本草经采用的药物分类法是什么5,每日趣闻能治病的石头矿物中药6,神农本草经中有丹砂能杀鬼邪治百病这个怎么用量服用7,神农百草经的介绍8……

本文目录一览

1,神农本草经记录了多少种药材

365
《神农本草经》全书共三卷,收载药物包括动、植、矿三类,共365种药材。

神农本草经矿物药

2,神农本草经记载了多少种药

《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现传的《神农本草经》,的是明卢复和清过孟起、孙星衍、顾观光以及日本森立之等的辑佚本。《神农本草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神农本草经矿物药

3,神农本草经记载了多少种药

《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现传的《神农本草经》,的是明卢复和清过孟起、孙星衍、顾观光以及日本森立之等的辑佚本。《神农本草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神农本草经矿物药

4,神农本草经采用的药物分类法是什么

创立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生物进化思想的医学著作是 d本草纲目 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汉字是 b 甲骨文
《神农本草经》全书3卷(亦作4卷),共收载药物365种,采用上品、中品、下品分类法,以补养无毒药120种为上品,以遏病补虚、有毒或无毒的120种为中品,以除邪多毒药125种为下品,这是中国药物学最早、最原始的药物分类法。

5,每日趣闻能治病的石头矿物中药

我国对矿物药材的利用有着悠久的 历史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滑石,味甘寒,主身热浅辟,利小便”;“矾石主恶疮,且痛”;“紫石英,味甘温,至女子风寒于宫,绝孕十年无子……”等记载。矿物中药具有活血化淤、通经活络、杀菌消毒、吸收分泌物、保护创面、清热解毒等功效。从古至今,几千年临床应用,证明了矿物中药的神奇药用价值。 而中药在其分类中却包括了动物药、植物药和矿物药这三个基本的类别。历代“本草”上讲的矿物药是从广义上讲,既包括了矿物和岩石等一些天然形成的无机物,也包括了一些古生物的化石和琥珀。矿物中药一般分为三类: ●原矿物药:指从自然界采集后,基本保持原有性状作为药用者。按中药分类规律,其中包括矿物(如石膏、滑石、雄黄)、动物化石(如龙骨、石燕)及以有机物为主的矿物(如琥珀)。 ●矿物制品药:指主要以矿物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单味药,多配伍应用(如白矾、胆矾)。 ●矿物药制剂:指以多味原矿物药或矿物制品药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制剂。中药制剂里的“丹药”即属这类药(如小灵丹、轻粉)。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几味常用的矿物药。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石膏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清解气分实热的首选药。因其气味辛甘大寒,临床又被列为峻药和猛药。清代名医陆懋修云:“药之能起死回生者,惟有石膏、大黄、附子、人参。有此四药之病一剂可以回春。舍此之外则不能。”陈士铎在《本草秘录》中指出:“石膏救死之药也,用石膏能变死为生。”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应用石膏组方有20方,最大剂量为1斤(约合现在250g),广泛用于外感及杂病。为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含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将天然产品用热水溶解,滤过,放冷析出结晶,通称“皮硝”。再取萝卜洗净切片,置锅内加水与皮硝共煮,取上层液,放冷析出结晶,即芒硝。以青白色、透明块状结晶、清洁无杂质者为佳。芒硝经风化失去结晶水而成白色粉末称玄明粉(元明粉)。芒硝能泻下攻积,且性寒能清热,味咸润燥软坚,对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者尤为适宜。常与大黄相须为用,以增强泻下通便作用。为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磁铁矿的矿石。选择吸铁能力强者(习称“灵磁石”或“活磁石”)入药。生用或取净磁石,照煅淬法煅至红透,醋淬,碾成粗粉用。磁石质重沉降,入心经,能镇惊安神;味咸入肾,又有益肾之功;性寒清热,清泻心肝之火。故能顾护真阴,镇摄浮阳,安定神志。主治肾虚肝旺,肝火上炎,扰动心神或惊恐气乱,神不守舍所致的心神不宁、惊悸、失眠及癫痫。

