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1,野蒜中药名是什么2,求一种草药的名字3,中药材山奈别名是什么4,丹参薤白瓜蒌蒲黄四味药治什么病5,山蒜和瀣白是一种植物吗6,山蒜有啥作用7,山独蒜的功效与作用8,野蒜有哪些功效与作用9,山蒜和野蒜的区别1,野蒜中药名是什么
……
本文目录一览
1,野蒜中药名是什么

2,求一种草药的名字
可能是紫娇花的鳞茎。紫娇花,属石蒜科多年生草本。又名薤白、野小蒜、小根蒜、山蒜、菜芝、小根菜。植株高可达70cm。鳞茎近球形,粗1-2cm;外被膜质鳞皮。叶基生;叶片线形,长20-40cm,宽3-4mm,先端渐尖,基部鞘状、抱茎。长葶由叶丛中抽出,单一,直立,平滑无毛;伞形长序密而多花,近球形,顶生;长梗细,长约2cm;长被6,长圆状披针形,淡紫红色或淡紫色;雄蕊6,长长于花被;雌蕊1,2房上位,有3棱,长枝线形,细长。果为果。花期6-8月。主要生长于山坡湿地,田边草丛中。主要食用部分为嫩茎叶,鳞茎,其营养成分,每百克全株含蛋白质3.4g,脂肪0.4g,糖类26g,粗纤维0.9g,钙100mg,磷53mg,铁4.6mg,胡萝卜素0.09mg,硫胺素0.08mg,素0.14mg,抗坏血酸36mg,尼克酸1mg,保健上传统中医学认为薤白具有温补作用,可健脾开胃,助消化,解油腻,促进食欲。对体弱者而言,可润中补虚,使人耐寒。另外,薤白的钙、磷等无机盐含量极高,经常食用有利于强健筋骨,特别对于成长期的儿童和缺钙的老人有良好的营养价值。

3,中药材山奈别名是什么
山柰,别名沙姜、山辣。以根茎入药,温中化湿,行气止痛。主治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胃寒疼痛,牙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主产广东、广西和云南。
4,丹参薤白瓜蒌蒲黄四味药治什么病
丹参薤白瓜蒌蒲黄都是常见的中药材,其中蒲黄对于女性的子宫有一定帮助,而且蒲黄还可以帮助止血,很多女性在生产完之后都会通过中药来调理自己的身体,那么丹参薤白瓜蒌蒲黄四味药治什么病? 丹参薤白瓜蒌蒲黄四味药治什么病? 中医治疗疾病不只是会使用一种药材,而是会搭配多种药材熬汤或者是制作成药物来给患者服用,一般中药材熬汤是比较常见的,即使是现在医疗技术高明,人们还是比较想要使用中药材来进行治疗;瓜蒌薤白丹参汤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那么究竟瓜蒌薤白丹参汤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呢?针对这一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具体的看看文章的介绍吧。 张仲景认为,胸阳不足是胸痹发生的病理基础,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中云:“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将胸痹病机一语中的概括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刻意强调“阳微”即寸口脉沉而细,系指上焦阳气不足,胸阳不振,“责其极虚也。”“阴弦”即尺脉弦紧,指阴邪内盛,水饮停聚,上泛胸中而致胸痹心痛。并专门论述了胸痹的主症特点,创制了方剂:“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仲景把本病的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乃本虚标实之证。在治疗上,根据不同证候,制定了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九首方剂,取温通散寒、宣痹化湿之效,体现了仲景对心痛、胸痹辨证施治的特点。 瓜蒌薤白半夏汤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发挥扩充,其临床应用范围已日益广泛。据临床报道,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疾病主要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痴呆、中风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如后遗神经痛、神经炎、血管神经性头痛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结肠炎、肝炎、肝硬化等;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结石、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等;外科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等;妇科、儿科、耳鼻喉及皮肤科疾病等。 薤白中药材的功效是什么? 我们大家应该都吃过大蒜,在做菜的时候我们都会放上大蒜来提升味道,同时大蒜也是一味中药材,功效也是非常多的;在中药材中有一种和大蒜的外形非常相似,那就是薤白,这种药材的别名就是叫做山蒜,同时也是一味非常不错的药材,那么究竟薤白中药材的功效是什么呢?针对这一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具体的看看文章的介绍吧。 1.治疗高脂血症和冠心病。 2.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和痢疾。 3.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和哮喘。 4.善开痹散寒,温中通阳,常用于胸痹刺痛,脘痞不适,胁痛等气逆或胸痹者。 5.除肺部寒邪,泄下焦阳明之气,常用于咳嗽气喘,冷痢后重,治女人带下赤白等病。 6.胸痹证。本品辛散苦降、温通滑利,善散阴寒之凝滞,通胸阳之闭结,为治胸痹之要药。治寒痰阻滞、胸阳不振所致胸痹证,常与瓜蒌、半夏、枳实等配伍,如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等(《金匮要略》);若治痰瘀胸痹,则可与丹参、川芎、瓜蒌皮等同用。 7.脘腹痞满胀痛,泻痢里急后重。本品辛行苦降,有行气导滞、消胀止痛之功。治胃寒气滞之脘腹痞满胀痛,可与高良姜、砂仁、木香等同用;若治胃肠气滞,泻痢里急后重,可单用本品或与木香、枳实配伍。 8.通阳散结:用于寒痰凝滞、胸阳不振,症见胸闷气短,胸背刺痛等,即冠心病心绞痛,可与瓜蒌、丹参、片姜黄、桂枝、五灵脂、桃仁、红花、远志、沉香同用,或与瓜蒌、半夏同用。如瓜蒌薤自半夏汤。 9.下气行滞:用于肠胃气滞、泻痢后重,可与柴胡、芍药、枳实等同用,如四逆散加薤白方。 10.鉴别应用,葱白、大蒜和薤白都为菜类寻常之食品,其性味皆偏辛温,作用大同小异,而葱白偏于通上下之阳,以防阳将脱离;大蒜偏于杀虫解毒,开胃健脾,薤白偏于温胸中之阳而散上逆之浊气。
5,山蒜和瀣白是一种植物吗
是薤白,薤白别名小根蒜、山蒜、苦蒜、小么蒜、小根菜、小根菜、大脑瓜儿、野蒜、野葱、野蕌,是一种植物呢可以算一种。山蒜是野生的,长不大。薤白是它的球茎,入中药。现在人工种植,个头很大。是薤白,薤白别名小根蒜、山蒜、苦蒜、小么蒜、小根菜、小根菜、大脑瓜儿、野蒜、野葱、野蕌,是一种植物呢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6,山蒜有啥作用
大蒜素的功效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 (1) 防治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引起的头晕、头痛以及中风偏瘫后遗症等心脑血管疾病; (2) 消炎、杀菌、灭 病毒,提高免疫力,能调理肠胃、预防感冒和肺部感染; (3) 抗突变,刺激免疫活性细胞产生干扰素,清除或阻止致癌物质,抑制细胞恶性增殖,预防肿瘤。 具体来说大蒜素有七大功能: (1) 降低胆固醇结晶,降低血脂。 (2) 有效抵抗钙离子沉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 (3) 能软化血管,防止血管粥样硬化,防止血管破裂。 (4) 有效改善心肌缺血,防止心绞痛、冠心病的发生。 (5) 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塞和脑栓塞的发生。 (6) 提高肌体体液免疫能力,预防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发生。 (7) 具有消炎杀菌的功能,可以预防感冒和胃肠炎。
7,山独蒜的功效与作用
1、抗癌 国外研究发现,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能促进肠产生一种酶或称为蒜臭素的物质,通过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阻断脂质过氧化形成及抗突变等多条途径,消除在肠里的物质引发肠道肿瘤的危险。但是,目前尚无法定论究竟需要产生多少这样的酶才能有效地发挥大蒜的抗肿瘤作用。 2、抗衰老作用 大蒜里的某些成份,有类似维生素E与维生素C的抗氧化,防衰老特性。关于独蒜:独蒜实为大蒜在一定自然环境下的特殊产物;愈是生长环境恶劣,生长营养缺乏,大蒜抽苔率就愈低,独蒜形成率愈高。荆沙独蒜指的是该地区一种野生大蒜,后被农户引种,大面积推广。该品种大蒜形成的独蒜不仅颗粒小,质地紧密,药用价值高;而且和其他品种大蒜相比独头率高。据我在钟祥大蒜之乡调查,农户反映如果大蒜种植密度越高,独头率就同步增高,最高可达亩产大蒜总量的1/3以上
8,野蒜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野蒜
别名:野葱、薤白、小根蒜、山蒜、菜芝、小根菜
禁忌人群:气虚者、发热病人慎服。
适宜人群:适宜冠心病,心绞痛,胸闷不舒之人,急慢性肠炎痢疾,小儿疳痢者食用。
【野蒜的基本介绍】