6,神农本草经中有丹砂能杀鬼邪治百病这个怎么用量服用

丹砂,即朱砂、辰砂,成份硫化汞,甘、微寒有毒。少量内服有镇静、安神、杀菌功效;大量长期服用,会汞中毒,引起肝肾损害。内服宜入丸散,用量每次0.1~0.5克。
这个不要乱吃,丹朱虽然在《神农本草经》中为上品,但是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物质不要乱吃。而且这一类东西,在古代服用是限制的,如服食后,不可动欲,清心(这类丹药有提升阳气的作用),如果做了反而会有害。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7,神农百草经的介绍

我国中医古籍里并没有《神农百草经》,应该是《神农本草经》。 我们可以认为《神农百草经》是俗名,盖因上古传说“神农尝百草”而得。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或《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撰人不详,其成书年代或谓秦汉时期,或谓战国时期。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8,请问有谁可以告诉我神农本草经的内容是什么

1、 全书共收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大多是临床常用药物,概以上、中、下三品分类。 2、 阐述中药学的一些基本理论   《神农本草经》中所述药物基本理论,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   《序录》写道:“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合和,宜用一君二巨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二臣九佐使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方剂的组成,均须按一定的规程组合,而非诸药的杂乱拼凑。其中有主药、辅药和起协调、引导作用的佐使药。虽然这里所提的药物组成比例不免有嫌械,但作为总的组方原则却一直影响着后世医家的组方用药。   (2)关于七情和合   《序录》明确指出:“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根茎花实,草石骨肉,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时(一作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这是告诉人们,由于药物的性味功用不同,配合必须得当。有些药物合用后,或可加强药效,或可抑制它药的毒性,因而适宜配合使用。而有些药物合用,反会产生剧烈的副作用,或减弱甚至抵消另一药的药效,这自然应避免同用。   (3)关于性味、采集及加工方法   《序录》认为“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就是说,为医者必须掌握药物的四气、五味,阴干,晒干之分。以及选择适宜的时间,还要了解地理环境对药物生长的影响。对于药物的真伪新陈与质量的优劣亦应善加鉴别。《序录》并着重指出:“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相违”。说明加工制药首在依准药性。   (4)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   《序录》关于“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注蛊毒以毒药,痈肿创瘤以创药,风湿以风湿药,各随其所宜”的记载,体现了针对各种疾病对症用药的原则。对于用药的方法,该书主张务须适量和谨慎,切不孟浪从事。尤其是有毒药物,不可多服久服,所谓“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序录》对不同部位的疾病与服药时间的关系也很注意,如说: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上述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多为后世医家所重视。 3、 记载了药物的功效和主治   《神农本草经》较详细地记载了各药的性能和功效,经历代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实验证明,所述大多正确,如麻黄平喘,常山截疟,黄连止痢,海藻疗瘿,瓜蒂催吐,猪苓利尿,黄岑清热,雷丸杀虫,大黄通便,水蛭破瘀血等

9,神农的直系后代姓什么

焦。神农氏后裔,以国为姓。据史书记载,周朝初年,周武王大肆分封诸侯,除分封有功之臣及王族外,还分封前代圣贤之后,经查访,他找到神农氏的嫡系后裔,就将其封于焦,建立焦国,因其为伯爵,故世称焦伯。春秋时,焦国被晋国所吞并,其后子孙即以故国为氏,称焦姓。他们尊焦伯为焦姓的得姓始祖。焦国灭于晋后子孙纷纷出奔。先秦时期,焦姓人于史书不显,表现得较为沉寂。西汉时,见诸史册之焦姓除梁人焦延寿外,还有在《田延年传》中稍微提了一下的茂陵富人焦氏。东汉时,入载史册之焦姓有焦触、焦和、焦永,还有庐江人焦仲卿,曾任河东太守的会稽山阴人焦贶。这些资料表明,此际焦姓除继续繁衍于北方外,已有焦姓人在长江以北之安徽,长江以南之浙江等地定居。扩展资料神农氏是五氏出现的最后一位神祇,中国古代神话人物。神农氏的肚皮是透明的,可以看见各种植物在肚子里的反应。因此他亲尝百草,以辨别药物作用。并以此撰写了人类最早的著作《神农本草经》、教人种植五谷、豢养家畜,使中国农业社会结构完成,他的部落称神农部落。《神农本草经》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参考资料:
神农氏-后裔  相传在炎时期,部落联合形成华夏族。炎帝败于黄帝,黄帝为天子,炎帝部落分迁离了黄河流域。蚩尤亦神农氏之后,蚩尤部落在河流域战败后,一部分入帝部落,一部分迁,后又西迁。鄂、湘、贵间均有苗民生活,为蚩尤之后,因先祖以务在尝百草不幸中毒而死亡.  1、神农氏后裔,以国为姓。据《通志·氏族略》、《广韵》及《史记》所载,西周初周武王立国之后,找到神农氏后人封神农氏后代裔孙于焦,建立焦国(在后世的陕州东北百步之遥的焦城),春秋时被晋国所灭,其后代以国为姓,遂为焦氏。  焦伯:神农氏的后裔。焦氏的得姓早在周朝之时,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华夏古老姓氏之一,也是南夷的大姓之一。周朝初年,周武王大肆分封诸侯,除分封有功之臣及王族外,还分封前代圣贤之后,经查访,他找到神农氏的嫡系后裔,就将其封于焦,建立焦国,因其为伯爵,故世称焦伯。春秋时,焦国被晋国所吞并,其后子孙即以故国为氏,称焦姓。他们尊焦伯为焦姓的得姓始祖
姜。《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相传在炎时期,部落联合形成华夏族。炎帝败于黄帝,黄帝为天子,炎帝部落分迁离了黄河流域。蚩尤亦神农氏之后,蚩尤部落在河流域战败后,一部分入帝部落,一部分迁,后又西迁。鄂、湘、贵间均有苗民生活,为蚩尤之后,因先祖以务在尝百草不幸中毒而死亡。扩展资料主要成就重要贡献炎帝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制耒耜,种五谷,奠定了农工基础。耒耜的使用和种五谷,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类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文明转化创造了条件。2、立市廛,首辟市场。据《周易·系辞下》载,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农发明的以日中为市,以物易物的市场是中国货币,商业发展的起源和基石。3、治麻为布,民着衣裳。原始人本无衣裳,仅以树叶,兽皮遮身,神农教民麻桑为布帛后,人们才有了衣裳,这是人类由朦昧社会向文明社会迈出的重大一步。4、作五弦琴,以乐百姓。据《世本·下篇》载,神农发明了乐器,他削桐为琴,结丝为弦,这种琴后来叫神农琴。神农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这种琴发出的声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农之和,能使人们娱乐。5、削木为弓,以威天下。神农始创了弓箭,有效地防止了野兽的袭击,有力地打击了外来部落的侵犯,保卫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劳动成果。6、制作陶器,改善生活。在陶器发明前,人们加工处理食物,只能用火烧烤,有了陶器,人们对食物可以进行蒸煮加工,还可以贮存物品,酿酒,消毒。陶器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对人类的饮食卫生和医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神农本草经评价蜂胶蜂胶的