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鳞茎。李时珍说:"其根煮食、糟藏、醋浸皆宜"。根色白,作药用,名薤白。北方多在春季,南方多在夏秋间采收。连根挖起,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用沸水煮透,晒干或烘干。
草本,鳞茎近球形,粗1-2厘米;鳞茎外皮灰黑色,纸质。花葶高30-60(--90)厘米,1/4-1/3具叶鞘。叶3-5枚,半圆柱形或条形,长15-30厘米。
主产东北、河北、江苏、湖北等地。除小根蒜及薤的鳞茎作薤白使用外,尚有山东产的密花小根蒜;东北产的长梗薤白;新疆产的天蓝小根蒜的鳞茎在少数地区亦作薤白使用。
【野蒜的功效与作用】
性温,味辛、苦。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用于胸痹疼痛,痰饮咳喘,泄痢后重。
【野蒜的选购】
请在正规渠道购买。以个大、质坚、饱满、黄白色、半透明、不带花茎者为佳。有蒜臭,味微辣。
小根蒜:呈不规则卵圆形,高0.5~1.5cm,直径0.5~1.8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皱缩,半透明,有类白色膜质鳞片包被,底部有突起的鳞茎盘。质坚硬,角质,不易破碎,断面黄白色。有蒜臭,味微辣。
薤:呈略扁的长卵形,高1~3cm,直径0.3~1.2cm。表面淡黄棕色或棕褐色,具浅纵皱纹。质较软,断面可见鳞叶2~3层,嚼之粘牙。
【野蒜的存储】
置干燥处,防潮防蛀。
9,山蒜和野蒜的区别
是一样的野蒜学名Allium macrostemon Bunge,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葱属植物。又名薤白、贼蒜、野小蒜、小根蒜、山蒜、野葱(浙江)、菜芝、小根菜、细韭等;在四川等地亦有狗屎葱、野香葱葱的叫法。植株高可达70cm。鳞茎近球形,粗1-2cm;外被膜质鳞皮。叶基生;叶片线形,长20-40cm,宽3-4mm,先端渐尖,基部鞘状、抱茎。长葶由叶丛中抽出,单一,直立,平滑无毛;伞形长序密而多花,近球形,顶生;梗细,长约2cm;长圆状披针形,淡紫红色或淡紫色;雄蕊6,长 长于花被;雌蕊1,2房上位,有3棱,长枝线形,细长。花期6-8月。主要生长于山坡,草丛中。鳞茎作药用,也可作蔬菜食用,在少数地区已有栽培。野韭菜别名山韭菜、宽叶韭、岩葱等,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我国各地均有分布。野韭菜富含多种营养元素。野韭菜性味辛、温,有温中下气、补肾益阳、健胃提神、调整脏腑、理气降逆、暖胃除湿、散血行瘀和解毒等作用。适用于阳痿遗精、腰膝酸软、胃虚寒、噎嗝反胃、便秘、尿频、心烦、毛发脱落、痔漏、脱肛、痢疾、妇女痛经等病。野韭菜可炒食、汤用或作馅。民间常用野韭菜与鲫鱼作汤,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对食欲不振、烦热、尿频有治疗效益,尤其对老人脾胃气弱、食欲减少、羸怠等症有作用。一、特征特性野韭菜为须根系,弦状根,分布浅,具根状茎,鳞茎狭圆锥形,外皮膜质,白色。叶基生,条形至宽条形,长30-40厘米,宽1.5-2.5厘米,绿色,具明显中脉,在叶背突起。夏秋抽出花薹,圆柱状或略呈三棱状,高20-50厘米,下部披叶鞘;总苞2裂,常早落;伞形花序顶生,近球形,多数花密集;小花梗纤细,近等长,8-20毫米,基部无小苞片;花白色,花披针形至长三角状条形,内外轮等长,长4-7毫米,宽1-2毫米,先端渐尖或不等的浅裂。果实为蒴果,倒卵形。种子黑色。野韭菜多在山林、坡地生长。喜温暖、潮湿和稍阴环境。二、栽培技术1、整地施肥野韭菜根系分布浅,地上部长势旺,宜选择肥沃、疏松、保水力强的土壤。种植前开沟施入充足土杂肥或腐熟粪肥,每亩1500-2000公斤。2、繁殖野韭菜用种子或分株繁殖。以分株繁殖为主,当植株具3分蘖以上时,可分株繁殖,一般可在春季进行。其他季节分株要注意遮荫保湿,可用遮阳网覆盖,并及时淋水。分株定植的株行距为20-30厘米×30厘米。3、田间管理植后常淋水保持土壤湿润。结合淋水分次追肥,多为速效氮肥,每次每亩施尿素10公斤。4、采收野韭菜主要采收嫩叶,当植株大部分叶片长至正常大小时便应采收,采收应及时,以保证嫩叶质量。一般每隔20-30天采收1次,采收时离地面1-2厘米处的叶片基部割取。夏季可收获花薹,秋冬季收取根茎。为保持产品质量,提高产量,每季施用腐熟有机肥。一般亩产3000-4000公斤。5、软化栽培野韭菜不仅采收韭青,也可进行软化栽培,一般以2-3年生生长健壮、分蘖数较多的野韭菜进行软化栽培较为适宜。当植株生长至发育旺盛健壮时,采收韭青后进行软化处理。软化栽培常用竹筒、瓦筒等不透光的材料,竹筒和瓦筒具有不易传热等特点,在华南地区炎热、多雨的季节较宜采用此方法。一般瓦筒上有孔盖,白天将孔覆盖遮光,晚上将孔盖拉开,以利通风及降低湿度,防止腐烂。春、夏、秋季经过7-10天,冬季、早春须经过10-15天可以收割1次,可亩产800-1000公斤。

【内容整理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chihuoyunnan}删除,{因为内容来自网络}凡涉及中药秘方或者处方,需要请专业医生验证后方可使用,切不可自行乱用,本内容只是整理自网络的参考信息】