规定了药物的剂型 《神农本草经·序录》认为:“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主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 越。”此处一方面体现了在2000年前中药剂型已有的成就,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药物剂型工艺以及对哪些药宜用哪种剂型的研究经验,如消石“炼之如膏”,术 “作煎饵”,茺蔚子“可作浴汤”(外用洗剂),葡萄“可作酒”,白芷“可作面脂”,牛角、(牛)“胆可丸药”,猬皮“酒煮杀之”,露蜂房“火熬之良”,当 归治“金创煮饮之”,雷丸“作膏摩,除小儿百病”,蛇蜕“火熬之良”,贝子“烧用之良”等等。此处既讲了药物炮制加工方法,同时也说明了不同药物在具体应 用时要适宜于不同的剂型,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治疗效果。 对药物治病取效的客观评价 《神农本草经·序录》认为凡“欲治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五脏未虚,六府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 过,命将难全。”此处首先告诫人们,有病必须早治;其次强调了疾病的痊愈与否,不能完全依赖药物的作用,主要是机体的防御机能和在药物干预下机体驱邪愈病 的内在能力。 强调辨证施药 《神农本草经·序录》提出“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疰蛊毒以毒药,痈肿疮疡以疮药,风湿以风湿药,各随其所宜。”此语 不但突出了辨证施治用药的主旨,还提示在辨证施治用药的前提下,务必要辨别疾病的性质(寒、热)用药,辨别病因而审因论治(如“饮食不消”、“风湿”), 辨别病情轻重并根据病情轻重而施以用药(如“鬼疰蛊毒”均为重危病证),还要辨别躯体病(如“痈肿疮疡”、“风湿症”)与内脏病(如“鬼疰蛊毒”)的差异 而用药。前者用“疮药”、“风湿药”,后者用“毒药”。若通览365味药物之主治和功效,还可以发现,书中根据内科疾病、妇科疾病、外科疾病、五官科疾 病、皮肤病等等不同病种而施以不同药物予以治疗,这些内容都体现其重视辨证施治的用药思想。 重视服药时间与疗效的关系 《神农本草经·序录》认为:“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 在夜。”这说明本书作者在认真总结前人用药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到服药时间与药物疗效之间的密切关系。 践行“药有阴阳”理论的价值 《内经》是“药有阴阳”理论的创立者,《神农本草经》对这一理论予以践行。所谓“药有阴阳”,其含义甚广。若仅从植物药与矿物药分阴阳,矿物药 质地沉重而主降,属性为阴,植物药质地轻清而属阳。若就植物药而言,凡药用其花、其叶、其枝者多属阳,若用其根、其干者多为阴。如若对药物深层的内涵分阴 阳,则“阳为气,阴为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又 说,“气味辛苦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四气,又称“四性”,药物之寒、热、温、凉是也,四气之中又有阴阳属性之分,具有 温、热之性者为阳,具有寒、凉之性者属阴等等,皆属于经文所言“药有阴阳”之意及其意义。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 《神农本草经·序例》所谓“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其本义是指人们可以品尝到的药物真实滋味。药物真实滋味不止五种,由于受事物五行属 性归类理论的影响,于是自古至今,将药物之滋味统统纳之于五味之中,并将涩味附之于酸,淡味附之于甘,以合药物五味的五行属性归类。 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气” 《神农本草经》所言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气”。四气,即四性,是药物或食物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与人们味觉可感知的“有形”五味对言,四气属阳, 五味属阴,此即“阳为气,阴为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意。而事物之阴阳属性是可分的,“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故属阳的药物寒热温凉之性还可再 分阴阳。温性、热性为阳,凉性、寒性属阴。热甚于温,寒甚于凉,其中只是程度的差异。就温热而言,常又有微温、温、热、大热的不同量级;寒凉又有凉、微 寒、寒、大寒的不同量级,如果在性质上没有寒热温凉明显的性质差异,于是就用“平”标定其性质。 认为药“有毒无毒,斟酌其宜” “有毒无毒,斟酌其宜”(《神农本草经·序录》)是指临证用药时,务必要先知道哪些药物有毒,哪些药物无毒。有毒之药,其毒性之大小及程度何如 等等,然后再根据临证实际情况,斟酌用药。 认为药有“七情和合” 《神农本草经·序录》认为: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这就是药物配 伍理论中“七情和合”的源头。“七情和合”是指药物配伍中的特殊关系。
同问。。。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
关键字:
为您推荐
2005-2023   www.ynyao.com 版权所有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滇ICP备19000309号-1  

服务热线:192-7871-9469 【微信同号,请注明来意】 网址:www.yny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